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惠民91歲高齡老人仍在淘寶鎮打工掙工資,拿手好戲派上用場

在濱州惠民李莊這個聞名全國的淘寶鎮,有一位已經是91歲高齡的老人,她叫高振秀,這多多年來她經常到村裡的繩網車間打工。

濱州惠民91歲高齡老人仍在淘寶鎮打工掙工資,拿手好戲派上用場

高振秀老人年輕的時候就學會了擰繩子、織網子的手藝。現在隨著年齡的增大,兒女們也不在身邊,孫輩們不再需要有人照顧,每天就有了許多空閒時間。

近年來,隨著李莊鎮繩網產業的快速發展,繩網廠遍地開花,就在幾年前,高振秀家門口也開了一家繩網廠,她閒來無事就到這裡打工。

雖然現在有了很多生產編織繩網的機器設備,但某些特殊定製的繩網產品無法通過機器完成,必須依靠長輩們的老手藝完成,高振秀幾十年的編織技巧派上了大用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其實對高振秀而言,掙錢早已不是來這裡編織繩網的目的。她在家沒人說話,而來繩網車間則有人陪著說話、聊天,一整天都是熱熱鬧鬧的。計件制也給了她自由度,她願意幹了就幹會兒,不願意幹了就歌會兒,沒有壓力。再加上編織繩網本來就是她的拿手好戲,原來只能自己編著玩,現在還能多多少少掙些錢,何樂不為呢?高振秀的家人也支持她的“打工”,編織繩網沒有風險,老人自己掙零花錢個零花錢,更重要的是能有人幫忙照應老人,陪老人說說話,及時發現問題,子女們當然非常支持。

高振秀現在差不多每天都來繩網車間打打工、說說話,談到上個月掙的800多塊錢,她的臉上上笑開了花。

老人在城鎮化的浪潮中處於弱勢地位,但家門口的生產場所使得老年人了發揮勞動值的便利機會,同時能在“玩兒式”的生產活動中融入新的社會網絡,在以年輕人主導的鄉村社會中重拾獲得感,價值感和幸福感。

電子商務的發展激活了鄉土社會的隱藏價值,更極大激發了傳統鄉村的內在活力。年輕人將倍息時代的知識、技能和思維與鄉村社會的傳統資源相結合,將經濟振興的範圍由縣域深入到村鎮,在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稟賦的同時,也強化了代際間的經濟互動和情感互動。

與此同時,通過經濟聯合的方式,擴展了傳統家庭經營的範圍,在日常的勞動生產過程中,引導悠久的鄉村文化傳統對接現代化的企業運營理念,在新舊思想的碰撞下重構著鄉土社會的新秩序,由信息化帶來的鄉村經濟振興,使得青老年群體在新的生產生活方式下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形成良好互動。電商發展的紅利,在社會層面產生了新的效果,通過生產環節的聯合促成了合作秩序的重建,將傳統的社會性倫理秩序、情感秩序對接上了市場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的潮流,使得整個村莊不僅帶有傳統鄉土>會的特點,也逐步展現出信息時代的新風貌。

齊魯晚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