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贡井:擦亮全国文明村这块“金字招牌”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绩,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2017年11月14日,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评选结果揭晓,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中坝村作为全省77个、全市3个村镇之一,赫赫在列……

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便是将近60岁的村支部书记罗文彬,痴心村美民富产业兴,精心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旭水河畔绽放出绚丽之花。

自贡贡井:擦亮全国文明村这块“金字招牌”

永不懈怠 让文明之花常开

贡井区龙潭镇东南,旭水河绕村而过,自犍路穿境而行,以“千亩绿色蔬菜示范园”闻名的中坝村,在村支书罗文彬的带领下,华丽嬗变,荣膺“全国文明村”称号。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新部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日益增长的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任重道远。

对于中坝村而言,创牌不易,保牌更难。擦亮全国文明村这块“金字招牌”,依靠什么?以罗文彬为班长的村两委态度决然,依靠“永不懈怠”四个字,坚守“业兴民富好风尚” 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始终奔跑在路上,让文明之树常青,文明之花常开。

2018年以来,中坝以全国文明村长效建设专项行动为统领,全面系统地推进长效建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明热潮。

自贡贡井:擦亮全国文明村这块“金字招牌”

“文明10条、十好家庭、好婆媳、中坝好人”等专项行动的十大评选项目稳步推进,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村两委利用电话、书面、院坝会、入户等多种方式解决群众问题700余个,群众参与度、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文明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正是基于这份认识,罗文彬倡导以文明规范为遵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

2018年12月,在汇集全村3000人次提出的400条意见建议基础上升级而成的《中坝村文明10条》2.0版出炉,涵盖内容由个体行为拓展到人际交往、由现实生活延伸到网络空间、由行为文明上升到精神追求。

村民杨进强,全国首届文明家庭获得者、全国敬老爱老模范。他先后捐资家乡筑堰坝、修水渠、建村道、帮扶“五保户”,赡养近百位老人,资助众多贫困者和农村文体活动等公益事业,捐助资金累计达100余万元,将爱心洒满了这片养育了他的土地。杨进强的善举温暖了许多人,同时也影响了许多人。

自贡贡井:擦亮全国文明村这块“金字招牌”

以志愿者工作为例,在村支书罗文彬的引导下,目前形成了7个常态化运行和27个阶段化运行的志愿者队伍,相继打造了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群众服务室,涵盖群众大部分基础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也让文明的触角深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崇德向善正在中坝村蔚然成风。去年,扎根中坝30多年的村医钟秀平喜获全国卫生系统“劳动模范”表彰,中坝村巾帼志愿服务队被评为“自贡市级巾帼文明岗” ……

实干兴村 走好农业品牌棋

“找罗支书?如果不在办公室,就在项目施工现场,要不就去了镇里。”这是村民对罗文彬的评价。而一提起罗支书,贡井区龙潭镇党委书记朱平连连竖起大拇指。“他是全镇少有的‘全脱产’村干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操心的都是群众的事。”

金秋十月,龙潭镇中坝村种植能手吴基洪的蔬菜大棚内,绿油油的菜苗长势正旺。

“这批蔬菜嫁接苗项目成功后,可以免费推广给农民,丰富大伙儿的种植品种,促进农民增收……”村支书罗文彬和吴基洪在大棚里一边察看菜苗长势,一边谋划着未来的发展计划。

罗文彬既是一名普通党员,又是四川省劳动模范、自贡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近年来,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培育已获国家认证的有机蔬菜品种46个、无公害蔬菜品种13个, “川龙潭”获省级著名商标,“旭水河”获市级知名商标,每年蔬菜产量超过5万吨,远销川南及湖南、新疆多个省市,甚至外销港澳,是自贡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

产业要兴旺发展,品牌建设首当其冲,罗文彬深谙其理。全村已有30年设施蔬菜种植历史,而在“川龙潭”蔬菜商标获得2010年度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中国具有影响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荣誉的那时起,罗文彬便下定决心,守好属于全村人的优势产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

这些年,罗文彬一方面积极引进业主入驻中坝,通过标准化种植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种田能手、农技专家、业务骨干,带头开展生产技术研究、技术交流协作、农技推广服务等。他一直坚信,只有坚持实干,才能培育出更好更优良的蔬菜品种,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好农民。

一提到蔬菜育种,罗文彬如数家珍:“那是我们的观光树培育基地,前景非常乐观;那片温室大棚有有机玉米、番茄、黄瓜等等;这15亩地,是今年刚引进的蔬菜嫁接苗项目,40万株蔬菜苗子目前已经全部被预定,预计今年年产值100万以上……”

做领头雁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罗文彬不仅担任了中坝村党支部书记,他还是自贡市旭水河玉米专合社党支部书记,自贡市旭水河玉米专合社社长。

在罗文彬看来,自农村多种责任制改革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逐渐出现了以农户为主体的合作社。他们以社员、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民专合社已经成为农业改革转型的强大生力军。

2008年12月31日,在贡井区19个农民的发起下,我市首批农民专合社之一——自贡市旭水河玉米专合社正式挂牌成立,当时仅有入股资金1770元。

为了拓宽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发挥党组织对村民、对产业的引领和服务功能,2009年9月,他牵头成立了龙潭镇第一个社会“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贡市旭水河玉米专合社党支部,有效解决了旭水河玉米专合社成立初期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发展较缓慢问题。

目前,专合社产业已经由单一的玉米品种拓宽到了粮食、蔬菜、畜牧、苗木多种经营,带动专合社覆盖式发展,从中坝村延伸覆盖到了临近的15个村,股东由19人增加到330人,社员由17人增加到810人。股金由建设初期的1770元发展到现在股东量化资产175万元。旭水河玉米专合社先后被评为自贡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先进单位、自贡市重点农民专合社、农民专合社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

罗文彬介绍,专合社通过组织农民抱团,一方面集中购买生产资料,一方面直接与企业、粮站对接销售农产品,减少中间商赚差价,增加了收益。

“我们引导社员采取新的玉米套种方式,以前玉米红薯套种,每亩每年只有1500元的收入。通过推广大豆、辣椒与玉米套种,每年收益可达3000元,套种折耳根更是达到6000元以上。”罗文彬说,专合社还实行订单农业模式,与企业签订保护价,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2010年,专合社逐渐改变社员散户经营的模式,引进业主集中发展。“当年中坝村引进了6个业主,流转800亩土地,引导社员向规模化发展。”罗文彬说,业主不仅推动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还带来了许多优秀的、先进的种植技术。2011年,专合社流转土地105亩,建立实验基地,不断尝试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开发。2015年,罗文彬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他领衔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

“现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不能落后,要一如既往地冲在农村农业改革第一线。”罗文彬说,专合社将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的引导作用,以粮食、蔬菜、禽畜、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推进田园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以村为单位,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推动以采摘、休闲、观光、娱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业,绘就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产村相融的秀美画卷。(文/图 胡正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