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差生放到衡水中学,以重点中学的师资能力能让他考出好成绩吗?

刘燕媚


大家都知道,衡水中学是一个招收尖子学生的学校,要把一个差生放到衡水中学去,应该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那我们就假设他可以去,来讨论讨论吧!

我觉得把一个差生放到衡水中学去,他就能考上北大清华等各种名校,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要让他考出一个更好的成绩,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惜费很大的精力和金钱,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重点高中的原因。

当然我这样来说,并不是说重点中学的老师,都有化神奇为腐朽的能力,而是一个学生进入了重点中学以后,就会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他去努力的学习。

那么我这样说,前提是这个差生还有学习的愿望,如果完全不想学的学生,就不在这个讨论范围内了。

我为什么说一个差生,到了重点中学以后能够考出更好的成绩呢?

首先,重点中学里面有非常好的师资力量。

不管是哪一个地区的重点中学,都是集中了这个地区最好的师资力量。

从综合素质上来说,重点中学的老师,不管是从其他学校选调,还是从学校里面招聘,都会选择综合素质比较好的老师。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老师方面的问题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教师的稳定性上来说,重点中学的教师变动不会太大,很少会有更换教师,而影响学生成绩的现象。

其次,在同学中都会有非常浓郁的学习氛围。

我认为这一点是重点中学最好的一个方面,重点中学里面的学生都是通过选拔性的考试招录进来的,从学习上来说他们都是很优秀,并且是很爱学习的。

所以在这样浓郁的学习气氛的带动下,会推动着你去努力的学习,更有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身边都是学霸,随时随地可以给你解决各种学习方面的问题。

再次,在重点中学里面会让学习差的学生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当然在重点中学,因为都是一些很优秀的学生,无形当中对于差生来说就会形成一种很大的压力。然而有压力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压力也会变成动力,一个差生看着周边的同学如此优秀,还那么努力,那么他应该也会受到影响,跟随同学们的脚步去努力的认真学习。

最后,在重点中学中,会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

在重点中学的学生,除了会有很好的师资力量以外,还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软件和硬件条件,也可以获得一些普通学校没有的机会,能享受到各种更好的教学资源。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认为能进入到一个好的学校,能碰到好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不可否认,当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有一颗想要学好的心,如果你对于自己的学习完全不努力,也完全不上心,那么就算给你读再好的学校,让最好的老师来教你,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说白了就是,在外部条件很好的情况下,关键还是要看自己。

只要对衡水中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衡水中学的学生有多努力,有多拼命,他们在自身很优秀的基础之上,还要付出超出很多常人的努力来学习,所以没有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任何一点收获都是需要付出足够的辛苦和努力。


大P老师学习课堂


把差生放到衡水中学,以重点中学的师资能力能让他考出好成绩吗?

首先,我们先得确认一下传说中的好成绩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比如一名考生原本只能考个400分就算达到“天花板”了,那么如果在衡中深造一年后考到了450分,这个分数算不算好成绩?

其次,我们得了解一下差生到底差到什么程度。如果这名差生在学习态度上明显是“油盐不进”,而且底子薄如蝉翼,基础差到泥土里,那么无论放到什么样的中学,多么牛的老师来任教都无济于事。

第三,我们必须清楚,衡水中学会不会收这样的差生。众所周知,衡中每年招生是有底线的。也就是说,如果这名差生的成绩低于衡中招生的最低标准,那么这名差生的“人脉资源”不是多么有优势的情况下,想要进衡中这个“大熔炉”进行深造,别说正门或者旁门,就是连窗户估计都没有。


那么,如果在衡中为这名差生大开“旁门”的话,那么差生进入衡中后,以重点中学的师资能力,可以让这样的差生考出好成绩吗?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差生跟不上“衡中节奏”,在心态和成绩上全线崩盘。

“通往清北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这句耳熟能详的“心灵鸡汤”是很多衡中学子的座右铭。一名差生前往衡中深造,每天都要面对好多卷子。如果别人每天做十张卷子,而这个差生每天一张卷子都做不完。基于此,这名差生原本的总分比如可以考到300分,到了衡中一段时间之后有可能总分会“缩水”一大截。那么衡中的校方及老师会怎样对待这种严重“拖后腿”的“奇葩”呢?可供我们想象的空间特别大。


(二)换了环境之后,差生在学习态度上一成不变,学业成绩“原地踏步”。

有些心态“稳如泰山”的差生,无论来到什么样的学校,其学习态度都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比如原本在普通学校有着在课堂上睡“回笼觉”的习惯,那么这种学生在衡中的课堂上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该瞌睡还是会瞌睡,该神游天外还是会神游天外,无论多么牛的老师也很难改变其已经固化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态度。所以,这一类的差生,即便进入衡中的课堂,让衡中最牛的老师来任教,也很难“涅磐重生”。

(三)差生奋起直追,头悬梁锥刺股,在成绩上“破茧成蝶”。

这一种考试可以说是差生中最特殊的存在,其“存量”非常稀少,他们肯努力,就是被原本普通的学校所耽误而已。这类学生有强烈的学业危机感和责任感,但在普通的学校,他们很难习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普通中学的学业成绩相对而言是一般化的。但这类学生一旦到了学风、班风、校风比较好的中学之后,就很可能会立马奋起直追,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经过一番“彻骨寒”之后在学业成绩上“破茧成蝶”。



不管怎么样,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差生,有可能“扶”起来,但“扶”起来的“成本”非常大,而名校的老师是不是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辅差”,这个问题的难度和哥德巴赫猜想有的一拼。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最大的原因是大量优质生源的存在。如果一所名校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优秀学生,那么名校的名气就会荡然无存。同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大量的差生涌入衡中,那么衡中还会成为传说中的“高考工厂”吗?欢迎留言探讨。


微雨润苗


自认衡水中学“差生”一枚,不得不说三年衡中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三年高中之后进入某帝都著名985院校。

但是,衡中教育给我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意在培养精英的地方。强者更强,但不那么强的,…

举几个例子感受下:

1、三年的课程,基本两年全部学完。(记得好像生物一年半结束)

2、刚上高一时,各科老师一直会向我们灌输一个理念,布置的作业量目标是让20%的同学做完。

3、衡中每次作业,都会收答题卡,当天出分,成绩好的同学固然受激励,成绩不好的同学,一次能接受,两次能接受,半年还能保持信心吗?

4、我当年以全县第二名成绩进入衡中,三年挣扎,考上一所985。但是,同时进入的第三名同学,因为节奏难以适应,最后一本都没上…

不太清楚题主所谓“差生”是什么概念,但如果孩子抗压能力差,基础也不太好的话,建议慎重考虑。

考虑会有很多家长朋友会看到这个答案,还是希望传达一个理念,因材施教很重要,为孩子选择适合他的环境,比把孩子送到你认为好的环境中更重要。


超哥带你侃历史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孩子衡中实验班。先说高二,班里曾经的倒数第一,今年考的北大。而当时的班级第一不过是复旦大学。这还可以理解。毕竟实验班的孩子都有潜力,而且还有高三一年的时间,能够逆袭成功。可高三这个班的倒数第一名就不一样了。那肯定是有关系进来的。平时考试,倒数第二也得六百分左右,她,四百多分,到不了五百。结果高考,成功超越六百分。(衡中三年分班四次,每年的同学都不一样)好学校、好老师真不是吹的。当然前提是孩子也得努力。也有那负面例子,就不多说了


酒醉的土拨鼠


不知衡水中学的师资力量如何,不敢妄断。

但差生交给优秀教师,能考出好成绩却是不争的实是。

多年前,上亍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把全上亍区,升入初中,考试成绩最差的差生,统一集中到一个班。

由当时郑州市模范教师,刘月花任班主任。

学校也相应的为这个班,配置了能力强的数理化老师。

开学摸底考试,此班全年级,名正言顺,倒数第一。

半年后。

期中考试,此班成绩,全年级第一。

数理化三科竞赛,前三名都出自此班。

他们执教,从不打骂学生,逼学生学习;而是鼓励学生学习。

主张师生是朋友。

每半月抽出几篇班里好的作文,办了个叫萌芽的板报,公布在学校的画墙上,定期更新。

班上同学办有,化学,物理,数学各类小组。

学生可自愿参加自己喜欢的小组。

不同的老师分管不同的小组,在课余时间,做实验,逐渐引导学生由易到难。

两个月左右,班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便高涨起来。

茶余饭后,师生间谈论的都是学习,以及长大后报效祖国的美好未来。

那真是,学生追着老师要作业,要难题。

而老师总是能逐渐给学生加码。

既不能难住学生,又让学生经过努力后解得开,增加自信。

老师上课变着法努力讲的生动易懂,下课还要带着学生,作各种试验和活动。

那个学生病了,班主任一定会蹬门看望。

对于落后的学生,老师从不会忘记,那怕有一点点进步,老师都会鼓励表扬。

为了班级,为了这个集体,老师的努力,感动了学生;学生的努力也感动了老师。

不思学习的学生在班上,根本就没有市场。

在这样的集体中,差生也被感染了。

他们虽然学习差,但也努力了,尤其是在打扫卫生时格外卖力。

老师教学生,能到一个班是缘,要珍惜,要互相友爱,共同努力。

说真的:做这样的好老师,真的很辛苦,想不出成绩都难。

反过来又想,人生一世,拚过,努力过,曾为人世留过美好。

不该是我们生命结束时,最幸福的记忆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老师这个职业,也不例外。

沒有捷径可走。

对吗?


阳光灿烂196235


这个问题需要界定差生到底差到什么地步?因为成绩太差的学生衡水中学是不收的。

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衡水中学的老师专门辅导这个学生,那么他有极大的可能会考得好成绩。但是现实中没有这种可能,因为老师不可能花大力气来照顾个别差的学生。

学习是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力的,衡水中学的老师肯定水平很高,但是这个高水平也不是说对任何人都有效的。老师把知识点归纳总结得很好,知识点都讲得很到位。问题是学生到底能不能吸收还是得看学生本身的素质。如果只是教一个学生,那么老师完全可以按照你的进度来调整授课节奏,可是在大班制的教学模式下,差生很可能会被拖得“累死”。


别的同学写完5张试卷,你如果只能写1张,那么如何能够适应那样的节奏?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连也有不少学习不是那么好的通过关系进来。但是毕业的时候能够考好的没有几个,最后反而到了普通高中复读一年的学习效果更好。

重点高中学习氛围好,老师水平高,这些都是有利因素。但是如果差距实在太大的话,那么优势可能就变成劣势。差生在重点高中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每天都面临着消化不良的问题。


我们市一中的录取是有指标生的,每个初中都有若干指标,中考的时候可以降30分录取,所以有很多分数不是特别好的学生进了市一中。

这些学生还不算是差生哟,初中时基本上都是年级前20名的水平。可是到了重点高中问题就出来了,常年排名在1千名之后。因为考试题目难,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科目经常不及格,甚至只考30分左右。一方面消化不良,一方面心理压力大,最后反而没有那些到次一点的重点高中学习的同学考得好。

所以不要一味地迷信重点,我们可以给孩子找一个适当拔高一点的学校。但是如果拔得太厉害,可能反而对孩子有害。

就像一个只能跑5公里的人天天跟着别人跑马拉松,如果没有时间慢慢适应的话,那么估计很快就累垮掉了。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学习这件事,一样受到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差生之所以称之为"差生",首先是在自身内因上存在了很多问题。如果内因不改变,仅靠学校方面的外因作用,效果是不会明显的。即所消“内因决定外因"。

如果将差生放到衡水中学,并以其优秀师资加以培养,能考出好成吗?

我的观点只能是“不一定"。


可能有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

第一种是:有进步。其前提是该“差生"在进入一个更优良的学习环境后,重新焕发出学习的欲望和激情,看到了学习可以带给自己改变命运的希望。但是,说现实点,这种进步应足够让他看到上大学的希望。否则,当这种进步对他没有意义时,他终究还是会选择放弃。

第二种是:没有进步,甚至情况更糟。原因是名校老师教惯了优秀学生,一方面,他们不一定有耐心、有经验去教好一个差生;另一方面,教师也有名利心,如果尽心尽力付出了,却不一定得到“升学"的回报,他们的热情和智慧,一样会象普通学校老师那样,被无情的结果所磨灭。差生在重点中学被放弃,比在普通中学被放弃,其结果更难以忍受。

说到底,其实名校没有什么神奇!它只不过是被太多的优秀生源支撑,然后招引来了一些所谓的名师罢了。名校一个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把握住了某次偶然的机遇,并坚持下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举个例子:某县多所乡镇初中,只要其中一所哪年考得好,于是来年便有大量优质生源加入。如果该校能抓住这个良好形势,进一步优化管理,并长期坚持下去,名校就是它了。相反,如果管理层变化,一旦出现下滑,失去优质生源后,名校也就随之而去。“三味"所在地就这情况:各乡镇初中都曾经是"名校"过,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每所学校都没能长期挺住。一个无能校长的接替、一次优质生源的大迁徙,足以让一所"名校"名声尽失!

如果将差生放到衡水中学,并以其优秀师资加以培养,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的话,我想,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网友在质疑“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呢?


三味聊教育


总的来说,肯定会好一些,但不是绝对的,能不能提高,提高多少,要看这些差生差在哪些方面。

1.智力不适合学习的孩子。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表现在8个方面。有的孩子智力没有在学习上表现出来,无论怎么努力成绩都很差,这种情况都快令父母发疯了。看着孩子学习那么认真刻苦,成绩却一直不好老师和家长都很发愁。

这类孩子即使到了衡水中学,也不容易考出很好的成绩,只能说可能会好一些。



2.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

有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导致成绩不理想。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注意力集中、整理错题等等,这些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巩固知识。

有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到高中的时候,基本已经定型,好习惯不容易培养,但不是绝对的。

如果孩子到了新学校,下决心好好学,老师能多多注意他、帮助他,就一定会好很多。

3.找不到学习方法的孩子。

学习方法是个好东西,一定程度上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好的学习方法不是不努力,而是经过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学,他在三年级复习阶段学习历史的时候,做了一个大事时间表,虽然看起来很费时间 ,但是做过之后,所有知识点都经过梳理,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他的历史成绩蹭蹭提高。

所以,之前如果孩子只是找不到学习方法,到了新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好方法,成绩也一定会提高的。



4.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孩子。

孩子不想学,觉得学习无用,在哪都没有人能帮,除非他的思想能发生转变,否则,孩子在哪里都一样。

这样的孩子如果到新的学校,态度突然发生了大的转变,成绩还是可以提高的,就怕“不张嘴的鸟”,做老师的就无计可施了。


终将长大


在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想有必要讨论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所谓的“差生”到底“差”到什么程度?如果是七八百分的总分,只考三四百分,甚至一两百分的绝对差生,以衡水中学的师资能力和教学方式,他们不但不会考出好成绩,反而可能会更差。原因很简单,像衡水中学这样的名校,老师关注的重点是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其讲课速度一般都很快,其讲解的题一般比较难。对于这些基础太差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云里雾里的”什么也听不懂。如果所谓的“差生”只是相对那些有实力考名牌大学的学生而言,但其基础还是比较好,也有搞好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如果把他们放在衡水中学,只要他们能适应衡水中学的管理模式,以衡水中学的师资能力还是很有可能让他们考出好成绩。

第二,所谓的“差生”到底“差”的原因是什么?一般差生差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种:一是智力偏低甚至智障。在现实生活中总有极少数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智力偏低甚至智障,一般来说这类学生在学习上通常是差生,即使把他们放在衡水中学这样的名校学习,其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二是本身比较勤奋,只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这类学生如果基础不太差,能够通过摸索或别人的指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把他们放在衡水中学,只要他们能适应衡水中学的管理模式,以衡水中学的师资能力还是很有可能让他们考出好成绩。三是学习习惯差,尤其懒散。这类学生如果学习习惯已经“固化”,无论外界怎么“塑造”,都不改变,即使把他们放在衡水中学这样的名校学习,其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如果这类学生基础不算太差,能在衡水中学的“高压”下调整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后,以衡水中学的师资能力还是很有可能让他们考出好成绩。

第三,衡水中学一次又一次创造“高考神话”,完全靠它的师资和管理模式吗?从个媒体了解到,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绝对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光2018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超过了200个。不可否认,取得如此好的高考成绩,它的雄厚的师资和管理模式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知大家想到一个问题没有:随着它的名声越来越大,招生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既逐渐提高“门槛”,又扩大了生源,在全国各地“挖”的“尖子生”也越来越多。在这种良性循环下,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绝对数量一年比一年多也就不足为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该校的重点是“培优”,而不是“补差”。所以不要说其它学校的差生放在它的学校里成绩提高的几率比较小,就是它本校的“差生”也有可能跟不上老师讲题的速度、难度、不受老师关注、自信心经常受打击,开始还在后面“跟跑”,后来差距越来越大,干脆泄气放弃了。也可以完全想象(这种想象被无数次验证):开始两个学习基础、成绩都差不多,但都不是所谓“尖子生”,一个去了衡水中学学习,一个在河北较差的学校学习。三年高中后,在衡水中学学习的没考入名校,在河北较差学校学习的学生反而考入了名校。所以一些名校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毁了在其他普通学校看来是“苗子”的学生。

综上所述,如果把差生放到衡水中学,以该校的师资能力也不会让大多数“差生”考出好成绩。只有那种基础不算太差、能调整好学习习惯并改善学习方法、抗压能力强、适应该校军事化管理的“差生”在该校的师资能力培养下考出好成绩,但几率很小。因此,家长和学生不一定要执念“名校”,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




衡水中学教师素质固然高,但也绝不是神,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把差生放到衡水中学之后,这些学生依然是差生。

第一,如果把差生放到衡水中学能够教出好成绩,那何必全省乃至全国“掐尖”招生呢?

任何一所中学之所以成为名校,都是因为名生的支撑。我们县中原来的老校长,曾荣获全国著名校长称号,就曾说:“名生成就名师,名生、名师成就名校。”

衡水中学之所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超级中学,正是由于她对顶尖学生的垄断,衡水中学把全省最优秀的学生集中到一起,然后再实施极限学习,这些学生肯定能够出类拔萃,考出好成绩。

衡水中学深圳分校在不久前二模考试中前10名占其4,“碾压”深圳四所老牌中学,最终“画皮”被揭,原来是衡水中学本部学生乘坐飞机前去深圳赴考。如果她要真的有那种能耐,还需要费这等麻烦吗?

第二,从教学经验来看,差生放在重点中学成绩只会更差。

我是一位老师,任教的高中也能算得上重点中学,每年学校会招收一些议价生,也就是属于“分数不够钱来凑”的那种,他们编入班级,这类学生一般来说,没有几个能够取得提高和进步的。

如果说,以我校学生为样本欠缺说服力,前几年南京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入学,许多成绩一般的学生被分入名校,一时欢欣鼓舞,后来当地权威报纸以真凭实据披露这些学生三年后表现,这些学生大多没有提高,反而相对于基础名次,下降幅度还比较厉害。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决定学生成绩的是学习能力,是先天素质。爱迪生有一句名言说,一个人的成功源于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有时候,我觉得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综上所述,与其说衡水中学老师“牛”、学校“牛”,还不如说衡水中学学生“牛”,是全省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学生成就了今天衡水中学的名气,换了一般的学生,甚至是差生,衡水中学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牛气冲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