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大片農田耕地丟荒,它的反面是什麼,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用戶13857590251


有些地方大片農田耕地拋荒,它的反面是什麼,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現在,農村的田塊撂荒停耕現象,普遍存在。這種現象的出現,反應了什麼問題,又說明了什麼?是值得大家去分析去探討的,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尋求什麼方法去解決?



第一,糧食價格的下跌,農民種田的積極下降了。這幾年一是受國際糧食市場影響,大量低價糧食的進口,衝擊國內糧食價格,造成糧價逐漸下降;二是國內糧食庫存量非常豐富,市場十分充足,使糧食供給大於需求,糧價逐漸下跌。農民種糧,獲利空間越來越小,種田不賺錢,不划算,不能養家餬口。農民只好放棄過去賴以生存的職業,進城從事其它行業謀求生存,打消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導致農村出現如此的農田荒蕪。


第二,糧食生產充足過剩,各地糧食供給充足有餘。目前各地糧食豐盛有餘,市場供給量非常豐富充足。主要原因是雜交水稻的出現,水稻產量革命性增長,各種優質高產小麥、玉米、大豆等等農作物品種的出現,畝產量非常高,產量大增,其次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科技的進步,使糧食產量成倍地增長。因此,現在糧食的生產是今非昔比,產量是過去的2~3倍,糧食產量非常高。目前,每年糧食產量供給廣大消費者日常生活需要非常寬鬆有餘,改變了過去每年糧食不夠消費的局面。糧食豐富充足了,糧食價格非常低,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非常低,糧食種植面積自然就會縮小。因此,就會出現農村到處都有出現的拋荒農田。


第三,農村勞動力逐漸轉移到其它行業,農村種田人過少。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市場需求量非常大,勞動力資源非常缺乏,所有企業都需要勞動力資源。因此,農村人由於糧食價格下跌,種糧不賺錢,種糧積極性非常低,都不願意種田,使許許多多的農民紛紛離鄉離土,進城務工,從事其它行業工作,導致農村種田缺少勞動力。目前農村種田只剩下老弱體衰的留守老人和婦女在農村種田,缺少勞動力,使成片的農田無人耕種。

總之,農村近幾年來出現許多農田土地荒蕪撂荒現象嚴重,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下跌,農民種糧不賺錢,各地糧食生產過剩充足,農村勞動力逐漸減少等等原因造成的現象。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作為一名八零後,在農村待了這麼多年,從以前的農業生產熱火朝天,到現在的大面積撂荒,我自己有些非常深的感觸。記得小時候,家裡人口多,但是耕地少,為了一家人的生活,爸媽兩個人在河灘邊開荒。以前開荒沒人管,只要開出來就歸你自己種植,而且還不用交農業提留。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農民種田已經由交提留,轉變為國家給補貼,但是就是這樣的轉變下,還是有不少的農民將自己的一些耕地撂荒了,就是我家,也荒了有一畝水田的樣子。以前把田當作寶,現在把田當根草!這樣的一個態度的轉變,主要涉及到下面幾個原因:


一、思想的轉變,很多人外出,導致耕地沒人種。

我記得在98-99年左右,我們村裡的人,幾乎都待在家裡,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家人的生活,就靠著幾畝薄田艱難維持著。那會兒的人,對於外出打工是比較牴觸的,大家都捨不得自家的耕地,或者自家的孩子等等。背井離鄉,在那會兒思想還比較保守的情況下,很多人是不願意外出的。大多數農村,也就是在那會兒還顯得比較熱鬧,現在的農村就冷清了許多,留在家裡的多是些老人和婦幼。


當人們的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轉變以後,看著最早那些吃螃蟹的人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心一橫,咬牙走了出去。其實,出去的原因,還是因為種地很難養活一家人。慢慢的,就出去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整家都出去,並落戶在城市裡,而家鄉的耕地要麼給了親戚種著,那麼就直接撂荒不管了。

二、年紀大了,身體已經負擔不起很多農活,導致耕地沒人種。

在農村,出現耕地撂荒情況,非常大的原因是以為老一輩莊稼人,身體沒以前那麼硬朗結實了,早就已經負擔不起,那麼多的農田重活,導致不得不放棄一些耕地。這種方式是最普遍的撂荒原因,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原本可以一年兩熟的耕地大多數都只種植一季了。由此,看著一些休耕的耕地,就感覺撂荒比較嚴重。


三、種地不划算,導致耕地沒有人種植。

以現在的種植成本來說,確實要貴上一些,而且最後算下來每畝純利潤,實在有些差強人意,導致很多村民覺得不種,就是賺到了。這樣的情況,雖然佔比不是很多,但是也說明了這個事情的嚴重性。

通過撂荒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反面也凸顯了一個比較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如何整合現有的耕地資源。越來後面,種植農田的人也越來越少,但是那麼多的耕地是不能荒蕪,就需要有專業的人士進行流轉整個耕地。慢慢的,國內的種植就像外國一樣,耕地幾乎就保留在少數人的手裡。以最少的人,去種植,養活最多的人。


著迷大鄉村


有些地方大片農田耕地丟荒,它的反面是什麼,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土為農之母,器為農之父”,可以說正是因為土地的存在我們農民才能被稱之為農民,也正是因為土地農村人才有養家餬口的機會。記得小時候就我和爺爺、奶奶在家,父母在外面打工也得在年底才能拿到工資,彼時爺爺種植一點柑橘和小菜,拿到集鎮上賣,換來的錢就是我的生活費。

其實不只是我們家,那個時候大部分農村孩子的生活費都來自於爺爺、奶奶輩賣出去的蔬菜和農產品,而非父母親打回來的錢。而題主說的農村土地拋荒現象確實存在,至於這種情況到底好不好,我個人認為不能一概而論,不信您且接著往下看。

  • 農村拋荒的原因

在農村土地拋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是現在農村靠著土地種植已經無法滿足一家人基本的生活開支。以前種植土地,雖然生產效率低下,但那個時候人們都處於貧困線,各家之間差別不大,壓力小。如今種植效率在不斷提高,可是種地的收入卻越來越入不敷出,甚至還可能因為氣候和市場等原因造成虧本。

其次就是以前種地的那一批年輕人,到現在他們已經老去,不過依舊是農村種地的主要勞動力。因為一直從年輕勞累到老年,他們晚年時一身疾病,很容易就失去在土地上種植的力量和能力。等到這批人退出土地後,年輕一代又在外面打工掙錢,所以農村的土地自然而然就成為了荒地。

當然還有些地方是為了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專業種植戶把成片的土地租過來進行集約化種植,而那些不成塊以及機械作業不能進行的區域也就被人所拋棄。這其實算是土地荒廢一個較好的方面。


  • 土地荒廢反面

其實雖然如今農村不少土地已經被荒廢,但我們農民的生活卻是越來越好,至少和以前相比如今已沒有人因為飢餓而失去生命。這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土地利用率和糧食產出率正在不斷提高,比如袁隆平教授發明的雜交水稻。另一方面也是我國在不斷得從外國進口,比如這次就從國外進口了四百七十萬噸豬肉。

土地荒廢的反面代表著兩個方面:好的方面是農村掙錢的機會越來越多,大家不再需要完全依靠土地和糧食種植,通過其它的方式也可以養家餬口。壞的方面則代表著農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完全依耐於從外面購買糧食和農作物,一旦來源渠道出現問題,那麼對農民的打擊是致命的。

反面不代表著全部是壞的一面,只要我們能夠積極地改善當前農村環境,穩定得提升糧食價格,讓人們通過種地也能發家致富。我想又會有不少人回到土地上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農村土地荒廢和土地種植都有好處,但也都有一個底線。我們農村農民需要和其它群體共同努力,一起守住這個底線,也得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更好。


愛茶者九號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一輩的體力不斷下降,而新一輩又少有人原因留在農村務農,這就導致大量農田閒置放荒。現在農村絕大都數人都出去打工了,整個村子用“十室九空”來形容不為過,當然這個情況也是最近這些年才出現的事情,在傳統的農業社會,耕種土地才是農民最本質的工作,很多農民可能這輩子都沒離開過土地。

雖然如今農業越來越相形見絀,也出現了一些相對比較新型的設備,農民種地也比以前省力氣了,但農業卻似乎卻走向了一定程度上的沒落,無論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還是農民對土地及種地的重視程度和以前比都大打折扣。對於承包地,農民的態度開始變得越來越敷衍了。

現在村裡時不時地還有農民吵著嚷著要重分農村的土地,把人口減少了的家庭的土地分給新添了人口的家庭,但有這種想法的農民卻並不是想分到土地好好耕種,更多的只不過是想著先把土地搞到手,然後盼著有一天能換點錢罷了。而有些地方的農村,為了不落得個土地拋荒的說法,索性就把家裡的幾畝地全部都種上樹,這樣就能徹底的擺攤土地,放心出去打工了。

隨著農民種地熱情的降低,糧食產量也受到了影響,不止是口糧,像大豆、玉米等農產品也是現在進口的重點。現在的農民對種地失去信心,究其原因到底歸根何處。袁老爺子也都一直強調“糧食是中國人的飯碗,飯碗只有端在自己手上才有安全感”。

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現糧食補給不夠,毫無疑問吃虧的還是我們農民。所謂“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句話放在今天同樣有警示意義。物以稀為貴,糧食價格飛漲,我想最先受不了的,肯定還是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農民。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人站出來說,農民種地,城裡人買糧,農民辛辛苦苦幹了一年,賣的糧還不夠生活,憑什麼?對此流芳個人膚淺的認為,不管我們農民種的糧食能不能賣上錢,這對我們農民來說都應該儘可能的把家中的地種上夠自家吃的糧食,倘若這樣的話就算是出去打工,心裡也還是比較有譜有底氣的。進一步我們可以進城打工,退一步我們還可以繼續回家種地。


農人顧流芳


在農村好多地方出現了大面積農田耕地丟荒的現象,其實這種現象在好多地方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土地撂荒的現象非常嚴重,因為南方總體上來說經濟比較發達。對於土地大面積撂荒,它的反面的原因是什麼?到底說明了什麼問題?下面在這裡簡單地介紹一下。



第一,就是糧食價格比較低,種地不賺錢,而且種植的成本在不斷增加造成。

大家都知道現在糧食價格十幾年如一日的不斷變動,甚至有的地方的糧食價格比10年以前還有所下跌的現象。比如說小麥的價格10年以前最高達到了1.57元/斤,而如今小麥的價格只有1.08元/斤左右的行情。但是對於糧食的種植成本卻出現了增加,至少今年的農藥化肥因為環境風暴的治理作用,造成了農藥化肥的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40%左右,而糧食的價格卻比去年有所下跌。

第二,就是糧食生產過剩,造成了糧價下跌,使得種地不賺錢。

近些年來,糧食的種植產量確實出現了過剩的現象,可以說在我國出現的連續14年的糧食增產獲得了大的豐收。目前糧庫裡的糧食的確非常充足,而且在不斷的向市場上進行拍賣,價格低於新的糧食價格。比如說10月8號剛剛停止的玉米的拍賣,主要是目前的玉米價格非常的低,為了鼓勵農民種植玉米,抬高新玉米的價格不得不停止拍賣玉米工作。當然也是由於現在的農業科技比較發達,新的連高產穩產的糧食品種不斷的增多,也是造成糧食大豐收的一個原因。



第三,我國進口糧食大幅度地增加,也影響了我國糧食價格地上漲。

外國的種植的模式比我國的種植模式要先進很多,外國的種植主要是規模化、現代化、機械化,而且化肥農藥的使用是科學化,使得種植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加上外國對農業的補貼力度加大,這也是造成外國糧食價格比較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國還是比較傳統的小農經濟,也就是說種植模式是分散化的,各家各戶各自為戰來種植糧食,對於大規模的種植至少目前還沒有在全面的事情。

第四,農村的勞動力在不斷的轉向城市,使得農村種值得勞動力大幅度地減少。

現在農村的人口不斷的向城市裡轉移,因為農村的種植收入已經不能夠保障農民的家庭的基本開支。農民外出打工賺錢,每個月的工資至少在3000元,而一畝地的收入一年也只有幾百元的收入。從這個收入的懸殊來看,農民一般都外出打工賺錢,特別今年我國的農民工達到了1.82億人次,這極大的減少了農村的勞動力,甚至在好多農村出現了空村的現象。

第五,在農村出現的一種特殊的現象,那就是一些人在出現了圈地的現象。

因為一些老闆到農村進行圈地,也就是大面積租賃農村的土地,然後獲得了相應的政策的支持力,結果把土地進行撂荒,畢竟土地種植是投資成本非常大的,但是賺錢又比較少的,週期運營也比較長,所以這些大老闆就會把土地荒蕪,以待土地價格增值,或者是其他的用途。當然由於糧食價格低迷,也有一些種植大戶,不得不把土地進行荒蕪,這樣至少能夠減少因為種植而出現的虧損。



總之,對於現在農村好多地方出現了土地荒蕪的現象,主要是現在種植收入比較低,遇到了自然災害的現象就會虧損,而且種種植的投資也比較大,週轉週期比較長,這使得農民不願意去種地了。農民外出打工已經成為了大部分農村家庭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打工雖然辛苦一些,但是風險非常的少,至少能夠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畢竟現在農村家庭的經濟開支非常的高!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贍養以及醫療費用,還有人情往來、家庭的油鹽醬醋茶等費用的開支都非常的高,僅靠一畝地幾百塊錢的收入是不可能夠維持的,所以好些農村人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賺錢,不願在土地上浪費時間,因此荒蕪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


三農一姐


農田耕地的用途是用來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產出農產品,增加農民家庭收入,如果出現農田、耕地的荒蕪,從側面也說明以下問題:

什麼原因導致農田耕地丟荒?

一是,農田耕地的產出收益過低。農田耕地可以產出農產品,可以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但是光解決了溫飽問題還不行,農民還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現在農村的土地主要採取的是農戶家庭承包的方式,這樣的承包方式,一來土地面積規模小,產出有限;二來土地分散,增加了生產和管理成本,生產效率低。總的來說就是利用農田耕地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量小,成本高,收益有限,很難實現美好生活的目標,所以他們會棄耕土地,去尋求新的生活出路。

二是,農民有了其它的收入渠道。家庭小規模分散式經營收益有限,還要嚮往美好的生活,農民勢必會尋求其它的收入來源。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也在深入發展,農民的就業渠道也隨之越來越寬廣,他們開始向城鎮和第二、三產業轉移,勞動力的轉移帶來的是就業,是收入的增加,可以擺脫對土地的依賴。

農田耕地丟荒會帶來哪些機遇?

一是,是土地規模化經營成為了可能。我們所說的種地不掙錢,主要指的是小規模、分散式土地經營不掙錢,實際上規模化經營,由於科學技術和大中型機械的運用,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是掙錢的。

但是規模化經營的基礎是土地流轉。對,土地流轉,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棄耕的農田耕地流轉過來,然後進行整合,繼而從事規模化經營。

二是,可以推進實現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為了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從事規模化經營的單位或個人,就需要不斷的投入資金,用於農業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機械的改進,然後再將成果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去,創新運用,再創新再運用,相應的增加了農業生產中的科技因素,可以推進實現農業現代化。


以上就我對這個提問給出的個人見解,歡迎大家共同交流,喜歡的點個贊吧!!!


農村一山貨


問:農田耕地丟荒,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大家好,我是雅鵬涵,出生在廣西農村,遠嫁到湖南農村,針對這個問題 我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第一,糧食價格:前些天在新聞上有看到過一條這樣的信息,“全世界一半的糧食出自中國”,以前我只知道我國是糧食大國,但沒想到多到這種程度。導致的結果就是,糧食價格低,3年前我們這邊好的稻穀價格可以賣到150元/百斤,今年呢降到了120元/百斤,相應的成本都在不斷提升,反而糧食價格卻在下降,付出的辛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種田的人自然就少了,荒田也就多了。

(上圖為長滿野草的荒田)

第二,勞動力流失:在我們這邊,每戶大概在2.5畝農田,一年一季,算下來全收入也就在幾千塊左右,這點收入是沒辦法留住年輕人的,基本上都選擇了外出打工,起碼比在家裡種田要多,在家種田的也就是那些老年人,同時也選擇那些交通方便的農田,夠自己吃就可以了,其它的任由荒蕪。

結語:適當提升糧食價格,增加農民種田收入,其次,所有農田由政府統一整改規劃,實行承包制,使得農田方便作業。

(一爺爺挑水淋菜)

這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鄉野阿梅


國家一直在保護耕地不被破壞,但農民卻將耕地閒置拋荒,且這種情況在當下農村比較常見。其實問題並不難理解,主要原因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如今種植成本增加,糧食價格低迷,種地並不掙錢。第二個是農村的年輕人常年在外不願種地,勞動力薄弱。

種植成本增大,糧食收購價格低,農民種地不掙錢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農民列出的關於種一畝小麥的賬單,看過之後我覺得這個賬單非常具有說服力,也確實能表現出當下農民種地的現狀。賬單是這樣的:一畝地小麥,耕地120元,施肥105元,播種25元,打藥45元,種子50元,工具63元,澆地110元,收割70元,除草劑30元,找幫工200元,成本合計896元。一畝地收小麥880斤,按市場價1.02元每斤,收入880*1.02=897元,利潤=收入-成本=1元。當然,這個賬單並不是說種一畝小麥只有1元的利潤,它所折射出的是農民對種植成本的增加和糧食價格的低迷所產生的無奈。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而種地的收入,不僅是農民最基礎的生活保障,甚至是有些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但近些年,糧食價格的持續走低,讓那些一年忙到頭的農民掙不了幾個錢,而面對這個物價逐年攀升的社會,種地的收入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的日常生活需求,可能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不願種地的主要原因吧。


農村的年輕人常年在外不願種地,農村勞動力薄弱

如今在農村種地的,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種了一輩子的地,有著豐富的種地經驗,但奈何年齡逐漸變大,身體的原因可能有一天不再允許他們下地幹活,但農村的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根本不願意待在村裡,更何況種地。

而且在老一輩的觀念中,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回農村種地,是“沒出息”的表現,在農村甚至會受別人非議。所以父母一般會想盡辦法他們的孩子送出農村,進入城市生活,這樣自己在農村臉上也有光。

農村的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湧向了城市,這讓農村後備的力量漸漸變得薄弱,於是慢慢的出現了閒置、拋荒的耕地,同時這也讓糧食生產陷入危機。


農九


有些地方大片農田耕地丟荒,它的反面是什麼,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去周邊的貧困村調研,通過走訪三個鄉鎮、五十多個貧困村、三百多個貧困戶,我們發現這個地方雖然經濟落後,貧困戶的生活條件較差,但是很多村民家裡的土地也都荒蕪著。這裡面除了部分家庭缺乏勞動力之外,很大部分來源於種植效益的問題,有些耕地屬於山地拓荒獲得,本身水利設施就比較差,勉強種植糧食作物,也很難有好的收成,往往遇到不好的年景,基本上都是絕收的狀態。浪費了勞動力不說,還浪費了前期的種子、化肥。農田耕地丟荒的問題,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存在,為什麼辛辛苦苦、費盡心力承包的土地,現在都要荒蕪著呢?這裡面到底反映什麼樣的問題呢?

我記得在十多年前,村裡的農田都是自己耕種,每次到了種植和收割季節,村裡的人都忙活在農田之上,村裡的工廠也是難得空閒。由於我們村裡的農田都靠著水庫,在很多年前水庫拓寬,很多農田都被水淹了。那個時候,只要是當年的水位較低,就有很多人去種植水田,很多時候收割的時候又被水淹沒了,都是帶著家裡大木澡盆去割稻子。想想那個時候的農民,對於土地都非常愛惜,總是希望可以最大化土地的產出,種完水稻種麥子、油菜,反正就是不能讓土地閒著。

但是,現在局面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多年之前,很多在外打工的,都將農田流轉給同村的鄰居或者親戚,有些家庭甚至索性在農田上種樹。之所以,這些群體不再自己耕種土地,根本的原因在於打工收入遠遠高於種田收入。有時候家裡就幾畝田,但是又得育秧、又得插秧施肥,還得最後收割,到頭來去除各項成本也沒有賺到多少錢,還得花費好長的時間。有人就算了一筆經濟賬,將這個時間用於打工,所獲得報酬不低於種田的收益。所以,他們寧願將土地荒著、種上樹,也不願意自己去耕種。

但是,現在我們村裡基本上沒有拋荒的現象,土地的耕種率相對較高,不過基本上沒有單個農戶耕種了,都是由種糧大戶統一耕作。這樣的話,種植的規模更大、效率更高、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並不是說我們村土地都流轉了,就能代表所有地方都適宜採用這種模式,區別是否有拋荒的因素,最主要的是當地的政策、自然環境的差異,以及種糧方式能否帶來收益。如果種田都能賺到錢,相信不會有人放著錢不賺,而把大好的土地荒漠著。

現在之所以出現大量丟荒的現象,除了主觀的因素之外,還有很大的原因在於規劃不合理,農業基礎設施沒有跟上。比如有些地方開展土地平整,對於發展規模農業、現代農業有很大的好處;還有部分地區引導土地流轉,由鄉鎮或者村委牽頭,引進大的承包經營性企業,也可以減少拋荒的情況發生。總之,有些地方受到外出打工的影響,確實有明顯的拋荒現象,對於提高土地種植率,根本上要保障農民耕種的收益,適度發展規模農業。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指尖三農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 我們現在走到各地農村看到的景象是空曠與落寞,昔日“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景象隨著大批青壯年外出務工而終結,出現的情況是整個農村人煙稀少,農村成了老年人和小孩的農村,絕大多數農村都呈“空心村”狀態,也倒映出農村田地無人耕種,或者少人耕種的現實。隨著老年人沒精力耕種,青壯年不願意耕種,80年不會耕種,90年忘記耕種,這種情況已經成為農村社會的真實寫照,所以就出現了土地拋荒的現象日益嚴重,沒有耕種了,自然被拋荒。那麼這些直觀象說明了什麼問題?對此,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如下:


第一,反映了農民的逼迫無奈。

長期以來,農民都安心守在家裡耕種土地,整個農村繁榮祥和,熱鬧非凡,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社會物價的不斷增長,而糧食價格處於低價位,在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中,農民種地根本無法擺脫貧困,也無法有效維持生活,曾經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而如今都成為滿腹的無奈。既然土地不能給農民帶來生活的希望,也就只能逼迫離開家鄉進城務工,或從事其他行業維持生計,這種現象將會持續一個時期。這是農民生活的逼迫無奈。

第二,低糧價是土地拋荒的罪魁禍首。

我們天天討論土地拋荒現狀,但根本沒有人看到這種現象背後的根本原因,以前的農民愛惜土地如性命,每一寸土地都被農民當成生活的全部支柱。而如今再好的良田,農民也都不願意耕種,最終而拋荒,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糧價太低,而與之配套的社會物價成倍攀漲,在二者無法均衡有序發展中,土地被拋荒也就不必大驚小怪了。

第三,反映了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土地拋荒不能都說不好的方面,而也應看到這是農民生活水平和經濟能力得到空前的發展的原因,現在的農民不再需要單純的依靠耕種土地來生活,也不需要再付出更多更大辛苦。他們即使不耕種土地,通過發展其他產業,也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這樣的現實,就是農民完全沒有必要再面朝黃土背朝天過著“汗滴禾下土”的的史實。這樣的情次品下,農民就利用其他方面的資源,滿足自己對美好的生活的需求。耕種土地既辛苦又勞累,還獲取的經濟收益相當低。這些情況都反映出農民拋荒土地的原由。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