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不凡練出劍芒,金庸筆下只有他一人會,然而戰鬥力遠不如慕容復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在《天龍八部》中,有一位很裝逼的人物,他就是卓不凡。此人出自福建一字慧劍門,三十三年前,一字慧劍門三代六十二人被天山童姥殺了個乾乾淨淨,只剩卓不凡一人。因此卓不凡苦練武功,又在無意中得了前輩高手遺下來的一部劍經,勤練三十年,終於劍術大成,他自信已經天下無敵了。因此卓不凡被稱為“劍神”,這名號十分霸道,簡直能與獨孤求敗的“劍魔”之號相媲美了。

卓不凡練出劍芒,金庸筆下只有他一人會,然而戰鬥力遠不如慕容復


卓不凡最為引人矚目的一點,就是他的劍尖上能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這就是“劍芒”。而且卓不凡能將軟身長劍刺入花崗石一寸有餘,令人驚歎不已:

卓不凡……長劍一挺,劍尖上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群眾中有十餘人齊聲驚呼:“劍芒,劍芒!”那劍芒猶似長蛇般伸縮不定,卓不凡臉露獰笑,丹田中提一口真氣,青芒突盛,向虛竹胸口刺來。……長劍刺入了大石柱中,深入尺許。這根石柱乃極堅硬的花崗石所制,軟身的長劍居然刺入一尺有餘,可見他附在劍刃上的真力實是非同小可,群豪又忍不住喝彩。

翻遍金庸小說,那麼多用劍的高手,練出了劍芒的也只有他一人而已。

古龍說過,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卓不凡即然以“劍神”為外號,他的水平到底如何呢?其實卓不凡的水平並不算高,甚至比不上慕容復。

卓不凡對戰過的高手只有虛竹一人,那麼戰績如何呢?虛竹兩次輕鬆奪下了他手中的劍。

虛竹雙手連抓,使出“天山折梅手”來,隨抓隨拋,但聽得叮叮噹噹之聲不絕,霎時之間,將十三件兵刃投在腳邊。十二柄是崔綠華的飛刀,第十三件卻是卓不凡的長劍。原來他一使上這“天山折梅手”,惶急之下,沒再細想對手是誰,只是見兵刃便抓,順手將卓不凡的長劍也奪了下來。

一個劍客,號稱是劍神,居然就讓人輕鬆把劍奪過去了,這得多丟人?

卓不凡練出劍芒,金庸筆下只有他一人會,然而戰鬥力遠不如慕容復


芙蓉仙子崔綠華是卓不凡的同伴,功力只比他略遜半籌,芙蓉仙子雙掌拍在虛竹胸膛上,結果被反震得口噴鮮血,身受重傷。卓不平看了之後立刻知道自己萬萬不是對手,雙方實力相差實在太遠。

不要說虛竹的武功太高所以卓不凡抵禦不了。虛竹雖然武功高,但對敵經驗幾乎為零,所以無法發揮出全部實力。後來他在少林寺與鳩摩智對戰也只是略佔上風,鳩摩智一旦耍詐虛竹就負傷了。虛竹打丁春秋也打了很久,最後憑著生死符才定勝負。唯獨虛竹對戰卓不凡時是秒殺,而且是在無意之中的秒殺!這說明卓不凡的武功跟丁春秋比差遠了。

丁春秋的功夫與慕容復不相伯仲,雖然交手時略輸慕容復半籌,但慕容復是佔了地利,如果沒有外界因素干擾,最終還是丁春秋略勝半籌。

卓不凡練出劍芒,金庸筆下只有他一人會,然而戰鬥力遠不如慕容復


因此,卓不平絕對不能跟慕容復相比。我們可以排出如下戰鬥力公式(不是實力,因為虛竹發揮出來的戰鬥力比實力低得多!):

虛竹>鳩摩智>丁春秋≥慕容復>>卓不平

卓不平的實力遠弱於慕容復,而慕容復雖然號稱“南慕容”,與“北喬峰”齊名,但是武功與喬峰想必差遠了,只能勉強擠入一流高手之列。

在 中,居士我論證過,蕭峰等於4個段延慶,段延慶等於2.5個慕容復。

在無錫的磨坊中,王語嫣嘲諷過假扮為李延宗的慕容復的武功:

你武學所知雖博,但還及不上我的一半。我初時見你刀法繁多,倒也佩服,但看到五十招後,覺得也不過如此,說你一句‘黔驢技窮’,似乎刻薄,但總而言之,你所知遠不如我。

可見慕容復的武功有多差,而卓不凡的武功遠遠比不上慕容復。這說明在《天龍八部》中,卓不平最多是個二流高手,遠遠不符合他“劍神“的稱號。他就是個裝逼不成被打臉的貨。

卓不凡練出劍芒,金庸筆下只有他一人會,然而戰鬥力遠不如慕容復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