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谱》,要抓住一个书法关键:孙过庭如何“取势”入笔?

学《书谱》,要抓住一个书法关键:孙过庭如何“取势”入笔?


编者按:书法,尤其是草书,贵在“势”。无势的字,都是死板的、呆滞的,那么,孙过庭的草书,具有哪些取势的特点呢?


学《书谱》,要抓住一个书法关键:孙过庭如何“取势”入笔?



#5

取 勢


草书在书写时一般都会有一个“取势”的动作,即王羲之所谓的“凝神定思”后的那个“入笔”的过程,就好比是运动员快速奔跑前的那个准备动作。蔡邕在《九势》中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势的作用是历来就颇受书家们的重视。

“取势”对临写《书谱》极为重要,一来可以增加笔画的弹性,使笔画充满生命的活力;二来可以使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组合充满张力,笔画有“张力”,字才有神采。

学《书谱》,要抓住一个书法关键:孙过庭如何“取势”入笔?

这种落笔“取势”的方法,在《书谱》中是非常常见的,甚至形成了一种“惯性”动作,在这动作中所体现出的是一种独特的运笔方式

其运笔的过程是微妙的“运指”和明显的“运腕”相结合的一整套连贯动作组成的。如“作”、“闲”第一笔的入笔,“身”、“少”、“虑”等字最后一笔的入笔,均干净利落,“势”很足。

学《书谱》,要抓住一个书法关键:孙过庭如何“取势”入笔?


而且,孙过庭在书写时,不仅落笔“取势”,而且结构上更是处处“取势”,如“优”、“言”、“实”、“尝”、“类”、“真”等字向右下取势。

学《书谱》,要抓住一个书法关键:孙过庭如何“取势”入笔?


"安"、"者"有向右上的飞动之势:

学《书谱》,要抓住一个书法关键:孙过庭如何“取势”入笔?


此外,草书有约定俗成的写法,所以学习草书还必须对草法进行记忆。草书为求简约,其偏旁、部首和点画组合大都以特定的符号来替代,符号化是草书的一大特点。草书的辨识,是学习草书的必由之路。学习草书,就必须熟记这些符号,决不可任意自创符号。

草书的符号性,有两大特点:一是符号代替的部位具有规定性,代替左边的不一定就能代替右边,相同的符号代在左旁和代在右旁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二是一个草书符号通常可以代替多个偏旁。


由于草书是对汉字的简写,这种简写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约定而成的,因此 草书的草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简化原理。我们会发现,许多不同的字在草书中的外形都极为接近,其区别仅仅在个别点画的书写上。为了避免大家认错、写错,这里我们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形近字,供大家辨别、练习。

学《书谱》,要抓住一个书法关键:孙过庭如何“取势”入笔?

学《书谱》,要抓住一个书法关键:孙过庭如何“取势”入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