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社會時鐘(social clock)是用來描述個體生命中主要里程碑的心理時鐘。它由社會文化背景決定,反映了我們生活的社會對我們的期望。

在今天,很多人都承受著來自社會時鐘的壓力,一旦沒有按照社會時鐘走,身邊的人就會來“催”,父母、朋友,甚至自己也會因為沒有跟上社會時鐘而產生焦慮感。

如果…不遵循這樣的“社會時鐘”,你覺得你的人生是什麼樣的?

本文內容整理自豆瓣話題#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肥貓MOTO

可能是我這種35歲未婚剩男的人生。沒結婚,沒媳婦,也不服老。天天自己吃吃喝喝,頑強的獨自對抗社會規則。我不是不傳統,也不是標新立異,更不是好高騖遠。我沒有要求別人一定接受和認同,我只是過想過的生活。愛情我要,獨立自由我也要,我堅信,有些初心,值得等待。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檸檬樹上檸檬果

畢業兩年

突然在一個瞬間發現

怎麼朋友圈裡一個又一個的人

就談好了男朋友,領上了證,生下了奶娃娃

好像他們的刻度表一格格前進了,毫無障礙的切換了身份

而我毫無變化的在原地踏步,說沒有一點恐慌是不可能的,但仔細想想如果遵循著自我意願活著,那我的人生也只會如此度過。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社會時鐘”這個形容

我只是感覺看似寬闊的人生大道,其實更多的是條條框框的限制。

而最無解的是,好像自己對自己其實也並未寬容,很多介懷的部分都是下意識的自我要求。

所以,今天寫下這個本質是希望自己的內心可以擺脫這個時針的束縛。

外人的影響終究有限,無意識的自我認同才會戳中痛點。

對自己解綁才能過上真正舒坦而自我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勞拉西泮

我28快29,決定裸退休。不是自由職業,而是裸退休。

我從23畢業開始玩了一年,24創業大獲成功,25因為私人原因關閉公司。之後退居幕後當自由設計師。

目前我已經裸退休1個月了。我不是賺了多少錢。也不是去結婚做少奶。就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了。我跟爸媽講了,他們也同意。

一個“很上進”的朋友也會說我任性。說30歲應該怎麼樣40歲應該怎麼樣,販賣焦慮。跟同齡人對比要怎樣。

我就不想跟別人比呀。別人過得好到底關我什麼事?

為什麼每個人都要走出舒適圈,都要成功呢?

有些人就是不想去證明什麼,或者說就是沒什麼好證明的,不行嗎?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 H Z

離開了穩定工作開始全職畫畫的生活,畫裡一切都是未知的。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雨花花

生於1984,今年35. 母胎單身。

曾經覺得27,28歲時適合的結婚年齡了。

那時候,也覺得結婚是理所當然的。

業餘生活就是去相親,見了大概有20人都不合適。

這些經歷的背後的我整個心智模式問題:內心極大的創傷需要療愈。

也是後來才發現,如果我不喜歡自己,我不可能喜歡別人

成長留下的創傷讓我非常惶恐和自卑。根本沒辦法跟人建立親密關係。

不太清楚是否被治癒了。

搬離家裡,單身獨居也有3年半。

同齡人的小孩也上小學了,

基本上也跟之前的朋友同齡人沒有任何來往,

也沒太多的社交,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過。(本來就不是一個主動外向的人。)

幾乎有種迴避,會有點害怕面對這些人情世故,還是沒能坦然面對別人眼光。

覺得自己一個人待著,哪怕無無聊聊,也舒服自在。

甚至對獨處有種上癮。

現在基本上沒有結婚的慾望。

婚姻背後的責任和時間的付出,這些都在大量大量的獨處中,還是獨處的好

這樣的生活方式,有點避世,

只是維持著最基本的社會關係:加油站加油、一個星期回家吃飯一兩次之類的哈哈哈

我更想要的是自我實現。但我看見自己的惰性又有多強啊

但我已經非常清楚,喜歡自己是唯一的出路。

我希望自己能更喜歡自己。多做一些讓自己喜歡的事情,

滿足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哲學、藝術、英語,

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出口。

像別人結婚生子,找到生存責任一樣,找到屬於我的生存責任。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脈動動

21歲以前的我,似乎是“社會時鐘”規則的熱愛者和享受者。

5歲上小學,一路重點班、實驗班、獎學金,17歲進入985高校,做作虛偽地享受著同學的稱讚:哇,你也太厲害了吧!我弟和你一樣大,還在讀高二呢。

不能比別人慢,好像是我的底線。他們大三才能考六級,我必須大一考過;他們居然還不會開車唉,我要趕緊學;店鋪的經理平均年齡是25歲啊,那我22歲必須要做到。

也用自己與生俱來的勤奮去達成這些“快一點”的目標,卻不知道這樣的爭先恐後究竟有何意義。

更不曾發現,自己在這個搶車位的過程中,早已經變得極度利己和自私,並不具備一個健康的青年應有的責任感,同理心和抗壓力,一遇挫折,就是毫無還手之力的倒下。

社會的時鐘不可能適合每一個人,但它似乎能讓這個社會的大部分人過得體面。

作為一個曾經的“別人家的孩子”,我感謝大學畢業後所有不再快人一步的際遇,它們讓我不再被表揚和稱讚裹挾,它讓我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現實,並決定認真地做一次尋找,不再被社會時鐘的走法所綁架,告別,再前行。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李廠長️

嘿嘿,說的不就是我嗎。25歲退休,30歲再來一次高考,開心就好,我還很年輕,我永遠年輕。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琴醬7醬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不遵循“社會時鐘”的人生

@虞疏桐

高中開始脫離了國內主流教育體系,打算去美國讀大學,沒去,去了香港。在香港待得很痛苦,大三退學。在內地相當於高中畢業,沒有可能也不打算在國內主流高等教育體系裡再拿什麼文憑了。

離開學校之後,嘗試了大概三到五種不同的工作。今年春天,回了老家,考駕照。夏天來了,打算考GRE恢復英語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繼續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睡眠飲食運動情緒)。秋天,想去北京。兩年之後,想去歐洲,把我的本科接著讀完。

沒有關係,因為我已經把結婚生子這件事從人生計劃裡刪除了。父母也還都年輕,估計再過二十年,才需要我陪伴。

作為95後,我計劃要活到22世紀,至少也要110歲。所以我還有80多年啊。安全、健康,是一切的基礎。

我希望工作三年,休假一年,四年為一個循環。大概有20個循環,把20年的退休生活分配到整個人生歷程中。我希望每週工作6天,每週工作72小時。我希望能工作到人生的最後一刻,為世界做出一些微小的貢獻,make it a better place.

也祝願你能找到自己的時區。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