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校跟风“2+4”,“2+4”的利弊大家都知道吗?

有了“2+4创始人”八中打头,西附、育才、11中、18中(据说)、永川中学(据说)也都开始陆续效仿设立“2+4”。

照这个趋势看,重庆大有全城“2+4”的意思。

考虑到可能还有家长不知道什么是“2+4”,所以进入正文前,我先简单讲讲它的定义。

重庆多校跟风“2+4”,“2+4”的利弊大家都知道吗?

什么是“2+4”?

重庆目前是3年初中3年高中,但“2+4”不一样。

“2+4”=“2年初中”+“4年高中”

也就是说,学校根据初一初二的成绩,综合选拔一批学生进入所谓的“2+4”班;这些学生进入“2+4”班之后,大部分时间都会用来进行高中课程的学习;到最后,只留一个月(根据学校不同时间不同)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


重庆多校跟风“2+4”,“2+4”的利弊大家都知道吗?


逐渐增设“2+4”班型到底是为了啥?

是真的有助于高考成绩?

还是只是一种留优手段?

各有各的猜测。

为什么“2+4”?

之所以搞“2+4”,对于原直属来说,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它们都在愁生源!

“2+4”是一种变相的留优手段,生源直接关系学校的高考表现,每年尖子生的抢夺,是一场大战。如果提前抢到一部分,岂不妙哉?

对于非原直属来说,想要打败高山之巅的那几所中学,就必须出点成绩出点特色,成绩暂时出不来,那就抓改革。

只是改革之路总是遥远的,能不能得到意想的结果都是未知数。

要是参加区县的“2+4”,那区县生的路就越来越难走。

因为翻墙之路越来越难,想要去到更好的学校或者自己心仪的学校的道路越来越不容易。

不管是这次区县学校设立“2+4”还是之前上面严格把控政策,不让优生外流,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有家长小升初的时候考上了主城的名校,但出于各方面考虑选择了自己区县的初中,打算高中再考到主城。

但是这一两年来自己区县政策越来越严苛,优生想出去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了。

所以,如果一开始就想要到主城读高中的家长们或许可以思考一下,最好还是在初中的时候就送孩子进主城。

当然了,主城的路或许也不好走。

“2+4”的优势

诚如名字所言,“2+4”给了高考更多的准备时间


重庆多校跟风“2+4”,“2+4”的利弊大家都知道吗?


本来这种班选的就是牛娃,牛娃都是学有余力的,可以说这样的安排就是完完全全的合理利用时间,省去中考压力。

一般“2+4”的班级都会直升,相当于保送本校高中了,还免去了中考家长和学生的焦虑。

投入到这种尖子班的师资都是学校最优的,“2+4”班里的小孩享受着学校的最佳资源,也确实值得高兴。

学得好的话,别说中考不再具有压力,连高考的压力都减轻不少。

“2+4”的弊端

看书看两面,评判看利弊。

“2+4”意味着初中的第三年都在学习高中知识,这可能会让孩子的初中知识不扎实,尽管是牛娃,仍有可能中考成绩不理想

因为人才选拔缺乏科学说明,仅从初一初二的成绩就判断可能有失误。

八中作为第一所开设“2+4”的学校,今年是第一届高考出成绩的,似乎就并不太理想。

“2+4”固然对于学习精力充沛的牛娃来说是一种好选择,可以早为高考做打算。

但是用这种方式把家长和学生“套牢”,加上老师学校的劝阻,让翻墙之路变得困难重重。

造成教育生源不平衡不说,如果学生很优秀,还让学生在之后的中考里少了选择,平添了阻碍(指有意翻墙的学生)。

重庆多校跟风“2+4”,“2+4”的利弊大家都知道吗?

“2+4”将走向何方?

有人不支持“2+4”,说感觉就像是在拔苗助长。还是应该在什么年龄做好什么事,如果一个劲地抛开基础,施加压力,或许只会不得其法。

也有人说,只要成绩好,上“2+4”也无所谓。有的孩子就是不适合按部就班,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何尝不可。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新改革是利弊参半,考验的就是家长们的算账能力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