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因为前途迷茫,骑行大半个中国找答案,如今躲深山致富


今年29岁张鹏辉现在在江西吉安的深山里养蜜蜂,他从小在南昌城里长大,大学学的是社会工作,毕业两年后,却成了一名蜂农。

2013年他毕业工作一年后心里特别迷茫,便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希望在旅行中找到答案。他从江西吉安出发,路过湖南、广西、云南、西藏、北京等地,一年间骑行了大半个中国。一路上,他拜访了很多从事农业的前辈和机构,终于找到了答案:从事农业。

2015年,他骑回了出发地吉安,机缘巧合认识了现在的师傅。几个月后,他就来到蜂场,跟着师傅学习养蜂技术,正式当起了蜂农。他们的蜂场离最近的县城有三十多公里,每天只有两趟班车进出。

师傅和张鹏辉签订协议:他教我养蜂技术,收获的蜂蜜分成,张鹏辉的生活自理。于是,张鹏辉从烧柴火开始学习,过上了劈柴做饭的生活。养蜜蜂不是喂养它们,具体来说应该是照看蜜蜂,为它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养蜜蜂都要干些啥?首先,每天早晚各需巡视一次。早上5点,他就要去蜂场清扫掉蜘蛛网,晚上驱赶癞蛤蟆。因为蜘蛛和癞蛤蟆都爱吃蜜蜂,如果不细心照料,时间一长,蜜蜂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就会飞到其他地方搭窝。以前都是师傅带着他巡视,告诉我一些蜜蜂的习性,比如:它们有固定的飞行线路、采完蜜后蜜蜂的屁股会鼓起来、蜂箱的门口有蜜蜂把手等等。


除了跟师傅学,张鹏辉也会通过书本和互联网,了解蜜蜂的习性和蜜源常识。每次巡视的路上,他都会仔细观察哪些是蜜源植物。今年夏天雨水多,蜜源植物的花期变短,极大影响了蜂蜜产量。张鹏辉琢磨着以后在周边补种一些花期较长的蜜源植物。

因为养的是野蜜蜂,师傅经常会把蜂箱放进大山里,吸引蜜蜂来搭窝。傍晚,蜜蜂回巢的时候,张鹏辉就和师傅去巡视这些蜂箱,如果有野蜜蜂筑巢,就把它们抓回来,统一放到蜂场管理。因为从小在城市长大,以前没干过农活儿。进山养蜂后,每天都要钻草丛,一开始张鹏辉很不适应,老怕草丛中有蛇,还因此被师傅嘲笑过。

采蜂蜜开始前要戴好帽子和手套,否则割蜜时容易被攻击。他刚来第二天,就被蛰了,眼皮又红又肿疼死了。被蛰过10多次后,也就习惯了。蜂蜜都是直接从蜂巢里采出来的,没有任何添加物。周边乡镇的人都会专门开车到这里来买蜂蜜。


这是张鹏辉在山里住的屋子,虽然简陋,但有网络,张鹏辉也开始在网上最近,张鹏辉从网上定制了一批包装,把自己亲手采割的蜂蜜精心打包好。山里虽然有网,但没快递。一有订单,张鹏辉就要骑一个多小时的电动车,到10公里外的镇上送货。做蜂农,父母一开始不支持,他们觉得呆在大山里不会有什么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