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文俊:為什麼我們寫不好王羲之

叢文俊:為什麼我們寫不好王羲之

當代書法創作審思錄(專訪)

文丨叢文俊

本文根據(紹興論壇專訪視頻整理)

在歷史和傳承這個環節當中,王羲之是一個代表性的書家,也是距離咱們1500年左右的這樣一個書法傳承大統的代表人物。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王羲之那個時代有這樣的特點是後代沒有辦法複製的。一個是書體的演進。那個時候楷行草近體書都在演進完成,是在王羲之手裡完成的,那麼他完成的時候應該說是“原生態”,他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沒有什麼所謂的技法,他是在實用的過程中,憑藉他天才的想象和創造完成的,這就是原生態。

叢文俊:為什麼我們寫不好王羲之

論書札記 68cm×48cm

紙本 2018年

第二個就是魏晉風度。在魏晉玄學和魏晉風度的影響下,人們的精神風貌、語言、生活、行動等方方面面都有他清楚的時代特徵。而這些時代特徵就是作用於書法之後,它會出現一種後代所難以理解、也難以企及的特殊效果。像宋代人所講的“時代所壓,不能高古”,你沒那個時代,沒那種文化和生活的時候,這個人是沒有辦法去複製的,就像我們今天,無論你怎麼去學王羲之,一輩子去學王羲之也不行,你也學不明白,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這個時代不是那個時代。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從懂事開始,學的是白話,我們上學以後看的所有的書、學的各種知識,都是通過白話來獲取的。那麼就直接影響到你思維方式的訓練!我們錯過了那個歷史,也錯過了整個古代漢語的歷史,錯過文言文的歷史,所以今天的人在思維上、在書面表達能力上,與古人是不能比的。

叢文俊:為什麼我們寫不好王羲之

論書札記 34cm×68cm

紙本 2018年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可以提倡去學習王羲之,提倡學習傳統,提倡是提倡,它是一種方向,一種理想,但是我們的差距在哪?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差距?這是要明白的。明白之後我們不能等,依我看,就是要缺啥補啥,我們沒有一個文言的訓練和能力,但我們可以補上。如果你不補,那麼就意味著你兩千年的書論是不能看的,你不看書論你當什麼書法家,是吧!歷史上非常豐富的、多姿多彩的那些藝術見解,都在兩千年書論當中。我們只有能夠看懂、借鑑,使古化為我,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說,今天僅僅是因為入選、獲獎你就覺得自己可以沾沾自喜了,可以當名家了,那就錯了。因為這個是遠遠不夠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剛剛在講到魏晉的時候沒有一個固定的成法,不是事先有技法,再去學習書法。二王的創造是原生態,原生態裡面是沒有模式的,而我們今天所瞭解的二王都是模式,這種模式是什麼呢?我們心目中的二王和真實中的二王是有差距的。

叢文俊:為什麼我們寫不好王羲之

有書無事四言聯

136cm×34cm×2

我們所有對王羲之書法技法的瞭解,都是唐宋以後人總結出來的,而他們的總結顯然都是面對刻帖而發。那麼,當你學的王羲之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你的審美思想就會被潛移默化,你認為這是最美的。還不光是我們,古代的名家或者書論非常多,認為王羲之的境界那就是至高無上,他就被同化了、被理想化了。

學了王羲之以後,你再學唐人或是宋人,或者是先學習唐宋之後再去追魏晉,基本都這個路子。是不是真正的上追魏晉都很難說。但是在觀念上人們都認同這一點,這就是觀念。觀念它足以左右一個人一生的藝術選擇。但是回過頭來看,所有我們對於王羲之的認知,其實都不是王羲之本人固有的,不是那個時代所固有的,不是那個時代文化生活和真實的人性所固有的,所以我們越來越對王羲之發生隔膜。我們應該呼喚真正的王羲之,要透過歷史層層的迷霧,透過那些不斷追加的層層的光環,去尋找真實的王羲之。因為我們今天可能更需要真實的王羲之。

叢文俊:為什麼我們寫不好王羲之

歲老陽驕五言聯

68cm×23cm×2

當代書法這40年來已經脫離實用,有了更多的書寫自由,本來這是個好事,但是由於我剛才講的,我們當代所有的書家,從我這一代,我上一代再往下這幾代,沒有例外。都是在白話文的口語,白話和白話文的薰陶下長大。在白話文薰陶下,接受了各種各樣的知識,這樣的話,白話文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不能夠直接進入審美層面的,古人和我們不一樣,因為古人從小啟蒙以後,就有文言教育、雅言教育、詩詞教育,有各種各樣的我們今天想象不到的文化教育。這樣的話三千年書法的營養是在一個完整的、一個很圓融的、一個大的文化體系中運化出來的,所以我們講書法有各種各樣的思想,儒釋道又講各種各樣的理論,當我們講這些理論的時候,其實古代沒有,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圓融無間的那麼一個世界當中。

叢文俊:為什麼我們寫不好王羲之

言行文史句

136cm×34cm

在這個世界裡頭有活生生的人,有自然而然地書寫需求,實用就是自然的書寫,他們沒有今天的創作意識。寫字不是為了拿到展廳來展示,學帖就是在接續古人、接續傳統,但是你接續出來只是技法,寫出來只是字樣。你沒有審美能力,你沒有和古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生活。所以,當代書法看一個字、一件作品的好壞,我們更多的就是可以看得見,經驗能夠感覺到技法方面來評說,而至於作者精神層面的有什麼不知道,也沒有評委要求。

叢文俊:為什麼我們寫不好王羲之

通臨《史牆盤》

同時,每一個作者在寫字和創作的時候,他也不會把自己的理想,自己什麼東西對傳統的有多少認知我如何取捨,在這裡面我的字要達到什麼狀態?沒有!就是寫字而已。書法裡頭書法要有個性,這就是自我。要有人格魅力,你的字就要與眾不同,就是“與眾同者俗物,與眾異者奇才”,在芸芸眾生當中,在成千上萬的作者當中,你的字拿出來一看就與人與眾不同,而且還得好!好就是有一種普遍的一種審美認知,大家都願意接受。

叢文俊:為什麼我們寫不好王羲之

觀《水調歌頭》有感

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是成為一個有名的書法家並不困難,可是我們不願意去這樣做,當代書法最大的問題正好相反,沒有多少人去想個性問題。沒有多少人想去在作品中表現自己的人格,表現自己的精神世界。就缺這些東西,所以我覺得當代書法問題,這是根源,根源在人。而我們對古代瞭解的東西也被層層掩飾、層層追加,也不完全都是真實。

叢文俊:為什麼我們寫不好王羲之

德從福向五言聯

68cm×23cm×2

所以今天人更多是講真實,這個當然不是老子講的返璞歸真,不至於那樣,但是講真實是有道理的,只有追求真實才是我們未來書法的一個發展方向。你能追求真實,你就能很好地認知傳統、認知歷史上的名家,能追求真實就能很好認清自我,能知道你自己將來需要什麼,能做好什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