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黃河心不死”,原來是諧音,並非黃河

早年,淇河岸邊,有一個黃員外。他的家業很大,良田千畝, 糧囤如山,是方圓很有名望的一家。他有一女名叫黃娥,長的天仙一般,聰明伶俐,生來多情。只有一件事她悶悶不樂。就是她已滿十八歲了,還沒有找到稱心如意的郎君。上門提親的真多,不是富家的浪蕩公子,就是年過幾十歲的官宦求她做小婆,黃娥都不應承。

這一天,黃娥坐著轎到她外婆家去。走到八里村,忽然聽到琴聲,婉轉動聽,傾訴說著主人的心中悲傷。黃娥聽迷了,心想:在 這小小的山村裡,是誰能彈奏出這麼動聽的琴聲呢?黃娥吩咐丫環順聲音找去。

一會兒丫環回報說:順琴聲找到兩間破草房,一個老太太在紡花,一個青年人穿得很破爛,坐在紡花車旁彈琴。從此後,黃娥隔幾天都要到她外婆家去一趟,到八里村旁聽一會兒琴。

有一次,黃娥不坐轎,也不帶丫環,隻身一個人到外婆家去。 走到八里村,聽到了悅耳的琴聲。她順聲音找到了彈琴人,雖然衣著破爛,但掩不住英俊的面孔。原來這家姓張,靠紡線過日子,彈琴的青年叫張生。

張生被黃娥美麗的姿色驚呆了,二人一見鍾情, 深深地相愛了。從此黃娥每次上外婆那兒,都要和張生見見面。 張生自愛上黃娥以後,整天茶不思,飯不香,夜不成眠,黃娥的影子總在他面前搖晃,不幾天就病得奄奄一息了。他傷心地對媽媽說:“我眼看活不成了,在臨死前能見到黃娥,死了也心甘。如見不到她,人死了心不死。你叫黃娥來見見我吧?”他媽給黃娥捎了信。

說來也怪,張生幾天沒眨一眼,黃娥來了他卻睡著了,黃娥不便打擾就走了。剛才走,張生就醒了。他問黃娥來沒有,他媽說來了,見他熟睡就走了。張生悲痛萬分說:“媽呀,我死了你把我埋到黃娥常走的路邊,讓我看她一眼吧。”說完就死了。

他媽就把他埋在大路邊,誰知夜定時分,墳裡響起了動聽的琴聲。有個人叫王二,聽到琴聲心想:“真古怪,墳裡怎麼會有如此動聽的琴聲?或許裡邊埋有珍貴的寶物吧?”他偷偷背個钁頭去挖墳。

打開棺材一看,也沒見屍首,只有兩個小巧光滑的小酒盅。王二把它拿回去倒上酒,酒盅內立刻琴聲悠揚。王二高興瘋了,以為自己得到了寶貝,發財當官心切,就把酒盅獻給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倒上酒,果然有悅耳的琴聲。知府聽迷了,可他們誰也不知道酒盅是何寶物,便貼出告 示,懸百兩紋銀徵詢。

告示一出,驚動了四鄉,前來觀看的人多極了。黃員外要去, 黃娥也非要去。黃員外說:“你這麼大個女孩,怎好拋頭露面?” 黃娥非要去,黃員外只好答應了。

知府面前的桌上放著兩隻酒盅,中間距離約有一尺遠。黃娥擠到酒盅跟前,奇怪,兩個酒盅自動往一起一碰,“咣噹”一聲,碰的粉碎。這就說明張生見到黃娥心死了。

“不見黃河心不死”,原來是諧音,並非黃河

後來,人們就用“不見黃娥心不死”來表達自己的決心。時間長了叫俗了,人們就說成“不見黃河心不死”了,一直流傳至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