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國的傳統,老人去世,整個葬禮的流程是怎樣的?

王執臣


中國地域廣闊,風俗習慣存在很大差異,此所謂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小編是魯西南人,我們這個地方,老人去世,按老傳統整個葬禮流程是這樣的。

現在新喪大多以三天為期,下面按時間先後,詳列各項事宜。

第一節:第一天

一、穿壽衣

人病危時,絕氣之前,先穿壽衣。夫婦先亡一方的,穿壽衣為單數;夫婦雙亡的,穿壽衣為雙數。兩頭見棉,取“以棉(眠)為安”之意。

二、燒背褡

先人在靈床上嚥下最後一口氣,兒女把 事先準備好的背褡搭在門檻上(背褡內裝紙錢元寶),點火燒之。同時唸叨:金童玉女,前來背褡,西去路上,好生伺候。並呼喚亡人(爹、娘)看好錢褡,該用就用,該花就花,千萬不要委屈自己。一路走好,仙界去安家。待燒完背褡後方可舉哀痛哭。

三、丟噙口錢

噙口錢是一枚青銅錢,由長子丟入死者口內,為“口中含寶”,寓吉祥之意。

四、放餅子和麩子

亡人已逝,包一包麩子和一包小圓餅分別放在死者左右手中,同時念歌:“走到螞蟻山,麩子撒兩邊。走到惡狗山,餅子撒兩邊。”使死者在去陰司的路上一路平安。

五、系絆腳繩

人死後停屍在屋當門靈床上,用一條麻繩捆住兩腳,以防炸屍。到辭靈或入殮時,再解開去掉。

六、蓋蒙臉紙

用一張白紙蓋上臉,從頭部向下蓋。因死後臉色難看,以免親人傷心或害怕。

七、放隱身草

隱身草就是一把穀草,呈三角形放在靈床前面。

八、燒倒頭紙

意為給死者送錢,親人痛哭一場。

九、做倒頭面

做一碗麵條,放在棺頭前面,叫倒頭面,斜插一雙筷子,備死者食用。

十、點長明燈

在棺材前面放一盞油燈,為死者照路,從點上一直到油儘自滅,不能添油。

十一、掛衣服

在堂屋北牆立一把掃帚,把死者生前穿的一件衣服掛在掃帚上,下葬時燒掉。

十二、放糧食

棺後放一袋糧食,敞開袋口,斜靠棺上,抬棺時使糧食自然傾灑,向前灑得越長越好。

十三、剪歲數紙

按死者歲數,有多少歲就剪多少對,用死者柺棍掛在衚衕口,男左女右,以示家中亡人,街坊鄰居前來弔紙。第二天晚上辭靈時燒掉,換上一方形白布。

十四、做孝服

孝家主要成員,用麻繫腰,戴孝帽,系孝帶。

十五、搭靈棚

在靈堂門外搭靈棚,設香案,擺祭品,立牌位。正中間掛竹簾,安放遺像,像下用白紙寫一大“奠”字,像側寫喪聯。

十六、寫牌位

父靈:(正中豎寫)故顯考X公諱++老大人之靈位(在公字右下側小寫一個諱字,諱下寫父名,X為父姓)母靈:A、(正中豎寫)故顯妣AX氏諱++老孺人之靈位(在氏字右下側小寫一個諱字,諱下寫母名,A為父姓,現在也可以不寫;X為母姓)

十七、寫紙幡

紙幡,主要起到金童玉女寶幡接引、引魂入墓。

說明:

1、紙幡為三長條式,上面留出20公分,其餘割開,長度為一米,寬度為24公分,兩邊的兩條幅各6公分,中間一條12公分。

2、用麻坯在黃幡上頭穿個眼,拴在一米多高的細柳棍上。

3、長子摔盆捧牌位,次子打紙幡,上林安葬後,將紙幡插在墳頭上。

十八、寫素聯

挽父:一天雨雪凋椿樹,滿目雲山慘棘人(薤露興悲)

淚灑冰天悲失祜,父歸東土痛無依(蓼莪抱痛)

挽母:莫報春暉傷寸草,空餘血淚泣萱花(遺愛千秋)

終天唯有思親淚,百草痛無益母靈(慈雲縹緲)

十九、報喪

派人報喪,親友前來弔紙。如果發喪,還需發帖。

父母報喪帖式:

二十、燒關門紙

每晚關門時燒關門紙,早晨開門時燒開門紙。

第二節:第二天

一、上林請神

在辭靈當天的下午,執事領孝子抱牌位上林請神。到林上燒紙時,執事曰:“點香神知,聞香神現,請神入位,回家受奠。敢告。”孝子一揖四叩,起身一揖,抱牌位回家。

二、安神

請神到家,與新喪合牌位,孝家行安神禮,一揖四叩即可。

三、盛殮

在辭靈的當天傍晚,客到齊後,特別是要經過主要親友看罷無有異議之後,方可入殮。入殮之前,先用棉絨把棺底鋪好,同時念三遍鋪材歌:“頭頂金,腳蹬銀,子孫後代出貴人。”棉絨上面再鋪條褥子,褥子上擺放九枚銅錢,叫“墊背錢”。頭下一枚,兩肩下各一枚,腰下一枚,兩胯下各一枚,臀下一枚,兩腳下各一枚。然後放好枕頭,抬屍入棺。揭開蒙臉紙,解開絆腳繩,對死者正衣正冠,做全身最後檢查。

四、淨面照面

舀一碗淨水,象徵性給死者洗臉,洗臉時念淨面歌:(男)“澆花澆根,留子留孫,只留富,不留貧,子孫後代不求人。”(女)“栽花留榮,留閨女留外甥;栽花留花,多留福,少留怕,榮華富貴都留下。”淨面完畢,把碗扣在棺前,出喪時由抬棺人用腳跺爛。然後用一面鏡子象徵性照一照死者面容,讓死者滿意,然後用力摔碎鏡子。把一切安頓停當,就扯斷絆腳繩,解開捆手索,全家最後瞻仰遺容。這時不許嚎哭,說是防止淚滴屍身,下世不能轉生。隨將棺蓋半掩(頭位留空),便於瞻仰遺容。然後焚香,共同燒入殮紙,全家舉哀。

五、封棺口

起靈前,壽終男由姥孃家至親、壽終女由孃家至親看殮,觀察靈柩屍首,是否有不妥之處。

隨後,由長子或長孫頭頂托盤,內裝新毛巾一條、上等香菸2盒,現金20元(手巾包裹)。雙膝跪於門口中央,面向棺材,待至親砸好第一扣,方可站起。把托盤交予引扣木匠師傅。

鑲上棺扣,扣上系五色線。合扣後棺上灑五色糧。孝家就地大哭一場。

六、辭靈

在出殯頭一天晚上,在靈棚舉行祭奠儀式,叫辭靈。先由孝家行辭靈十二拜禮,然後親友帶祭禮行辭靈禮。

七、送三(送盤纏)

孝子手抱牌位,繞棺轉一圈,口喊“爹(娘)上轎走”。出家門,兩忙人用椅子抬牌位在前,孝家和上林的親友手捧清香在後,路上兩步一擲香,到十字路口或村頭,首先把椅子擺在十字路口南方,執事曰:孝家面南祭拜朱雀神,一拜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家夥,亡人繞火而行;然後把椅子轉到西方,執事曰:孝家面西祭拜白虎神,二拜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發萬金,亡人拾金而行;最後把椅子轉到北方,執事曰:孝家面北祭拜玄武神,三拜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亡人順水而行。

此為拜四方,實際只拜三方,從家出來的方向不拜。也有一說,林地方向不拜。

拜畢,執事把牌位請到轎內,安放妥後,孝眷起身痛哀,從左到右,圍轎一週,並把手中清香撒在轎頂,轉回靈棚,途中兒女不能再哭。另有人燒轎。

第三節:第三天

一、祭祖

出殯當天早上,由執事帶領,響班隨行,孝長子或長孫抱公雞上林破土,破土前先行祭祖禮。孝子一揖後跪於祖墳前上香、奠酒、焚紙,一揖四叩首。執事曰:“林堂陰宅肅靜,今天是××府(太)君仙逝大祭,安葬於祖塋側,歸塋之前,先告禮知,共安九泉,敢告。”孝子禱告曰:老爺爺、老奶奶、爺爺、奶奶,俺爹(娘)已仙逝,今天就挨您住下,請您老人家往後多多照顧。

二、刨墳

孝家抱公雞破土,先在墓穴上畫個長方形坑樣,燒香焚紙,孝子用針刺破雞冠,把血滴到酒盅,再倒上酒澆在四角及中間。接著孝家拿雞嘴在佳城內地面畫十字,執事隨曰:天圓地方,人倫常綱,今日破土,百事吉昌。鳴炮奏樂!然後孝家在四角和中間各挖一鍁土,回家時向刨墳人一揖三叩首,以謝代勞。

墳墓埋法:翁不見媳,雁行排列,閃開神路,只有祖墳可用夾棺葬(所謂夾棺葬,指一夫多妻者,男居中,妻居兩邊),其子孫只能用排棺葬(所謂排棺葬,指一夫多妻者,男居內,妻全居外)。夫妻墳兩棺材頭要齊,兩棺側距前為一豎腳,後為一橫腳。

埋葬排列方法主要有三種:

圖一:大昭穆(攜子抱孫)

圖二:小昭穆(偕妻抱子)

圖三:帶子上殿

三、設禮桌

即收禮所設記賬桌。奠客到後,必須到禮桌登記、納禮、領孝。然後奠客等候祭奠,如果是孃家客先行過去,一般不等。如果是該著跪棚,可以告訴桌上,以便先過。

祭禮賬單

專人記賬,記清核准,對賬無誤後及時交給內執事。

四、迎弔客

把弔客帶來的供禮或者抓供的錢項先擺在祭桌,如有帳子也掛在棚前。然後執事領孝子迎客,行至迎客的供桌前,先進行拜供,執事向供桌一揖,孝子向供一揖三叩首,平身一揖,此時弔客肅立;(有的地方沒有拜供一節),然後迎客,執事向客頭一揖,客頭還揖。孝家一揖三叩首,平身一揖,弔客拱身靜候,如果是舅、叔、哥等出迎,弔客理應半跪。然後弔客跟隨執事前行,直至大門。

走到大門口,另有執事迎接,執事一揖,弔客還揖。弔客進到棚口,執事喊“客到”,另一執事喊“謝客”,此時弔客正身一揖,然後叩頭鳴哀。此時執事燒紙。人拉弔客止哀,再連叩三頭,平身一揖,禮畢轉回,出門到茶桌,等候祭奠。此是弔紙。

如果燒吊一時,即弔紙與祭奠同時進行,則弔紙完後不要出棚,而是接著祭奠,一般施行十二拜禮,具體做法如下:

弔唁十二拜禮

立身靈棚左角,向供桌上首執事一揖,執事還揖。左腳一步到靈棚中線,再右腳一步到靈棚右角,向供桌下首執事一揖,執事還揖。然後左跨一步到棚中線。以上向兩執事做揖是一種文明禮貌動作,有之亦可,無之亦可。下面方算十二拜禮:立身靈棚中線一揖,上一步一揖,再上一步一揖到供桌前,跪下上香,上香畢伏地叩頭,起身桌前一揖。然後斜向右後退一步,一揖,接著四叩頭四作揖。再斜上一步到供桌前,一揖,再次跪下上香,上香畢叩頭,起身桌前一揖。然後斜向左後退一步,一揖,接著四叩頭四作揖。再斜上一步到供桌前,一揖,跪下奠酒,完畢伏地鳴哀,執事拉起,起身一揖。然後一邊鳴哀一邊行禮,鳴哀直到禮畢。向正後方退一步,一揖,然後四叩頭四作揖(也可跪地連叩四頭,起身一揖,謂懶十二拜)。如此禮畢。執事喊“回禮”,眾棚趴子舉哀棍行禮,此時隨即俯身做環形還揖。有需頂簾子者,此時上一步到左前方跪地鳴哀,執事拉起止哀,出棚。

棚口處有執事迎接,執事一揖,弔客還揖。如此完畢,弔客到飯桌即可。如果該著陪祭,等候執事來喊“陪祭的客”,跟隨執事到靈棚行送行禮,一起上林。

五、送行禮

孝家與上林的親友一起在靈棚行送行禮,一般為十二拜禮。

(也有的把“燒轎送行”安排此時進行。)

六、起靈

起靈之前,要請陪祭上林的客點心酒果,不能空腹上林。執事曰:“今天是×××府君(女稱太君)仙逝大祭,眾位親友蒞臨,增光盡心,孝家前來安坐。”孝家一揖,三叩首,平身一揖。

此時閨女在靈堂前跪拜一炷香,吹嗩吶拿天鵝,費用閨女支付。

然後,執事領孝子請陪祭的客一同上林,執事曰:“孝家請陪祭的客,靈堂前盡心,孝家伏揖,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伏揖。”走至大門外再做一次。

七、出殯

出殯時,鳴炮奏樂,在大門外設桌,擺上菸酒點心,招待抬喪的人(南方叫“八角”)。出殯前,每人要吃兩塊“大肉”,喝一碗白酒。執事領孝子一揖三叩,抬喪人起棺出喪。把棺材抬到大門外喪架上,孝家行十二拜禮。把棺抬起時,孝子將“落盆”重重地摔在磚石上,意思是打碎陽間用的鍋。一盆摔下,圍觀者蜂擁搶祭,誰搶的多誰有福,小的吃了成人,大的吃了長壽。長子摔盆,孝家引路前行,三步一前走,兩步一回頭,這叫“迎材頭”。行至路祭處,落喪路祭。

八、路祭

路祭是孝子祭路神,求路神讓道。路祭禮一般十二拜禮即可。把棺材停放在大街正中,孝子夾道分列,各家弔客行祭禮,有四拜、八拜、十二拜和二十四拜幾種。(有的地方此時安排“誦讀路引”)。

九、下葬

下葬後,執事讓孝男孝女看看是否適當,再請孃家客看是否有意見。最後,執事曰:“抬重的請不要走,孝家還有一謝。”孝家一揖三叩,起身一揖。

然後行墓祭禮,完畢,執事曰:“請眾親友留步,孝家還有一謝。”孝家叩頭。孝家把腰中系麻與哀棍丟在坑內,圓墳一週,一邊撒土一邊留下少許,用衣服兜好,圓墳完後回家,把土倒在糧倉內,以保佑生活安康。


和煦心雨


我拿自己得經歷說吧,以前小的時候在我們老家的傳統就是老人去世看著親人去世的就趕緊打電話通知家裡的其他人趕緊回來看最後一面吧,沒趕回來的老人等不了先走了就回來送老人最後一面,接著準備老人的壽衣,老人的親人給老人先換上衣服。

再去請殤儀人員前來吹哭殤得歌曲,再由一人代表跪地痛哭,頭戴白布,遺體放屋中間底下點上燈心火在那裡燒不能讓火滅掉,一整夜得敲打殤樂。

這樣過去兩天了早上一大早去把死去的親人送走了,再去辦殤酒邀請親朋好友來坐桌吃飯,這得辦殤酒席,吃完飯大家都回去了,留下死者得家人清理場地還有不要的衣物,最後過了七天再去墳前守孝最後完了就算辦完了


總之過程複雜以表哀思,聽著殤樂,小孩兒都害怕,家人痛哭,場面悲痛欲絕。 以上就是我經歷過的親人離別之苦,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請關注抓住秋天的尾巴@


抓住秋天的小尾巴


說到葬禮,請允許我感言一句:生也生不起,然而死也死不起。(有黑袍道士喲)

生命的盡頭,還剩一個葬禮,這葬禮其實也很是麻煩,但又少不了。

1,穿壽衣。穿壽衣一般是女兒來穿,也有請入殮師來穿壽衣的,這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要穿三層以上,七層以下,還有鞋子,當然全是新的。

2,抬入冰棺,冰棺裡當然是死者。在冰棺前面就是點燃的蠟燭,一閃一閃的,在蠟燭臺下,就是幾個布墊子,供人叩頭祭拜。

3,道士做法場超度亡靈,也叫做齋,沒有人認真聽,其實就是花錢請道士陪夜,比較熱鬧,這也是少不了的,不然,那晚上實在是太冷清了。

4,八大金剛這也是少不了的。八大金剛吃飯之前必需要洗手,主人還要陪小心,開不得玩笑,很是重要。

5,洋鼓洋號,樂隊舞獅隊,這些是充場面的,根據經濟情況,自行斟酌。

6,剃頭匠也就是老理髮師,這也得請一個,這是理剃“壽頭",也是少不了。

7,放鞭炮燒紙錢,吃酒席這也不在話下,一面笑,也得一面又哭。

8,以上主要環節全部完成以後,一般在凌晨五點鐘左右,就要開始發喪了,也就是八大金剛把冰棺從屋裡抬到屋外的禾場中間,這時在房間裡所有的人全部都要出來,道士要做法避邪了。

只見道士一身黑長袍,頭戴兩頭兩頭翹啊翹的黑帽子,手裡緊握著一隻小公雞,另一隻手兩指尖夾著點燃的紙錢,在每個房間裡掃來掃去,指來指去,口中唸唸有詞,待到堂屋大門,那場面著實嚇人,除了口裡的聲音越來越大以外,只見那黑衣道士一隻手扭住小公雞頭用力一擰,咔嚓一聲,雞血四濺,道士提起斷了頭的公雞,把雞脖子上的血用手指沾上,在大門的四個方位上下左右全都點到,煞是很有看頭。

到此避邪完成,雞頭則拋向屋頂,小公雞當然還是可以食用,這且不表。屋裡所有禮節風氣都已完成,這時坐鼓一聲鳴,咣啷個哩個啷不停,八大金剛起駕冰棺,把冰棺抬上化屍車,一眾人等把死者送入殯儀館火化。

當然,趕上這天死者眾多,死者也還要在殯儀館稍作停留才能火化,看,人死了也還要排隊,也得講究個先來後倒。待到進入火化爐,還有見到逝者的最後一面,打開冰棺蓋,至親親人朋友圍著冰棺巡視一圈,這輩子就算是真真正正的天人永隔了!

三十分鐘後,或便宜的瓦罐也好,或上等的白玉陶瓷骨灰盒也罷,反正人的一生最後就剩下那麼一點點灰,也就結束了。

當然,骨灰盒有的會下葬,而有的卻無力下葬,人生又將開始追逐!




泯然眾人焉


葬禮風俗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各有不同。即便是在國內,各葬禮風俗也千差萬別,有火葬、土葬、水葬、天葬等。就算一個省內一個縣裡的村之間,葬禮的風俗也不盡相同,正可謂“十里不同鄉”。

以河北省部分農村地區為例,現在全面倡導火葬,但在眾多農村地區,還是以土葬為主。下邊我就介紹一下我們老家的葬禮習俗:

老人去世後,其兒子會通知堂兄弟等在家族中血緣關係比較近的族人,消息再由此擴散出去。主家會在家族成員裡選擇一位統籌和組織能力出眾,葬禮經驗豐富且主家信任的人當總理(總理事),血緣關係不宜與主家太近。總理全權處理葬禮一切事務,當然,重要事務處理要與主家商量。

總理負責所有人員分工,負責所需物資的採購計劃及使用分配。一般一個葬禮操持團隊由十幾個人組成,有報信的,負責通知主家各親屬;有做飯的,做飯的又分為白案和紅案,白案負責做主食,紅案負責做肉食、菜實;有負責採購的;有負責端盤子端碗的;有負責洗盤子的;有負責陪親戚的;有負責扯孝布的;有負責打坑的,就是挖墳坑的;有負責抬棺材的等等。分好工後,各位忙活人就按分工,在總理的指揮下各自開展工作。

老人去世後,一定要在家中放置3天,5天,7天或更長,但一定要是單數天。老人去世當天算一天,入葬當天也算一天。前兩天,一般是親屬弔唁、隨禮時間,我們那裡叫弔紙。弔唁當天是不在主家吃飯的,弔唁完了,隨上禮就會回程,等葬禮那天,一些血緣關係比較近的親屬會再回來參加葬禮。當然,也有一些至親是不回去的,留在主家守靈。

葬禮前一天晚上會入殮,入殮後棺材抬至院子裡或街邊,等待第二天舉行葬禮。在以前,葬禮當天會很熱鬧,有錢的人家回請好幾波彈唱班子,有唱戲的,唱歌的,表演雜技、魔術的,瘋狂“慶祝”,以彰顯老人兒子的孝順,當然,老人的兒媳婦、孫媳婦每天都會哭的死去活來,人越多越哭,多捨不得老人走啊。

折騰一頓後,到了中午,親友們酒足飯飽後,就要送葬了。會有十幾個人抬著棺材去往墳地,當然現在實現現代化了,有些地方會用吊車、卡車等代替人工。到了墳地,棺材放至墳坑裡,埋土的時候,孝子賢孫們又是一頓哭天搶地。人埋葬完了,葬禮結束,所有人各自回家。


只說實話的瘋子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豐富,家裡老人去世,按各地風俗辦理喪事,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辦理喪事不一樣。漢族是老人去世一般都是在家停留三天(含去世當天)。停留三天據說是為了防治誤將病症造成假死的活人,當作死人入土或者焚燒造成悲劇。 去世老人的晚輩都要戴孝24小時守靈。街坊鄰居都會來幫忙成立治喪小組。推薦一個總管事的,總管事一般都是比較有經驗,說話有分量的人。總管事安排人員負責其它事情。各負其職,不能出亂。主家只管哭。出殯當天,姥孃家人來奔喪,無論大人小孩,都要出來跪著迎接。姥孃家來人比較多,最少20多人。.親朋好友來奔喪,靈棚行禮,都要送小白花一朵,以示緬懷。去世老人晚輩,都要行大禮,什麼十三太保,二十四拜了。禮數非常多。出殯時間是男不過午。就是說去世老人是男性,中午十二點之前出殯。老人是女性十二點以後出殯。


豫見河之南


一般不同地區習俗不同,有的地方比較封建,所以比較重視這方面。比如我們湘西,一般流程是死後不管在哪裡都會包車回家,然後請專門的道士做法事,一般視家裡傢俱多少來定需要做幾天的法事,法事期間親戚披麻戴孝,其他鄰居幫忙一起辦喪宴,最後由道士選一個地方埋葬。雖然現在21世紀,應該崇尚科學,但是在湘西小時候真的遇到很多無法用科學解決的事情。大家也可以說一下自己家鄉的一些奇怪事情哦!



追尋揚帆起航


喪葬是我國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不只是在我們國家,就算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也一樣,都非常重要,而在我們文化中,人的一生死亡喪葬是最隆重的一個環節,超過了人一生中任何時候,不得不說我國的文化對死亡是非常敬畏的。

死亡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沒有人可以逃脫這個階段,所以對待死亡其實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也要應該懂得死亡後辦理喪事的整個流程,因為這種事情以後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每個人都要經歷的辦理過程,瞭解這些在未來家屬喪事的辦理上面才不會像無頭緒,不會出岔子。

喪葬是嚴肅的,許多的環節都是有非常嚴格的流程規矩,不能隨便亂來,隨便亂來會犯大忌,在我們的喪葬傳統裡面死者為大,所以活人在給死者辦理喪事的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嚴格的按照喪葬流程的每一個細節來做,這樣才是對死者的最大尊重。

在老人死亡的時候家屬首先是對死者進行入斂,入斂的步驟分為淨身還有穿戴以及擺放靈床收屍入棺這些常規步驟,淨身要家屬去井裡面打水先要丟三個銅板到井裡面然後再打水,這個步驟叫做買水。

在給死者進行清洗擦拭身體的時候男性死者就由兒女親自動手清洗,如果是女性死者那就有女兒和兒媳婦進行清洗,清洗過後就要給死者穿上準備好的壽衣,壽衣的件數是上下各單數,兩者之間相差二,傳統喪葬文化裡面穿壽衣忌雙喜單,一般的老人去世大多數都是上面穿五件下面穿三件。

穿戴完畢後移屍到棺材裡面,在棺材頭點上長明燈,長明燈不可滅,棺材不可封蓋,這些過程統稱為小斂,做完這些就安排人去給親戚進行報喪,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所以要攜帶的東西也不一樣,整個過程的安排都是由家裡面輩分最高的長輩主持。

接下來就是請風水師來看時間選擇大殮,大殮就是蓋棺,大殮之後就是擺設靈堂和做法式對死者進行超度,在做這些的時候家屬要請風水先生去看下葬的地方的風水,然後挑選適合下葬的日子下葬,在選好地方後在特定的時間就是出柩了,也稱出殯。

出殯有家裡面的長子穿戴孝服點燃引路香手捧靈位在前面開路,棺材要八個人抬著走在後面,其他家屬跟在棺材後面撒紙放鞭炮進行驅邪,送葬隊伍走在最後面,中途無論如何棺材不能碰地,引路香也不能滅,當到達地方的時候送葬隊伍返回,但是不能直接沿著原路返回,而是走另外一條路回去,在途中要跳過火,在棺材下葬完成建好墳後襬上供品後點燃鞭炮,家屬要在家裡面的靈堂請守孝三天。



但是每個地方的喪葬習俗不一樣,並不是說所有的都一樣,其實在大流程來說區別不大,只有在一些小細節上面存在比較大的區別,真正大差別在少數民族身上,我國的少數民族葬禮有自己的特點,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區別不大,只有少數的幾個民族有自己的喪葬特點。


無法超越的足跡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終死。死後先理頭,淨身,穿壽衣。入冰棺。請師看日子,選葬地。入殮到棺材內,等到葬日。舉行大奠葬禮。人一生就這樣完了。人吃土一輩子,土吃人一口。


青春年華187925332


點擊藍色【今日頭條極速版】立即下載

←(點進來有驚喜,連接wifi下載)

填我邀請碼【CSKH5K2L】(注意:長按複製邀請碼)

你我各得32元【可以立即提現】

紅包可立即提現,我已經賺了33434.04元。

看文章有錢,更有連續三天閱讀每天得3塊,總共累計再得9塊,邀請的親人看文章也能拿錢,每天自己閱讀也能賺錢。不要看我賺這麼多,你也可以通過推薦賺這麼多,趕快去下載看看吧!!!

幫我點一下,咱倆都有錢拿!

點擊藍色【今日頭條極速版】立即下載

(請連接wifi下載)\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d446612baf00138f32a93dee1cc396e\

楊米米2019


老公的父親去世了,我參加了一次美國葬禮。較之國內我參加過的幾次葬禮,感覺有很大的不同。國內葬禮上總是充斥著撕心裂肺的號哭,人們的心情悲哀沉重。美國葬禮氣氛並不是很沉重,也沒有人在大眾面前哭哭啼啼,其間大都是見到談笑風生的。要用簡單的語句來比較不同的話,那就是,國內葬禮凸現親人的悲傷,美國葬禮詮釋死者的尊嚴。 老公的父親八十六歲,生前是個基督徒,一個極平凡、極普通的人,一輩子辛苦勞作,養育了五個子女,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豐功偉績。 一得到老人去世的消息,親朋好友們都聞訊趕來。大家都聚集在老人的房子裡,回憶往事,翻看照片。女兒深情地說:“看,我拿著父親給我買的芭比娃娃,我的十歲生日禮物,真漂亮。” 老友興奮地說:“瞧瞧,多大的魚!那是我們費了好大的勁兒才釣上來的!打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釣過這麼大的魚。” 5歲的孫女也揚著小手說:“你們看,這張照片上外公喝醉了,外公一喝醉了酒,對著每一個小孩都要叫我的名字呢。” 大家都笑開了。 他的大兒子、一個孫子以及兩個遠房的親戚竟然組成了一支小小的樂隊,唱歌的唱歌,彈琴的彈琴,伴奏的伴奏,整個屋子很是熱鬧。我很不解,偷偷問老公的姐姐:“怎麼大家不悲傷,反而好像還很高興?這好像對死者不太尊重吧?” 她看著我的眼睛,輕輕說:“我們也十分悲傷,但心中的哀泣不能僅兌現於一種簡單的外在儀式。逝者已逝,最好的懷念就是快樂地生活,這才是對逝者最高的尊重和真正的緬懷。你聽,他們演奏的都是父親生前喜歡的音樂,父親並沒有走遠,他永遠在我們身邊!” 我望著他一如秋天湖水般平靜深邃的藍眼睛,望著這並不悲傷的場面,我的心深深地沉浸在一種殷殷的溫潤和感動中,於是拉著老公也加入了合唱,唱著唱著,我彷彿看見音符漫天飄飛,老人在那遠遠的雲端微笑。 老人去世的第二天,子女們來到殯儀館,它的英文名字是Funeral Home ,“葬禮之家”。推開大門,和我印象中“葬禮之家”應有的灰暗凝重氣氛不同,整個裝飾以暖色調為主,一個個細節佈置得別具匠心,營造出家一樣的氛圍,很溫暖。一個英俊的青年西裝革履,領著大家來到一個漂亮的會議室,會議桌上放著水和小點心,空氣中瀰漫著若有若無的音樂。大家團團坐下,互相介紹之後,開始討論葬禮要求。選擇棺木,儀式過程,公告以及其他一些細節。雖然大家很悲傷,但一起談到父親喜歡的音樂和愛好,回憶著和父親相處的趣事,臉上時時浮現出笑容。小夥子態度和藹,一一記下所有內容,還對著我的中國名字重複了好幾遍。 第三天上午,我們大家去送家庭照片,一下車,我聽到有人在喊我的中國名字,我好興奮,遇到中國老鄉了!?四處張望,一抬頭,一張微笑的臉,原來是昨天見過的那位青年。他急切地問:“我的語音標準嗎?” “還不錯!還不錯!” 得到稱讚的小夥子很高興,他告訴我他練習了好久,因為我的中國名字對他來說實在有點拗口。我說:“記不住就算了,沒有關係的。”,他嚴肅地說:“那可不行,你們每一個人的名字我都要記住,你們都是逝者的親人,這是我對老人最起碼的尊重。”我聽了,打心眼裡佩服這種職業素養中所深深滲透的人文關懷。 出殯的頭一天,一般會有一個稱之為“Wake”的活動,也算是一種交際。這個活動是在家裡,或者是在殯儀館( Funeral Home)舉行,主要內容是邀請親友到來,與死者最後告別,並對死者的家人表示慰問。我們安排在Funeral Home舉行。靈堂正前方是被鮮花環繞的老人靈柩,老人神態安詳地沉睡在鮮花叢中。空中垂下兩個大大的花環,周邊也被大大小小的花籃環繞,大屏幕上不斷重複放映著記載家庭歷史的照片,老人生前最喜歡的樂曲緩緩流淌,整個靈堂布置得莊嚴肅穆又溫馨動人。家人、朋友、同事、鄰居陸續來到,每一個人衣著都很正式,以示對逝者的尊重。大家瞻仰遺容,緬懷往事,互相問候。有朋自遠方來,也不時傳來低低的笑聲。 第四天開追悼會並送葬。追悼會和中國的差不多,眾多親友上臺回憶故者在世時令人難忘的片斷,絕大多數回憶內容是生動有趣、令人捧腹的,臺下傳來陣陣歡笑,他們講述老人的信仰,老人的虔誠,他的歡笑淚水,喜悅悲辛…… 大家都沉浸在短暫的美好回憶中,內心充滿了愉悅和敬重。我想,有信仰者對死亡並非過於悲傷或感到恐懼,在此用“視死如歸”來形容很適合。 最讓我感慨的是送葬。靈車行進在最前面,後面跟著親朋的車,浩浩蕩蕩一個大車隊。我們的車緊跟著靈車,到了第一個十字路口,向來循規蹈矩的老公居然闖紅燈,我急忙喊:“是紅燈!” 老公說:“沒關係,你沒看到車隊旁邊隨行的警察嗎?我們可以不管紅燈綠燈。” 哦!我正奇怪為什麼警察一直跟著我們呢,原來如此。穿著制服、戴著頭盔、騎著摩托車的警察威武地開道,每到十字路口,不管是紅燈還是綠燈,戴著白手套的手打著手勢讓其他車輛停下,只有我們的車隊暢行無阻,有絕對的先行權。一路上,看到我們的車隊通過,過往的車輛都自動停靠在路邊,並鳴笛示意。在美國是很少聽到鳴笛聲的,於是我疑惑地問:“你認識他們嗎?” 老公說:“不,素不相識。”“那他們為什麼鳴笛?” 老公輕聲道:“大家這樣做,是為了表示對死者的敬意。雖然素不相識,但生命值得禮讚!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都會鳴笛讓行。” 說這話時,他的臉上平靜如水,而我,卻分明感覺到,一種神聖和莊嚴從心底油然升起:“ 生命!生命!即使是微如草芥的生命,在終極能贏得尊嚴如斯,又何懼卑微平凡?” 來到墓地,深秋的陽光柔柔地亮著,風來,樹兒也輕輕吟唱一支驪歌,牧師念著祈禱詞,大家神色安詳,莊嚴地站著,好像只是在送行。棺木緩緩落下,手中的鮮花隨著泥土紛紛飄落,逝去的靈魂漸漸走遠,大地敞開胸懷擁抱著他迴歸的子民,親人啊,要去一趟一個叫天堂遠方…… 一次美國葬禮,讓我感動,讓我思索,讓我震撼,更讓我的心靈沉靜…… 一個平凡普通的逝者也能享有最後的尊嚴,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