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土造的“黑科技”武器有多厉害?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上,八路军长期受一件事困扰,就是武器极其稀缺。例如,1937年八路军120师9595名战士,却只有枪支5216支,到了1939年八路军120师队伍扩编到50873人,枪支也不过23714支,平均每个人只有子弹22发,50%的战士没有枪,有枪的战士子弹不够用,于是很多八路军战士只能拿着红缨枪、大刀、长矛和日军战斗。

面对如此之困局,枪支弹药的来源:一是靠国民政府补充。但国民政府对于“补充八路军武器”这事,态度却相当的消极,常见的情况是承诺的武器补充,经常落实不到位。扣发欠发成了常事。八路军领到的装备,经常是国民政府允诺的十分之一不到。如此情景,连日军都看得明白。二是苏联援助。但由于国民党的干涉,苏联对于八路军的援助只是杯水车薪,几乎断绝。三是缴获日军,抗战期间八路军共缴获日伪军各类步枪枪械455608支,缴获机枪7499挺,缴获各类火炮1288门。


八路军土造的“黑科技”武器有多厉害?


上述三方面的来源,不仅满足不了八路军抗战的需要,而且由于品种、型号、质量、数量等原因,造成在战场上屡屡出现问题。于是,八路军在抗战后期,十分注重武器来源,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己造枪炮。于是,作为抗战时代八路军特殊的军工生产企业,“八路军流动工作团”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八路军流动工作团”制造出的游击战的三大“黑科技”武器!

武器一:八一式步马枪

八一式马步枪是一种手动式步枪,于1939年由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技师刘贵富组织研制。该枪比普通的步枪短了10厘米左右,吸收了捷克式、汉阳造和三八式等各种步枪的优点,特点是体积小、射击准确、外观漂亮。枪管上的瞄准星被彭德怀誉为"天下第一准星"。最突出的是枪上可自动展开又能固定的三棱刺刀。它的凹进样式易使血外流,刺杀后容易拔出,经过淬火后增加了强硬度,不用时反贴在枪管上,肉搏时按动键钮一甩就可迅速自行固定,这样对争取时间、争取白刃战的胜利至关重要。而且在行军时,不会有明显的刃面反光,有利于隐蔽。


八路军土造的“黑科技”武器有多厉害?


该枪造好后及时送往延安第一届"五一"工业展览会,因还没有取名,暂时就叫它"无名式马步枪"。毛泽东参观时看了这枝枪后,亲手拿起来拉动枪栓,瞄了瞄准,高兴地对陕北工业局长李强说:"我们自己也能造枪了!这个枪使用方便、造得好!很漂亮啊!要创造条件多生产,支援前线。" 在展会的闭幕会时进行的评奖会上,"无名式马步枪"获甲等产品奖,制造步枪的边区机器厂获特等奖单位称号,"无名式马步枪"的主要设计者刘贵福荣获特等劳动英雄称号。

1940年7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带着新枪到八路军总部汇报时,受到彭德怀、左权等首长的肯定和赞扬。正好赶上8月1日,"无名式马步枪"才正式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从1940年8月到1945年,共生产了近9000枝"八一式马步枪",1940年8月装备八路军抗日部队。


八路军土造的“黑科技”武器有多厉害?


但它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钢材质量不好。因为当时物资缺乏,八路军是用铁轨钢材制造武器的,晚上民兵拆了铁轨,就送到兵工厂。1949年彭德怀解放太原时缴获了一批美式武器,当时他就说:“这枪不如我们的趁手,如果我们用的不是道轨钢,那就更好了。”

武器二:50毫米掷弹筒炮弹

一战后,中国开始接触各种口径的迫击炮,但大多集中于70至82毫米之间,尤其是1931年金陵兵工厂试制成功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以后,82毫米迫击炮成为当时中国军队的主力迫击炮。


八路军土造的“黑科技”武器有多厉害?


1934年,国民政府在制式化会议中,对小口径迫击炮的问题未予考虑,只是同年安排汉阳兵工厂仿制日本大正十年式50毫米掷弹筒,1935年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其性能已达到日制大正十年式的水平,但生产和装备量很少。究其原因,除军方不重视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此类掷弹筒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对射手的要求较高,需要投入一定精力展开必要的训练,在当时的环境下,国军并没有这样的动力。

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日军装备的各型50毫米掷弹筒,国军几乎束手无策。为应对这一不利局面,1938年,国民政府严令第三十兵工厂重新研制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掷弹筒。1938年12月,新型掷弹筒研制成功,命名为民27式50毫米掷弹筒,1939年开始量产。


八路军土造的“黑科技”武器有多厉害?


八路军早期最喜欢用手榴弹,因为制造技术比较简单,但手榴弹只适合近战,距离稍远就发挥不了作用。后来八路军缴获了一批日军的强力武器——掷弹筒,也就是50毫米追击炮。很快,掷弹筒仿制成功了

比起枪械来,炮弹稀缺更是八路军的大愁事。甚至有时缴获了敌人的火炮,就因没有炮弹,好好的炮只能就地放弃。那自己造炮弹?这比造枪难度还大。单是铸造弹体用的生铁,当时的八路军就根本造不了。

1940年百团大战后,吃够了“缺炮弹”的血亏后,兵工厂在反复研究试验下,采用的“德国式白心韧化”技术,将欧洲技术与根据地的土法冶炼相结合,终于让八路军获得了自己的“专用生铁”。

1941年4月起,八路军终于可以生产炮弹了。到了抗战大反攻阶段,八路军已经可以每月生产三万发炮弹。


八路军土造的“黑科技”武器有多厉害?


1939年11月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日军指挥官阿部规秀的武器就是50毫米迫击炮,令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 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武器三:现代火炸药

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地雷、手榴弹、枪炮等一般都装填黑火药,威力十分有限。为了提高作战能力,八路军的化学工程师和火药技师试制硫酸,然后成功制造了无烟发射药、硝铵炸药。从此以后,八路军的炮弹、枪弹威力大增,给日军以重大杀伤。


八路军土造的“黑科技”武器有多厉害?


抗战早期的根据地,一度只能生产黑色炸药。八路军的手榴弹“边区造”,基本都装黑色炸药,作战时爆炸力十分有限。但制造现代炸药的白金与铅板,艰苦的根据地也根本找不见。经过了多少次冒死的研发后,兵工厂研发出了“缸室法制硫酸”的新方法,成功步入了工业化制硫酸的新天地。大量的现代炸药开始生产出来了。抗战后期,先后生产了无烟发射药15400多斤、硝铵炸药23500多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