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导语

刘备辛辛苦苦打下蜀汉江山,刚当了3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刘备白帝城托孤,把江山交给了刘禅;刘禅在众多文武大臣的辅佐下,竟然奇迹般的让蜀汉存在了40年。三国蜀汉历二帝,国祚43年。蜀汉这么多文武大臣中,有谥号的只有

12人

在古代,大臣死后能够得到谥号,就是对这个大臣一生的肯定,肯定这个大臣地位和他在朝中的影响力。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了蜀汉,直到263年,刘禅向魏投降,一共历时43年,就有12个大臣有谥号,而且你会发现个个都是蜀汉的精英。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蜀汉立国时间短,得谥的大臣并不多,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这样记载: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蜀汉加“谥”的不过12人而已。这12个人得谥的情况分为两种,一是死后即谥,如法正、武侯、蒋、费、陈、夏侯6人;二是追谥,分两批:景耀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景耀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

赵云

除了第一位法正是刘备亲赐的谥号外,其余十一人都是后继的一把手刘禅钦定的。谥号作为一种荣誉象征,代表了官方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并不是随便就能享有的。对于谥号,刘禅的理解是“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谥”,意思是活着时有美好名声的人,那么去世后就给他加上美好的谥号。而赫赫有名的关张马黄赵五虎将的谥号却是在最后一个批次被刘禅赐予,而且谥号的称谓又是那么的耐人寻味。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这些名臣的谥号

法正(翼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法正

法正谥翼侯,谥法记曰:刚克为伐曰翼(伐功也)。思虑深远曰翼(小心翼翼)。

法正有帮助刘备迅速稳定成都、进取汉中的大功,连诸葛亮也“每奇正智术”,可以说是刘备开疆辟土的第一功臣。虽然其人人品尚待商榷,后世对他的评价基本不高,以至于很多都没听过他的大名,但在当时他的功劳不比庞统差。三国志里陈寿拟之于魏国的

程昱、郭嘉吗,同样是兼具战略思维与战术思维的谋士。运筹帷幄(思虑深远),开疆辟土(刚克为伐),奠定蜀汉基础,应该说也是个正面的也是准确的评价,名至实归。法正长于谋略,助刘备得益州,取汉中,使刘备犹如插上了一双翅膀,无愧于翼侯。

诸葛亮(忠武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诸葛亮

诸葛亮谥忠武侯,谥法记曰: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刚强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忠”字不必多说,读小说都能够读得出来,诸葛亮是有名的

鞠躬尽瘁的楷模,封建统治阶级的好干部,想必大家已经公认;可这第二个字里,却大有玄机,武字除了刚强直理、威强敌德、克定祸乱外,还有“刑民克服”、“夸志多穷”两意。后面两个啥意思?大概就是峻法严刑穷兵黩武。诸葛亮事蜀事必躬亲,法度不可谓不严苛。至于六出祁山,从战略的角度来讲当时的蜀汉完全不具备对魏连续作战的实力,诸葛单单为了承先帝遗志或许也是为了自己管乐之功而屡进中原从后世看来意义不大,所以这个武意味不可谓不深长了,值得联想。

蒋琬(恭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蒋琬

蒋琬谥恭侯,谥法记曰: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敬事供上曰恭(供奉也)。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既过能改曰恭(言自知)。执事坚固曰恭(守正不移)。爱民长弟曰恭(顺长接弟)。执礼御宾曰恭(迎待宾也)。芘亲之阙曰恭(修德以盖之)。尊贤让善曰恭(不专己善,推于人)。

这位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死后,担任蜀汉的宰相。蒋碗继续联吴抗魏,在汉中六年,魏军都不敢进犯。曾经上奏,可从水路进攻曹魏,但刘禅并没有采纳。蒋碗抱病仍担心蜀汉大业,最终病重而死

费祎(敬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费祎

费祎谥敬侯,谥法记曰: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接任,在他们掌权的几年里,基本上保持了诸葛亮在世时的政策,而能避免出现大的征伐,让蜀汉出现了一小段较为安定的发展期,不过两人最为人诟病的也在于此——由于政策上的保守,让蜀汉在此期间也渐渐丧失了军事上的进取心。这两个人的谥号基本上不功不过,点到为止,也可以代表当时的蜀汉群臣对他们的评价。恭、敬都属于中等的谥号,不好不坏平平常常

。而费祎死于刺客之手,夙夜警戒曰敬看起来有点像讽刺,估计是个误会吧。不过他被刺杀确实是因自己的不戒备,张嶷的规劝他没有放在心上。而敬这个谥号有日夜警戒的意思,颇为巧合。

陈祗(忠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陈祗

陈祗从小就是个孤儿

,他在他舅爷大司徒许靖家长大。生活的困难磨练了陈祗,他长大后做事稳重,还多才多艺。费祎看他仪表堂堂还有真本事,就破格提拔他为内侍。后来,侍中董允去世了,陈祗接替了董允的职位。董允生前一直打压宦官黄皓,陈祗上位后和黄皓走得很近,这样一来黄皓有了参与朝政的机会。黄皓是后主刘禅的心腹,陈祗和黄皓搞好关系,就是和刘禅搞好关系。几年后,刘禅让陈祗兼任尚书令,加镇军将军。陈祗懂得和朝中的宦官搞好关系,于是他在朝中的权利越来越大,最后他的权利甚至超过了姜维。但陈祗又不得罪姜维,姜维要北伐,他就支持姜维北伐,这样一来,姜维对陈祗也不反感。陈祗真是个圆滑的人,深得刘禅信任,在内和宦官关系好,在外和大将姜维又没有矛盾,他完全是蜀汉第一“好人”嘛!其实陈祗这样的人正是最没有原则、趋利避害的小人,他和黄皓一样,都是蜀汉的罪人,蜀汉的大奸臣!可惜我们的阿斗皇帝辨不清好坏,在陈祗去世后,刘禅悲痛不已。刘禅甚至下诏追谥陈祗为“忠侯”
,就这样陈祗这样的奸臣也拥有了谥号。

夏侯霸(不知道谥号是什么)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夏侯霸

夏侯霸原来是魏国的大将,司马懿诛杀曹爽后,夏侯霸害怕才投靠了蜀汉,并且得到了重用的。跟随姜维讨伐魏国,并在洮西打败魏军。虽然那时已经是个高龄老将,但仍勇猛无比。夏侯霸死后也得到了谥号,是什么却没有资料可以查到。夏侯霸是三国后期一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及显赫名声与家世的人物,其父乃是魏国宿将夏侯渊,夏侯霸是其次子。其本人亲身经历或见证三国中后期的许多具有决定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但由于夏侯霸的家世地位和经历背景有着相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这么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被简单化,“为尊者讳”隐去夏侯霸亲身经历过的一些重大事件,也使得后人失去探究那个时期某些历史事件有关真相的第一手资料。夏侯霸的意义在于魏国之强也有权重大臣跑到我这里来,况且夏侯霸还是刘禅老婆的舅舅

关羽(壮缪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关羽

关羽谥壮缪侯,谥法记曰: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

“壮”字虽然无典可依,却有例可援。汉初,得项羽残尸的五将都谥“壮”(但是这五个人确实不是英雄人物,看起来壮字谥号的开头不是很好)。汉末三分,谥“壮”的人更多,先后有张郃、徐晃、文聘、许褚、庞德、曹休等,到了晋朝还有灭蜀的邓艾也谥“壮”。三国志里有一篇庞德的谥文“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大致上有一种豪壮、壮烈的意思,全都给了久经沙场的武将,用这个字来描述关羽没有问题。

“缪”字绝不是什么好字,“言名美而实伤”,这里除了惋惜,隐隐然有一种责备

的语气,仿佛是说关羽名过其实。考查关羽的一生,虽然名满天下,但是后人一直很多褒贬。其人一生的功业,也大多随麦城一战烟消云散。由谥而知,在当时关羽的评价就不是很高,壮谬可以理解为曾经驰骋沙场威震天下,可是却没有立下功业空给后人个虚名,在评议谥号的时候这两个字里确实是综合包含了功过是非的。(还有一些解释说“壮”通“庄”、“缪”通“穆”,这样的话关羽得谥的原因变成“胜敌志强”“死于原野”和“布德执义”、“中情见貌”,这样的解释很像传统上对关羽的评价。但是谥号通假的情况实在不多,所以基本不用考虑)

看来刘禅对关羽这位二叔没什么好感,基本上属于恶谥。关羽遇害时,刘禅才13岁,两人在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因此叔侄情分不深。但是刘禅作为帝王,对丢荆州之事非常在意,张飞遇刺和刘备中道崩殂,都有间接关系,诸葛亮多次北伐未果,就是因为少了荆州这块战略之地。

张飞(桓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张飞

张飞谥桓侯,谥法记曰: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张飞得此谥的原因在于辟土服远,追随刘备数十年,开拓益州和进取汉中大战张郃的战功,并且两个女儿都是皇后,说他“克敬动民、辟土兼国”也不为过。在武将中,这可以说是个非常好的美谥了,刘禅没敢在老丈人头上动土。

张飞的两个闺女都嫁给了阿斗。对这位老泰山,阿斗给出了桓侯的谥号。桓者,辟土服远也。意思就是承认了张飞在政权建立过程中开拓疆土的征战之功。在这个貌似实事求是的谥号背后,仍然隐藏了一些东西。因为他们的特殊关系。

公元221年3月,张飞被人害死,5月阿斗荣升皇太子,紧接着迎娶张飞的大闺女为太子妃。不是阿斗看中了张大闺女,而是他的父亲把对张家的垂怀之情转化成了儿女亲事

。对于这桩政治婚姻,阿斗的心里是有想法的。我们不知道这位张大闺女的容貌和年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阿斗并不喜欢她。他喜欢上的却是陪伴张大闺女一起入宫的王侍女,并与她珠胎暗结,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立为太子的刘璿。可见阿斗对张大闺女并没有情分,对已故的岳父就更缺乏感情了。张大闺女嫁入刘门十六年后,郁郁而终。在她尸骨未寒之际,阿斗看上了她那美貌的妹妹,公然将其纳为贵人后册立为皇后。其时,相父诸葛亮已经去世,阿斗理所当然地为所欲为了。也许正是看在张二闺女的面上,阿斗才给了张飞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谥号。

马超(威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马超

马超谥威侯,谥法记曰:猛以刚果曰威(猛则少宽,果,敢行)。

猛以强果曰威(强甚于刚)。强义执正曰威(问正言无邪)。威,使人敬畏的气魄。时有,吴质、曹纯、臧霸、乐进、朱灵。

魏国得这个谥号的是乐进,那个短小精干勇猛男也是以骁果著称(虽然史书基本没写他哪儿骁勇),虽然有“少宽”的不足,但作为武将得到这个谥号算是不错了。对于纵横西凉的马孟起,一时雄烈,威字十分恰当

马超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刘氏集团。这位威震西凉的响当当汉子,任何人都不能小觑。刘大耳同意接受马超的时候,他正在成都围攻刘璋数月而不下。马超率兵直接抵达成都城下向刘备请降,城里刘璋的人马看到马超来了,十分震怖。刘璋立马放弃抵抗,举手投降。马超的刚猛威武由此可见一斑。刘禅看重马超这股劲,赐谥威侯。

庞统(靖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庞统

庞统谥靖侯,谥法记曰:柔德安觽曰靖(成觽使安)。恭己鲜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宽乐令终曰靖(性宽乐义,以善自终)。

历史上的庞统不是一个谋略家,而是一个政治家,三国志里说得很清楚“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

并且陈寿将他比之于被称为“王佐之材”的荀彧,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最重要的是拥有这个谥号需要极高的人品才行,庞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想必很厚道,“恭己鲜言”可能是指这个。还有为什么在刘备时没有得到谥号,关键在于他没有取得侯以上的爵位(人品好也得活的长啊)也就没有谥的资格。所以在追谥时,顺便连爵位也一起追加了。谥曰靖侯。靖,平定,秩序安定。时有,陈群。

黄忠(刚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黄忠

黄忠谥刚侯,谥法记曰:追补前过曰刚(勤善以补过)。

谥号同魏国的张辽。所谓追补前过,可能是指有过一段“明珠暗投”的历史,黄老曾经在长沙对抗过刘皇叔,所以给“刚”的谥号也没错,这个谥号在武将中比较普遍(武将基本得美谥的没几个)。老将黄忠自归顺刘备以后,表现一直很抢眼。每次打仗他带头

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刘禅赐他刚侯谥号,是恰如其分的。刚者,威武不屈,利禄不惑,老迈不服。看来,刘禅的确是黄忠的一个知音。

赵云(顺平侯)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图解三国:蜀汉有谥号者十二人

三国志12的赵云

赵云谥顺平侯,谥法记曰:慈和篃服曰顺(能使人皆服其慈和)。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子龙的谥号很另类。首先是时间,赵云得谥最晚,基本是增补上去的。其次是含义,赵云别传这样记载:

“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这里明显不合谥法,首先顺不是给武将的谥号,其次“平”字,也不是“克定祸乱”,克定祸乱其实应该是“武”,“执事有班曰平”是说这人做事有节制,对于武将来说同样不是啥褒义词。

这两个字加起来顶多说赵云是个老好人,武功什么的丝毫没被提及。再有一条说“惠无内德为平”,基本明确这个谥号属于人品奖励随机产生,受奖人不是凭资格获得的。蜀书里赵云传最短也最神秘,相比之小说里常山赵子龙神威,正史里确实还是不太爱提及起他来,感觉上就是后主念在赵子龙单骑救主的功劳给予的。至于真相是什么只能待更有人士闲来无事再考据一二了。

蜀汉其余众人你觉得谁还应该获得谥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