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2019年竞赛生清北保送&不同竞赛学科的降分统计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参照以上数据,我们必须认真的思考二个问题:第一当下的学科竞赛究竟应该如何给孩子做定位?披荆斩棘之后能得到多少降分优惠约?

归纳以上19年竞赛生的降分优惠数据,可以直接认清当下竞赛生存的大环境。

竞赛政策在不断的收紧、高校自招政策也跟着发生了一些具体的变化,不管是正在搞竞赛的还是仍在犹豫观望中的竞赛萌新们。下面的内容关注竞赛的家长和学生都需要认真学习。

我们先从结论说起:

1、竞赛生降分的总人数没有本质的变化,但非顶尖竞赛生的降分幅度大幅减少;

2、2019年,竞赛依旧是高考录取好学校的一条捷径;

3、自招签约方式也在悄悄的发生改变,大学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校考来选择优秀的学生,即使是进入省队取得国决成绩也不是一定可以获得签约的,高校签约的时间也明显提前了。


◆ ◆ ◆

2019年竞赛数据总览

2019,竞赛依旧是一条重要的通往顶尖名校的可选通路。

生物竞赛除外,其它四科竞赛(数理化信)取得降分的总人数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降分的幅度却大幅减少,很常见10到20分的优惠。

显而易见,10分或20分的高考加分对于大部分参与竞赛的学生来说,在当下高考的大环境下,力度明显是不够的。

不具备顶尖实力的竞赛生,就不要寄希望于通过竞赛完成逆袭,参与竞赛的学生绝大部分最终只能成为分母。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顶尖高校的降分优惠在目前大环境下,对考生的硬实力要求不断提高。高校考核竞赛生,不断发展为以多次选拔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

之前的一年,关于竞赛政策的风声此起披伏。从应届生在金秋营和国决中的铩羽而归,到条件约大幅替代以往的直降约,从清华大学工科创新挑战营的政策调整,到全国范围内自招政策的收紧,竞赛的签约降分机制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这种改变是为了契合现在的竞赛政策。

竞赛本就不应该大规模无差别的进行。本质上还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并不适合搞竞赛。

现在的竞赛政策大环境下,一方面减缓了大批学生无差别扎堆竞赛的乱象,又不至于干扰了选拔顶尖竞赛生的选拔需求,也不会破坏为IMO、IPhO等国际赛事选拔人才的需求。

真正适合搞竞赛的,是那些对竞赛有浓厚兴趣、天赋和毅力的少部分学生。

以上所诉既不是强调竞赛的地位一落千丈,也不是把竞赛的地位抬到很高,错误的夸大竞赛在高考招生中的作用。只不过是把一些不适合竞赛的学生,通过逆向选择,让其知难而退,离开竞赛这条路。

真正适合搞竞赛的同学,还需要有懂竞赛政策的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以下篇幅,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今年以及以后的若干年竞赛降分的各种趋势。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 ◆ ◆

数理化:毋庸置疑的主流学科

2019年,五大竞赛占据着主流地位的无疑是数理化竞赛。

信息和生物竞赛在签约机会本就不多的环境下,获得高校降分的总人数是持续下降的。

近几年兴起的“少儿编程”的这类培训名目,跟家长强调的是如何通过学习编程,再通过信息学竞赛取得顶尖高校的录取资格。事实上,主流竞赛相比,通过信息学竞赛步入顶尖高校的数量很少。

过去的一年,生物竞赛成为唯一的降分人数减少的竞赛学科、降60分和一本线录取的人数大幅减少,是自招优惠约人数降幅最大的。那些在数理化竞赛上没有优势,寄希望于通过大规模鼓励学生搞生物竞赛,来实现弯道超车的高中来说,打击是致命的。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在竞赛学科选择上面延续初中的竞赛经历。参加竞赛的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学习奥数、打杯赛,进入高中阶段仍然惯性的选择数学。由此,大量学生扎堆选择数学竞赛,造成数学联赛竞争激烈。

相对而言,以物理竞赛为主攻方向的学生要少一点,获奖难度也相对低一些。与习惯性思维相反的是,物理是所有竞赛学科当中获得降分人数最多的一门学科。通过物竞取得降60分或降一本线进入顶尖高校的人数并不比数学少。

除此之外,物竞生在参加高校综合评价笔试时是有优势的。18年-19年清华领军计划学校笔试中,物理学科的考察难度是高于其他学科的。

主流竞赛学科中,以物理竞赛为主要方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 ◆ ◆

真正有实力搞竞赛的学生还是少数

19年,竞赛生的优惠幅度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特征。

除生物竞赛外,获得大额降分(降60分/一本线)的顶尖竞赛生人数并未显著下降,但数物化主流竞赛生获得的降分以10-20分和30分的小幅优惠为主,集中在这个优惠幅度的人数在大幅增长。

在近几年的高考大环境下,平时综合成绩稳定且优秀的学生,面对顶尖高校近700分的录取线,降20分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何况在竞赛学习过程中多少要耽误课内的学习时间和质量。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综上所诉,省一等奖(俗称国一,物理竞赛江苏每年八十多个)降分优惠有限,即使进入省队(2019年物理竞赛江苏13个进入省队)幅度也不大。相较于在竞赛上投入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正比。

真正具备顶尖实力的竞赛生毕竟只是少数,适合参与竞赛的也只是一小部分。总之,重点高中、竞赛传统强校的“聚集效应”优势特别明显,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获得较高奖项。

例如成都七中在近几年的竞赛中成绩稳定且突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该校高一就会有50人专门组成独立的竞赛班级,有针对性的竞赛培养方案,有保障的升学路径。18年,该校竞赛班就有32名同学被清北优录。19年,该校竞赛班逾30人获得清北保送或降分录取。

反观国内一部分不具备竞赛优势的高中加上部分以竞赛培训为主营业务的校外辅导机构,鼓动为数不少的实力不强的学生参与竞赛,一方面与当下的政策背道而驰,其结果就是竞赛路上累累炮灰。

当下的竞赛,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理性选择、合理规划之外还需要完善的选拔机制。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 ◆ ◆

竞赛生的筛选在变化

历史数据直接揭示了当下的高校签约优惠政策发生的变化。

有家长常会问:为什么现在的竞赛集训营里,高三学生获得签约的机会这么少?营内部评出的不同奖项又代表着什么?拿到省一、进入省队对高考到底又多大的帮助?

现在,在暑期的竞赛营、金秋营、化学前沿营、强省强校的飞签飞测中,顶尖高校更倾向于给低年级而非高三学生优惠约,而是挑选出具备真正潜力的高一和高二的低年级学生。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顶尖高校对竞赛生的硬实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更希望学生在竞争更激烈、难度更大的高校考核当中崭露头角。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选拔方式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假设下这样的场景,一个手握“省队一本约”的高二学生,他很容易定位自身水平和未来的一二年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高度,因此有目标、有预期也有动力继续打竞赛。而一个还未取得佳绩和优惠约的高二学生,仍然坚持走竞赛的路的话,那机会风险会非常大,还不如及时上岸。

所以我们经常说:学竞赛,高一即是高三。高二是关键的分水岭。

高二开学以后,除竞赛强校获得飞测签约的竞赛生外,已有奖项的学生进一步在各种竞赛营中争取签约的机会。而奖项和签约都没有的学生,激流勇退是最佳选择。毕竟,高三学生的签约难度要大很多,没有必要继续冒险下去。

对顶尖竞赛实力的学生来说,低年级获得的“条件约”等于吃下了“半颗定心丸”,既让极少数真正适合竞赛的学生能够信心满满的在竞赛的路上走的更远,同时又保护了顶级竞赛生的选拔和国际赛事的梯队和人才培养。

即便是那些“知难而退”或“被淘汰”的竞赛生,在高二时激流勇退转而攻综合,之前的时间成本不过是高一的这一年时间,回归高考还算及时,等高三才回归那就晚了。

合理的竞赛规划是将风险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些对竞赛充满兴趣、天赋和坚持的一小部分学生才是真正适合搞竞赛的群体。

透过数据分析,每年通过博雅领军(综评)进入清北的学生,数量上远远大于通过竞赛成绩获得优惠约的学生。要顺利通过综评的初审,年级排名前列是个硬规定。

竞赛:非顶尖学生,请谨慎选择

◆ ◆ ◆

写在最后:“竞赛真的适合你吗?”

选择竞赛就是选择一种更理性也更坚忍的生活方式。

直面“你是否适合竞赛”这个命题,同样需要学生和学生家长客观的做出最优选择。

对竞赛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的竞赛选拔制度上的必然趋势。

竞赛一直是进入顶尖高校的一条重要的通道,但你需要理性的认识到只有少数人能通过竞赛达到彼岸。眼下的竞赛政策大环境,比以往更需要选择的理性、规划的超前、系统的培养。物竞天择,竞赛路上"被淘汰"和“被退出”都是必然结果,最终胜出的一定是金子,是新竞赛体质下必然会获得成功的一小部分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