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同時代的袁褒說:“困學老人善迴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書林藻鑑》)而書法家陳繹曾也說:“今代惟鮮于郎中善懸腕書,餘問之,嗔目伸臂曰:膽!膽!膽!”鮮于樞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經卷上》、《蘇軾海棠詩卷》、《韓愈進學解卷》、《論草書帖》等。

在鮮于樞存世墨跡中,所書《蘇軾海棠詩卷》堪稱代表作之一。這一行草紙本縱34.5釐米,橫584釐米,系書錄蘇軾詠海棠七言長古,卷後有元、明以來諸多書家題跋和收藏印記。元秋桂跋曰:“鮮于翁草書修‘六義’(筆者注:“六藝”即指《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無一筆苟置。人皆知其豪健遒勁,而不知其備六義於中也。”明董其昌雲:“蓋東坡先生屢書《海棠詩》,不下十本,伯機意欲附名賢之詩以傳其書,故當全力付之也。”

此卷系鮮于樞運用極富彈性的硬毫寫成,以行書為主,兼用草法。其用筆多取法唐人,正如元人袁袖所言:“善迴腕,故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而清人阮元亦謂鮮于樞“字跡活潑而有力,在孫過庭、李北海(邕)之間”。細察此卷,與顏氏《祭侄稿》、《劉中使帖》及《爭坐位帖》多有契合之處,筆法縱肆,欹態橫生。通篇約二百餘字,“全力以付”,“無一筆苟置”。從用筆力上看,鋒斂墨聚,圓勁有力,每一筆畫的起收、頓挫、使轉……均從容不迫,卻又變化萬千。比如聚墨成“點”,有正點、側點、挑點、連勢排點等,或大或小,或輕或重,結體妥帖,渾然無間。舉凡橫、豎、撇、捺各種構字“元素”,均能曲盡其妙,如“瘴”、“薦”、“華”、“長”諸字,橫畫雖多,卻“燕不雙飛”,因勢生形;“瘴”、“草”、“華”、“暈”、“中”字中的豎畫,多取“懸針”狀,行筆勁利,挺拔有力……結體略呈右上取勢,寬博宏肆,縱斂有度;行書中間雜草書,規整中有變化,益增活潑生動之趣。此卷章法近乎上下齊平,行距均勻,不激不厲,自然暢達。而字與字之間起承轉合偶以“牽絲”相屬,更多是以內在筆勢使上下呼應自如、左右揖讓相得。通觀全卷,正如劉欣耕先生所言:“結字嚴謹而縱肆,點線爽健而富有立體感,揮運之中意氣雄豪而出入規矩。他以深厚的功力表現出了對書法形式美的追求和創造力,從而也表現了自己的氣質、人格。”

鮮于樞行草《蘇軾海棠詩卷》紙本,34.5×584CM,1301年大德五年書,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曾經明代河南人袁樞(袁可立子)收藏,歷清商丘人宋犖以和袁樞同鄉故得收藏睢陽袁氏舊藏,是鮮于樞書法的代表作品。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有名花苦幽獨。嫣然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一笑竹籬間,桃李漫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待金盤薦華屋。朱唇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得酒暈生臉,翠袖卷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紗紅映肉。林深霧暗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曉光遲,日暖風輕春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睡足。雨中有淚亦悽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家與僧舍,拄杖敲門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看修竹。忽逢絕豔照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衰朽,嘆息無言揩病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目。陋邦何處得此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花,無乃好事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移西蜀。寸根千里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不易到,銜子飛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來定鴻鵠。天涯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流落俱可念,為飲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一尊歌此曲。明朝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酒醒還獨來,雪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落紛紛那忍觸。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局部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局部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書法碑帖

元 鮮于樞 行草《蘇軾海棠詩》局部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豔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尊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