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绮诗:华裔女作家二登亚马逊年度桂冠,两本书分享3点生活感悟

伍绮诗:华裔女作家二登亚马逊年度桂冠,两本书分享3点生活感悟

文|椰子也爱笑

“有一种倾向认为,作家只能创作好和自己种族或个人背景相同的角色,这种看法很局限。不管我的故事的主角是否为华人,我试着写作的是普遍人的生活经历——家庭、爱和失去。”

伍绮诗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中国移民家庭,10岁时跟随父母搬到俄亥俄州,虽说那里的种族文化较多元,但伍绮诗的家却仍是那一片唯一的亚洲家庭。

伍绮诗虽出生在美国,也自认为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在满是黑白皮肤的国度里,一个黄种人的存在,确实给她的成长过程增添了些敌意和不公平对待。

“在一个少数群体中长大,你会变得非常在意旁人如何看你,这就是我想在小说中表达的感觉。”

所谓“我手写我心”,正是伍绮诗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她将心中多年累积的少数群体的心声,全部写进了小说当中,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为华裔家庭发声。

伍绮诗耗时六年,终于在2014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无声告白》,并犹如一匹黑马般,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亚马逊年度图书桂冠,同年力压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一些赫赫有名的作家。

2017年,伍绮诗的第二部小说《小小小小的火》出版,又再一次拔得头筹、夺得了亚马逊年度小说桂冠。从此,伍绮诗彻底征服了欧美文坛,提起这位华裔女作家的文笔,人们更是连连称赞。而最让人感到钦佩的是,她笔下写出了千万人的缩影,让我们感同身受又对此念念不忘。

因此大部分人看伍绮诗的作品,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虽未曾谋面,但她却写出了我们的生活。伍绮诗为种族发声,同时也涵盖了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重要课题:家庭、选择和爱,从伍绮诗的两部作品《无声告白》和《小小小小的火》中,我们便可以深深地感悟到这几点。

伍绮诗:华裔女作家二登亚马逊年度桂冠,两本书分享3点生活感悟

01无畏种族困扰,勇敢证明自己

伍绮诗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在美国,亚洲人经常会被遗忘在种族话题的讨论之外,人们通常只会想到黑人、白人和拉丁商,但关于亚洲人的讨论并不多。”

因此伍绮诗的华裔身份、黄种人的皮肤、长相和文化,使她在人群中成为了异类。生活中,伍绮诗无法抒发自己对于种族问题的看法,但她的小说《无声告白》和《小小小小的火》便是自己最好的表达。

伍绮诗在《无声的告白》中,赋予了一个与自己身份相同的角色——詹姆斯,詹姆斯是个美籍华裔,同样在这个所谓宣扬开放民主、实则不接纳其他种族的地方出生,也同样毕业于哈佛大学。

小说中,詹姆斯的黑头发、黄皮肤一路以来始终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即使他在美国最高学府哈佛大学读硕士、后来任教也选择了美国牛仔的科目,也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无论詹姆斯在美国生活了多少年,都始终融入不进这个黑白人种的国度。

同样地,在《小小小小的火》中,伍绮诗通过理查德森太太和流浪艺术家,这两个阶层和地位截然不同的人,也告诉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接纳不同阶层。

伍绮诗结合华裔身份,将自己的经历通过两部作品展现出来,表达华裔作家对待种族文化歧视的态度,也令读者感受到《无声的告白》与《小小小小的火》的真实。

我们都知道,不同国家在不同的理念和习惯下,要完全接纳多元文化还需费一番功夫,要想真正实现也并不容易。可正因有伍绮诗这样的作家,才为同是华裔甚至亚裔的人们,勇敢抒发自己的心声。同时伍绮诗也因两次取得亚马逊年度桂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通过文字为实现文化多元迈出了一大步。

伍绮诗:华裔女作家二登亚马逊年度桂冠,两本书分享3点生活感悟

02摆脱他人期待,活出真实自我

《无声的告白》中,詹姆斯的妻子玛丽琳是个美国人,玛丽琳当年意外怀孕,不得不放弃了哈佛的学业,也放弃了自己的科学梦想,一心全然照顾家庭,承担起相夫教子的角色。而詹姆斯也因自己的华裔身份,从小身边没有朋友而耿耿于怀。于是,夫妻俩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他们的二女儿莉迪亚身上。

为什么只寄希望于二女儿?因为大儿子内斯和小女儿汉娜都太像父亲,无论是亚洲人的长相还是性格,詹姆斯深知这样的面容依旧会重蹈覆辙,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众不同、不再受任何歧视,而莉迪亚虽同样继承了父亲的黑头发,但却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给整个家庭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血液。

在莉迪亚很小的时候,母亲玛丽琳因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想要重拾学业而离家出走了二个月,却在第二个月时发现自己怀上汉娜,无奈之下回到了家。而莉迪亚为了不让母亲再次出走,将母亲所有的要求一并答应,

为了能让父母满意,莉迪亚甘愿牺牲自己。

于是莉迪亚明明不爱物理、也根本没有朋友,却会装作自己很爱科学、身边有很多朋友的样子,因此玛丽琳和詹姆斯认为,莉迪亚可以继续自己未完成的愿望,于是夫妻俩便对莉迪亚过度重视、高度期待。

然而,这样的生活终有爆发的一天,在莉迪亚成绩越来越差、伪装的越来越累时,她选择走向了湖边,将小船划向中央,把腿伸向了湖水中。就这样,长期的压抑、迷茫,父母的压力、期待导致了莉迪亚的死亡。

伍绮诗:华裔女作家二登亚马逊年度桂冠,两本书分享3点生活感悟

武志红:“父母密不透风的爱源自于自私。”

我们从小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期待,孩子就是家长心中的焦点,父母总喜欢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交托给孩子,可这样的爱哪里是爱,不过是自私罢了。

看到《无声的告白》,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说版《小欢喜》,玛丽琳和宋倩一样,都把自己全部的愿望托付给了孩子,直到孩子因为压力患病、死去,才不禁恍然大悟、但却终成遗憾。

那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什么样?事实上,大部分孩子都是明事理的,也有分辩是非的能力,我们若能让孩子在处理问题时自己做决定,不强行参与和干涉,更不将自己的遗憾化做对孩子的期待,给孩子充分空间和机会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蒋方舟说过:”孩子在年幼时候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一种向大人们的谄媚。”莉迪亚便是这样,为了让父母开心、家庭幸福,她甘愿接受任何期待,然而却在这样的生活中逐渐丢失了自我。而

伍绮诗也借着莉迪亚告诉每个人:“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伍绮诗:华裔女作家二登亚马逊年度桂冠,两本书分享3点生活感悟

03坚定自己的选择,释放内心本我

与《无声的告白》中,大儿子内斯在年少时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并最终成功考上哈佛大学相比,《小小小小的火》中米娅用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则更胜一筹。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能做到时时坚定内心所想。站在生活的分叉口,面对前方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我们依旧会心生迷茫。为了不迷路,多数人选择了那条最安全、仿佛可以看得到尽头的大道,而我们虽渴望与众不同、想要追寻目标,却依然胆怯地抛弃了令我们为之向往的小径。

就像是伍绮诗书中的人物一样,无论是《小小小小的火》中的查理德森太太还是《无声的告白》中的玛丽琳,她们都曾有着伟大的理想,可因现实原因,都过上了循规蹈矩的生活,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丢失了本心,失去了兴味。而米娅虽没钱、没背景,却有一颗一直坚持不放弃的心,一颗永远为了梦想赤城的心。

所以伍绮诗也借由米娅告诉我们,她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都是普通人,她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可以做到。同时,《小小小小的火》中的火字,也意味着一把点燃之火,点燃我们心中的信念、点燃心中的选择,如果能一直举着这把明火,我们便不畏惧前行黑暗的道路,一直勇往无前的走下去。

伍绮诗通过《小小小小的火》让我们增加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她让我们知道:“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伍绮诗:华裔女作家二登亚马逊年度桂冠,两本书分享3点生活感悟

一直以来,伍绮诗都用自己的文字书写人性、书写自己的生活和愿望。用现在的话说,伍绮诗的小说很接地气,她作品中生活化的气息,就连一些名人也大加称赞。

美国工会领袖乔·希尔说:“阅读伍绮诗的第二本小说时,我不禁一次又一次想,她怎么会这么了解我们所有人?她怎么能以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写作?她的作品怎么会具备如此惊奇的优雅,如此大胆,又如此包容?伍绮诗绝对是一流的作家,足以媲美同时期极出色的作家。”

而伍绮诗也用她的文字,证明了华裔作家的实力,她坐稳欧美文坛宝座,让世界都大为惊叹。在《无声的告白》和《小小小小的火》这两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伍绮诗文字背后对于不公平遭遇的无畏、看到了她对自我和选择的坚持,而这些生活感悟便是伍绮诗最想表达,同时也最想传达给读者的思想盛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