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战争新视界,专注近代战争历史,鉴古知今 ,以史明理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作为一支“多国籍”的精锐部队,维京师基本都是由一些来自荷兰、弗兰芒、丹麦以及挪威的志愿兵组成,希姆莱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维京师对装备的需求当然也是尽量满足,所以战斗欲望旺盛,装备精良的维京师在东线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当时间来到了1943年,形势急转直下,即便是维京师,却也独木难支……

▼科尔森包围战

1943年夏秋两季,维京师都在第四装甲军麾下防守南方的顿河战区,因此也避开了库尔斯克的一场激战。1943年10月,维京师再度升级,由原本的装甲掷弹兵师升级为全面装甲的装甲师。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1943年7月,维京师拥有八辆三号N型坦克。这种短炮管的75mm战车炮,特长是支援装甲部队作战,专以高爆弹摧毁敌军的坚硬防御工事、或是步兵据点

1943年底,维京师和其他五个师,在聂伯河东边的科尔森一带,形成了一个长达96里的突出部。希特勒天真地以为突出部的56000人能抽调至北方,投入基辅攻击战。但他完全没料到,科涅夫将军所率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会突然从克莱门察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之间的桥头堡切入。克莱门察位于哈尔科夫西南方,两地距离很远,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则位于克莱门察东边。科涅夫将军的目的,是要切断德军的第一装甲军和第八军。德国第八军完全不是强大的俄军的对手,只能在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压迫之下一路撤退。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1943年8月,维京师开始以“黄蜂”自行火炮取代拖曳式火炮,不过只有一个营改装为新型武器,其余三个营都还是使用拖曳式火炮,一直到大战结束为止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维京师炮兵团成立初期,装备都是拖曳式火炮。到了1943年,第一营才改装为”黄蜂“自行火炮,上面安装的是105mm LeFH 18,第一营中装备了三个连“黄蜂”,每连6辆

基辅

德军北边的战况也不佳。德军在基辅抢占的一处桥头堡,11月6日又被俄军夺回。11月20日,德军曾攻陷日托米尔,但在极短的时间内即被俄军夺回。从此,红军士气大振。城里的建筑,已变成一片瓦砾,道路两旁堆满了焚毁的汽车。德国第四装甲军在两年前盛夏的大捷中所建立的大型补给站和粮仓,则形成强烈的对比。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日托米尔虽然被德军攻克,却又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俄军夺回

包围战

维京师被指派加入一个战况颇不乐观、而且德国人不愿前往的战区。最后,有四个师在大雪纷飞的天气下,被围困在平坦的基洛夫格勒近郊,当时的气温只有零下20°C。1月5日,科涅夫将军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发起反击,攻打该城。战斗当中,德国第三装甲师在炮兵掩护之下,突围成功。俄军完全被德军的炮火压制住了,动弹不得,让一群工兵和装甲掷弹兵也尾随第三装甲师之后冲出了包围圈。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1943年夏,日耳曼装甲掷弹兵团麾下的一个营,已改装为半履带装甲化,装备的是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车。日耳曼团是最早期的武装党卫军成员之一,后来更名为第九党卫装甲掷弹兵团-日耳曼团

无论党卫军和装甲军如何努力应战,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俄军已展开冬季大追击,决定给德军很狠一击。俄军的反击像是一场凶猛的潮水,德军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

▼撤出切尔卡瑟

1944年1月,维京师在科尔森突出部的状况,岌岌可危。俄军精锐部队已集结完毕,随时会对当地的德军发动攻击。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1944年,维京师的五个侦察连当中,只有一个连使用装甲车辆,第二装甲车连的装备是半履带搜索车SdKfz 250/9

基洛夫格勒尚未完全落入俄军之手,因为城北仍有德军突出部盘在科尔森和切尔卡瑟四周。希特勒曾下令坚守城北据点,当时有6.5个师、约56000人驻守这个据点。

近卫第四军、第五军和近卫坦克第五军,开始攻击德军防线心脏区,以重炮轰击德军突出在科尔森南方的阵地。俄国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则是由北方攻击德军突出部。1月28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由南向北进攻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终于会合,把突出部的56000名德军包围了起来,第五党卫装甲师一维京师也是被包围的其中一个师。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维京师装甲团的装备,是战争后期的标准装备,包括一个豹式坦克营和一个四号坦克营,四号坦克营中主要装备的是四号H型坦克

突围

维京师是包围圈内唯一的装甲师,因此突围冲锋的任务,便由维京师领头。当时,维京师麾下还有一支独立作战的党卫军,即第五党卫志愿突击旅-瓦隆人旅,这支部队就是第二八党卫志愿掷弹兵师一瓦隆人师之前身。最后,德军突围成功,但伤亡也十分惨重,56000人当中,大约只有30000利逃出。战斗过程当中,维京师的装备武器几乎损失殆尽。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一辆停靠在路边的豹式G型坦克。1943年10月,维京师升级为完整的装甲师。1944年5月,德国总部的档案记录显示,第五装甲团第一大队已全面换装五号豹式坦克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1943年德军大量引进五号豹式坦克,装甲部队的编制也随之大幅调整。有些装甲师下设一个装甲营,营之下有三个连,每个连的编制是一个拥有两辆坦克的本部排以及四个拥有五辆坦克的装甲排。1944年夏季,德国装甲师又再度重整,装甲师之下的装甲团由两个营组成,一个营是豹式坦克,另一个营则是其他型号坦克。有些装甲连仍为22辆坦克,但很多师的装甲连,坦克数量则缩水为17辆

▼匈牙利和奥地利

在科尔森和切尔卡瑟包围战中遭受重创的维京师,1944年春季的大幅重整,已是势在必行。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维京师余众正从东线撤退。切尔卡瑟包围战中几乎全军覆没的维京师余众,在1944年初撤出东线,由于装备几乎全数遗失,幸存的部队只能组成战斗群,等待上级派发的新装备

维京师余部组成一个战斗群,继续在东线作战,最后才被调回波兰,重新组成全新的第五党卫装甲师-维京师。由于不在前线,所以没有遇上俄军的夏日大追击——巴格拉季昂攻势。巴格拉季昂攻势可算是史上最为威猛的军事攻击行动,攻击目标是德国东线,几乎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维京师的一辆“野蜂”150mm自行火炮,服役于第五党卫装甲炮兵团第二营第三连。其上安装了一门150mm sFH18 重型榴弹炮,能发射43.5千克榴弹,射程最远可达13325米

维京师再度投入战场时,俄军正大举向西推进,攻向维斯杜拉河和波兰首都华沙。维京师和骷髅师、以及德军第十九装甲师并肩作战,阻挡俄军进攻,守住了维斯杜拉河一带的阵线。

俄军自喀尔巴阡山北麓席卷而来,大举攻向德国,但希特勒却认为匈牙利才是防守重镇。1944年12月,希特勒命令维京师南下,开往匈牙利,解救陷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6万名德军以及超过8万的德籍居民。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德军在一辆1吨拖车SdKfz 10上安装了一门Flak 38 20mm高射炮。维京师本部连的编制,包含高射炮排、步兵炮排和反装甲排。高射炮排的装备便是四辆此型SdKfz 10/5自行高射炮

被编派在第四党卫装甲军团内的维京师,花了两周的时间压迫俄军,但徒劳无功,仍旧无法突破俄军的重重包围。虽然德军已逼近布达佩斯近郊,肉眼可见红军踪迹,但第四党卫装甲军团却在这个时候收到命令,转向布达佩斯西南方的斯科斯富赫瓦工业区及农业区。后来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命令。德国将在此地重新发起攻击,以突破俄军的包围。

战斗当中,维京师和骷髅师死伤惨重,人员装备遭受重大损失,党卫军自此元气大伤。在俄军的强烈炮火之下,德军完全无法撼动俄军,只好拆除斯科斯富赫瓦的指挥部,致使德军防守线全面瓦解。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战争初期,仅有少量37mm反坦克炮装备在德军的反装甲单位内,这种反坦克炮对于较为新型的装甲车几乎毫无作用。

战况危急,连迪特里希和他所率的第六党卫装甲军,也远从西线的阿登战场上被抽调出来,并横越欧陆,抵达匈牙利支援作战。3月25日,俄军几已全面瓦解德军守势,遂于隔日挥军南下奥地利,准备完成战争的最后阶段。维京师在布达佩斯争夺战失利之后,即撤退至奥地利,并在当地打了最后一仗——1945年的维也纳保卫战。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一辆受损的Sd.kfz.251、22型自行反坦克炮,还有一个击杀环。战争最后一年大量生产的SdKfz 251/22装甲车,构造很简单,只是把75mmPak 40反坦克炮安装在中型半履带装甲车的炮座上

维也纳保卫战

武装党卫军的最优先任务,就是保卫维也纳。虽然党卫军的武器装备已远远比不上布达佩斯之役时,但第六党卫装甲军的后卫部队、维京师、警卫旗队以及德军第十七步兵师,还是在维也纳四周埋下伏兵、在道路桥梁布下地雷,阻挡俄军进城。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维京师装甲侦察大队的重装甲排,在战争最后一个月的装备是6辆8轮重装甲车——SdKfz 234/3,车上安装了一门短管75mm战车炮KwK 51

只不过,此时的俄国大军已是无人能挡,维京师残余部队只好再撤退至格拉茨。俄军最后停在穆尔河,等待后方的补给和T-34坦克。

维京师最后一役是攻击美军在拉斯塔德的防线,之后便于当地向美军投降。至此,维京师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向美军投降的维京师众人,也在巴伐利亚的战俘营里得到礼遇,1945年9月,巴伐利亚战俘营解散,维京师官兵都回到了各自的故乡,可能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吧……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战争末期,德军已拥有大量反坦克炮,有些反坦克炮甚至安装在自走式平台上,非常实用而且灵活,战争结束时,维京师的三个反装甲连已全面改为自走式
维京师在战争的最后几年:“独木难支,终是倒,双挙难敌四手”

  • 战争结束时,维京师的三个反装甲连中拥有各式自行反坦克炮,包括著名的火炮半履带装甲车SdKfz 251/22,以及服役时间很长的黄鼠狼III型。黄鼠狼III型是在1942年引进德军,到了1945年2月,能用的黄鼠狼III型自行反坦克炮仍有350辆,散布在德国国防军的各单位里

想了解更多近代战争的相关知识,就快来关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议与疑问,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