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大片农田耕地丢荒,它的反面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用户13857590251


有些地方大片农田耕地抛荒,它的反面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现在,农村的田块撂荒停耕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的出现,反应了什么问题,又说明了什么?是值得大家去分析去探讨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寻求什么方法去解决?



第一,粮食价格的下跌,农民种田的积极下降了。这几年一是受国际粮食市场影响,大量低价粮食的进口,冲击国内粮食价格,造成粮价逐渐下降;二是国内粮食库存量非常丰富,市场十分充足,使粮食供给大于需求,粮价逐渐下跌。农民种粮,获利空间越来越小,种田不赚钱,不划算,不能养家糊口。农民只好放弃过去赖以生存的职业,进城从事其它行业谋求生存,打消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导致农村出现如此的农田荒芜。


第二,粮食生产充足过剩,各地粮食供给充足有余。目前各地粮食丰盛有余,市场供给量非常丰富充足。主要原因是杂交水稻的出现,水稻产量革命性增长,各种优质高产小麦、玉米、大豆等等农作物品种的出现,亩产量非常高,产量大增,其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使粮食产量成倍地增长。因此,现在粮食的生产是今非昔比,产量是过去的2~3倍,粮食产量非常高。目前,每年粮食产量供给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需要非常宽松有余,改变了过去每年粮食不够消费的局面。粮食丰富充足了,粮食价格非常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非常低,粮食种植面积自然就会缩小。因此,就会出现农村到处都有出现的抛荒农田。


第三,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其它行业,农村种田人过少。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劳动力资源非常缺乏,所有企业都需要劳动力资源。因此,农村人由于粮食价格下跌,种粮不赚钱,种粮积极性非常低,都不愿意种田,使许许多多的农民纷纷离乡离土,进城务工,从事其它行业工作,导致农村种田缺少劳动力。目前农村种田只剩下老弱体衰的留守老人和妇女在农村种田,缺少劳动力,使成片的农田无人耕种。

总之,农村近几年来出现许多农田土地荒芜撂荒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下跌,农民种粮不赚钱,各地粮食生产过剩充足,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等等原因造成的现象。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旭日东升付先


作为一名八零后,在农村待了这么多年,从以前的农业生产热火朝天,到现在的大面积撂荒,我自己有些非常深的感触。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口多,但是耕地少,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爸妈两个人在河滩边开荒。以前开荒没人管,只要开出来就归你自己种植,而且还不用交农业提留。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农民种田已经由交提留,转变为国家给补贴,但是就是这样的转变下,还是有不少的农民将自己的一些耕地撂荒了,就是我家,也荒了有一亩水田的样子。以前把田当作宝,现在把田当根草!这样的一个态度的转变,主要涉及到下面几个原因:


一、思想的转变,很多人外出,导致耕地没人种。

我记得在98-99年左右,我们村里的人,几乎都待在家里,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家人的生活,就靠着几亩薄田艰难维持着。那会儿的人,对于外出打工是比较抵触的,大家都舍不得自家的耕地,或者自家的孩子等等。背井离乡,在那会儿思想还比较保守的情况下,很多人是不愿意外出的。大多数农村,也就是在那会儿还显得比较热闹,现在的农村就冷清了许多,留在家里的多是些老人和妇幼。


当人们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转变以后,看着最早那些吃螃蟹的人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心一横,咬牙走了出去。其实,出去的原因,还是因为种地很难养活一家人。慢慢的,就出去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整家都出去,并落户在城市里,而家乡的耕地要么给了亲戚种着,那么就直接撂荒不管了。

二、年纪大了,身体已经负担不起很多农活,导致耕地没人种。

在农村,出现耕地撂荒情况,非常大的原因是以为老一辈庄稼人,身体没以前那么硬朗结实了,早就已经负担不起,那么多的农田重活,导致不得不放弃一些耕地。这种方式是最普遍的撂荒原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原本可以一年两熟的耕地大多数都只种植一季了。由此,看着一些休耕的耕地,就感觉撂荒比较严重。


三、种地不划算,导致耕地没有人种植。

以现在的种植成本来说,确实要贵上一些,而且最后算下来每亩纯利润,实在有些差强人意,导致很多村民觉得不种,就是赚到了。这样的情况,虽然占比不是很多,但是也说明了这个事情的严重性。

通过撂荒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反面也凸显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如何整合现有的耕地资源。越来后面,种植农田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那么多的耕地是不能荒芜,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士进行流转整个耕地。慢慢的,国内的种植就像外国一样,耕地几乎就保留在少数人的手里。以最少的人,去种植,养活最多的人。


着迷大乡村


有些地方大片农田耕地丢荒,它的反面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土为农之母,器为农之父”,可以说正是因为土地的存在我们农民才能被称之为农民,也正是因为土地农村人才有养家糊口的机会。记得小时候就我和爷爷、奶奶在家,父母在外面打工也得在年底才能拿到工资,彼时爷爷种植一点柑橘和小菜,拿到集镇上卖,换来的钱就是我的生活费。

其实不只是我们家,那个时候大部分农村孩子的生活费都来自于爷爷、奶奶辈卖出去的蔬菜和农产品,而非父母亲打回来的钱。而题主说的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确实存在,至于这种情况到底好不好,我个人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不信您且接着往下看。

  • 农村抛荒的原因

在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现在农村靠着土地种植已经无法满足一家人基本的生活开支。以前种植土地,虽然生产效率低下,但那个时候人们都处于贫困线,各家之间差别不大,压力小。如今种植效率在不断提高,可是种地的收入却越来越入不敷出,甚至还可能因为气候和市场等原因造成亏本。

其次就是以前种地的那一批年轻人,到现在他们已经老去,不过依旧是农村种地的主要劳动力。因为一直从年轻劳累到老年,他们晚年时一身疾病,很容易就失去在土地上种植的力量和能力。等到这批人退出土地后,年轻一代又在外面打工挣钱,所以农村的土地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荒地。

当然还有些地方是为了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专业种植户把成片的土地租过来进行集约化种植,而那些不成块以及机械作业不能进行的区域也就被人所抛弃。这其实算是土地荒废一个较好的方面。


  • 土地荒废反面

其实虽然如今农村不少土地已经被荒废,但我们农民的生活却是越来越好,至少和以前相比如今已没有人因为饥饿而失去生命。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出率正在不断提高,比如袁隆平教授发明的杂交水稻。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在不断得从外国进口,比如这次就从国外进口了四百七十万吨猪肉。

土地荒废的反面代表着两个方面:好的方面是农村挣钱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家不再需要完全依靠土地和粮食种植,通过其它的方式也可以养家糊口。坏的方面则代表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完全依耐于从外面购买粮食和农作物,一旦来源渠道出现问题,那么对农民的打击是致命的。

反面不代表着全部是坏的一面,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地改善当前农村环境,稳定得提升粮食价格,让人们通过种地也能发家致富。我想又会有不少人回到土地上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农村土地荒废和土地种植都有好处,但也都有一个底线。我们农村农民需要和其它群体共同努力,一起守住这个底线,也得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好。


爱茶者九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一辈的体力不断下降,而新一辈又少有人原因留在农村务农,这就导致大量农田闲置放荒。现在农村绝大都数人都出去打工了,整个村子用“十室九空”来形容不为过,当然这个情况也是最近这些年才出现的事情,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耕种土地才是农民最本质的工作,很多农民可能这辈子都没离开过土地。

虽然如今农业越来越相形见绌,也出现了一些相对比较新型的设备,农民种地也比以前省力气了,但农业却似乎却走向了一定程度上的没落,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还是农民对土地及种地的重视程度和以前比都大打折扣。对于承包地,农民的态度开始变得越来越敷衍了。

现在村里时不时地还有农民吵着嚷着要重分农村的土地,把人口减少了的家庭的土地分给新添了人口的家庭,但有这种想法的农民却并不是想分到土地好好耕种,更多的只不过是想着先把土地搞到手,然后盼着有一天能换点钱罢了。而有些地方的农村,为了不落得个土地抛荒的说法,索性就把家里的几亩地全部都种上树,这样就能彻底的摆摊土地,放心出去打工了。

随着农民种地热情的降低,粮食产量也受到了影响,不止是口粮,像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也是现在进口的重点。现在的农民对种地失去信心,究其原因到底归根何处。袁老爷子也都一直强调“粮食是中国人的饭碗,饭碗只有端在自己手上才有安全感”。

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粮食补给不够,毫无疑问吃亏的还是我们农民。所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句话放在今天同样有警示意义。物以稀为贵,粮食价格飞涨,我想最先受不了的,肯定还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人站出来说,农民种地,城里人买粮,农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卖的粮还不够生活,凭什么?对此流芳个人肤浅的认为,不管我们农民种的粮食能不能卖上钱,这对我们农民来说都应该尽可能的把家中的地种上够自家吃的粮食,倘若这样的话就算是出去打工,心里也还是比较有谱有底气的。进一步我们可以进城打工,退一步我们还可以继续回家种地。


农人顾流芳


在农村好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农田耕地丢荒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在好多地方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土地撂荒的现象非常严重,因为南方总体上来说经济比较发达。对于土地大面积撂荒,它的反面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下面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



第一,就是粮食价格比较低,种地不赚钱,而且种植的成本在不断增加造成。

大家都知道现在粮食价格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断变动,甚至有的地方的粮食价格比10年以前还有所下跌的现象。比如说小麦的价格10年以前最高达到了1.57元/斤,而如今小麦的价格只有1.08元/斤左右的行情。但是对于粮食的种植成本却出现了增加,至少今年的农药化肥因为环境风暴的治理作用,造成了农药化肥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0%左右,而粮食的价格却比去年有所下跌。

第二,就是粮食生产过剩,造成了粮价下跌,使得种地不赚钱。

近些年来,粮食的种植产量确实出现了过剩的现象,可以说在我国出现的连续14年的粮食增产获得了大的丰收。目前粮库里的粮食的确非常充足,而且在不断的向市场上进行拍卖,价格低于新的粮食价格。比如说10月8号刚刚停止的玉米的拍卖,主要是目前的玉米价格非常的低,为了鼓励农民种植玉米,抬高新玉米的价格不得不停止拍卖玉米工作。当然也是由于现在的农业科技比较发达,新的连高产稳产的粮食品种不断的增多,也是造成粮食大丰收的一个原因。



第三,我国进口粮食大幅度地增加,也影响了我国粮食价格地上涨。

外国的种植的模式比我国的种植模式要先进很多,外国的种植主要是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而且化肥农药的使用是科学化,使得种植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加上外国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加大,这也是造成外国粮食价格比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还是比较传统的小农经济,也就是说种植模式是分散化的,各家各户各自为战来种植粮食,对于大规模的种植至少目前还没有在全面的事情。

第四,农村的劳动力在不断的转向城市,使得农村种值得劳动力大幅度地减少。

现在农村的人口不断的向城市里转移,因为农村的种植收入已经不能够保障农民的家庭的基本开支。农民外出打工赚钱,每个月的工资至少在3000元,而一亩地的收入一年也只有几百元的收入。从这个收入的悬殊来看,农民一般都外出打工赚钱,特别今年我国的农民工达到了1.82亿人次,这极大的减少了农村的劳动力,甚至在好多农村出现了空村的现象。

第五,在农村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现象,那就是一些人在出现了圈地的现象。

因为一些老板到农村进行圈地,也就是大面积租赁农村的土地,然后获得了相应的政策的支持力,结果把土地进行撂荒,毕竟土地种植是投资成本非常大的,但是赚钱又比较少的,周期运营也比较长,所以这些大老板就会把土地荒芜,以待土地价格增值,或者是其他的用途。当然由于粮食价格低迷,也有一些种植大户,不得不把土地进行荒芜,这样至少能够减少因为种植而出现的亏损。



总之,对于现在农村好多地方出现了土地荒芜的现象,主要是现在种植收入比较低,遇到了自然灾害的现象就会亏损,而且种种植的投资也比较大,周转周期比较长,这使得农民不愿意去种地了。农民外出打工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打工虽然辛苦一些,但是风险非常的少,至少能够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毕竟现在农村家庭的经济开支非常的高!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以及医疗费用,还有人情往来、家庭的油盐酱醋茶等费用的开支都非常的高,仅靠一亩地几百块钱的收入是不可能够维持的,所以好些农村人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赚钱,不愿在土地上浪费时间,因此荒芜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三农一姐


农田耕地的用途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产出农产品,增加农民家庭收入,如果出现农田、耕地的荒芜,从侧面也说明以下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农田耕地丢荒?

一是,农田耕地的产出收益过低。农田耕地可以产出农产品,可以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光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不行,农民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现在农村的土地主要采取的是农户家庭承包的方式,这样的承包方式,一来土地面积规模小,产出有限;二来土地分散,增加了生产和管理成本,生产效率低。总的来说就是利用农田耕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量小,成本高,收益有限,很难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所以他们会弃耕土地,去寻求新的生活出路。

二是,农民有了其它的收入渠道。家庭小规模分散式经营收益有限,还要向往美好的生活,农民势必会寻求其它的收入来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也在深入发展,农民的就业渠道也随之越来越宽广,他们开始向城镇和第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的转移带来的是就业,是收入的增加,可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

农田耕地丢荒会带来哪些机遇?

一是,是土地规模化经营成为了可能。我们所说的种地不挣钱,主要指的是小规模、分散式土地经营不挣钱,实际上规模化经营,由于科学技术和大中型机械的运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挣钱的。

但是规模化经营的基础是土地流转。对,土地流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弃耕的农田耕地流转过来,然后进行整合,继而从事规模化经营。

二是,可以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为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事规模化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就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用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机械的改进,然后再将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创新运用,再创新再运用,相应的增加了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因素,可以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


以上就我对这个提问给出的个人见解,欢迎大家共同交流,喜欢的点个赞吧!!!


农村一山货


问:农田耕地丢荒,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大家好,我是雅鹏涵,出生在广西农村,远嫁到湖南农村,针对这个问题 我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第一,粮食价格:前些天在新闻上有看到过一条这样的信息,“全世界一半的粮食出自中国”,以前我只知道我国是粮食大国,但没想到多到这种程度。导致的结果就是,粮食价格低,3年前我们这边好的稻谷价格可以卖到150元/百斤,今年呢降到了120元/百斤,相应的成本都在不断提升,反而粮食价格却在下降,付出的辛苦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种田的人自然就少了,荒田也就多了。

(上图为长满野草的荒田)

第二,劳动力流失:在我们这边,每户大概在2.5亩农田,一年一季,算下来全收入也就在几千块左右,这点收入是没办法留住年轻人的,基本上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起码比在家里种田要多,在家种田的也就是那些老年人,同时也选择那些交通方便的农田,够自己吃就可以了,其它的任由荒芜。

结语:适当提升粮食价格,增加农民种田收入,其次,所有农田由政府统一整改规划,实行承包制,使得农田方便作业。

(一爷爷挑水淋菜)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乡野阿梅


国家一直在保护耕地不被破坏,但农民却将耕地闲置抛荒,且这种情况在当下农村比较常见。其实问题并不难理解,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如今种植成本增加,粮食价格低迷,种地并不挣钱。第二个是农村的年轻人常年在外不愿种地,劳动力薄弱。

种植成本增大,粮食收购价格低,农民种地不挣钱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农民列出的关于种一亩小麦的账单,看过之后我觉得这个账单非常具有说服力,也确实能表现出当下农民种地的现状。账单是这样的:一亩地小麦,耕地120元,施肥105元,播种25元,打药45元,种子50元,工具63元,浇地110元,收割70元,除草剂30元,找帮工200元,成本合计896元。一亩地收小麦880斤,按市场价1.02元每斤,收入880*1.02=897元,利润=收入-成本=1元。当然,这个账单并不是说种一亩小麦只有1元的利润,它所折射出的是农民对种植成本的增加和粮食价格的低迷所产生的无奈。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种地的收入,不仅是农民最基础的生活保障,甚至是有些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近些年,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让那些一年忙到头的农民挣不了几个钱,而面对这个物价逐年攀升的社会,种地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的日常生活需求,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种地的主要原因吧。


农村的年轻人常年在外不愿种地,农村劳动力薄弱

如今在农村种地的,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有着丰富的种地经验,但奈何年龄逐渐变大,身体的原因可能有一天不再允许他们下地干活,但农村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根本不愿意待在村里,更何况种地。

而且在老一辈的观念中,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回农村种地,是“没出息”的表现,在农村甚至会受别人非议。所以父母一般会想尽办法他们的孩子送出农村,进入城市生活,这样自己在农村脸上也有光。

农村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了城市,这让农村后备的力量渐渐变得薄弱,于是慢慢的出现了闲置、抛荒的耕地,同时这也让粮食生产陷入危机。


农九


有些地方大片农田耕地丢荒,它的反面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前段时间和朋友一起去周边的贫困村调研,通过走访三个乡镇、五十多个贫困村、三百多个贫困户,我们发现这个地方虽然经济落后,贫困户的生活条件较差,但是很多村民家里的土地也都荒芜着。这里面除了部分家庭缺乏劳动力之外,很大部分来源于种植效益的问题,有些耕地属于山地拓荒获得,本身水利设施就比较差,勉强种植粮食作物,也很难有好的收成,往往遇到不好的年景,基本上都是绝收的状态。浪费了劳动力不说,还浪费了前期的种子、化肥。农田耕地丢荒的问题,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为什么辛辛苦苦、费尽心力承包的土地,现在都要荒芜着呢?这里面到底反映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记得在十多年前,村里的农田都是自己耕种,每次到了种植和收割季节,村里的人都忙活在农田之上,村里的工厂也是难得空闲。由于我们村里的农田都靠着水库,在很多年前水库拓宽,很多农田都被水淹了。那个时候,只要是当年的水位较低,就有很多人去种植水田,很多时候收割的时候又被水淹没了,都是带着家里大木澡盆去割稻子。想想那个时候的农民,对于土地都非常爱惜,总是希望可以最大化土地的产出,种完水稻种麦子、油菜,反正就是不能让土地闲着。

但是,现在局面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多年之前,很多在外打工的,都将农田流转给同村的邻居或者亲戚,有些家庭甚至索性在农田上种树。之所以,这些群体不再自己耕种土地,根本的原因在于打工收入远远高于种田收入。有时候家里就几亩田,但是又得育秧、又得插秧施肥,还得最后收割,到头来去除各项成本也没有赚到多少钱,还得花费好长的时间。有人就算了一笔经济账,将这个时间用于打工,所获得报酬不低于种田的收益。所以,他们宁愿将土地荒着、种上树,也不愿意自己去耕种。

但是,现在我们村里基本上没有抛荒的现象,土地的耕种率相对较高,不过基本上没有单个农户耕种了,都是由种粮大户统一耕作。这样的话,种植的规模更大、效率更高、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并不是说我们村土地都流转了,就能代表所有地方都适宜采用这种模式,区别是否有抛荒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当地的政策、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种粮方式能否带来收益。如果种田都能赚到钱,相信不会有人放着钱不赚,而把大好的土地荒漠着。

现在之所以出现大量丢荒的现象,除了主观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大的原因在于规划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没有跟上。比如有些地方开展土地平整,对于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有很大的好处;还有部分地区引导土地流转,由乡镇或者村委牵头,引进大的承包经营性企业,也可以减少抛荒的情况发生。总之,有些地方受到外出打工的影响,确实有明显的抛荒现象,对于提高土地种植率,根本上要保障农民耕种的收益,适度发展规模农业。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指尖三农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 我们现在走到各地农村看到的景象是空旷与落寞,昔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景象随着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而终结,出现的情况是整个农村人烟稀少,农村成了老年人和小孩的农村,绝大多数农村都呈“空心村”状态,也倒映出农村田地无人耕种,或者少人耕种的现实。随着老年人没精力耕种,青壮年不愿意耕种,80年不会耕种,90年忘记耕种,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真实写照,所以就出现了土地抛荒的现象日益严重,没有耕种了,自然被抛荒。那么这些直观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对此,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如下:


第一,反映了农民的逼迫无奈。

长期以来,农民都安心守在家里耕种土地,整个农村繁荣祥和,热闹非凡,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物价的不断增长,而粮食价格处于低价位,在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中,农民种地根本无法摆脱贫困,也无法有效维持生活,曾经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而如今都成为满腹的无奈。既然土地不能给农民带来生活的希望,也就只能逼迫离开家乡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维持生计,这种现象将会持续一个时期。这是农民生活的逼迫无奈。

第二,低粮价是土地抛荒的罪魁祸首。

我们天天讨论土地抛荒现状,但根本没有人看到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以前的农民爱惜土地如性命,每一寸土地都被农民当成生活的全部支柱。而如今再好的良田,农民也都不愿意耕种,最终而抛荒,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粮价太低,而与之配套的社会物价成倍攀涨,在二者无法均衡有序发展中,土地被抛荒也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第三,反映了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土地抛荒不能都说不好的方面,而也应看到这是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得到空前的发展的原因,现在的农民不再需要单纯的依靠耕种土地来生活,也不需要再付出更多更大辛苦。他们即使不耕种土地,通过发展其他产业,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这样的现实,就是农民完全没有必要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汗滴禾下土”的的史实。这样的情次品下,农民就利用其他方面的资源,满足自己对美好的生活的需求。耕种土地既辛苦又劳累,还获取的经济收益相当低。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农民抛荒土地的原由。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