韓信是如何奪取齊國打敗龍且的?

holland巧克力


攻齊是韓信既定計劃之中的事,早一點拿下齊國對漢王劉邦顯然有利。於是,韓信率軍東征齊國。

齊國這時的頭面人物是田橫,他對韓信一直有所防備,在韓信破趙後田橫就更是加強了各方面的作戰準備。這一次韓信進軍,他調集了二十萬大軍屯駐歷下(今山東濟南),決心與韓信頑抗到底。

正在這時,劉邦手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謀士酈食其向劉邦自告奮勇前去勸降齊國,劉邦就採納了這個建議。酈食其來到齊國後,對田橫是恐嚇加利誘。田橫、田廣本不是項羽的忠實盟友,對率兵前來的韓信心裡更覺沒有必勝的把握,也就不由的被酈食其給說動了心。

田橫決心降漢,自然對韓信的漢軍就放鬆了警惕,對酈食其他則覺得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日日與酈食其置酒高會,以為天下無憂了。

韓信聽取蒯徹的建議,立即率軍渡過黃河,突然向歷下的齊軍發起猛烈進攻,這時齊軍因齊、漢已議和而毫無準備,所以齊兵很快潰散。韓信在歷下消滅了齊軍主力之後立即又率軍向齊都臨淄撲來。田橫、田廣,包括酈食其也頓時被突如其來的變化嚇得驚慌失措。田橫、田廣認為自己受了酈食其的欺騙,怒不可遏,當即將酈食其投入大油鍋給烹了。然後各自率兵倉惶出逃。

韓信又派兵分頭乘勝追擊敗逃的齊軍,各路齊軍又一敗再敗,整個齊國很快就掌握在了韓信的手中。

雖然韓信此舉使漢背上了“出爾反爾”之名,還犧牲了一個無辜的酈食其。但畢竟對楚、漢鬥爭中的漢最有利。韓信破齊使楚漢鬥爭中優勢明顯地傾向了劉邦這一邊。現在的楚國完全失去了同盟力量,只能完全靠自己去應付勢力漸長的漢軍向他們發起的攻勢。

還在韓信破齊之前,項羽就派軍前來擾亂韓信的行動,現在,齊國被韓信所滅,齊王田廣又親自前來求救,項羽自然更加重視韓信了。他實在想不到也想不通當初帳下的執戟侍衛竟能有如此作為。項羽當即任命龍且為將,帶領二十萬楚軍前來救齊。

對楚軍前來救齊韓信自然也是早有準備,就算是楚軍不來,他還要前去擊楚。現在,既然先來了,就先打一仗吧。韓信一向是以少勝多,對前來救齊的二十萬大軍他仍毫無懼色。他從容地調集各部兵力,準備迎戰齊、楚聯軍。

龍且此人又自大,又自負,還貪功,就是本領小。他不聽手下人的勸諫,決定和韓信一分高低。 當時,龍且的軍隊和韓信的軍隊之間隔了一條濰水河,兩邊的軍隊都各自拉開了要決一死戰的架式。龍且是要和韓信硬對硬地開上一仗,可韓信卻另有打算。韓信令人做好了一萬多個大口袋,半夜裡派人秘密地把口袋帶到他們將要作戰的地點的上游某處,把口袋裡全裝滿沙石,然後用這些裝滿沙石的口袋堵住濰水河上游的水。等到下面河水水位變淺了,他親自率了一半兵力渡過河去向龍且挑戰。龍且自然是不甘示弱的,立即就率軍應戰。等到激起了龍且的作戰激情,韓信就立即裝做打不過龍且的樣子,急急忙忙地率領著漢軍“逃”回濰水的這一邊。

龍且見韓信“逃”回,根本就沒看出破綻,反而大為高興,還連說 :“我就知道韓信怕我 。”然後立即率軍渡河追韓信。韓信兩次渡河時因為河上游水被堵住,水都不深,所以漢軍來去自如。可當龍且追擊韓信的楚軍渡河時,韓信立即叫上游堵水的人立即把堵水的沙囊去掉,打開決口讓河水流下來,被堵了很久又放下的河水又深又急,龍且的楚軍正走到河中心,冷不妨河水猛漲,立刻驚慌失措。韓信立刻抓住機會對龍且的大軍發起猛烈進攻。龍且當場被斬,過河來的楚軍被全殲,有不少楚兵被大水沖走,留在河那面的楚軍已不多。韓信又乘勢渡河追擊,一直追至城陽,將龍且帶來救齊的楚軍全部殲滅。這一仗,韓信又大獲全勝。

這就是聞名歷史的濰水之戰,是韓信戰爭史中的又一傑作,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中的經典之戰。濰水之戰又一次證明了韓信超凡的軍事才能。兩軍隔水交戰,水本無所偏倚,對兩邊的軍隊它都是中立的。可是,韓信偏偏就巧妙地利用了水作為他的戰鬥力,使水來幫他破敵。韓信半渡濰水誘使龍且進入他佈置好的陷阱,而龍且還果然中計,這又充分證明了韓信對龍且的瞭解程度。正應合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韓信在濰水之戰中取得的絕對勝利是對項羽的一個巨大的打擊。使楚、漢鬥爭中劉邦佔了完全的上風。







幻中詩


我是平兒,我認為韓信是趁著酈食其成功勸降齊王時,突然襲擊奪取齊國的;是靠著地形制定計策打敗龍且的。

一、韓信攻打齊國之前的形勢

攻齊之前,韓信接連拿下了趙、燕二國,士氣高漲,兵力強盛,形勢大好。

只要出兵,定能一舉打敗齊國。

二、遇到的阻礙

可是,卻被劉邦盜走了兵符,調走了精銳部隊,兵力大減。

另一邊,劉邦被項羽打得落荒而逃。於是,他偽裝成漢使,來到韓信軍營,趁著韓信還未起床,偷走了兵符。這是因為劉邦打不過項羽,但是韓信卻屢戰屢勝,名聲大噪,他擔心韓信可能會對自己不利。

三、酈食其

劉邦調走兵力,解除項羽的圍困後,謀士酈食其對他建議,說是燕趙已平,齊國地廣兵多,與其強攻,不如招降。劉邦同意,派酈食其前往勸降。酈食其成功勸降齊王。

齊王已經歸降,就解除了對漢軍的戒備。不料,韓信卻突然襲擊,殲滅齊軍,攻下齊國都城臨淄。齊王怒殺酈食其,轉而向項羽求援,於是項羽派出大將龍且援齊。

四、韓信以水截兵,大敗龍且

韓信從臨淄到濰水西面的時候,與龍且對峙於濰水兩岸。龍且兵力大大優於韓信,韓信不能硬拼,只能智取。

韓信先讓人在上游放沙袋堵塞水流,趁著水淺時渡河去騷擾龍且,引誘龍且的軍隊追往濰水西岸,再掘開沙袋放水,阻斷龍且的軍隊,最後逐個擊破。



龍且由於貪功冒進,中了韓信的計策。

最後,韓信追到城陽俘獲了齊王田廣,龍且被曹參軍斬殺於陣前。


平兒聊歷史


1.奪取齊國。劉邦的說客酈食其本來已經說服齊國投靠漢王了。韓信得知消息後,覺得自己打了幾個月辛辛苦苦才打下幾十個城池,酈食其(說客)光靠嘴就收服幾十個城池,心裡不平衡,就惱羞成怒打齊國,趁齊國不注意攻打,齊國沒有防備,就被韓信奪取了。(其實也是給自己打)


2.擊敗龍且。韓信用水攻,用上萬個沙袋在上游堵住河流一半(怕楚軍發現水流變小),然後在接戰時佯裝敗退,龍且渡河追了過來,上游放水把楚軍衝散了,楚軍有大量軍隊沒渡過河,龍且深陷重圍被殺,然後韓信率軍乘勝追擊,擊敗剩餘的楚軍。


揚楊劉


韓信奪取齊國打敗龍且是兩件事,這兩件事在中國歷史上都非常有名,前者造就了酈食其被烹的悲慘故事,後者造就了兵史上的經典案例——濰水之戰。

(↑圖片來自於網絡↑)(韓信↑)

1、韓信奪取齊國——酈食其遭烹而死

奪取齊國是在韓信攻佔了趙國,懾降弱燕的背景下發生的。韓信在攻克趙國之後,聽從廣武君的意見,在趙國地界修養整頓,以厲害關係說降燕國,再準備將燕國投降的消息告知齊國,按照廣武君的想法,齊國必定跟隨燕國的做法,投降漢軍。

不料劉邦在韓信在趙國整頓軍備的時候,早一步派出酈食其到齊國遊說齊國國君田廣。田廣隨即表示願意臣服劉邦,齊國境內各城不再做防禦漢軍的準備。但是劉邦接下來又做出一個決定,這是酈食其和韓信沒有想到的,田廣也沒有想到。


(↑圖片來自於網絡↑)(酈食其↑)

劉邦命令韓信進攻齊國。

韓信率領軍隊從趙國境內出發,東度平原,從歷下一直打到臨淄,不費吹灰之力。齊王田廣以為酈食其欺騙了他,憤恨不已,當即把酈食其扔到大鍋裡烹殺。田廣逃到了高密,並向項羽求救,以對抗韓信大軍。

2、韓信打敗龍且——濰水之戰

項羽發兵派來了龍且。

龍且對韓信是什麼態度呢?輕視!

《史記》中記載:

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為止!”

翻譯過來,就是:

1、韓信是個容易對付的人。

2、我——龍且要打得韓信跪地求饒。

俗話說,驕兵必敗。從這一點來看,龍且的敗相已經顯露出來了。而且伴隨著楚軍和漢軍在濰水的對峙,龍且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戰前沒有勘探地形;第二,輕敵。

(↑圖片來自於網絡↑)(秦時明月裡的龍且↑)

且說韓信,大戰前一天的晚上,命人在河流上游以沉沙堵水,為其所施的計謀做準備。

第二天,韓信引兵渡濰水,在河中間與龍且交手。韓信引兵假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膽怯,輕率的做出了追擊的決定。二十萬人馬浩浩蕩蕩的開始過河,龍且一馬當先。

漢軍已經全部從濰水中撤出,楚軍一部分人上了岸,一部分人在河裡,一部分人在河對岸,上游漢軍士兵立刻挪開截住水流的沙袋,濰水水勢暴漲傾瀉而下,把下游的楚軍隊伍沖垮。楚軍首尾不能相顧。

韓信率領大軍掉頭回殺,楚軍的先頭部隊龍且立刻陷入了危及。二十萬兵力的優勢此時化為了劣勢,龍且所領的楚軍一下子變成了斷了尾巴的壁虎,不,是斷了壁虎的尾巴。

龍且的下場不用說,也能知道。

濰水之戰以韓信勝出而告終,與此同時,楚軍損失的不僅僅是一員堪稱臂膀的大將,同時還是楚軍加速滅亡的拐點。


有的說沒的說


首先,韓信進攻齊國的時候,當時齊國的首腦是田橫,龍且此時仍未出動。劉邦一方面派韓信去攻下齊國,一方面派酈食其去勸降,在他的勸說之下,田橫等人感覺他們實非韓信之敵手,便有了歸降之心。於是也就放鬆了警惕,等待招降。豈料韓信卻不知劉邦派遣酈食其之事,趁齊國疏於防範,一口氣拿下齊國。韓信的兵訓練有素,而齊軍久疏戰場,又疏於防範,戰敗,在所難免。之後龍且帶了二十萬大軍前去救援,龍且這個人有勇無謀,好大喜功,不愛聽人言。韓信先用沙袋堵住了濰水,渡河過去迎戰龍且,然後詐敗引其來追,在其到達 濰水中央的時候,拿走沙袋,龍且大軍頓時陷入又猛又急的洪水中,被韓信趁亂擊敗!純手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