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探访高山贫困村,汽车险掉崖,终于拍到了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


“摄影新视野”从2016年初就开始关注我国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举措,一直拍摄到至今。先后走访了200多个贫困村,坚持不懈追踪记录贫困村“脱贫攻坚难度、力度和取得的成就”,以全纪实手法拍摄图片,用图片讲述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 请看:“走百村·脱贫攻坚影像回眸“之137

卢氏县朱阳关镇涧北沟村的高山上有个天池垭自然村,这里生活了6户人家。过去这里交通极为不便,村民居住条件比较原始,山民憨厚淳朴。在精准扶贫中,政府为山上的村民修通了一条水泥路,记者沿路探访。 正值盛夏,酷暑难耐。一大早启程,越野车驶进涧北沟村,好客的村支书杨军礼热情领路。

去一次天池垭真不容易。越野车行驶在河床里,车轮亲密接触的是乱石滩。越野车小心翼翼行驶了4公里,躲过了被有棱角石头扎破轮胎之险。上山路是新修的水泥路,开车的新闻科长聂金锋终于松了一口气。不料,刚行驶几十米就是一个急转弯。坡陡弯急,一把方向没有转过来,车后就是悬崖。杨军礼书记急忙下车,随手拎起一块大石头说:“别怕,沉住气,打倒车,这块石头能随时掩住车轮。”


倒车,转弯,爬坡,越野车连续几次没有爬上去,人们闻到了一股股难闻的轮胎胶皮味。 越野车慢慢向上爬行,转过了一个个这样的陡弯,终于停到了一个能调头的地方。杨书记说:“很多司机到第一个转弯处就怕了,都要慢慢把车倒回去。”聂金锋说:“王老师在车上坐着,我心里有压力,说什么也要把车开上去。”我笑着说:“每到转弯时我心里真害怕,但我不能下车,坐在车上就是给金锋壮胆、鼓劲!”

这段新修的水泥路总长2公里,还能解决另一个自然村人出行问题。因路窄继续向前车不能调头,我们需步行500多米继续前行。坡陡,爬山,喘气……快到村口时,只见杨国峰老人坐在路边采药,一头老黄牛在坡上吃草。杨老汉热情迎接客人,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走进村里,一村民说:“在俺家吃饭吧”

进村的路仍很原始,凹凸不平铺满乱石。绿树掩映着几座土房,就是天池垭村。说起这里人们生活的难,归根结底就是难在出行路上。过去,这里全是羊肠小道,孩子上学,要跑很远的路到山下;村民养头猪要赶到山下卖,没下到山底猪被累死了;村民更是不敢得病,一旦有病就要和死神擦肩而过。几年前,村民赵遂兰丈夫突发脑出血,虽全村人抬着下山抢救,但还是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离开了人世。


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虽然住的都是土房子,但家里收拾的很干净。他们靠卖山货、采药赚点零花钱,山顶上有片平地能种庄稼,解决了他们的吃粮问题。目前,天池垭村的6户人家有18口人,他们的衣着打扮不时尚,看起来很“土”,但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山下来客,招待热情,烧茶倒水,亲如一家。

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让天池垭人将迎来新生活。“易地扶贫搬迁,下山到镇区生活,真是俺几辈子人都不敢想的事!”76岁的茹社明激动地说。他们都被定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他们都要下山了,他们都要享受到国家免费分给的每户每人25平方米新房的好政策。

单身汉茹根立的房顶很破旧

上山种田的路

上山采药的人们

山顶上长有蒲草

记者在朱阳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看到,这里的安置房建设如火如荼。镇干部介绍说,这个安置点一期工程已建成安置楼5栋112套,2016年已经搬进80户 。涧北沟村是搬迁户重点安置村,已有48户山上人乔迁新居。目前,这里第二期8栋468套安置房正在建设中 。山上人将迎来新生活,由衷祝愿天池垭人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经过脱贫攻坚,这些贫困村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您所看到的这些场景很多已经成为历史。 这次推出的《走百村·脱贫攻坚回眸》栏目,有200多个图片故事和2000多幅照片,将按照采访时间顺序陆续推出。有的村追踪拍摄多次,也按以此顺序发布。这些照片全部属原创作品,独家所有,严禁侵权,违者必究。 《走百村·脱贫攻坚影像回眸》栏目将在每个工作日内刊发,持续到2019年底,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