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敏捷及Scrum

[PM]敏捷及Scrum

洋葱圈图

就软件产品和项目领域而言(包括互联网,当然还有其他领域),敏捷其实就是一种方法论,无非就是这种方法论较其他而言,相对节奏更灵活,信息更透明,产出更高效,风险整体更小,对各种反应更快,当然对人的要求也更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关于传统项目全生命周期,言简意赅的说个我曾经作为PM项目经理来跟进的项目交付方法论。背景为财富五百强TOP10的某国企,项目体量千万级别,周期8个月左右。全生命周期流程为:1项目需求挖掘→2项目立项申请→3项目投标竞标→4项目组成立→5项目规划(颗粒度到周)→6项目实施(每周周报+周期成果演示+需求变更+提交变更流程+反复研发+测试+再汇报)→7项目阶段性交付验收→8重复项目实施*N→9项目验收→10项目转运维。

作为传统项目实施方法论来讲,需要PM的前瞻能力值基本跟上帝平级,望眼欲穿到一百天以后是常有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周边政策变化,以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诸如此类的项目真的可以实现信息化先进生产力吗?

答案是需要思考的。但从概率角度来讲,传统方法论较为低了一些。

而敏捷套路用我所理解的一段话概述即为:驱动自组织跨职能的人员团队,用高频率短周期的持续迭代交付方式,快速得到有效用户反馈,并针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由产品负责人掌控整体方向,由敏捷教练SM来引导方法论,实现整个团队的高度信息透明+高效沟通,用渐进明细的方式来交付最终成果。

敏捷价值观▼

(洋葱圈最里层)

个体与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

可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

客户协作高于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

敏捷原则▼

(洋葱圈第二层)

也是衡量方法论是否为敏捷的标尺

-目标是满足客户

-时刻拥抱变化(后期也一样,技术支持重构)

-持续交付(短周期)

-跨职能相互合作

-充分信任激发个体

-面对面交谈

-可用的软件是首要度量标准

-可持续开发

-不断完善追去卓越

-简洁,够用就好

-自组织团队

-及时复盘

敏捷实践▼

(洋葱圈第三层)

最后基于价值观和原则之上的第三层洋葱圈,就是各实践通过敏捷技术百家争鸣的区域,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有适用于大型组织的SAFe,有适用于单团队单迭代,又可以融入组织级方法里的Scrum、XP等,有适用于整合起来按需使用的敏捷方法, 如用户故事、重构、持续集成等等。

说Scrum之前需要说一个承载需求的载体,也是实践其中之一,即用户故事。可以理解为说白话的需求说明书,核心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一句话在卡片上来描述需求:我作为xx角色通过实现xx功能从而达到xx价值,卡片背面描述该故事具体的测试场景,用这个方式来描述需求对于用户、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以下简称PO)、敏捷教练Scrum Master(以下简称SM)、研发团队(以下简称开发Team)都比较浅显易懂,从而使信息更透明。而用户故事也是分颗粒度,分别是史诗级故事>特性故事>具体故事>围绕故事拆分出来的任务Task,整体团队是从充分理解用户故事的角度来开展具体任务工作,从下往上,逐层汇集。


进入正题,开聊Scrum▼

下面从最流行的方法论Scrum说起,一句话描述,就是3个角色、3个工件、做5个活动。(还有5个价值观,参考以上就好)

3个角色即PO、SM和开发Team。

3个工具即得产品待办事项清单、迭代待办事项清单、可交付的产品增量。

5个活动即迭代执行、迭代计划会、每日站会、迭代评审会、迭代回顾会。

整体流程如下

1-团队组建,宣扬方法论

目的:组建好用的团队,灌输结果导向以及敏捷方法。

成事在人。敏捷方法里对于个人和团队的技能要求有三点,一是跨职能,即在懂研发的基础之上,可以跨到测试甚至设计甚至更多;二是主观能动性要高,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卖骚秀工作量;三是认同结果导向,即我们用此方法,可以更快更高质量的输出可用产品。

2-创建产品待办事项列表

目的:输出有排序的,有故事点估算的用户故事列表。

此环节里PO进行产品梳理,排序现有用户故事,同时帮开发Team理解需求。开发Team根据理解的用户故事来进行故事点估算,产出可输入至迭代计划里的用户故事。SM来绘制燃尽图,表示产品进度,在每个迭代后进行更新。

备注:用户故事也分颗粒度大小,排序就是优先级越高的故事越具体。

3-通过迭代计划会议产出【迭代周期+事项列表】

目的:通过会议产出本轮迭代的任务。

迭代周期:根据交付要求进行评估后产出产品迭代周期,一般为15天-30天不等。周期太长不灵活。

PO与团队从产品待办事项列表中选取待完成的用户故事。开发Team负责将这些用户故事拆分成任务,给出任务估算,任务一般可在8小时内完成的,可量化。SM绘制针对迭代的可视化图,表示迭代进度,在每个立会进行更新。最后将本轮迭代的任务放置在To do(准备做)一栏。

4-通过每日立会【沟通及领取、交付任务】

目的:保证整体团队每天高频的沟通,了解每个任务的进展及大家进度情况。

整体团队每天花15分钟快速的勾兑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准备做什么,需要什么问题。

每个人主动在To do(准备做)一栏中的选取今日要完成的任务放入Doing一栏并且开工,第二天立会继续按此勾兑,同时将已完成的任务放入Done(完成)一栏

备注:只有PO、SM、开发Team能发言,其他人旁观,有事儿单独聊。

5-通过评审、回顾会议【评审本次迭代的成果和输出改进项】

Scrum方法论里是两个会。

评审会是邀请客户等利益攸关者一起针对本次迭代的成果进行评审(可交付的产品增量)。团队进行演示,PO来讲解整体产品情况。

回顾会是团队内部针对本次迭代内发生的各类做的好的、可以改进的、存在问题的输出改进项, 改进项作为单独的任务为下一轮迭代做输出,也就是持续改进。

6-会后更新产品待办事项列表

整体过程中:

SM需要确保开发Team不受外界干扰,作为敏捷教练更多的是确保会议执行、确保大家理解方法、遵循时间盒规则。

PO把控整体方向及对接外部需求,只有PO可调整产品待办列表优先级,另有权中途取消迭代。

开发Team负责任务的同时还需要遵循敏捷的核心方法,同时按需运用如持续集成、自动化测试、结对编程等组件级方法。

[PM]敏捷及Scrum

Scrum流程图

(附事项+角色+负责事务)

[PM]敏捷及Scrum

Scrum思维导图

最后总结一下精华:

前期贴合需求,浅显易懂的说明(用户故事)

价值观一致(褒义方向)

自组织跨职能团队(人&技能)

信息发射源(可视化看板+燃尽图)

高频短时沟通(每日立会)

高频迭代及优化机制(持续改进)

周期性评审及回顾(交付增量+下一轮改进)


始终认为,敏捷只是达成目标所使用的方法,而Scrum、XP等诸多实践只是提供了一种验证过的可行的参考,而是否适用于本团队,以及团队里每个人具备的技能和方法认知,还需要管理者自行斟酌和思考。

永远不是为了敏捷而敏捷,而是为了更高效的交付更高质量的可用产品。通往罗马之路放眼望去遍布脚下,选择以及实践出最适合自己的为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