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多國企都是養一堆閒人,管理人員多,幹事的少,私企也是這樣嗎?

用戶8761336392699


先說有沒有,再說是不是。

國企有養閒人的現象,但是已經越來越少了

題主所形容的現象是我們大多數人對國企的刻板印象。大多數人並沒有在國企工作過,道聽途說就覺得國企是養一堆閒人的地方。這個觀點其實是有待商榷的。

我的一個同學是學地質勘探專業的,畢業後進了一家國企,每天都是天南海北地跑,非常得辛苦。據他所說,他們底層員工都是要幹實事出業績的,上層領導也必須考核政績。所以並沒有養閒人的說法。

之所以會有人覺得國企養閒人,主要還是歷史原因造成的。現有的國企已經在改進,特別新一代招錄進去的人,都會受到磨礪。當然和互聯網行業相比,那大部分國企肯定是閒的。而且國企一般不會裁員開人,所以讓大家在感官上覺得國企很舒適。

再說私企

私企相較國企而言,競爭大,壓力大。很多人都說私企鍛鍊人,其實可以理解為私企會不斷壓榨你的剩餘勞動力。

  • 一般做得大的私企,內部崗位設立繁複,也會出現高層管理多不幹實事的情況。我第一家公司就是私企,公司內耗比較厲害,底層人員被賣來賣去。公司價值一跌再跌,導致員工薪資也漲不上去,人員流動特別快。現在有很多私企都在精兵簡政,基本也是意識到閒人養得太多的緣故。

  • 不過一般小微企業這樣的情況倒是比較少見。小微企業大多是創業型公司,養不起閒人,更有甚者是一個人當幾個人來用。

總結

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有兩面性,不能一概而論。


豆本逗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廠屬於貴州省一個大型國有企業。上面有厂部,下面有十多個科室,各車間設有正付主任書記,還有很多辦事員等。

全廠五千人,真正在生產第一線幹活的工人才有八百人。以就是說八百人要養活五千人,是什麼概念?首先,人員結構分配不合理,裙帶關係嚴重。幹部就有一千多人,辦事員業務員以是一千多人,有關係的都往好的部門調,比如供銷處,一個部門就有幾百人,更嚴重的是一個單身宿舍,光值班的就安排十多人,這些人不是老公當幹部,就是兄弟子妹是主任,每天上班規律是男的看報紙喝茶吹牛,女的上菜場買菜拿回值班室洗乾淨,不到下班時間就回家,反正沒人管,想管你以管不了。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廠結局會怎樣,最後破產了。

那麼私企呢?,以好不到那裡去,雖然大部分職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特別是那些中小型企業,裙帶關係同樣嚴重,老闆重用的是親戚朋友同學和拍馬屁的人,這些人管理能力不怎麼樣,員工的升職空間不大,所以真正想幹好乾長的人不多,產品產量就不行,只有強迫員工加班加點地幹,時間長了員工的流動性就大,嚴重影響產量。而員工呢?都在混日子,大不了走人。這就是國企和私企的生存狀況。


於是4299


您說的是改革前的國企,有這種現象。

退休前在國企幹,國企領導很信任我,交給我一項任務,雖然難度很大,由於能讓我發揮個人的能力,經過二年多的拼搏和努力,完成了任務!最後獎勵給了他人,卻與我無緣了!我心知肚明,提出退休,順利退了休。

後來到了國企個人承包的兩家科研所工作,結果又成功了。那時獎勵真多了,經過少年的苦,並當兵多年,又在國企幹了一輩子的人,忽然見到了稍大的獎勵,反而有了滿足感及謙讓的心理和行動!至使以後的工作又帶來順利!這說明:國企如果責任到人,可以發揮大家的積極性!

如果,我要辦一個私企,肯定不用那些閒雜人員!記得我退休後,曾管理過一個小單位,我一人兼好幾個職。從而,成功效率是很高的!


天下厚德


我畢業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國企,基本上沒有題主所說的現象。


首先管理人員並不多,個人覺得每個管理人員的設置還是非常恰當的。


其次,公司有訂單要做,銷售在跑業績,後臺人員也是忙著配合,不存在人員多,沒事幹的現象。而且整體公司的考核也是按照每個人的績效,達不到標準,也是面臨著淘汰的狀態。

所以題主所說的現象與企業是什麼性質沒有必然的聯繫。包括我有朋友在一家大型私企,也存在題主所說的現象。

個人覺得存在題主所說現象的原因有幾點:

一、公司規模大,設置崗位多

如果一個公司的規模很大,那麼可能就涉及到很多的崗位職責的重疊。

比如去年我所在的公司就進行了整體人員的精簡,由原來的兩條管理線合併為一條。

當時大家覺得會不會一個人的任務量太大,忙不過來。經過一年的實踐,根本沒有出現大家擔心的狀況,反倒是節約了很多的溝通成本,配合起來也更順暢。

所以,題主提到的管理人員多,往往是出現在大公司,因為崗位職責不明確,使得崗位設置過多,進而導致人員多。

二、公司考核制度不具體,有人鑽了空擋

題主覺得樣了很多閒人,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公司的考核制度不具體,給人留有樂鑽空擋的空間。

比如如果公司對每一個崗位KPI的制定都有具體的標準,且能非常嚴格的執行,那我想應該沒有人敢閒著。

所以,有沒有閒人,和公司的考核機制是分不開的,跟企業的性質聯繫卻是不大的。

三、 部分管理層能力不行,但有後臺

前一階段聽到一個朋友抱怨說,自己的領導一點忙也幫不上。不僅談客戶能力不行,在公司也從來沒幫下屬做過什麼事兒。但始終穩穩的坐在管理層的崗位,原因就是有後臺。

這種情況會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下屬有事從來不找管理層,同時管理層也幾乎沒什麼重要的事情可做。

所以,也是會導致題主提到現象的一個原因。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實際上個人覺得作為一個成熟的人雖然環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只要自己時刻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競爭力,根本沒有很大的必要去關注這些問題。


就是Tina


本人在國企與私企呆過,能夠明顯的感到兩個體系的不同!

首先從中國的經濟體系來說:中國是以公有制有主體,私有制共同發展;作為國企,在社會大生產中佔有更多的資源優勢,它在社會上所承擔的角色不同,賺錢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承擔社會責任。而私營企業則不然,一切都是以賺錢為目的。所以在國企做事是很死氣沉沉的,而私企則是意氣風發,因為錢是第一生產力。

其次;國企的人事調動較人情化,關係化;朝中無人不做官。想要在國企能過長期生存下去沒有一定的社會關係是很難的,更不用說要升職加薪了。國企很多對外的面試其實都是表面的形式主義,當你認真準備,傻傻的去參加面試的時候,其實改錄取誰早就內定了。你沒有後門,關係,無論你能力再強都是輪不上你的。這就造成國企招聘,根本就招不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而在私企就不是這樣,雖說也有關係的存在,但相對作用是較小的,因為在私企都是按勞分配,你能力強就上,業績差就下,就是這樣簡單!

再者;國企這種以人情關係或者所謂的走後門而建立起來的隊伍,他們缺乏改職位的必要能力,常常是在職位不謀其職。而這種人情組織起來的隊伍,在企業的生存發展中常常會變成小團體,拉幫結派,形成一人或幾個人的勢力對抗。基本上在現在被查的國企老虎中都會連帶出很多小猴孫,所以很多人都說在國企中,戰隊很重要!在私企中,強調學習與創新,強調業績與效率,強調的是個人能力最大化,私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有很強的自我變革能力。像阿里巴巴與華為,都是優秀的私企。

總的來說;國企靠人情,私企靠能力;你有人情可用,可以走捷徑就走捷徑,對於很多沒背景沒關係的人來說,還是好好努力不斷提升自我吧!


學會奔跑


這種問題,一定是初入職場的小白或者尚未對職場環境有深刻認識的人提出來的。


我們先看看“閒人”為什麼閒。


首先一部分管理層來自“底層幹部”的升遷,因為工齡或以前的管理成就得到升遷,坐到了管理層的位子,在沒有重大改革和制度變化的情況下,管理層日常處理的事務較少,看起來很閒。


另外一部分是關係戶,憑藉家庭關係或人脈得到管理崗。


我們再看,為什麼要養“閒人”?


日本關於進化生物曾經有這麼一個實驗,研究人員對三個分別由30只螞蟻組成的黑蟻群的活動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而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


有意思的是,當蟻群的食物來源斷絕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開始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卻在此時“挺身而出”,帶領蟻群向新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 。


應用在企業中,這種現象被稱為“懶螞蟻效應”,即平時少或不從事基礎工作,但對於市場和戰略更加重要的職員。


事實上,這些“懶螞蟻”就相當於題主眼中“數量過剩,尸位素餐的閒人”。我不否認在組織中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但是請題主仔細思考一下。


當企業需要轉型時,需要簽署重大戰略合同時,企業面臨困難需要幫助時,能起到更大作用的是誰呢?


是這些懶螞蟻,他們從業經歷豐富,人脈廣,對組織的認識更全面深入,平時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有些煩人,關鍵時刻會起到重大作用。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閒人”呢?

要我說,職員要學會“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精力”,提高自己精力投入的性價比。


自己累的像狗,自然覺得別人清閒是罪過了。繼而憤世嫉俗,覺得公司領導識人不清,虧欠了勤奮的自己。


精神上沮喪,精力上耗竭,就又進入了憤憤不平的怪圈,自己給自己壓力。


無論在哪個企業,這種人的日子都不會好過,因為每個企業都會養這樣的“閒人”,除了技術性工作,企業還需要戰略性眼光和人脈關係加持。


要學會管理自己的精力和眼光,看到這些現象,多想想為什麼,和自己怎麼做。


相對於抱怨企業,我認為題主更應該做的,是如何調節自己,與“閒人”合作共處。


博瑞智庫主理人


是人類的弱點,要根除比蹬天還難

能管控就好



用戶2914863520049


一幫什麼都不懂國企是什麼的在這瞎BB,你們去不了是因為你們本身的原因,別在這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你們真正瞭解過嗎?還是因為你們去不了恨的慌,想辦法黑國企告訴所有人國企不好?你們先弄清楚哪一個國家軍事,航天等高端技術不是來源於國有企業?國企你們說不好,私企你們說老闆不好,那你們想怎麼樣?人是要適應社會不特麼是讓社會你們,我感覺如果少了你們這些人國家的糧食都會增產,老子就是國企的員工,我就給國企說話!


龍尋信息


過分誇大人養人的問題了。說國企機關養的人多幹活的人少,是有但也誇大。一個國企,一方面要承擔很多政府的職能,誰見私企有國企填這麼多表格開這麼多會做這麼多臺賬嗎?另一方面幹活的人多少也是底層職工只看表面,不少企業,好多業務是外包的,真正一線幹活的人少,其實把外包部分的一線工人也算上,一線工人也不少的。機關的人多,要看他業務量多不多,其實一個企業不管國企私企,現在純粹養一幫閒人的,還真不多。我們看到的閒人多,可能國企認真執行勞動法,不能隨意辭退年紀大的職工


用戶839691645503


題主說現在好多國企都是養一堆閒人,管理人員多,幹事的少。是的,是好多,但不是全部。那麼我能說的是,私企呢?恰恰相反,有這樣的,這種情況有,但是好少。

那麼這個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呢?首先,我覺得和企業的承載有關,國企,有時候是為了培養和鍛鍊人,不單純的為了掙錢為目的。以前大學生等是國家包分配,而且還流行頂職。像那些城市戶口,國家幹部的子女,大學生,國家都得安排。你說這些新出來的能做什麼?只有放在無關緊要的崗位上,等別的地方需要了就調走。而且,幹部的子女呢?不能安排不好的工作呀!所以也是在辦公室崗位的多,慢慢地,就形成了管理人員多,幹事的少了。

實際上,這些企業慢慢的就淘汰了。開始轉型,有的開始承包,把責任滲透進去。所以,後來就下崗了一批,關停了一批。其實剩下來的已經好多了。題主說的情況,我覺得還是因為體制的問題。

我們現在的私企呢?很多就不一樣,為什麼?因為企業是私人的,他的目的很明顯,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純粹的就是為了掙錢為目的。不論是誰,用在哪一個位置上,都是需要產生效益,為企業帶來利潤。他不會為了損失自己的利益去取悅他人。所以大多的私企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但是事情總有例外,有的企業,一開始初期,依靠的是親戚、朋友一起打拼出來的。企業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當發現這些人跟不上發展了,但沒有辦法拉下臉來趕人走。而且這些人還把自己的親戚朋友都帶了進來,老闆呢?因為架不住熟悉的人軟磨硬泡,又怕人說“用得著人朝前,用不著人朝後”。因為這時候,許多人在乎了自己的名聲,怕人非議,說這人無情。這點上,在崑山和江陰兩地就是個鮮明的對比。崑山的企業,外資的多,講制度、講原則。江陰的企業,本土的多,講關係,講人情。當然,這些不代表全部。

另外私企裡,還有一種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老闆在當地是名人,和政府機關打交道的多,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大家都應該清楚這方面的原因,說到底,面子問題。再說,誰沒有個七大姑、八大姨的呢?

說來說去,這種情況哪裡都有的,只是多與少而已。不過一個規律,不管是國企還是私企,管理人員多,幹事的少,遲早要跨。管理人員少,幹事的多,多少能掙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