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了演戏,放弃稳定工作,没钱没背景,曾因不被尊重哭了一夜


《自拍》的朋友们好,我叫胡正浩,今年26岁,出生在河北保定顺平县的小村庄。我做过文艺兵、坦克兵,当过警察。因为喜欢演戏,我辞去了警察工作,去年开始成为一名演员,从路人甲、跑龙套做起的那种。这一年我受了不少委屈,也见了很多名人,我还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这是我为演员做站位替身时,摄影师为我们拍的合影。右边那个年轻些的是我。胡正浩/口述

我出生在1993年,小时候爸妈都去北京打工,我和姐姐留守老家。村子不怎么富裕,除了桃子和柿子没什么特产。年幼时我在村里跟奶奶去地里拔草、掰玉米、挖红薯、摘桃子。除了上学和干农活,几乎没什么娱乐生活,过得有点孤独。

我六七岁的时候第一次看了电影。放映队去了村里,放的《敌后武工队》还是《铁道游击队》记不清了,只记得在火车上打日军可带劲儿了。我们坐在石头上嗑瓜子,越看越兴奋。之后我们分成两拨人,一边演八路,一边演鬼子汉奸对打,把人家窗户砸碎了,被我爸用烧火棍追着打。这是几年前村里又来了放映队,和小时候没太大变化。


十来岁的时候,村里有了VCD。晚上小卖部把电视到路边,我还记得,是个21寸的彩电,每天放林正英演的僵尸鬼片,我看了吓的不敢回家,却又上瘾。我唯一的想法,就是上一次电视。我羡慕能打僵尸的道长,想学葫芦娃保护家里的老人,还想变成孙悟空保护师傅和朋友。后来,我心目中的英雄又变成了郭靖、杨过、霍元甲。当时没想过当演员,我就是想被人关注,想成为焦点,让别人看到我。这张图是我小学时候模仿孙悟空。

初中时我经常去报刊亭买一些电影方面的杂志。我记得某年有一期《看天下》头版采访了王宝强,当时《天下无贼》刚上映,他讲自己从群演一步步打拼的故事,很励志。他是我的河北老乡,也是农村出身。我对演戏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当时没可没想过成能为王宝强,不敢想。这些想法,我没跟奶奶说过,她都不知道王宝强是谁。这是我和奶奶的合影。

初中毕业后,我当了几年文艺兵,然后转做了2年坦克兵。那时候表演全靠琢磨,我研究冯巩牛群的相声,赵本山、潘长江的小品。晚上,我会琢磨电影里的片段,对着镜子录下来。印象最深的是周润发演的小马哥,他有句台词,“我发过誓,再不会让人用枪顶着我的脑袋”,太经典了,我一次次的模仿。一次打靶训练的休息时间,我还偷偷模仿了这个片段。


转业之后,我被分配到老家做了一名警察。两年的时间里,我很努力地工作。不过有时候,我心里还是会想起做演员的这个念头。后来终于不顾家里强烈反对辞职了。

我跟着姐姐去了北京的话剧团。两年里,我长期打杂,好不容易登一次台,还是没台词的“背景人物”。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我觉得都是艺术,不能出错。第一次上台,我就感觉,我不是我了,很快就融入到角色里了。这是当年演《战马》的剧照,推车人后面戴鸭舌的就是我,看不清脸。

我姐建议我去专业院校学习一下,锻炼下基本功。我打听到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培训班一年要6万,就放弃了。我一个月工资才4000,怎么可能跟家里张嘴要这么多钱。听说现在这个培训班学费都涨到12万了。没有经济条件,就只能想办法自己学。比如练习普通话,我就天天读一些中学语文教材。台词不好,就说顺口溜,不停地练。


2018年年初,我离开话剧团,开始跑剧组做群演。最初我舍不得坐地铁,每天骑着共享单车四处去投资料。听说跑龙套的都去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就在那蹲了两天,却没人找我。我一打听才知道,群演们都去微信群里里等活儿了。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依然有一群人,有个老大爷一边喝二锅头一边吹牛,有人在那唱歌,有人朗读台词,有人在跳舞,还有人在翻跟头,感觉着了魔一样。他们说,导演路过的时候也许会看到他们。

去年3月份,我接下人生第一部电视剧。我在搜到剧组的招聘信息,报名后很快让我过去,我都担心是不是骗子。那部戏叫《边城风云》,是部抗战剧。我演一个日军少佐的士官,就一句台词,“长官,我们在山上发现了敌人的据点”。第一部戏就演日本鬼子,没得选啊,鬼子也不是想演就能演的,还挑什么?我可不止演鬼子,还要演农民、演八路军、演死尸。我怀疑群演的衣服穿一年都不洗,穿上去臭的熏人。

我的第二部戏是《烈火军校》,于正的戏,讲民国讲武堂的故事。有个露脸的片段,我演的学生跟主角争执,想冲上去动手,却被主角一脚被踹倒。试戏的时候,没踹到我,我还说,不行,得真踹啊。结果对方一脚踹到我肚子上,我摔倒地上,后背砸得剧痛。后来我还演过女主的替身,是个远景,大雨里训练、翻越障碍物。当时已经晚上12点多了,除了我,所有的演员都走了。


我记得于正参加了开机仪式。当时他在台上讲话,我就在台下看着,可惜没机会跟他聊两句。今年7月份,于正发文宣传这部新片,竟然用了有我的海报——几十人的队列里我站在前排,可把我高兴坏了。戏里还有个情节,我受伤倒后同伴为我包扎伤口,导演特地给我了一个特写,对我来说已经非常难得。有开心的时候,也有落魄的时候。

我们被选中进组,往往要抽出四分之一左右给中介做回扣。有一次,本说好一天200元钱,但戏拍完了,中介却连钱都不给。我一个小群演不敢得罪他们,兜里只剩40块钱,一天没吃饭在街上游荡,也没地方住。妈妈打电话,问是不是没钱了?我就说,没有,戏太多、太忙了。这是我在网上找的25块钱一晚的床位。第二天朋友接济我,请我吃刀削面,借了100块现金。后来我才知道,他也快没钱了。

我长得不帅,个子也不高,有的组里,连群演都有专业学历,长得还帅,我有点自卑。一次面试,我发挥很好,但他们说,不好意思,我们想要小鲜肉类型的。当时我脸就红了,恨不得钻进地缝,还得笑着说,没关系的老师。因为戏是偶像剧,主角都是小鲜肉,哪怕小角色也要求是小鲜肉,不然风格不搭。也许是王宝强、黄渤主演,就没这个问题了。在看脸的世界里,递简历、材料的时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是我的正装照。


我很重视演技的打磨。我经常看斯坦尼的《我的艺术生活》、《演员创造角色》和《演员的自我修养》。不怕大家笑话,我刚看时开头都看不懂,后来慢慢才懂。《演员的自我修养》讲演员的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等,把一个好演员应具备的素养讲得非常清晰。我反复看,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划重点,整本书都被画满了。有时候拍了一天的戏,躺在床上看,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我还拍照存在手机里,没事儿就拿出来琢磨琢磨。

拍戏的时候,我会站在摄像机后面,看镜头里老师们是怎么表演的。拍戏间隙,我会留在屋子对着镜子练表演,然后录下来作对比,就像当年做文艺兵时候那样。有时候琢磨未来要演的戏,有时候反思今天出现的问题,怎么演更好,有时候就是模仿最近大热电影里的桥段,想着要是我会怎么演。因为没有道具,电话、武器这些东西都是比手势。对着空气一会笑一会哭,一会严肃一会打斗,就跟精神分裂似的。有时候还会发给一些前辈,请他们点评。

几部戏拍下来,我认识了不少知名演员。拍张黎导演的《我们的战争》,我演付辛博的通信兵,他一点明星的架子都没有。一件志愿军的衣服,我穿了整部戏,经常雪地里站着,鼻涕冻住,脚和手都冻僵了。拍到美军从三八线撤军时候,整个连的演员都哭了。一方面拍戏很辛苦,另一方面,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拍过好几部战争戏,有些瞬间,我真的不想演了。一次拍战场炮火的片段,我演尸体,脸上、身上涂满了血浆,那是夏天,我穿着棉裤棉袄棉鞋。炸点就在身边,我眼睛、嘴里、耳朵里全是土渣。一般演尸体都会有红包,有的剧组给100块,有的只有1块。我那次,1块钱都没有。演完我就想,这么累这么苦,只为一个镜头,有意义么?可收工洗了个澡,又觉得这其实不算啥。

一次有个群演没吃饱,想再要份盒饭,发的人不给,还骂了他。一份盒饭,对普通演员不算什么,但底层演员就得排着队领,还得受欺负。正式演员别人都叫老师,但群演就被呼来换去的。那天我憋了一肚子气,回去就在屋子里看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小时候看这部电影,看到他当龙套演员演砸了,想领盒饭,饭却被吴孟达一脚踩烂,我只觉得好笑。这次,我看着看着就哭了,几乎一夜都没睡。

说来惭愧,过去这一年,我几乎没往家里寄过钱。我爸妈岁数大了,回到村里开了个小卖铺,收入仅够维持家用。我总共拍了七八部戏,平均月收入6000元左右,因为要打点各种关系,几乎月光。一次姐姐打电话让我往家里寄点钱,我用了花呗才转过去。


为了省钱,我把抽了10年的烟戒了。今年6月份我妈还给我打了1600块应急,我当时真没钱了,请圈里的前辈吃饭,不能空着手去,买了点礼品,发了工资马上就还回去了。我请过不少圈内的前辈、副导演吃饭,饭局上我总说:以后有合适机会叫上我。到现在我被引荐的机会都不多。

我妈经常劝我回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我的同学,有的当了城管局的中队长,有的在大企业拿着高薪,同批跑龙套的朋友,也有几个人被大公司签约了,而我,啥都没有呢。我坚持要走演戏这条路,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当初没少和爸妈吵架,最后他们还是选择支持我。他们甚至自责,帮不上我什么忙。刚过了一年就逃回去,这算什么?从小到大,从当兵到做演员,我没少让家里操心,我不想再让他们操心了。

我和我女朋友也是拍戏时认识的。同一部戏里,我做群演,她做女演员替身,聊得很投机。她在广西读大学,经常趁假期去剧组里当群演。今年她想休学拍戏,我生气了,把她教育了一番,让她继续读书。我知道,我们这种普通演员想出头有多不容易。几天前她跟我说,想去偷偷领证,我很开心,但嘴上说不行。我现在的状态,她的爸妈也不会放心把她交给我。我要抓紧奋斗了。这张图是我们PS的卡通的婚纱和西装,有结婚的寓意在里面。


其实我很清楚,演戏这个行当,努力很重要,但是运气可能更重要。想红真的挺难的,拼尽全力,能够火起来的机会依然很小,尤其是像我这种没有背景没有钱的。一开始,我打算在这行业待五年时间,如果五年一点进步都没有,我就会做其他的。假如每年都有进步,我就会坚持下去,更重要的是,我不想轻易的放弃自己喜欢的事业,虽然自己也不知道这样什么时候会有个头……深夜的时候经常想,如果自己再年轻几岁,该有多好?

最艰难的时候,我收获了一个礼物。《士兵突击》里最喜欢的是张译演的史今。今年3月,我参加他主演的《光荣时代》,在一场戏里演他的通信兵,就几句台词。戏结束,就剩下我们俩,他听说我当过兵,说那就是战友,还拉我聊天合影。张译说他在剧组磨了10年,什么都做过,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兄弟好好干”。当时在沙滩上,正好落日,我俩背后是一搜破旧的渔船,景色挺美。这部戏我只领了几千块,但这份鼓励比什么都值。

今年4月,我终于演了一次男三。这部电视剧叫《彭博的演讲》,讲一位投资人的成长经历,他也是这部剧的老板。我演一个反派,从小就在村里欺负主角,长大了也与他们作对,最后贪污了公司公款。工资一天1500元,一共八天。能拿下这个角色不容易,有几百人面试这个角色。很多人投了简历就不再问进展了,而我到了节假日就给副导演发短信问候、祝福,副导演后来还提过这事儿。也许,我的执着打动了他们?


一年过去,我觉得自己心态变了。以前我总把它当梦想,现在我把它当职业。干的时间越长,你越得想怎么靠它挣钱、生存。养活不了自己,还谈什么梦想?我不算年轻了,但还是想闯一闯。我可能一直都不会有多火,但我想当一个让观众眼熟的演员,哪怕他们记不住我的名字,记住我的角色就行了。我不想让爸妈失望,我想让他们看到,儿子没有选错路。最后,就用电脑里《喜剧之王》的台词勉励下自己吧,“努力!奋斗!”

【本组照片由胡正浩提供,今日头条独家发布,严禁转载】#自拍我的故事#以上是胡正浩分享的故事。如果你也有故事,请点击上方《自拍》账号,私信发送“投稿”二字,点击链接填写故事,我们会帮你整理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