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降雲澗到長澗

秋染嶗山,我又一次獨自走進了它。

想起對這座海上仙山尚有幾處區域未曾涉足,那就今番從降雲澗一帶開始吧。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循著手機導航軟件,從觀嶗停車場上行不遠即左拐沿著河谷向南進發。天地疏朗,深秋天氣裡依然有暖陽向大地播撒著光芒,連這條河谷也無遺漏。谷裡水流早已枯涸,只剩下盛水期時洪水裹挾夾帶著的人類產生的垃圾製品,塑料啦,化纖衣物啦,五顏六色,依然還保持著被隨波逐流後的姿勢。河岸邊的麻櫟樹在微風中婆娑著,有粗大而堅實的根裸露在溝崖外,像在無聲的昭示著它不倒不屈的生命定力和張力。在河谷的匯流處拐上岸就是水泥公路,也就是來到降雲澗村子,噢,現在叫做社區了。

從降雲澗到長澗

蘆葦搖曳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高達二三米的蘆草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降雲澗,座落在嶗山腹地的一個山村,村子不大,僅僅是依山勢而建的幾十戶住家罷了,不知怎的,降雲澗之名總讓我想起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名句“一片降幡出石頭”。從字面上看,村名應是雲朵降臨在此的寓意,這倒也頗有幾分詩情畫意來。降雲澗的秋風蘆花一直是名聲響亮,很多自駕而來的遊客以及不吝體力辛苦山地穿越而至的驢友都曾為之青睞著迷。當我走進蘆葦叢時,也真真切切地被它的風姿所感染。秋日的暖陽映照下,已乾透的蘆葦密密麻麻,灰白的植株纖細高挺,很有畫意。是的,這不更加像是劉禹錫詩中的意境嗎?

西塞山懷古

唐•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這是東北人所說的'刺老芽吧?

從降雲澗到長澗

黃得明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在臨近中午的灼熱陽光下,色彩與光影像是在無聲訴說著春華秋實的嬌媚和豐盈。稍事休息,開始朝著碉堡山頭攀登。伏身鑽出二三米高的蘆葦叢,依然有荊棘劃刺手臂衣物,在這荒曠沉寂的山谷,經過春的滋萌,夏的繁茂,紛揚的秋風將層林盡染,層林也將季節打扮得多姿多彩,到處都是碩果累累。攀上一處突伸的岩石,向西南張望,山峰連綿起伏,一片青翠中已悄然暈染上幾塊黃斑和幾縷赤帶,那是山中最早變色的黃葉和紅楓。它們在藍天白雲與和煦秋光映襯下,繽紛而碩大的樹冠密集堆疊,滿山滿谷像在燃燒著火焰般壯觀。又爭奇鬥豔,濃淡相宜,呈現出流動的火紅,勾勒出一幅震撼人心、驚豔絕倫的絢麗畫卷。

從降雲澗到長澗

氣宇軒昂的落葉松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林海穿行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低頭繼續上路,悄然間有松針簌簌落下,原來不知不覺已進入落葉松林區。落葉松高大挺拔秀直,向一根根直刺蒼穹的降魔杵,莊嚴神聖。這時,導航地圖指示的道路已時有時無,但我並未驚慌,反而在這片綠樹成蔭獨特優美的林區陶醉不已,彷彿進入了自然又古老的境界。松林遮天蔽日,形成一片清幽世界。走在鋪滿松針的地面上,在塵世裡幾近麻木的耳目頃刻間靈醒起來,聽得鳥啾葉搖,觀得幹立枝橫,心中頓生超凡脫俗之感。樹下有野果垂晃,野葡萄等各種藤蔓和灌木佔滿了底層空間,也經歷著四季的雨露風霜,從容而寧靜。山中日月長,大概因為一切都安靜而遲緩。就連素來靈動迅捷的山雀,在與我對視時,也顯得慵懶凝重。於是時間被延展成一大片海洋,從這頭到那端,以閒適為舟,需要很久很久才能走完。想做山中人,飲風餐露,懶臥花間夢,於鳥鳴中醒,在雲深處笑,不知歲之將至。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隨秋落下的野梨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這就是柞樹,做過木匠的家父對這種木材推崇有加

從降雲澗到長澗

苔蘚依舊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東望嶗頂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山徑雖然不見,但恃仗先進的導航地圖,只要巡跡正確根本毋須驚慌,測量一下直線距離即可輕鬆切入正路。如此這般,在接近午時,我登上了碉堡山頭。此地海拔已是880米,在這裡簡單午餐時可見到北妖峰等諸峰,真是登高望遠,極目天舒。心頭充滿了成就感。飯罷再上路,拐上一座觀景平臺頓時四周的壯闊風景盡入眼簾。嶗頂一帶奇峰林立,怪石嵯峨,雄奇險峻,千姿百態,比高崮、虔女峰,元寶峰清晰可辨。有石柱式,有球蛋式,有峰林式,此起彼伏,是真正的造化神奇。觀賞至此,不免使人魂搖魄動,震撼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今天是南風,它帶來了雲霧縹緲,放眼望去,整個南方一線,縹緲的流雲恍若仙境,巨大的山體在雲霧繚繞中顯出堅毅的鐵骨,群峰重重疊疊,近者青黛色,遠者灰白色,由近及遠,山重水複,顯示著無盡的萬水千山。忽然想起一句讀過的一句話:“堅持,則有萬水千山”。眼前這一片霧濛濛的氤氳,多像是仙人棲居之地,充滿深邃浩遠。望一眼,就能心生無限的淡泊寧靜之感。

從降雲澗到長澗

軍事山洞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槐樹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電線杆

從降雲澗到長澗

沈鴻烈小道

從降雲澗到長澗

殘破的路面,彌久的回憶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山石嵯峨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一塊巨石被打上吊環

轉過山頭,經過廢棄的軍事山洞(事後才知那裡就是自己一直想去探索的山洞發電廠),已經盡是下山路了。山洞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備戰、備荒”那個特定時期產物,因未有探洞設備所以也不敢輕易進入,於是徑直下山。此刻正是午後,明媚陽光透過枝間葉縫,漏下束束金色光線,青綠的山林一下子化為色彩繽紛的畫廊。聲與色從較陡的向陽山坡開始瀰漫,直朝山谷延伸,融入縷縷空氣中,令人心曠神怡。行走間,開始顯現出破損的石階路,我一下子想起,這應該就是著名的“沈鴻烈小道”啦!

民國時期的嶗山,人們多從柳樹臺南九水一帶進山,山路崎嶇路途遙遠,當時喜好登山的青島市長沈鴻烈先生體恤民艱,在多方踏勘後親自主持修建了從柳樹臺到嶗頂的寬敞石階路,後人遂稱之為“沈鴻烈小道”。而今走在早已廢棄許久的殘破石階路上,怎不讓你回想起當年這位賢達開明的市長所講過的關於登山的名言——“習於攀巖涉水、冒雨凌風,則體格日臻健康、而膽氣自壯,習於雲光離合、景物雄奇,則思想日臻美化而心境自超”。

從降雲澗到長澗

長澗蘆花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一路感念著沈公的精神境界,走在秋日暖陽的山路上,衰草枯黃,葉落林疏,顯得天高日遠。路途中有瘋長的枝條阻礙了道路,喜愛刀劍的我當即拔出獵刀砍出大道,方便後來人行走。不多時,已下到長澗著名的蘆葦叢了。我們知道,蒹葭是蘆葦,蒼本是青色,蒼老,便變灰白,葦穗遇霜,風拂花飛漫天。但眼前的蘆葦我覺得已過於乾枯,失去了初秋時節那新穗輕柔的媚態,已變得焦枯乾澀,了無生氣,故而未做過多停留,伏身在蘆葦叢中奪路鑽出。

找到軍用公路,沿路疾行順利下山回到觀嶗停車場,返程。但那“木葉經霜染,迎暉紫翠紛”的絢秋風光卻一直縈繞腦海,久久不散……
從降雲澗到長澗

從降雲澗到長澗

被主人將窩安在路牙石上的狗兒,不知作何感想?

從降雲澗到長澗

歷史遺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