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30岁不上班,天天打游戏,妈妈打工回家,给儿子拿几千块钱过年,大家怎么看?

影剧精灵


儿子30多岁,整天打游戏不工作,老妈打工挣钱给他几千块过年,这种儿子就是毫无羞耻感的寄生虫。

三十而立,早已过而立之年却整天靠打游戏过活,这种生活方式实在是不敢苟同,如果说还未成年,处于十几岁的年纪,或者在上大学要父母负担学费还情有可原。

有多少大学生为了给家里节省支出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为了自己的理想在努力发奋,与此相比这种儿子残破不堪。

造成这种现象也不都是身为儿子的错,父母长期以来对于未成年时的儿子的教育有失偏颇。

孩子在小时候就没有接受那种靠自己的独立性教育,孩子遇到所有事都是父母帮忙解决,久而久之,年复一年,这种习惯已经养成,直到三十岁还在依靠父母。想改恐怕还需要一段相当艰苦的思想斗争和断奶过程。

三十岁的儿子,父母起码也接近六十岁了,花甲之年的母亲还在为儿子的生活劳碌,听着就让人心堵。

本来这个年纪已经成家立业,还要考虑为父母养老了,反而依然靠父母为他的生活操心,真是连最起码的自尊心都没有了。

如果父母还在继续为他提供生活保障的话,就会还她一辈子,父母不要觉的这样照顾他他就会感激你们一辈子,如果有一天你们不再这样照顾他了,试试看会怎样?其实也没啥,他自己会生活的很好。

其实这种人就是缺乏自信心,缺乏自力能力,如果扶持他做一点事,也许他会向正常人一样生活。





阳春三月411


这儿子算是养废了,自己废了也就算了,还拖累自己的父母。一大把年纪辛苦工作挣的微薄工资还要贴补他,感觉这种人根本就不配为人子。

不知道是不是教育的失败,我身边这样的年轻人还特别多。其中有个表弟,小时候,读书成绩特别好,班级排名总是第一,后来考入了一本,大学出来之后拿着三千来块钱的工资,不包吃不饱住,每月都要问家里拿钱花,关键家里爸爸生病,钱都花光了,还欠了亲戚好多钱。他都不考虑这些情况,也不说帮家里分担下,穿的用的都是牌子的,三天二头问他妈要钱不说,外面还欠了高利贷,催债的人电话都打到他爸手机上……老公另外一个表弟也是,说是开厂,开了好几年,月月都要他老爸拿钱贴补他,到处借钱,听说要债的都讨上门去了,他老爸给他补了上百万的窟窿。到现在还是在开那个年年亏钱的厂……

感觉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很多孩子都被捧在手心里长大,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不体谅父母的辛苦,挣钱的不易。心安理得的做一个吸着父母血的吸血鬼。

希望学校在教书育人这方面能够不要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育人”。


奔三的宝妈


慈母多败儿,我儿子也是三十岁每天除了玩手机就是睡觉,玩累了没钱时候就会骗母亲说出去打工,一千几百干十天半月又回家睡觉玩手机,每年都会骗几回出去打工,我真的没办法,她每次给钱儿子我都会骂她,“我俩都几十岁人了,留点钱养老吧”,但她还是这句话“难道看着儿子死吗”,唉,我又无语了,

三十岁的人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何用?

我没办法,今年年初我就带着老婆到城里打工,丢下他在家,到现在不知是生还是死,做父母对这样的儿子是不是要狠一点,希望他懂的父母的苦心。


噢又下雨啦


讲真的30岁了还整天待在家不是睡觉就是打游戏,这跟父母有很大关联,30岁本是成家立业的年龄,就算没成家没立业,最起码自己得出去打工赚钱养活自己,而不是靠父母微薄的收入来救济自己。
我今年32岁,也是没成家没立业,但是我不会靠父母也不会靠任何一个人,我17岁出社会打工,至今差不多十几年了我没向父母跟兄弟姐妹要过一分钱,我每年过年给我侄女侄儿父母发红包都要五六千,亲戚买房要钱我也多少会借给他们。
作为一个男人要有担当,就算自己没啥本事没文化,最起码咱们有力气,动脑的活干不了,不是还有靠体力的,我哥跟我说过一句话,只要你不是好吃懒做养活一个家是没有问题的,有些人自己没啥本事又懒,什么都不想做就想捡现成的,这种人最讨厌。


我给你一个建议跟他好好谈谈,他要是再这样整天打游戏,直接把他赶出家,别怕他吃苦,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不让他吃苦,你会害了他一辈子,等你老了赚不到钱了,你还拿什么养你孩子。


倔强青铜


以前看了挺着急生气的,现在这种情况看多了,就明白不是孩子的问题,是这个妈妈有问题。

就像我的邻居特别宠小儿子,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只要有我在,就不用他挣钱。”可想而知,这个小儿子就不是一个勤快的人,常年在大街上游手好闲的玩。

还有一个亲戚,大儿子整天上网玩游戏,小儿子常年游山玩水,两儿子都快三十了,还没娶媳妇,这才着急劝两儿子挣钱,也挺上愁的。我说你把两儿子惯的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当然是想着怎么玩而不是怎么挣钱养家。

要学会给孩子断精神上的奶,让其成长。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最看不惯有的妈妈给七八岁的孩子喂饭,孩子自己有手有脚,又不是残废,你何必一口一口的喂呢?

你这样养出的孩子,看似手脚健全,其实就是个精神残废,重度依赖别人,到了社会上也是让别人全面碾压,回家找你撒脾气。

二、告诉孩子你要奋斗,自己赚的钱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

别人养你给你的钱,是暂时的,不会长久,你自己要学本领,自己赚到的钱,才是长久的,家长能力是有限的,以后就要靠你自己来撑起一个家。

告诉孩子,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如果你只管孩子吃喝拉撒,那跟养宠物没什么区别,指不定养出个白眼狼来。

三、学会退出。

让孩子自己学吃饭,自己退出饭桌。

让他自己穿衣服,自己退出他的房间。

让他自己养自己,退出他的生活。

以后要退出他的婚姻。

太多的父母是做不到这几点的,太溺爱只会种出苦果,自己尝吧!不用可怜他们。


凡尘追梦


答:啃老,加速走向堕落!

1、听,当今顺口溜:

一直坐吃,二老啃光

三餐美食,四肢懒动

五谷不分,六神无主

七种任性,八堆自私

九连游戏,十入痴迷。

2、当今越来越多高学历啃老族让家长忧心匆匆。

3、转达社会学家剖析啃老蔚然成风的原因?!

4、经过实地调研毕业生们连就业都没去何来失业?他们 “坦然 ” 地选择啃老!?!

5、街道干部说:“目前各小区啃老族非常棘手”!

6、上月头条《天之骄女啃老动刀谁之故?》《天之骄子嚣张啃老骂父母》顿时点击量成千上万。

7、啃老族们早上起不来,按部就班不习惯,贪吃懒做玩游戏上瘾。

8、不要把“啃老”推向客观、推向社会,只要有责任心,工作,为勤劳孩子敞开怀抱……


绥格格


儿子不出门,也许是一种躲避,也可能有精神忧郁症,他怕面对社会,不自信,怕累怕苦,好在有母亲接济,三顿饭不愁,就更避世,更忧郁。

有人告诉妈妈,别管,让饿三天,看他动不动。说话的都是站在制高点,当妈的站在母亲的角度,妈妈的舍不得里,儿子饿一顿,妈妈难受一整天,有些不出门成迷游戏的孩子,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这样不对,但惰性已经无法让他轻易跨出门,也尽力不给父母开口,梦想从游戏里挣钱,不用面对人间烦杂就能挣到大钱。

而当他(她)入迷以后,忘了初衷,进入角色,就像传销、直销、微商陷入在梦想里,无法拔出来,这时候父母的各种土办法已经毫无用处,简单的训斥和理性的说教不起一点作用,打又怕孩子有走极端,当父母的那种心情,不是旁人所能理解的。

除非父母心硬,不管不顾,也许会逼迫孩子走出去,但走不出的更多,妥协的只有父母,一次妥协就全盘妥协。

这就需要社会力量关注这一块,有心理辅导,有针对这类人的公益岗位,让那些拿着高额退休费,又返聘或者占着位置不干活的退出来,给需要的人群。

公益岗位收入有限,如果孩子能回归正常,坦然面对社会,他(她)都会有人往高处走的梦想,不会永远在公益平台。

大家怎么看,不能解决这问题,必须是家长要正确面对,要寻求社会帮助,有个平台,让孩子走出去。

建议街道社区基层单位真要注视这一块,残疾人,老人和废了的少年。





文文675057


儿子是典型的啃老族,30岁了还不上班,天天打游戏,现在吃喝一天也要花不少钱,不挣钱,还要花父母的钱,挺令人看不起的。

他三十岁了,她妈妈也五十出头了吧,五十多了还在外面打工挣钱养儿子,这个儿子不懂得父母的辛苦,不会感恩,也不是个孝顺父母的人。

30岁,不上班的男人,有很多个标签可以贴,啃老族,不务正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心等等,这样的男人估计很难找到对象的,有对象两个人的感情也长久不了。

再来说说,这个儿子的妈妈,“慈母多败儿”说的就是她这种了,儿子三十岁了,天天打游戏,不出去工作,自己挣得辛苦钱,还拿给儿子几千过年,儿子就是被她惯出来的。

年龄小,不懂事可以理解,不能自立自强,父母教老师引导,但是年龄都30岁了,都还要靠父母,不思进取,妈妈估摸着还把他当宝贝。

孩子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的都没有,那就应该让他自生自灭,逼迫他成长,而不是助长他懒惰找借口不工作的行为。

毕竟当妈的年纪大了,劳动力随着减退,挣得钱越来越少了,等她老了,儿子还是这样,都挣不到钱,坐吃山空呀。

30岁了,不要挣很多钱,但是自己有手有脚,总能挣自己的吃饭钱,如果自力更生,还有困难,父母有能力帮衬那可以接受帮衬,但是自己不做事,一味啃老靠父母,父母不可避免要变老,没有劳动力,甚至也需要人照顾时,这个儿子能指望吗?

网上有个啃老族的谜语: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父母在世的时候,还有得啃,父母不在了,难得也跟着去吗?有父母的庇佑,固然幸福,但是妈妈爱孩子真的得有个度,不然那不是爱他,当天是害呀。

这里的儿子和妈妈都需要反省,他们一定要明白:拒绝啃老族,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人才能在社会立足。


衿妈说


有一句话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样的父母真的给我的感觉就是又可怜有可恨!

前一阵子看到一个报道说,一个31岁的小伙子酒驾被扣,父母见到警察说了一句“他还是个孩子!”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真的是很常见,谈起来,有的人说话比较直接:“好好的孩子被父母用二三十年成功地养成了一个废物!”

这种说法固然刻薄,但是也说出了一部分实情!

真的是被父母养成的,不能怪罪年轻人;有的人可能会说一个人在十多岁或者说成年后就有了自己完全行为能力,的确是自己也有责任,可是在他成年之前都没有学会独立学会自己处理一些事情,等到他到了成年的年龄自然还是不会的,再说一个人在自己父母心中永远是父母的孩子,这也没有错的。

错的是父母拒绝儿女的成长,要求社会要求他人也把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女还当做一个孩子看待,要求社会也如自己一样宠着自己的儿女,这是一种妄想!

去年遇到这样的一对父子:

父亲六十岁左右,儿子三十多岁,这个父亲有两个儿子,老夫妻二人非常希望儿女听自己的话,孝敬自己,所以尽管儿子已经做了十几岁孩子的父亲,可这位老父亲,像要求小孩子似地要求自己三十多岁的儿子,为此父子之间的沟通总是一种争吵的形式。父亲的理由是:我有钱,我们不占他们的便宜,他给我买双鞋子如果用了一百元,我会给他一百二十元,不过我就要求他就得听我的!

这个父亲振振有词,可旁观者很清楚问题在哪里。父亲出去的后,我和儿子一聊天,儿子和他自己的父亲几乎一样的模式,霸道又有点不通情理!

题主所说的“儿子30岁不上班,天天打游戏,妈妈打工回家,给儿子拿几千块钱过年”,很能理解,儿子30岁还天天不上班打游戏,这种行为就是父母不合适的教养所造成的,任何一种教养都有一种惯性,儿子三十岁之前的教养在儿子三十岁时一般不会有变化,儿子29岁,妈妈在待儿子的方式,和儿子30岁时妈妈待儿子的方式不会有大的变。

换一种说法,儿子的行为和妈妈待儿子的方式是互相影响的。要说有先后的话,是妈妈的行为在先。所以对于题主说的这对母子,真的更多的感觉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快乐庭院


以前看到这类新闻更多的是气愤,这么大的人还整天把自己当个孩子,窝在家里啃老。现在这类新闻看多了,除了关于孩子自身问题的气愤,更多的是对其家庭教育的悲哀。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母亲对孩子过于宽容和宠溺,换来的多半是如提问所说的“巨婴”。

谈及“巨婴”,想起前些天热搜的一个新闻,一个23岁的男子将电梯指纹锁强拆,并于26层抛下,他的母亲在旁边目睹儿子暴力拆指纹机的全过程,却并未做出制止。事后其母亲虽然承认儿子的行为不正确,但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由拒绝赔偿。

这件事以及提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不仅“熊孩子”个人素质的缺失,也反映出其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败。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注重家庭教育,那么等他成年之后,个人的意识、品质等基本已经定型,除非有一个契机引起他的自我反思与改变,不然接下来的一辈子可能都会这样浑浑噩噩,沉溺于自我堕落却不自知,靠着啃食父母的养老金度日。

在我们旁人看来,问题中的母亲养出这样的孩子很悲哀,可能也会觉得绝望。但也许在这个母亲眼里,孩子每天在家未必是件坏事,虽然啃老,但是自己乐意供着,孩子能天天陪着自己,自己也能每天见到孩子对她而言就很满足了。

最后,家庭教育的观念决定了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而孩子的意识则反映了父母的教育质量。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折射出了父母自身的不足,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请先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