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完美琴仇]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惊悚片,但从第21分钟开始,从两位女主一踏进上海,我就被气疯了。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两位女主,肤色一黑一白,都是非常优秀的大提琴演奏家。她们相遇在上海剧院,一夜温存过后,决定乘坐大巴去西部旅行,离奢华生活越远越好。

本来也没什么,直到两人收拾好行李从酒店里迈出来,周遭的环境就开始不对劲了。

先是进了一条破败、逼仄的弄堂,要了一碗看起来像人类呕吐物的肉粥。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完美琴仇],上海弄堂里卖的肉粥看起来十分恶心

然后买了票,上了一辆从上海开往同里的大概20年前就被淘汰的大巴。真的,我小时候都没见过这么落后的大巴,白女主还说“这巴士可能没打扫过”。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完美琴仇],从上海开往同里的大概20年前就已经被中国淘汰的大巴,表盘还有尘土

这也就罢了,走着走着黑女主开始不舒服,口干舌燥,头痛欲裂,闹肚子,想吐,还想上厕所。

白女主就跑到车头的驾驶位置,用英文外加手势比划,跟司机说“我朋友不舒服,能不能停车”。司机就握着方向盘,始终不说话,还白了女主一眼。

总算站起来个会英文的男乘客,帮女主翻译,结果司机一上来就吼,“哪里啊,在哪里啊!我问你厕所在哪里啊!”然后黑女主就吐车上了,司机这才踩了急刹,大骂,“臭婊子!毁我的车!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完美琴仇],张口闭口都在骂“臭婊子”的司机

不仅是我,豆瓣好多人都对这一段表达了不满。

“导演跟中国是有多大仇,这种落后场景在当今中国根本不可能找到”,“真的不是故意黑天朝吗,哪有那么旧的大巴啊”,“司机再没礼貌也不可能骂bitch吧”,“拿中国当乡野符号的,也就美帝了”。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完美琴仇]豆瓣短评部分截图

其实早就应该见怪不怪了,真的。

细算起来,黄种人在好莱坞电影里已奔跑了百年,而几乎每个年代的好莱坞都对华人充满了偏见。

01

电影刚来到北美大陆,银幕上就有了华人,那时影像只负责记录,谈不上感情色彩。

1894年[华人洗衣店场景]算是开山之作,片名亦是内容,时长不及一分钟。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华人洗衣店场景]

片子里虽然没有偏见,但那年是美国政府通过《排华法案》的第12个年头。

先前由于鸦片战争打开晚清国门,大量涌入美利坚淘金的中国劳工严重挤压本地资源,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的印象早已山河俱下。

后来影像发展出了叙事,歧视也开了始。

一开始,华人多见诸爱情片,他们和白人相爱,却不得善终。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19年大卫·格里菲斯的[残花泪],华人男子爱上白人少女,少女父亲百般阻挠,两人最终双双殒命。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残花泪],尽管是男主,却因为是华人,还是被格里菲斯贴上吸食鸦片,颓废懒做的标签

也有修成正果的,不过,最后华人却摇身一变成了白人。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1916年[砸碎的脚镣],白人男子和华人女孩终成眷属,所谓“华人女孩”身份最后反转,其实是中国富商收养的白人。

且不论是[残花泪]还是后者,该时期的银幕上的华人主角全由白人扮演,他们涂黄了脸,如同早年在单口喜剧里模仿黑人那般。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单口喜剧里化黑脸妆的白人,和电影里冒充华人一样,属于最低级的种族歧视

直到[红灯笼]上映,好莱坞终于出现了第一个华人女星黄柳霜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红灯笼],中国姑娘(黄柳霜饰)被美国传教士所负,终服毒自杀

黄柳霜生长在洛杉矶,父亲是第一代中国劳工,其称得上是美国人心中首位华人女神。

虽说如此,地位仍十分卑微,演艺生涯几乎全是爱而不得凄惨死去的角色,而最终在一起的总是两个白人。

[海逝]里她跳了海,[唐人街繁华梦]中被恋人失手开枪打死。

更过分的是1937年的[大地],这部聚焦两个中国人爱情的电影,最后竟是两个涂黄的白人卿卿我我,而她想要出演却遭拒绝。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大地],拿下同年奥斯卡女主角

黄柳霜几乎是那个时期电影里黄白种族爱情隔离的缩影,且偏见不止在电影里,也在银幕外,本人亦是因加州法律禁止白人和华裔结婚而孑然一生。

没多久,这种行业默认准则同样被写进法律条文,即后来臭名昭著的《海斯法典》。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法典明确规定银幕上的黄白种族不得通婚,无论白人假扮还是华人本色出演,必须尊崇演员本身的肤色

电影里爱情的不对等满足了好莱坞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幻想,但也无不传达着一种白人对华人自上而下的优越,是歧视,也是偏见,直白又赤裸。

不过,还不算最糟,和妖魔化比起来,这些都是小儿科。

02

19世纪末兴起的黄祸论,催生英国人萨克斯·罗默创作了傅满洲

这个身着清朝官服、面目阴险,眼睛细长,八字胡永远超过下巴的博士,几乎完美契合西方世界对黄种人外貌的所有劣质臆想。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1913年,萨克斯·罗默创作的小说《傅满洲博士之迷》里,其首次亮相

没几年,这个带有浓郁种族歧视的角色漂洋过海来到好莱坞。

1929年,[神秘的傅满州]上映,当华人还在银幕上苦苦争取一份跨种族的爱情时,好莱坞对其的妖魔化已然开始。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神秘的傅满州],电影里的傅满洲依然由白人出演,为力求真实,还用胶水将眼睛粘成细长

片子中的傅满洲,神秘邪恶、学识渊博却颠覆毁灭,爪牙遍布世界,更夸张的是长生不老,且每次电影结尾被消灭,又在下一部开场时满血复活。

强大且“东方特色”十足的反派一次次被白人杀死,无疑满足了美国人的意淫。虽然华人并不捧场,却丝毫不影响白人们趋之若鹜。

其影响也异常深远,直到60年代末,好莱坞的傅满洲电影已多达十余部,不仅连黄柳霜都着了道,还启发了后来的漫威。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1931年[龙女],黄柳霜演起了傅满洲的女儿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1964年漫威创造“满大人”,钢铁侠的死对头,原型便是傅满洲

不久前落幕的SDCC上,漫威电影[尚气]主演阵容公布,就迅速引发了争议:原古早漫画中不乏对华人的刻板印象,电影会如何处理?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钢铁侠3]中,本·金斯利曾饰演假的满大人,此番,梁朝伟版满大人就要现出真身

《尚气》漫画中,最引发争议的就是尚气的父亲:傅满洲。漫画中甚至还使用了“黄祸”这样污名化中国、制造种族对立的词汇来形容他。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黄祸”将黄种人描绘为邪恶、侵略性强的人种

之后,漫威弃用了“傅满洲”这个名字,称其真名叫“郑祖”。但满大人常被视为“傅满洲式人物”,不仅形象相似,甚至在《秘密战争》中,他就是郑祖——尚气的父亲。

当[尚气]项目公布,尤其确定满大人这个微妙的角色要出场,引发的争议可想而知。

漫画的创作者吉姆·斯特林也说,希望漫威不要采用傅满洲的人设,因为他当年创作的东西,如今自己看来也觉得并不恰当。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左图为漫威早期傅满洲的形象,正是尚气背后泛着绿光的人;右图是1964年满大人第一次在漫威漫画中出

除了黄祸,二战结束后的冷战,让华人在电影里的形象更是雪上加霜。

50年代盛行的McCarthy主义激发了全美对无产阶级的恐慌,同时也催生出银幕上新的华人反派,来自红色阵营,没有固定形象,却有个统一的称呼——红祸。

1951年的[北平快车],中国一方成了最大反派。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北平快车]

1952年的[决不撤退!]讲的则是抗美援朝的故事,不过从美国立场出发,电影里的华人形象可想而知。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决不撤退!]

而到1954年的[喋血战俘营]里,来自我国的间谍密谋在朝鲜引爆核弹嫁祸美国,虽然阴谋最终被戳穿,但着实加深了美国社会对红祸的恐惧。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喋血战俘营]

政治需要掀起的红祸思潮,不仅是对国人的污蔑,也将银幕上原本捉襟见肘的华人形象越推越远。

黄祸红祸双管齐下,华人真正成了好莱坞电影里的洪水猛兽。

这种尴尬一直持续到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自那时开始,银幕里华人终于有了更多积极的可能。

03

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曾言——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艺术和政治绝无任何瓜葛。但现实中,它们彼此不可能相安无事。

电影也是如此,70年代初,伴随中美关系改良,好莱坞的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叫李小龙的硬汉。

李小龙的电影里,华人形象一反从前,总是以惩恶扬善的正派形象出现,无疑是质的飞跃。

更重要的是,美国观众也开始接纳了这种设定,[唐山大兄]和[精武门]票房的接连爆棚,奠定了李小龙巨星的地位,也让功夫深入美国人内心。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唐山大兄]

可惜的是,1973年李小龙的突然离世,给正值巅峰的功夫狂潮画上了短暂句号。

七年后,成龙以一部[杀手壕]闯荡好莱坞,算是接过李小龙的火炬,不过奈何前辈影响力太大,反响平平。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杀手壕],成龙第一部好莱坞电影

直到94年[红番区]的成功,好莱坞才慢慢认可了成龙。

再加之90年代末从成龙手上接棒的李连杰,三代人的努力,终于让电影里华人的主流形象和功夫大师锁死,不再是洪水猛兽。

同时,进入新千年后,中国不断崛起,伴随奥运会召开,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综合实力非凡的华人族群。

这种强大在好莱坞电影里也得到了直观体现,华人的个人形象变成了群像,他们无所不能,甚至拯救世界。

[2012]中,世界最后的避难所在中国,喻意显然。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2012]

同样的桥段还有[地心引力],中国的国际空间站成了桑德拉·布洛克最后的救命稻草。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地心引力],天宫一号

此外,得益于经济实力提升,更多国人大款涌入美国,这些年银幕上华人的土豪形象也愈发清晰。

[环太平洋2]里,景甜坐拥民间最大的机甲公司,让美国观众见识到了中国资本的力量。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环太平洋2],女大款景甜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中,潘石屹妻子张欣在里面客串了一个中国女商人,绝对算得上是本色出演。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红色衣服的女人便是张欣

[摘金奇缘]里,也是一群有钱华人的狂欢。

占地望不到边的私人府邸,看个昙花都要搞个盛装派对,心情不爽的时候买酒店,爽了就包个岛。

看得我全程呆若木鸡,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在卧槽,下意识看了眼银行卡余额,泣不成声。同样是黄皮肤,我真是拖了种族后腿。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摘金奇缘]中骄奢淫逸的生活

其实,不论是功夫大师,还是土豪,虽然表面看来越来越好,但实际上和最初爱不得的哀怨女郎,又或是早前黄红双祸并无不同。

他们无不单一扁平,饱含西方对华人的固定与刻板,只不过时代更迭,偏见也在与之俱进。

黄柳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银幕上,我已经死过一千次了”。

个中全是无奈,亦有不甘。

遗憾是,每个年代好莱坞银幕上的华人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奔跑了百年,却也仍未跑出美国人狭隘的视界。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真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