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定要生男孩,等老了就知道男孩好了。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誰能說說?

向陽花開YH


據我瞭解,意思是養男孩自己的產業有人繼承,沒有產業的自己老了也有兒子養老,老了過年過節也有味,孫子孫女兒子兒媳一家人團團圓圓,看到開心,如果女兒的話,嫁出去了有自己的家庭,也家公家婆,對於自己就沒那麼好,自己想看也看不了,有事也幫不到太多,女婿好就好一點,不好的話見一面都難,個人觀點


用戶25680048967


唉,以前我也不懂這個,就我親二伯父的是讓我有了更深的感觸,就在不久之前,十一假期前,家裡打電話說伯父去世了,連夜和弟弟開車回去,也就7個小時吧。回去聽爸媽說起來的,讓人唏噓。

老頭接近80了,之前是抗美援越的二炮部隊前線營長,獲得過胡志明勳章和范文同親自頒發的獎狀,退伍後分配到家長是經貿委主任,科級幹部,還會建築繪圖,鎮政府大樓和鎮兩所中學教學樓都是他負責設計和負責的,可以說想貪有無數個機會發財,但他一直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就靠工資。

子女方面也是就有兩個女兒(之前還沒計劃生育),也可能是這個原因,對我和堂哥、弟弟這些侄子們都特別好,小時候90年代很困難,根本沒見過什麼好吃的,就特別喜歡去鎮上二伯家玩,能吃點稀罕東西,其實現在想也就是糖塊、健力寶、驢肉等家常東西,後來我去鎮上讀初中也是跟著二伯吃飯,在他鎮政府的辦公室住,感情都很深,就在沒得到消息前,我還在想,十一回家再來的時候帶上這位老革命,帶北京天安門看看,再去他多年當兵的張家口看看卻沒想到...

平時身體挺好,每天晚上出去散步,伯母是二婚經常去縣城幫她自己的女兒帶帶孩子,兩個女兒也都四十多歲了,一大家人忙活的很,老頭就一人在家每天我爸媽還有在家的堂哥嫂子都會照顧著,可畢竟都有自己的事,不可能24小時在身邊。據我爸媽說,當時早上還是大姑去看他,大清早的敲門敲不開,趕緊喊我爸把門撬開,老頭躺沙發上已經起不來了,送醫院沒來得及在車上就去世了😭

一個姐姐離得近去世前到了,另一個姐姐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其實都挺孝順的,隔三差五就過去給老頭洗衣服做飯拿好吃的,包括去醫院看病檢查,但是人有旦夕禍福,姐姐結婚多年也都兩個孩子,家裡也一大堆事,哪能時刻在他身邊呢。我就私下裡想,如果老頭身邊有人夜裡發現不對趕緊送醫院,以他健康程度活到85-90應該沒問題,我奶奶就是96歲高齡去世的,無病無災。當然了,我也沒在家照顧著,這話就不好說出口了。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晚年生活不容易,都願意照顧小不願意照顧老,家裡有錢生女兒將來找個上門女婿還好,條件一般也住不起養老院的就別這麼想了,自己是痛快了,沒兒子負擔小,年輕使勁吃喝玩樂,老了怎麼辦?讓女兒拋開小外孫和丈夫不管一直伺候父母?不現實的。


第十三名怒漢


我不知道別人家兒子怎麼樣,就說說我看到的。經過了,我媽媽最後2年幾乎每個月都住院。每次住院陪床的都是我,我看到同病房陪床的幾乎都是女兒,也有兒子,只是很少,媳婦沒有看到,不能說女兒沒有怨言,但是也只是說說罷了,一個老太太和兒子住,其實應該是兒子和老人住,房子本來就是老太太的,每次生病都是姑娘照顧,一次老太太生病了不舒服,老太太就打電話讓姑娘送她來醫院,姑娘沒有辦法只能請假送老太太來,在醫院姑娘說你不舒服為什麼不讓弟弟趕快送你來醫院,老太太說你弟弟要上班,姑娘說我不要上班嗎,我母親住院,我哥哥去醫院探望,我母親就攆我哥哥走,旁邊病房人說我母親,你怎麼看兒子來就攆啊,我母親說兒子要賺錢,兒子工作辛苦,要還房貸,我有時候也和同病房陪床的姑娘聊天,說小時候大人就偏心兒子,好吃的給兒子,家務活都是姑娘做,現在老了照顧老人的還是女兒,我母親自己也笑話周邊有的老人女兒在照顧自己,還誇兒子好,孝順,其實我母親也一樣,我母親只是說兒子也好只是不當家。


大雁鳴


這麼說吧,我那個前大姑姐算是臉最大的,我們結婚五年,佔著孃家她弟弟名下的房子,說法律規定誰照顧老人誰得孃家財產,死活都不走。逢年過節不照樣得回去,她有能耐一輩子窩在孃家才算能耐,她一走,老人就想到自己還有個兒子,可惜兒子住的是我婚前買的房子,老人可以很硬氣跟我撒野說他女兒就是可以住孃家,說他十五歲的外孫才能帶,兩歲的孫子不能帶,但是他沒有權利來我的房子繼續撒野,他想讓兒子盡孝我就讓他回去盡孝,願意回就回,不願意回拉倒,老人要是覺得女兒重要不需要兒子的話,大可以把兒子名下那房子給女兒,守著女兒外孫活到老就行了,何必還來我這撒野,我又不缺他那個房子,女兒再牛逼可以佔著她弟弟的房子死在那裡就行了,何必逢年過節還得回老公家,兒子女兒的區別不是哪個時代決定的,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就是封建思想嗎,我也真服了某些人的思維,能流傳幾千年的東西,總是有它存在的理由,中國改革開放不足百年,就真的能扭轉人類社會流傳幾千年的傳統嗎,真的太自以為是了,老人的代價就是兒子妻離子散,兒子現在全身是病,孫子被我帶走了,孩子現在隨我姓,女兒好就讓女兒守著他就行了,我是不會去糾結這些的,我的兒子也不需要去賴在孃家要死要活的,孩子他們不稀罕我自己養,得瑟城裡姑娘有多好的,就千萬別生兒子,否則都是在禍害兒子一輩子,呵呵


淡若冰藍


我的鄰居兄弟倆個,哥哥生了七個閨女,弟弟生了七個兒子。

孩子小的時候,兄弟倆都感覺家裡熱熱鬧鬧的,兒子女兒都是自己的至親至愛。


可是哥哥家的女兒長大後,一個個相繼出嫁,家裡人口越來越少,越來越冷冷清清,哥嫂迫於無奈,將最小的女兒招了個上門女婿。女婿精明能幹,人品很好,對岳父母非常孝順,老人的晚年還算幸福。五年前岳父母去逝後,女婿攜妻帶子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認祖歸宗去了。房屋由於多年無人居住,全部倒塌。如今宅基地也被村裡收回了。逢年過節只有侄子們,捎帶著順便給哥嫂燒點紙錢上柱香。


弟弟的七個兒子長大後,相繼成家立業,聚妻生子,家裡人丁興旺,逢年過節,全家團圓,熱鬧非凡,如今十六個孫子2個孫女也都結婚成家,並且都有了孩子,四世同堂,老老少少三十多口人,房屋和宅基地二十多處,幾乎繁衍了半個村莊。

這也許是農村人想要兒子的根本原因吧。閨女不嫌多,越多越好,但是兒子必須有一個。養小防老,兒子傳弟遞香火,這一傳統觀念在農村似乎已根深蒂固。就像一位網友說得:沒有傳承人,給個大中國又有何用?


落英鄉間


誰說的呀?是你自己嗎?個人認為,不管是男是女,只要順順利利地跟著自己長大就行。如果你兒子結婚了全都聽兒媳的,那你倒床以後,兒子是好是壞誰也說不準(同樣,也有女兒不孝順的)……就在10月2號那一天,一家三口來我們店裡吃飯,正在吃的時候,男人的電話響了,原來是公婆老兩口,想讓兒子一家晚上去吃晚飯,只見兒媳婦偷偷地朝兒子擺了擺手,搖了搖頭,兒子的聲音瞬間就提高了:“我們晚上不來,說了不來就不來,你們兩個老都老了,各人出去耍噻!成天只知道吃吃吃,未必是餓死鬼投胎邁?你們沒事我們還有事呢……”放下電話,小兩口又有說有笑地吃起來了!很簡單,他當天要是不聽他老婆的,回家後準沒有好日子過;但就算是要拒絕自己的父母,也不用如此這般惡狠狠的噻!態度誠懇一點,語言柔和一點,讓父母失望的同時,心裡也不至於那麼難受噻!所以說要孝順,兒子女兒都孝順,要是不孝順,兒子女兒都一樣。就是要看老兩口自己的的老運如何了?也就是說看你們年輕時是咋教育孩子們的了。


鳳146983974


自從結婚後,我親媽就經常說這句話:“一定要生男孩,等老了就知道男孩的好了。”所以當看到這個問題,我也來說說。

我媽這樣說,全都是為了我這個女兒好。我媽受“重男輕女”的社會環境影響太深了,其實不只我媽,我們這的老人都是這種想法。在我們老家,一般兒子跟著父母生活,女兒嫁出去有自己的家庭,很少回到孃家。因此,如果家裡辦喜事喪事都要兒子出面主持,家裡老人生病或不能自理也大多是兒子兒媳照顧,女兒想幫忙也愛莫能助。(女兒家裡也有老人孩子,兩方照顧疲於奔命)。


老人認為,兒子所生的孩子才跟自己一個姓,是自己的子孫,而女兒所生孩子是外姓,是外孫,不是一個祖宗的。如果沒有生兒子,那就是“斷根”,這是老人絕對不能容忍的,也會一輩子被鄉里人嘲笑,有些甚至造成心理陰影,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如果在農村生活需要務農,也需要生兒子,兒子更會幹體力活,更有能力養家。而女兒畢竟體力有限,即使招上門女婿,也很難如親生兒子般相處。


如果家裡只生一個女兒,父母都會很早準備好養老積蓄,就怕哪天生病了,女兒照顧不到。女兒結婚後能幫助孃家的也只能在經濟上照顧下父母。如果女兒在夫家過得不好,父母還要想辦法幫襯女兒。養女兒操的心不比兒子少,可是她嫁人後,女兒卻不能陪在父母身邊,這估計也是我媽希望我生兒子最大的原因吧!

關注@洛洛育兒,我是喜歡寫作的全職二胎媽媽,分享育兒經驗,科學育兒,讓你輕鬆帶娃。歡迎大家轉發關注,謝謝閱讀!



洛洛育兒


一定要生男孩,這是老一輩人的想法了,因為他們秉承的是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的理念。在以前,不管是城鎮婦女還是農村婦女,都覺得生兒子好,沒有兒子在鄰居或者親戚面前是抬不起頭的,特別是農村的,如果你沒生兒子,那些人是當面取笑你和挖苦你的。

我的一個表姨,她在農村就生了3個女兒,不管怎麼努力就是生不出兒子,然後她婆婆整天的數落她,就連鄰居也幫著數落,說的最難聽的一句話就是“佔著茅坑不拉屎”,意思就是要她離開,換個能生兒子的女人進門。好在表姨夫沒有去理會女人之間的那些事情,但是作為農村的男人,也不會幫自己老婆出頭,反正婆媳之間的矛盾一直都這樣。其實,我表姨也是想要生個兒子的,她自己也知道只有生了兒子,大家對她的態度才會改變。



我媽也是有這種傳統思想的女人,她就生了我和妹妹,家裡沒有兒子。她總是擔心害怕我那些堂哥、堂弟的到時候過繼到我爸名下,繼承我爸的遺產。也難怪她老人家有這個想法,她每次和我那些嬸嬸們湊一起時,嬸嬸總是勸我媽在親戚當中挑個男的過繼給我爸。所以,有時候我媽跟我提這個事情我都很無奈,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強迫別人家裡一定要有兒子繼承,哪怕是掛名的兒子都比不上親生的女兒。


好在現在社會進步了,年輕一代人的思想也改變了,生兒子還是女兒都一樣。而且生兒生女不是女人能決定的,這是男人的染色體決定的,所以現在生不出女兒,也不用被人怪罪了。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還熱衷生女兒,女兒聽話孝順又乖巧,最主要是大家覺得養女兒的成本低,養兒子的成本高。


慧說育兒


我在農村有很多沒兒子的,沒兒子的就不需要拼命賺錢了,比一般人少了點鬥志,這是年輕的時候,年齡大了女兒出成家了,老兩口還算幸福,女兒經常回家看看,女兒也要為他自己的家庭奮鬥,就減少了回家的次數,這時候父母老了,孩子也等出成家,有時候根本照顧不了兩頭,父母去世後女兒也就不會回家了,只有清明節,鬼節,十月上墳的時候能回來燒點紙,女兒老了,外孫基本不回來上墳。這一家人也就徹底從這個地方消失了。


生活背後的那份沉重


說實話,現在這個社會我真沒覺得生了兒子會比生了女兒好多少,不管是生兒生女,把子女教育成人才最重要。

這些年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總生病,我們一家常跑醫院,說實話家裡的男丁就是我爸,一般去了醫院主要負責各種跑腿,到了醫院各種手續、取藥、拍片、都是老爸負責。

但是說起照顧老人,真的是沒有女兒更貼心,我姑姑可以給爺爺洗臉洗腳、餵飯、端屎端尿,照顧的特別周到,到你說讓哪個兒子想的特別周到,真的很少見。



醫院裡我們也確實碰到了很多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病人,說實話也有很多兒子很孝順的,揹著媽媽上廁所,去檢查也全程揹著媽媽,看著很讓人感動。但是照顧的細緻入微的,還是女兒更常見。

最重要的並不是生兒生女,而是孩子是否孝順。

整體而言,女兒因為自己親身經歷了生兒育女,會更能體恤父母,而且因為女性普遍更感性,更細膩,年老以後女兒會更容易想到父母飲食起居的方方面面。

當然,如果從小到大,父母對待女兒都像蘇明玉的媽媽,那女兒從小帶著恨意就談不上如何回饋父母了,能夠冰釋前嫌就已經很不錯了。

很多孝順的兒子,每天經過父母的房門,常去探望父母,給父母錢就很孝順了,但是孝順的女兒,會在冬天來了給父母買棉衣,夏天來了給父母買短袖,會對父母噓寒問暖,有時間會更願意陪著父母聊天散步。

倒不是說哪種方式好,只是男女的角度本來就不同。



老一輩說年老了生兒子好,也是因為一般兒子會在身邊,而女兒會外嫁。但是現在的社會一家也就一兩個娃,每家的娃娃都是寶,未來的孩子們養老壓力太大,父母更應該指望的自己,多鍛鍊,讓自己健健康康的,趁年輕給自己一份經濟保障,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讓孩子成為啃老一族。而不是想著老了如何依賴孩子,雖說父母把孩子養大不容易,但是人活著最重要的是有精神氣,未來的父母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活的更有價值。

至於生兒生女都是緣分,不管兒女都有坑爹的,也不論兒女都有孝順的,重在教育。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我是陽媽 ,喜歡可以點贊關注我,育兒路上為你避坑,也會有兒童心理學和孩子性格發展相關文章推薦。(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