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会不会成为省会?

情感抓药师


不可能。

目前湖北省的省会是武汉,湖北省也是尽全力发展武汉,从GDP的比重中看,武汉占湖北经济的40%,而紧随武汉之后的襄阳和宜昌GDP基本上都是4000亿左右,而如果说武汉直辖了,襄阳有可能成为省会城市吗?

先回顾一下历史。建国初期的1949年,武汉被提升为直辖市。当年,全国共计有12个直辖市,包括南京、沈阳、大连等等。武汉也是其中之一,那么既然武汉是直辖市,那湖北省省会迁移到了哪?答案还是在武汉,武汉由汉口、汉阳和武昌组成。直辖市机关在汉口,省会机关在武昌。两个机构在一个城市,相信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武汉做为直辖市可能只是短暂的过渡,所以没有将省会迁走,但是当时也确实存在其他城市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条件都明显不如武汉的现状,这也是没有迁到其它地方做省会 的原因。

目前武汉在湖北省的占比太重,其成为直辖市的可能非常低,如果真的将武汉发展直辖市,湖北的 省会到襄阳的概率也很低。

首先是襄阳的位置,襄阳位于湖北西北部,作为省会城市的话,与湖北东部地区的相距比较远,政治影响力会减弱,东部地区管理将会不方面。而就湖北的目前经济现状看,湖北东部的经济发展前景比西部好,将省会迁到襄阳,那么东部的咸宁、黄石等地发展得不到重视,其结果是措施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襄阳与河南接壤,是历来兵家在必争之地,但是襄阳隶属与南阳盆地,处在武当山和桐柏山交界地带,作为省会城市必然需要发展,襄阳想发展成为二线城市就很难扩张,地域会限制其发展。


目前湖北的交通都是依托武汉为中心建立,襄阳只是武汉延伸的一只臂膀,而襄阳到宜昌等地的交通并不方面,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对全省的治理。而且宜昌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加上三峡大坝在宜昌,政治地位还要高襄樊一点点,所以宜昌也比襄樊有竞争力,不过连个城市都在位置和发展上有明显的限制,所以都不会成为湖北的省会。

湖北是围绕武汉建立,即使武汉直辖,那么很有可能是武汉三镇分开,与建国时期一样,江北直辖,江南的武昌做省会,其它城市的可能性太低。并且武汉直辖的也几乎不可能。


帝国烽火


呵呵,襄阳也好,宜昌也好,打断这个念头才好,一句话,就算武汉升级为直辖市,国家也会把省会继续给武汉,省会兼直辖市!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民国时期,国父孙中山就是这样弄的,试问下,武汉直辖了,湖北怎么办,曾经的楚国文化,遗迹,文物放哪?能离开武汉吗?不能,因为武汉是湖北的特重要重心中心位置,就像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样,襄阳能代表高山流水吗?黄鹤楼搬到襄阳?宜昌?笑话,当初的东风公司离开十堰时准备放弃湖北,是武汉市挽留了回来,给了东风公司以优惠,才使东风继续在荆楚大地开花繁衍下去,有些喷子就是拿武汉得了十堰的东风公司而一直说武汉吸湖北全省的血,你们知道其中湖北流下的辛酸吗?没有湖北武汉,东风早就离开了湖北省,武汉留下的公司对于湖北来说做了很多很多贡献,武汉不会离开湖北,湖北更舍不得放弃武汉!


执笔一问情


襄阳要成为湖北省会,前提是武汉直辖,那么这个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武汉如何才能直辖,襄阳如何成为新湖北省会。

按照我设计的思路是,武汉需要直辖,整体将鄂东从湖北分割,新湖北省补充河南南阳,立襄阳为省会。

但这个规划只是简单武汉分割鄂东的规划,武汉如果整体吃下鄂东这一大块显得不太合理,我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规划,涉及五个省级行政区分割鄂东,以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的版图调整。

具体为参照图片划线:

1、武汉市以城市圈圆形红线为范围,组建第五个直辖市。

2、湖北以西新辖河南南阳组建新湖北省,省会襄阳。

3、河南失南阳,得安徽亳州、阜阳,湖北大悟、麻城,组建新河南省,省会郑州。

4、原安徽、江苏东西分界改成南北分界,武汉以东长江以北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长江以及马鞍山开始画红线以北区域组建新“江北省”,撤销合肥,立徐州为省会,东有海岸,西有山区。

5、长江以南及马鞍山开始画红线以南组建新“江南省”, 省会南京,版图虽小,但版图西扩,南京首位度提高,区域内经济发达。西有黄山,东有太湖,长江贯穿全境等核心资源。

6、另外武汉红圈以南和长江合围的区域也进行了分配,左边赤壁、崇阳、通城给湖南,右边通山、阳新给江西。

为什么江北省撤销合肥,立徐州为省会?

因为辖区内几条城市轴相交于徐州,能左右兼顾,在京沪和陇海主轴上地理位置优越,同时避免了合肥南京距离太近的尴尬,从版图来看和南京一样为省内中线凸点,能对省外形成一定的辐射,所以立徐州为省会显得更为合理。

新版图调整后加入新省会襄阳,徐州,让郑州400公里左右范围内8大省会围绕,宇宙中心名副其实。湖南,江西版图得到了一定扩充,并接壤新直辖市武汉,中部一盘棋将盘活!

新湖北省只得到了南阳一大片,而失去了整个鄂东地区,gdp参照2018年计算,从4万亿降到2万亿,介于陕西(2.4万亿)、江西(2.2万亿)、重庆(2万亿)、新武汉(2万亿)这一梯队中,大家共同竞争。

南京市区边界得到一定扩充,逼近滁州主城。原江苏gdp(9.2万亿),安徽(3万亿)进行了重新分配,新江南约8万亿,新江北约4万亿。江南省面积只有江北约一半的情况下,gdp为江北的一倍,但两者差距比原安徽江苏缩小了2万亿。从全国范围来看,江南省仍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江北省与原湖北省相当迈入4万亿俱乐部,和四川差不多位列全国第六、七名,但这名次比原安徽(全国13名)提升了一倍。



seldom7


要想把襄阳成为省会,领导层就要在城市的建设上,城市的经济GpG提高、提速,还有就是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导人民争当好市民。为各项指标打好基础。


中心人385


楼主格局太小了。襄樊作为国际大都市,定位首都都不为过。现在我们大胆一点,直接定襄樊为地球的首府。上海北京广州为他的分区,其他地区只发现农业种粮食。



大河奔流ml


湖北襄阳,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如果武汉市成为直辖市,襄阳市有可能成为省会。


没有蛀牙40


不会。


首先,襄阳市不在江汉平原中部,而是在江汉平原西北部。其次,在湖北省内,经济结构是武汉一家独大,2018年GDP大概是1.5万亿人民币。襄阳、宜昌各是3000多亿人民币,被湖北省定为省域副中心。


其实这三座城市,放在全国来说,发展都还有极大上升空间。武汉被预期为新一线城市,实至名归,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当地的民营经济以及内生动力,培养更多高新技术产业。至于襄阳、宜昌,3000多亿的GDP放在中部姑且可以,但与东部苏州上万亿,以及长三角、珠三角诸多5000-9000亿的GDP城市相比,还有太大上升空间,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足以担负起一个省会的重担。


况且襄阳在湖北省北边,水运陆路都一般,宜昌在湖北省西边,山多地狭,难以形成人口聚集效应。且当地位于长江生态区,大力发展工商人口,无疑对长江生态也会带来压力。


要说湖北省内最适合接棒武汉当省会的,当属荆州。虽然当地GDP目前只有可怜的1700多亿,GDP总量和工业服务业发展,在全省都靠后,但实际上这是当地多年施政一般的结果。荆州在历史上可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经济实力也位居第二。而且荆州处于江汉平原中部,铁路、公路、水运条件都较优越,人口聚集潜力大,工商业发展条件也比较好,当地也有一所二本大学长江大学,人才输出有保障。


湖北省应该重新思考下自己的省内布局。



北京不冷东京热


没有可能,因为武汉不会成为直辖市。另外一个,我国目前没有重新划省的计划。基于这两个点,襄阳还是安静地做个湖北第二市吧。



襄阳市是湖北省的北大门,是沟通中原的咽喉,地理位置重要。在古代,襄阳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江南地区的西部屏障。在南宋末期,蒙古和宋廷长期交战于此。当时有“襄阳在国家在,襄阳失国家亡”的说法。后来,蒙古攻下襄阳,沿江东下,灭亡南宋。

2017年,襄阳地区生产总值为4065亿元,排名湖北省第二名,高于另外一个重要城市宜昌。4000亿的GDP总量对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地市来说并不是太高。但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地级市来说,这个规模很不错了。GDP一两千亿的地市还大量存在。

襄阳现在已经是湖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了。湖北东部以武汉为大,西部则以襄阳为大。本来襄阳已经规划好了修建地铁,但今年7月份国家提高了地铁建设门槛,让襄阳空欢喜一场。地铁这个事得搁置一段时间了。

在目前行政区域不做大的改变的情况下,襄阳是没有成为省会城市的可能性。


财经知识局


我觉得省会搬到襄阳是个不错的选择丶因为襄阳的地理位子很优越:靠近中原`地理位子辽括宽广人杰地灵水路空丶高铁网络丶四通八达工业农业经济指标不断攀升丶市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丶素质越来越高`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丶全市人民都在梦想大市!人人为了城市建设增砖添瓦作贡献`笔者:史聪林


用户4454445969551


湖北省襄阳市会不会成为省会?

类似提问见的太多了,包括但不仅限于襄阳一个地方有成为省会的各种传说,诸如荆门、十堰,还有省外的徐州、泸州、攀枝花等地。

襄阳地处中国中部地区,因当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才被国内外众多学者、网友发问,但能否成为省会取决于国家政策,一般人都是无从得知的,即使是回答这个问题,也只是依靠相关信息分析而来。


十年前,在东津新区还未正式面世时,襄阳就有基层人士在谈这个事情,他们认为省委、省政府会迁到襄阳并在东津新区办公。当东津新区获得批准后,省委省政府首次对地级市这样提到,将设立东津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明确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一职。

标志着襄阳在当时的重要性,成为省会或只是时间问题。

何为省政府主要领导?结合现有新闻稿件了解到,省政府主要领导通常是指省长,但也有情况指常务副省长。由此可判断出襄阳当年传出成为省会的来龙去脉。



时至今日,襄阳已取得翻天覆地式变化,城市规模已与部分二线城市接轨,而且又得到国家层面支持打造为跨省域中心城市,意味着将来仍有很大可能成为省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