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帶樂樂去上早教課,總有寶媽或者奶奶問我:“你孩子多大了?會開口說話了嗎?說得多嗎?”

原因是,一起上課的一個小朋友,才15個月,就會很清晰的說一整句話了,和父母能順暢交流,而且高高壯壯的,看起來有2周多。所有人都誇他的媽媽,真會帶娃。然後扭頭看看自家的娃,眼神中都透著一股莫名的著急和擔心······

前幾天,老婆的同學從北京回來,看到可愛的小樂樂,也問到:“現在會說話了吧?說得多嗎?我家那個小侄女,也2歲了,還沒開口說話,把我爸媽急得!”

你是否也是如此?

嬰幼兒語言發展規律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看上圖,是目前最權威的“嬰幼兒語言發展規律圖譜”。當然,每個個體的發育不同,這只是根據大量的數據,做的一個平均值,供廣大家長參考。你的孩子現在處於哪個階段?

為什麼孩子各方面都正常,但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

“起先,還擔心孩子是不是聽力有問題,但想想又不至於,因為都能聽懂我們的話啊。但我老公還是不放心,於是就帶去醫院檢查了。結果都正常。問醫生原因,醫生就說:‘要多跟孩子互動交流,逼孩子講話,孩子要一個東西,不開口說,你就不給,哭也不給,直到願意開口說再遞給他······’回家也這樣試了,可效果不佳啊,會不會是智力低下啊······”有個寶媽焦慮跟我說到。

當我跟寶媽、奶奶們繼續深入溝通,發現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擔心孩子說話晚,於是每天教孩子說話;而孩子就是不願意開口,她們就很著急,就變著法子教孩子說話、逼孩子說話······如此循環往復。

美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約翰•霍特,在他的著名暢銷書《孩子是如何學習的》中說到:

  • “不要‘教’孩子說話,如果我們教孩子說話,那麼孩子可能永遠也學不會!”

以前我以為是危言聳聽,現在我信了,原來人家都是經過科學調研的,事實就是如此。為什麼呢?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在美國芝加哥,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聯合做過一個研究:把都是15周左右的志願者孩子們分成3組,A組父母每天都教孩子們說話;B組父母都不教、也很少和孩子交流;C組父母不刻意去教,把孩子當做成人一樣, 正常的交流溝通,父母也儘量在孩子面前多交流說話 。

3個月後,A組的孩子普遍開口說話最晚,B組的孩子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彙,C組的孩子語言發育最好,能掌握大量的詞彙,而且能唱幾首兒歌。

所以,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們得出了結論:“不要‘教’孩子說話,如果我們教孩子說話,那麼孩子可能永遠也學不會!”

為什麼會這樣?心理學家給我們解釋:當我們教孩子學說話時,孩子是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積極性不強,所以學得慢;而當學得慢,家長就會開始著急、煩躁,甚至說一些打擊孩子的話:“你怎麼這麼笨?人家小朋友都會說話了,你還不會說!”等,孩子就會感到困惑、沮喪、害怕、自卑等,一旦有了這些壞情緒,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就會直線下降,從而更不願意開口學說話,然後,家長們就更著急,如此惡性循環······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教育學家:家長做到這“五不要”,才是給孩子最大的幫助

  • 1、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

當孩子開始咿咿呀呀開始嘗試開口說話時,因為發音不標準,所以比較難聽懂。這時有些急躁的父母,就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說啥呢?到底要什麼!”這會嚴重打擊孩子開口說話的勇氣和積極性,是大忌,切記切記。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 2、不要再孩子面前否定他

因為開口說話晚,家長們難免很著急,於是就喜歡問其他的家長,試圖尋找同樣的孩子,來安慰自己著急的心情。而當知道別人的孩子都比較早開口說話,就會表現出擔心的樣子:“你看我這孩子,怎麼就這麼晚說話呢?怎麼辦才好啊。”

不要以為孩子不會說話,就聽不懂了,其實在孩子18個月以後,就能聽懂50%的語言,22個月後,就能聽懂70%的語言,無論他會不會說。所以這些否定他的話,他是能聽懂的。

當孩子聽到這些否定的話,就會感到沮喪、害怕、自卑等,而這些壞情緒正是阻礙孩子開口說話的最大元兇。所以,請不要給孩子這些壞情緒。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 3、不要問孩子:“這是誰、那是誰”“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還有的父母,喜歡這樣引導孩子說話,當孩子說出來了,他還是一遍一遍的反覆問。

“引導”是家庭教育的關鍵,但在孩子語言發展上,錯誤的引導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樣會導致一個後果:孩子擔心說錯,而害怕開口。因為總會問到一些他不懂的東西,而一旦他大錯,大人們就會開始瘋狂大笑,孩子就會疑惑、焦慮、自卑,從而懼怕開口。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 4、不要糾正孩子的發音不標準

“是喝,不是額”、“是抱抱,不是泡泡”······經常看到有的父母,當孩子發音不標準時,喜歡糾正孩子。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擔心不糾正過來,以後就說習慣了,一直這麼說可完蛋了······

可你知道嗎?這不是在幫孩子,而是在害孩子。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從而不敢開口說話,。很多學者發現,口吃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有這壞習慣。

  • 5、永遠不要限制孩子說話

家長們都知道,孩子開始學說話後,開始變成話癆,由沙和尚變成了唐僧,嘰嘰喳喳一整天說個不聽。而當家長們在刷手機、追劇的時候,就會衝孩子吼:“別吵了!安靜會兒!”

這樣的行為,會扼殺掉一個演說家的潛質,久而久之、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孩子沉默寡言。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教育學家:家長做到這“三要”,孩子說話早,心智發育快

以上給出的“五不要”,是基礎,是孩子語言發育的基石,能讓孩子的語言發展穩步發育。家長如都能做到,你的孩子就會優於很多同齡孩子了。而想要孩子更優秀,說話早、心智發育快,贏在起跑線上,還需要父母做對以下“三要”:

  • 1、要懂得正確的引導

當孩子剛開口說話, 發音難免不標準,而當孩子的需求,我們聽不懂時,怎麼辦呢?背下這句話,變成你的口頭禪。

“你能指給我看嗎?”

教育學家們發現,那些優秀的孩子,父母都有這麼一句口頭禪:“你能指給我看嗎?”這是最正向的積極引導。你會經常說嗎?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 2、要及時給孩子正向的積極回應和鼓勵

教育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智商的高低,的確跟遺傳有關,但比重不超過30%,而更大的原因是: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是否收到積極的回應和鼓勵。

在美國高智商的精英家族裡,的確有大部分的孩子都是高智商,但也有少部分的智商很普通,甚至還不如普通人。美國的教育學家在跟蹤了上百個精英家庭後發現,精英家族經常有精英孩子的更大原因,在於他們的教養方式:從小鼓勵、肯定和無條件的相信孩子。

他們發現,還在嬰兒時期,他們就經常受到智慧父母們鼓勵和肯定。當孩子開始學說話時,父母和監護人更是積極的回應孩子的每一次問題和需求。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 3、要當一個好奇的聽眾

除了要回應孩子的需求,智慧的父母們還很擅長做一個好奇的聽眾。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父母們經常發現,孩子有時候會說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或者自己在自言自語說者一大串“自創”的語言。普通的父母只是一笑而過,而智慧的父母,卻懂得當一個“好奇”的聽眾,激發孩子的語言和智力發育。

比如,著名的天才卡爾•威特(14歲成為哲學博士)的父親,在分享他的育兒經驗時,他說:“當小卡爾威特開始學說話時,經常說一些奇特的語言,我總是第一時間湊過去,然後拖著下巴,認真的傾聽著,當他發現我在認真的、好奇的聽著他講話時,他表現的很激動、很興奮······”

這就是一個智慧的父母,應該有的樣子:無條件的相信孩子、鼓勵孩子,許孩子一個可期的美好未來。

望周知。

不要“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這樣做寶寶才愛開口

有心的家長,想學習更高級的“寶寶語言發育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建議多看看這方面的書籍,或者頭條上也有很多這方面知識付費內容。比如著名的兒科醫生鮑秀蘭主任,很多父母都多多少少聽過她,她是這方面的專家,她的付費專欄質量非常高,是這方面的權威。特附上鍊接,點擊下方卡片即可訂閱,讓你的孩子從小就快人一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