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朴珺“贵族精神”的焦点,在于“礼仪”与“精神”的顺序问题

时下,有一田姓女子田朴珺谈及的“贵族精神”,成为了网络热点。她的文章着重描写英国礼仪,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她对英式礼仪的崇敬与向往!但同时,她又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人缺少这种礼仪,需要向英国学习……

目前的中国,确实没有“贵族精神”

谈及“贵族精神”,首先得了解何为贵族。

贵族是由贵和族这两个字组成,什么是贵?物以稀为贵;什么是族?性质属性大致相同的事物集合。

贵族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稀缺事物的集合!人类当然是事物的一个子集,那么对于人类范畴来讲,贵族的意思就是稀少的一类人!

田朴珺“贵族精神”的焦点,在于“礼仪”与“精神”的顺序问题

贵族的稀缺性,又体现在何处?答案想必大家都清楚——财富!而财富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么拥有财富的人就一定是贵族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贵族还有个限制性条件——血统。

没错,即使贵族没落了,他依然是贵族。比如三国的刘备,虽然他织席贩履,但是他照样是贵族,因为这是由其血统所决定的。

我想,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贵族的定义都是如此。

所以,田朴珺说中国缺少“贵族精神”,应是正确的。因为“贵族精神”的限定语是“贵族”,时下之中国何来贵族一说?既无贵族,何来的贵族精神?

她这句话,既然正确。为什么在网上,对她的批评声,却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对英式礼仪过度崇拜,而无视中国

很多人说是因为她心中的贵族精神,只是针对英国贵族,这当然是一部分原因。

但我认为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她将英氏贵族精神给神圣化了。

在其文章中,田小姐这样写道:

“我坐在一座哈利波特式的400年历史的老房子里,邻座都是贵族。

贵族精神在英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我需要WiFi密码时,管家用手托着一个小银盘,不是直接递给你,而是非常优雅地转到我面前,银盘上放着一张折叠得非常精巧的纸片,打开就是密码,神奇的是管家为你服务的过程都是无声的。”

田朴珺“贵族精神”的焦点,在于“礼仪”与“精神”的顺序问题

通过她对贵族精神的描写,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她对此精神的憧憬与崇拜,真真可谓是溢美之词,溢于言表。

光说对贵族精神的赞美,这还可以理解。但她此文又对没有拥有“贵族精神”的人,进行了批判!

她认为,中国人缺少尊重,英国人就很讲究,她给一位勋爵发邮件用的称呼是sir,其秘书很认真地纠正她应是Lord。

这就是她认为的贵族精神。另外,她在文章中,甚至不惜用大量的“我们”一词,来代替中国大众。其实这是非常不严谨的措辞,你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妄加揣测他人,而且这个他人还是整个中国人。

田朴珺“贵族精神”的焦点,在于“礼仪”与“精神”的顺序问题

所以最大的矛盾就在此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至明年也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中国虽然已基本解决了衣食问题,但“住”等一系列的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就礼仪复兴而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太在意礼仪,而没有深究礼仪的背后

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曾有过类似的贵族精神——礼乐文明。

礼,即周礼,是由周公所创立的一整套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规则。乐,则是大型祭祀活动中所演奏的音乐。

不过这种礼乐文明,经过春秋战国的战争洗礼,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礼崩乐坏,这就是孔夫子对当时社会的最好描述。

有人说孔子“克己复礼”,是为了加强统治阶级的合法性。我觉得,此种看法是不对的。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就有点张冠李戴。将“克己复礼”放在孔子生活的年代来看,其想法的初衷,是为了结束春秋时期诸侯连年混战的局面,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田朴珺“贵族精神”的焦点,在于“礼仪”与“精神”的顺序问题

而礼乐究竟有何等魅力,能使孔夫子这样的人大力推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背后所隐藏的“精神思想”。

那么要使百姓注重礼仪,还是在于“克己”,因为“克己”在前,“复礼”在后。

什么是“克己”,说白了就是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从而克服自身缺点。

事实上,孔子的“克己复礼”一直被大众和专家误解,只因专家们认为此句话的重心在“复礼”,殊不知此句话的重心实在“克己”,试问没有“克己”哪来的“复礼”?

因此,“克己”才是礼乐文明的最终形态,而“复礼”不过是“克己”后,所显现出的外在形式,“克己”才是“复礼”之本。

作者总结

就中国式的礼乐文明来讲,是先加强思想建设,而后“礼仪”自然能够回归。

田朴珺一味推崇的英国“贵族精神”,则是先从学“礼仪”做起,继而让“思想道德”回归。即是用“复礼”的方式让“克己”回归。

当然,我不能说她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也不清楚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如果就我个人而言,我想将这两种想法结合起来。

思想道德,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把控,如果在此期间,加上一点“仪式感”的礼仪,那么“克己”的效果可能更加清晰可见!

而田朴珺之所以被群嘲,还是在于她捧英踩中。至于其用“礼仪”让“精神”回归的方式,是真心实意还是借此炒作,恐怕只有她自己知晓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