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基辅战役前,德军一些高级将领为何都跟元首唱反调

二战基辅战役前,德军一些高级将领为何都跟元首唱反调

二战爆发后,德国元首在德国以及德军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实际作战中,却经常会出现将相不和的情况,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屡屡发生。在苏德战场上,在北非沙漠里,经常有高级将领跟他意见不一致。最典型的例子是基辅战役发起前,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都不同程度跟元首唱反调,他们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

苏芬冬季战争,元首和高级将领们错误地估计了苏军形势,他们认为苏军不堪一击,提前将巴巴罗萨计划付诸行动

元首在登上德国政治舞台以前,德国国防军对他并不感冒,虽然一战后协约国严格制裁了德国,取消了德国的海空军和总参谋部,国防军加起来也就十来万人,但一战后打下的指挥人才班底还在。

二战基辅战役前,德军一些高级将领为何都跟元首唱反调

因此,当元首春风得意的时候,号称双戈的戈林和戈培尔发现元首就是他们将来飞黄腾达的靠山,于是为他摇旗呐喊,把军队拉到元首一边,从而奠定了元首无人能及的地位。

元首上台以后,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准备,在英法等国绥靖政策掩护下,从1936年开始,德国的军事力量突然呈井喷式发展,到了1939年元首闪击波兰,人们才发现德国早已不是一战后那个任人制裁的国家了。

占领波兰以后,虽然元首和他的将军们一边通过闪击战不断地把西欧各国划入德国版图,一边又不断地为进攻苏联暗中作着准备。但苏德两军的参谋人员却都在思考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支军队,他们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一场战争彻底让德军脑洞大开,1939年11月,苏芬之间爆发了冬季战争,外人看似强大的苏军在这场战争中却以惨胜的代价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而且还是以签订和平协定的形式结束的战争。

二战基辅战役前,德军一些高级将领为何都跟元首唱反调

苏军的军事力量不过如此,德军总参谋部得出这个结论后,元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为此,他指示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抓紧制订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6月22日,德军以三路大军闪击苏联,虽然苏军在措手不及中损失惨重,却在莫斯科城下站住了脚,苏军统帅部决心要在莫斯科与德军决一死战。

当苏军把主要部队放在莫斯科防御正面时,元首却打起了退堂鼓,在打不打莫斯科的问题上,他与德军将领们发生了分歧

对于德军在战争开始半个月的进度,德军总参谋部和元首都很满意,有些战果甚至比他们预料的都要好。德军将领们开始乐观起来,当德军中央集团军前锋进至莫斯科直线距离不到几十公里的突出部时,元首突然打起了退堂鼓。

二战基辅战役前,德军一些高级将领为何都跟元首唱反调

不进攻莫斯科?德军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马上找到元首汇报,他说斯大林正在集结优势兵力加强莫斯科的防御,这时候进攻莫斯科的意义远比进攻基辅要重要得多。陆军跟元首意见相左外,装甲部队也主张先打莫斯科,古德里安直截了当地对元首说,拿下莫斯科,不仅打击了苏联军民的信心,还为德军装甲部队找到了军火基地。因为莫斯科不仅是苏联的交通运输命脉,也是苏军的重要军火来源地。

陆军和装甲部队是前线最有发言权的,何况勃劳希契和古德里安都是经过一战的老资格将领,哪个都不是白给的。如果按他们的意图执行,风头正盛的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趁莫斯科苏军立足未稳,这场攻坚战可能真要改写苏德战场的历史。

但是,元首静静地听完他们的建议后,当场就否定了。原因是,元首发现了一个从天而降消灭苏军的战机,当德军中央集团军以迅猛的速度向莫斯科突击时,几十万的苏西南方面军却落在了他们的后面,只要中央集团军群调头过来,苏西南方面军就会被包饺子。

二战基辅战役前,德军一些高级将领为何都跟元首唱反调

在这个巨大的战场诱惑下,元首放弃了巴巴罗萨原有的蓝本计划,直接就下命令停止了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的行动,转而把主要装甲部队派往基辅方向,准备在这里打一场包围战。

当基辅战役胜利后,元首更是目空一切,德国陆军参谋部仅仅成为他的传令兵

让元首踌躇满志的基辅战役最终让他赢得了荣誉,也着实让他在德军这些老将军们面前表演了一回成功逆袭。借着基辅战役胜利的光环,元首调头就要进攻莫斯科,可这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莫斯科的苏军早已森严壁垒,而且让德军将领们最担心的冬季严寒就要来临了。

勃劳希契和哈尔德直接上书,要求元首收回成命,不仅基辅战役的德军需要休息补充兵员,而且落后的后勤补给一时半会也跟不上来,预备把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改在第二年的春天。

二战基辅战役前,德军一些高级将领为何都跟元首唱反调

但元首再一次否定了他们的建议,1941年10月,元首不顾战场实际发动了莫斯科战役。为了打击德军的嚣张气焰,苏军把朱可夫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到莫斯科,让他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德军攻进莫斯科。

而实际上,莫斯科战役,苏军占到了几个先决条件。首先,气候条件。冬季作战是苏军的强项。在经过四个星期的紧张筹划,城中军民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而德军就不一样,原本计划六个月就能占领莫斯科的计划只剩一个月了,眼看着给养和补给跟不上,挨冻和挨饿马上就会到来。

其次,德军将领们本来就对元首一意孤行意见很多,在作战中自然出工不出力,元首又经常越级指挥,整个陆军总参谋部基本上成了他的传令兵,根本发挥不了参谋的作用。

第三,佐格尔从日本发来密电,日本关东军不会北上用兵。朱可夫从容把西伯利亚对付日军的几十个师秘密调回到莫斯科外围。

二战基辅战役前,德军一些高级将领为何都跟元首唱反调

最终,经过一个冬季的较量,莫斯科战役在苏德双方斗智斗勇中落下了帷幕。元首没有把责任算在自己瞎指挥头上,转尔指责德国陆军指挥不力,自己把陆军总司令的帽子戴在了头上。后又指责古德里安临阵脱逃,说他不该私自把装甲集团军后撤,一怒之下也解除了他的职务。

因此,我们从上面的介绍里可以看出,德军的将领们对元首的过分的专权早就敢怒不敢言,但元首却认为他们不懂战场指挥,一来是他权力至高无上不容置疑,二来是他的疯狂野心日益膨胀,已经不能自拔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精彩推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