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走想要健身養生,不是走得快就好,4個動作沒做好無效果

健步走我們都瞭解,可以說它是我們生活中最簡單、最方面、最安全、最不受外界環境限制的運動之一,可以說是老少皆宜;然而,若想要通過健步走來達到防病健身的目的,得先知道正確的走路方法,才不會給腿腳和膝蓋增加負擔。

健步走想要健身養生,不是走得快就好,4個動作沒做好無效果

每個人都會走路,但健步走也不是隨便走走就好,想要達到健身養生的效果,那麼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技巧,其中4個動作必須做好才能有效果。哪4個動作呢?需要有:正確的健步走姿勢手臂擺動的角度走路的頻率以及腳要如何著地這4項,可以說想要達到保健的效果,這4項都相當重要。

掌握正確的走路姿勢,手腳都有規範

健步走的時候,身體一定要擺正,肩膀放鬆下來,手肘彎曲90度,隨著步伐來回擺動,而一腳踏出去時,應該是腳跟先著地,然後才是腳掌著地,接著往前走出去。此外,還要注意髖關節活動的角度,大約要介於10-15度的伸展,才是最舒服的健走姿勢,尤其是腰椎、膝蓋有退化或是曾經受過傷的人,健走時一定要保持標準姿勢,否則舊傷容易復發。

健步走想要健身養生,不是走得快就好,4個動作沒做好無效果

至於要走多久才能達到保健效果?每個人走路的速度都不一樣,一般大約1分鐘60-70步,不過要達到保健養生效果,最好得加快到1分鐘90-120步。每天至少要走半小時,每週150分鐘的時間,這樣的運動量,對身體保健效果最好。如果沒有時間一口氣走這麼多,也可以將每天的30分鐘拆成3個10分鐘或是2個15分鐘,但運動強度要稍微再提高一點,也就是走路的速度要更快一些。

另外,若吃飽馬上走路,會影響到胃部的消化功能,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更嚴重還可能發生噁心、嘔吐等狀況。所以如果走路那麼在飲食前儘量保持7分飽,而老年人吃飽後最好隔1小時或者1個半小時再走路,等到胃的食物排空的差不多後走路,能達到促進腸胃蠕動的功效。

要掌握平衡感,預防跌倒

我們都知道老年人要防止不小心跌倒,尤其是在運動時,本來是為了健康養生,結果摔倒了一切都前功盡棄,所以要掌握平衡感。該如何知道自己的平衡感好不好?有一個簡單的測試方法,只要試著手不扶任何東西單腳站立,能夠維持10秒鐘以上的人,代表平衡感很好,如果連3秒的時間都達不到,則表示平衡感很差,需要加強訓練。

健步走想要健身養生,不是走得快就好,4個動作沒做好無效果

訓練平衡感的方法很簡單,通過單腳站立就能強化平衡感,剛開始訓練時可以張開眼睛,更進一步的就能挑戰閉眼的單腳站立訓練,久而久之,身體的協調能力就會變好。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老年人要訓練單腳站立,最好有人專門看護,或者去健身房找教練輔助為好。

勞動是不是運動呢?

說到勞動,比如做家務、搬運東西等等,很多人也認為勞動就是運動,畢竟都是出力了,經常也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可以說勞動和運動都是體力的支出,兩者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兩者也是有差別的,運動是在心情放鬆且伸展,並運用全身各處肌肉下活動,有助新陳代謝、能緩解身心壓力、增強健康並訓練體能。而勞動則是在不得不做的壓力下被動地從事,以固定不變的方式進行,且只有身體某部位重複做一樣的動作,這些部位通常會特別痠痛,所以勞動完會感覺疲累。所以,勞動根本不能完全算是運動,因為如果固定姿勢,不正確時間一長,反而有害健康。

健步走想要健身養生,不是走得快就好,4個動作沒做好無效果

走路的還有哪些需要知道的問題?

原地踏步可取代健步走嗎?

效果不佳。天氣狀況不佳時,許多人會選擇在室內以原地踏步的方式來訓練,但原地踏步就僅是抬腳,訓練到的只是大腿的肌肉,而走路是全身性的運動,不僅是肌肉而已,就連關節也都一併活動,所以,原地踏步不能取代健步走。

走階梯比較傷膝蓋?

這個觀點正確。因為爬樓梯時膝蓋受力最多,當身體爬樓梯時,膝蓋要負擔的重量,會瞬間增加到平常的好幾倍,而且速度越快,對膝蓋產生的負擔越大,所以,爬樓梯容易傷膝蓋。

健步走想要健身養生,不是走得快就好,4個動作沒做好無效果

跑步機可以代替健步走嗎?

不推薦。原因在於跑步機是比較針對抬腳的運動,運動者不需要往前推的動作,小腿推的力量比較不明顯,而在戶外健步走就不一樣了,不僅需要抬腳跨步,腿部同時還要往前推邁進一步,這跟跑步機的跑步傳送帶是完全不一樣的訓練。所以,在時間、空氣質量及氣候允許的條件下,建議還是以到戶外健步走。

健步走想要健身養生,不是走得快就好,4個動作沒做好無效果

健走太久小腿會變粗?

一般不會。走路走太多小腿不至於會變粗,正確說法應該是小腿肌肉更結實,反而能讓小腿線條變得更好看,因為健走屬於有氧運動,小腿不容易變粗,如果是重量訓練的話,小腿變粗的可能性比較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