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垃圾还是生物——揭秘“海绵宝宝”的真实身份

《海绵宝宝》作为一部十分受欢迎的儿童动画片,给90后和00后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部作品的作者史蒂芬·海伦伯格,不仅是一名动漫师,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海洋生物学家,正因有这两种天赋的交汇,《海绵宝宝》这部趣味十足的作品才得以横空出世。这也可以解释出动画里千奇百怪的角色,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型,比如取自沙蟹原型的蟹老板,以矮蝙蝠鱼为原型的弗兰克,还有和河豚十分相似的泡芙阿姨,以及章鱼哥、珍珍等等,当然,还有海绵宝宝。

到底是垃圾还是生物——揭秘“海绵宝宝”的真实身份

小时候看这部动画片时,就有过这样的疑惑——海绵作为我们的日常用品,怎么会跑到海底,又怎么会在海底和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发生千奇百怪的趣事。实在是琢磨不透作者的脑回路,难道作者在映射海洋污染这一现象?

到底是垃圾还是生物——揭秘“海绵宝宝”的真实身份

真正的原因若不是对这方面的有专业研究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海绵宝宝的原型,其实不是什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海绵,和动漫里的其它人物一样,它也是一种海洋生物。

到底是垃圾还是生物——揭秘“海绵宝宝”的真实身份

海绵动物生存在海底,就像粘细菌一样,它们是一种松散的细胞聚合体。若要追溯海绵生物的前身,要翻到白垩纪,它们最早出现在白垩纪的深海,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生物活化石。而它们的作用,如我们所想,早在古希腊时期,海绵生物就被当作上等的清洁用品。在地中海,每一块海绵死去,躯体就会被采集起来,加工后送到市场兜售。

到底是垃圾还是生物——揭秘“海绵宝宝”的真实身份

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海绵,其实也算是仿造海绵生物制的的。和工业海绵不相同的是,海绵生物依靠海底丰富的微生物和矿物质生存,其吸附和过滤能力是工业海绵无法比拟的,另外,海绵生物还有防静电,不易生霉菌,经久耐用等多项优点。海绵生物死后被加工之后的成品,不仅可以用于日常洗浴,还可以当作艺术品展览,如同珊瑚一样。

到底是垃圾还是生物——揭秘“海绵宝宝”的真实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海绵生物体内是有骨骼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动漫里海绵宝宝有骨骼。大部分海绵动物的骨骼被称为“骨针”,能支持海绵生物的身体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有些海绵生物的骨骼是海绵质丝或骨针型钙质团块。这些骨针来自海绵生物中胶层的造骨细胞或海绵质细胞。海绵生物的骨针形状具有对称美,外观千奇百怪,只不过太纤细,像鱼刺一样不起眼。

到底是垃圾还是生物——揭秘“海绵宝宝”的真实身份

以前有过海绵生物养殖,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天然海绵,但近年来随着工业海绵的质量直线攀升,天然海绵逐渐被取缔,这也算是个好事,这样,海绵生物就可以安心在海底生长,死后也能反哺海洋,再也不会被人类打扰。海绵宝宝的原型不是海洋垃圾,而是海底生物,读完这篇文章,读者朋友们是不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