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唱歌如何做到声区统一?

wucf72


古往今来,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在寻找正确的歌唱方法,因此,什么是正确的歌唱方法成了大家讨论不休的话题。

由于歌唱的抽象性和其无穷的魅力而使得它更笼罩了神秘的气息,因此,对它进行深人研究和讨论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项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歌唱从意识对人体能动性涉及到呼吸、声区、共鸣、音量、音色等方面内容,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让学生在歌唱中做到声区统一是很重要的。

人们一般把音域分为: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如果单纯从声音上来划分,我还赞同。但是如果在唱法上来分为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那我就要反对了。

我认为唱法上只有一个声区,歌唱噪音在正确发声时是没有声区的,根据自然规律,嗓音的整个音域是只由一个声区造成的,那就是混声区。有人谈到换声点的问题。

至于这个名词 我认为到没有什么,关键是怎么去理解。其实是因为唱法有问题才会出现所谓的换声现象(唱到某个音时有困难, 或者产生破裂)也就是说有换声点的出现。

如果把换声点当成歌唱的一种必然,而加以解决的话那就错了。意大利美声学派教学的代表人物蓝培尔蒂主张:“初学声乐时,先建立一个悦耳动听的中声区”例如对女高音,先把e2唱好,就是在同样的气息支持下,把e2固定后反复练习,就能比较容易地向高声区扩展。他认为:“用头声唱过渡音是连接声区和消除裂缝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这确实是十分有效的。”声区的统一问题其实包涵了所有正确歌唱中的间接意识。

当从低音唱到高音时,每个声音的振动,共鸣的比例,真假声的比例都不同,其实它们是由间接意识指挥人体来完成的。

一、在歌唱中始终保持一种坚实的意识

“坚实”其实是意识的一种感觉,还有一些人,接受了歌唱的秘密靠前靠前再靠前的概念,而拼命的追求靠前,结果唱出来的却是白声,可见靠前的内感觉和歌唱需要靠前的外感觉不是一回事,就象意识受到各种力量而产生的一种稳定感。象打哈欠时的意识状态,也象呕吐时的意识状态(这就是语言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把想要表达的思想完美的表达出来,甚至完全不能表达出来,只能形容再形容)。

二、根据唱法的不同,使腔体打开的大小也不同

这种腔体的打开直接体现在喉结的下沉的程度不同,美声唱法要求把喉结下降到最低,声音响是音质的强化,不是腔体的撑大,所以腔体要打开最大,这种腔体的打开也是由间接意识来完成的,具体意识感觉就象:流口水的傻子笑呵呵时的发声时意识的状态,打哈欠时也有这种感觉状态,这种意识状态也是一种意识上的感觉,而不是身体上的感觉。

以上两种意识感觉在歌唱时要贯穿始终的,特别在换气的时候,这种感觉也不能丢失,不能到唱的时候再重新建立这个感觉状态。因为建立这种感觉状态需要时间,而换气的时间一般不够去建立这个状态,而且这件状态对吸气有很大帮助,所以不能丢失。除非中间允许换气的时间很长,足够你去重新建立这种状态,而且足够到你能把这个状态建立好了再吸气,而不是只够边建立边吸气,那还可以重新建立,但是如果从连贯以及锻炼的角度来考虑也还是保持着比较好。这就是所谓的歌唱状态的保持。

三、声音真假比例也是由间接意识来指挥完成的

由于歌唱能力的限制,人总是从中音向高低音扩展时,真假声比例可调范围越来越小,在中音时,声音可以从真声占绝大部分假声站绝少部分的音到假声占绝大部分真声占绝小部分内任意调配,而越往高低走,这种变化越受限制,最后到最高音和最低音时,真假声比例只能各占一半。控制这种变化的意识感觉就象是外向与内向感,“外向”时声音明(真声比例多)与“内向”时暗(假声比例多)一样。

四、音量与音高及真假声比例的关系

从中音开始向两头走,音量的最大量是递减的。而且在固定音高上,音量的可调范围还与真假声的比例有关系,如果真声比例大,音量最大量和最小量就比真声比例小的音量最大量和最小量大,依次类推。所以在正确歌唱中,掌握自己的歌唱能力,再根据歌唱能力对声音的限制,客观的做好对声音的运用,才能唱出在自己水平之中最好的声音。在声区统一方面要求做到的歌唱方法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统一以及音色的统一等等,是相对而言的。高中低三个声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音色上都是有一定差异的,否则就没有高中低之分了。例如声音的位置,相对而言就没有高声区那么明显,但不能因此就认为高声区与低声区的声音不统一。

正确歌唱方法的本质就是意识对人体的指挥艺术,而理论是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论证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和可行性的,因此,人类对歌唱艺术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