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護理員有“質”有“量”之路還有多遠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聯合頒佈《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以下簡稱2019年版《標準》),圍繞增加職業技能要求、放寬入職條件、拓寬職業空間、縮短晉級時間等方面做了重大修改。新標準的出臺,也是滿足社會養老需求的迫切期待。

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全社會的共同願望,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失能、失智、獨居、高齡老年人日益增多,養老護理行業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養老護理服務供不應求

據統計,目前全國預計有4000多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約需要1000萬護理員,但現有護理員不足30萬人。

北京千禾頤養家苑養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千禾養老)總經理羅聖華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千禾養老的老人絕大多數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平均一名養老護理員要照顧三到四位老人,而且80%以上的老人年齡在70歲以上,還要輪流值夜班。相對來說,養老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很大,工作強度不小。

在千禾養老工作已有7年的賈凇,是這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養老護理人員,賈凇告訴記者,養老護理員主要是照顧老人起居飲食,攙扶、餵食、洗頭等等,看似很普通,好像人人都會做,其實都是有技巧、有講究的。有時候在工作中遇到家屬的不理解,或者老人不開心發脾氣的時候,也會感到委屈。

談起薪酬時,賈凇笑了笑:“我們是低薪族,護理員一個月能拿到4000多元算是做得不錯的了。”

同樣在千禾養老工作的劉桂傑說:“我沒有什麼學歷,做這個行業可以管吃管住,生活比較穩定,雖然工資低,但是照顧老人也是在積德行善,還挺有動力的。”劉桂傑表示,自己也有顧慮,“如果生病了,在大城市看病需要花不少的錢,所以內心也比較矛盾,猶豫要不要堅持。”

50歲的張姐來自農村,是鄭州芳心金鈺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她原本是一名居家養老護理員,因為照顧老人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扭傷了腰,不得不辭職。

北京和伊康護養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亮表示,大多數養老護理人員來自農村,而且年齡在50歲左右的居多,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決定了他們是否能長期從事這一工作。而對於一些大學生養老護理員來說,成績突出者就會開始轉行做行政管理、文職之類。長期穩定從事養老護理員工作的人比較少。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養老護理人員短缺是養老機構面臨的普遍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社會認同度低、工資待遇差、職業保障少、從業風險高等。因此,當前養老護理員呈現出需求大於供給的總趨勢。

各地出臺政策鼓勵養老服務業

為吸納更多人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緩解人才短缺困境,2019年版《標準》做了修改:將從業人員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將五級/初級工申報條件由“在本職業連續見習工作2年以上”調整為“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1年(含)以上”;明確未取得小學畢業證書的考生,理論知識考試可採用口試的方式,主要考核從業人員從事本職業應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關知識要求。

對此,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鄒文開說,無學歷也可入職,一是體現了對現在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尊重,有利於促進、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二是吸引更多社會人員投入養老服務行業,只要有意願的社會閒散勞動力、農村勞動力等人員都可以成為正規從業人員。三是有利於全體養老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

事實上,為解決養老服務人才缺口大的問題,各地也都曾出臺政策意見鼓勵更多人員從事養老服務行業。

2017年1月,北京市民政局發佈《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本市要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統一登記制度,將實施非京籍養老服務人才積分落實優待政策,大學畢業生從事養老護理工作還將獲得入職補貼。

2018年,廣州市民政局公佈了《廣州市養老機構服務人員就業補貼及崗位補貼試行辦法》,對從事一線養老護理工作滿10年的養老護理員,一次性給予2萬元的艱苦崗位補貼。

今年6月,北京市海淀區民政局發佈了《養老護理職業發展體系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在海淀區直接從事養老護理服務的一線工作人員每月可享受崗位津貼,畢業生從事養老護理一線服務工作,最高可獲得一次性6萬元的入職補貼。

養老護理人員技能有待提高

2019年版《標準》還增加了對養老護理員的技能要求:順應居家和社區養老需要,在各職業等級中新增養老護理員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應具備的技能要求;強化消防知識在養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在“基礎知識”中新增“消防安全”內容;關注失智老年人照護需求,將“失智照護”分層次納入各職業等級的工作內容和技能要求;根據地方積極探索“養老顧問”服務等實踐,新增“能力評估”和“質量管理”等兩項職業技能。

記者先後採訪了多位養老機構運營者,他們普遍認為,養老護理人員技能有待提高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每一位養老護理人員都要經過嚴格培訓,合格了才能入職,不合格的辭退或者從保潔員開始做起,只有掌握熟練的護理技能,才能更好地照護老人。”羅聖華說。

據瞭解,為提升養老護理人員技能,各地也曾制定相應舉措,例如,2016年,上海市實施“養老護理人員技能提升專項行動計劃”,制定發佈《上海市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專項)規劃(2015—2020年)》和《上海市養老護理人員技能提升專項行動計劃》,目標到2020年組織開展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

今年,山東濟南市計劃培訓5500名養老護理人員,除積極安排相關人員參加省相應培訓班外,市和各區縣民政部門要緊密結合養老服務質量提升這個主題,突出護理人員職業道德和技能提升這個重點,儘快形成並啟動市、縣兩級的養老服務培訓工作。

鄒文開建議,在提高養老護理人員技能方面,一是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促進擴大培訓規模,提升培訓質量和層次。二是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健康服務與管理、家政服務、護理等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指導技工院校加強學科建設,培養更多養老護理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三是加強政策保障鼓勵養老服務機構深化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與養老護理員薪酬待遇掛鉤機制,促進養老護理員的技能等級和收入水平同步提升。

據瞭解,下一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將以公佈實施2019年版《標準》為契機,建立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長效機制。開展養老護理員培養培訓示範點建設。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確保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200萬名養老護理員。

“養老產業是朝陽產業,但是真正從事養老護理員這份職業的人並不多,隨著國家的重視,期待未來薪酬待遇能夠提高,護理技能不斷提升,養老護理員的隊伍中也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專業化精細化程度更高,養老護理人員有數量也有質量。”張亮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讓養老護理人員更有獲得感

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近2.5億,全國預計有4000多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約需要1000萬護理員,但現有護理員不足30萬人,存在巨大缺口。

很多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一個人照顧若干個老人……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工資收入偏低成為普遍現象。髒、苦、累,報酬低,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不願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重要原因。

從人員構成方面來說,我國很多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是下崗工人、農村婦女等,他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在進養老院工作之前除了生活經驗,並沒有掌握足夠的應對老人心理需求及特殊照護的專業知識。此外,由於普遍年齡偏大、學歷低,接受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速度慢,護理人員的國家技能考核對他們來說“壓力山大”,付出時間成本太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擋了“有心護理、無力考證”的人的腳步。

總而言之,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獲得感少、成就感低,是護理職業遲遲得不到發展的原因所在。

為了應對日趨嚴峻的養老現狀,打破養老護理人員職業發展的現實窘境,滿足養老市場的巨大需求,2019年版《標準》在放寬入職條件、拓寬職業空間、縮短晉升時間等方面的改變可謂恰逢其時。

其中,2019年版《標準》將從業人員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明確未取得小學畢業證書的考生,理論知識考試可採用口試的方式的改變,在降低入職學歷門檻的同時,針對養老護理人員群體目前的構成情況,採取更加貼合實際的考試方式,會鼓勵很大一部分學歷較低的護理從業人員積極持證上崗,改變他們在從事護理工作時無證護理的現狀,促進其主動掌握相關專業知識,使他們能夠變成真正的護理“正規軍”,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他們的職業成就感。

此外,2019年版《標準》中將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技能等級的增加、申報條件的調整以及各職業技能等級的“申報條件”從業年限的縮短,不僅更加明晰了養老護理等級的劃分,促使這一職業朝著規範化、專業化的方向進一步發展,也將加快提升養老護理人才層次。

2019年版《標準》的頒佈實施順應了當下養老所面臨的急迫需求,在著力提升養老服務持續發展能力的同時,必將進一步滿足億萬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