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是小店“紅”
紅棗適應性極強,對地質、土壤、氣候、從不挑剔,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小店鎮的紅棗大多數栽在山坡瘠嶺,亦或百姓庭院中。棗為群眾所喜愛,用王大娘的話說“棗在鄉村的用處多著哩”,剛摘下的鮮棗香甜多汁,生著吃甘甜潤口;曬乾的紅棗和五穀煮在一起,有“五穀加大棗,勝似靈芝草”的美譽;過年的時候,蒸花饃饃、年糕等,紅棗都是必備品;結婚的時候,被窩裡要塞棗,寓意著棗生貴子……由此,棗是鄉親們的珍品。
走訪小店鎮的建國前老黨員,行走在小店鎮的橫山區域,不由得吟唱“大紅棗兒甜又香/送給咱親人嘗一嘗/一顆棗兒一顆心/哎咳呦嗬/心心向著共產黨”。這樣舒心的歌詞使我想,也許當時的橫山人民,也是捧著一捧捧紅棗,送給將赴前線的可愛戰士們。
然而,情景並非我想的那樣!
小店鎮橫山連綿,山區坡陡地薄,鎮東部橫山一帶素有“魯東南小延安”美稱,鎮內有省級國防教育基地莒縣革命烈士陵園、橫山抗日革命根據地、沭河大戒嚴遺址、中共莒縣縣委誕生地、大眾日報社舊址、橫山兵工廠等紅色遺址18處。無數的抗日英雄和“橫山”母親的光輝形象,見證了抗日時期的橫山崢嶸歲月,在這片紅色土地上,與幾位建國前老黨員的交流,讓我對“紅棗”的紅色記憶有了新的認識。
紅棗是革命年代的珍品,建國前老大娘告訴我,“那個時候紅棗都留著餵養孕婦和受傷的人員,是個好東西,就是太少了”,這句簡短的話,讓人想起已故沂蒙紅嫂—崔立芬的故事。作為小店鎮前橫山村婦女救國會會員,她餵養經常露宿山頭、忍飢受凍打游擊的孕婦王濤的孩子,她餵養好了游擊隊員家的孩子,卻因奶水不足、食物匱乏,餓死了自己家的女兒。有人問崔麗芬,你為什麼對別人的孩子那麼好,她說:“這是共產黨的孩子,也是俺的心頭肉”。像崔麗芬這樣痛心卻感人的故事有很多,橫山母親張大娘、橫山紅嫂杜懷蘭……他們像是那苦難歲月中的甜棗,讓《大眾日報》的辦報人、讓游擊隊員們感受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感受著軍民一家親的溫暖。
如今,棗在家家戶戶煮的粥裡,在中藥鋪的藥箱裡,可以飽食三餐,亦可治病救人,但聽聽建國前老黨員講的抗戰故事,有時候,你真的想“穿越”,用煮好的紅棗小米湯餵養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受傷的軍人,去救治那些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軍民。
走在小店橫山,想到那些革命往事的感人故事,不由得感激那些曾在這貧瘠山嶺上頑強生存的棗樹以及大棗,它們在戰火中生存,見證著這片土地所遭受的災難,哺育著在災難中頑強抗戰的軍民,所以“棗是小店紅”,紅的讓人銘記那段革命歷史。
看著漫山遍野的紅棗,這一抹紅,像是革命精神傳承的燎原之勢,走進這片棗林,不禁再次唱起:“大紅棗兒甜又香/送給咱親人嘗一嘗/一顆棗兒一顆心/哎咳呦嗬/心心向著共產黨”,當年人民群眾用稀有的紅棗煮小米餵養共產黨人、餵養共產黨的孩子,如今,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讓我們延續革命精神的力量,黨群軍民一家親,開創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好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整理 編輯:李興軍
閱讀更多 齊魯晚報日照生活資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