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端茶倒水的,哪来的自信”:那个刁难空姐的乘客样子真丑

作者 木子飞扬

所有的优越感,都来自于缺乏见识和缺乏悲悯。

“一个端茶倒水的,哪来的自信”:那个刁难空姐的乘客样子真丑

01

不要用别人的难堪去刷自己的存在感

电影《中国机长》中,有一个情节,在飞机还没有发生险情的时候,头等舱的一位男乘客态度粗鲁,各种刁难乘务员,一会儿嚷着要吃粥,乘务员将粥端上来了,他说粥不好吃,要面条,面条来了,他又说还是来点粥吧……

整个过程中,男子一副“我是大爷”的模样。后来,换由袁泉饰演的乘务长亲自为他服务,面对乘务长的笑脸相迎,男子傲慢地说:“一个端茶倒水的,哪儿来的自信……”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前不久,在义乌开往烟台的列车上,一名男子故意将食物扔在车厢地板上,面对乘务员的劝阻,男子气焰嚣张,不但不听,还怒气冲冲地继续往地上扔垃圾,然后以命令的口气要求乘务员,“马上给我打扫干净!”

而乘务员面对男子的无理挑衅,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职业素养,一边耐心和男子沟通,一边对地面上的垃圾进行了清扫。可是男子仍然咄咄逼人,指着乘务员口出狂言:“你干的就是这活……”

生活中,这样的人虽然是极少数,但是这种对别人缺乏起码的尊重,处处“唯我独尊”的行为,实在不是一个有文明素养的人应该有的样子。

用别人的难堪去刷自己的“存在感”,只能显得自己很LOW。

“一个端茶倒水的,哪来的自信”:那个刁难空姐的乘客样子真丑


02

你的“优越感”,暴露了你的素养。

一次同学聚会,席间有人闲聊到买家具的话题,一个女生说前两天刚刚从某多多上购买了一套沙发,质量还挺不错的......

没等她说完,对面的女生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当众很大声地说:

“某多多,我们从来不用的……”紧接着滔滔不绝地举各种例子,试图证明“那上面都是山寨货”,丝毫不顾忌对面的女同学早已一脸尴尬。

在一个家长群里,有人在聊“该怎样约束小孩玩手机”这个话题,大家一边“大吐苦水”,一边分享经验,这时一个平时比较习惯说教别人的爸爸强势插话:

“你们讨论来讨论去有什么意义呢,我就问一句,你们当家长的自己在家能不能做到不玩手机,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还是别想着管孩子了。”

“像我们家里,只要孩子在,绝对不玩手机,所以我家小孩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前一秒还热热闹闹的微信群,瞬间没人吱声了。

没错,要想孩子做到,自己就要先做到,他说的道理都对。遗憾的是,他惯性的说话方式背后,总是有意无意显露出一股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招人反感了。

有一种自以为是,叫做“总喜欢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人”。

主持人孟非曾在一档节目中说道:所有的优越感,都来自于缺乏见识和缺乏悲悯。

深以为然。很多时候,你的“优越感”,恰恰暴露了你的素养。

“一个端茶倒水的,哪来的自信”:那个刁难空姐的乘客样子真丑


03

真正优越的人,越懂得谦卑。

一次接受采访时,王宝强讲述了他初见刘德华的经历。

那时,王宝强还是一名新人,他去参加某项活动,中途去洗手间,排队时发现刘德华也站在身后,那是他从小的偶像啊,他于是很客气地请刘德华先用,刘德华却谦让:“你先来,你先来。”

洗手时,从没用过自动感应水龙头的王宝强,反复按了几次水龙头,都没有水出来,正觉得尴尬,刘德华走过来,悄悄帮他解了围。

这件小事,王宝强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他一直心存感激。可是,刘德华从未主动对别人说起过。

有涵养的人,哪怕只是微小的举动,也会让人感受到善意。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文艺界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成名后,有一次去学校教书,要填写一份履历,叶先生只在自己的简历栏写了四个字:“小学教师”。

臧克家曾这样评价叶圣陶:“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原来,那些真正优越的人,从来不将优越感挂在嘴边,写在脸上;真正优越的人,往往越懂得谦卑。

“一个端茶倒水的,哪来的自信”:那个刁难空姐的乘客样子真丑


04

优越感来自于“达克效应”

作家李清浅说:“高个子比矮个子有优越感,貌美的比面相普通的有优越感,工资高的比收入低的有优越感……”

  • 从心理学的角度,优越感来自于“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能力不足的人,常常因为“自我感觉良好”,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从而心生一种莫名的“我比你强”的优越感;

相反,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却经常低估自己的能力,他们总是暗示自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自己更强的人还有很多。

  • 认识“达克效应”,才能认清自己,才能活得睿智,走得更远。

心里学研究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达克效应,这与每个人在评价自己时所选择的基准有关。

人们在做自我评价时,第一反应往往会先在头脑里调出有利于自己的信息,然后会出于本能,将自己的信息作为评价标准去看待别人,所以基于这种主观上的评价标准,往往就容易形成“我比你强”的错觉。

比如,人们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因为缺乏系统的认知,显然就无法对这个领域里的人和事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电影《中国机长》里的那个男乘客,就是因为不了解空姐这个职业,才会以为她们只是“端茶倒水”的。

现实中这样的误会实在不算少,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有的人就容易选择性地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进行比较,这一比,往往又猝不及防地比出了自己的“优越感”。

“一个端茶倒水的,哪来的自信”:那个刁难空姐的乘客样子真丑


05

破除“达克效应”:请收敛你的“优越感”。

莎士比亚曾说,愚者自以为是,智者心有自知。很多时候,“达克效应”阻碍了我们的认知和判断,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评估自己,也无法准确地认识他人,遇到事情容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那么,如何破除藏在内心的“达克效应”,让自己“拨开云雾见天日”呢?

  • 学会正视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能光盯着别人的短处,当我们试图用别人的缺点来衬托自己的优点,这种不客观的比较本身,就是一种狭隘而幼稚的行为,是自欺欺人。

反之,能欣赏别人的优点,不逃避自身的缺点,才能正视自己,取长补短,才能认清自己,找准方向,收获更大的格局。

  • 懂得尊重别人

无论是别人的职业,别人的生活,别人的喜好,那都是别人的选择,你不是他,你不会了解背后有着怎样的前因后果,并且基于不同领域不同环境认知的局限性,人们常常对陌生的事物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

正如一句话所说,你没有穿过别人的鞋子,就不要轻易评价别人走过的路。

“一个端茶倒水的,哪来的自信”:那个刁难空姐的乘客样子真丑

任何时候,都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能轻易办到的事,别人都能办到;也不要以为,自己很难办到的事,别人也办不到。

不轻易给别人下结论,不绑架别人的喜好,不代替别人做选择,是对人最基本的尊重。

  • 增长见识,保持敬畏,学会谦卑。

达尔文曾说过:“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因为无知,便容易犯“坐井观天”的常识性错误;因为无知,便容易盲目自信,轻视他人;因为无知,更容易显摆“优越感”,变得虚荣刻薄。

只有保持学习,不断拓展视野和增长见识,当你的知识和阅历积累越来越深的时候,你才会在这个浩瀚的世界面前保持敬畏,学会谦卑。

收起你的“优越感”吧,让自己多一点真诚,多一份务实,多一点善意,只有这样,你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好的世界!


本文作者 木子飞扬

不忘初心,记录美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