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嘉靖帝聖旨中說自己異常節儉,為什麼睜著眼睛說瞎話?

宋安之


這個問題還是相當有意思的,在回答之前,先講一下背景:

嘉靖帝得知了楊金水變瘋的消息,給了呂芳一個玉球,意思是說外重內輕,也就是說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抗倭,其他的事都先放一放。

揣測到旨意的呂芳,馬上擬旨傳送浙江,趙貞吉全力供胡宗憲軍需,楊金水馬上押解進京,至於海瑞審的筆錄,壓根就沒提。

一、

正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親兒子尚且如此,更何況楊金水那些乾兒子了?

我覺得該劇的搞笑擔當除了那個縣丞田有祿外,還得加一個胖太監,這傢伙把什麼叫阿諛奉承,什麼叫落井下石,什麼叫小人嘴臉,演繹地淋漓盡致。

楊金水也蠻不容易的,從變瘋那一刻起,就一直等著朝廷的旨意。這十天眼睛都熬紅了,蓋著被,還扇著大扇子,一群太監陪著他熬夜。

嘉靖帝也是蠻拼的,或許知道楊金水此刻的處境度日如年,囑咐呂芳他們:

“今晚就擬旨,八百里加急送到杭州!”

當初趙貞吉送奏疏到朝廷,也是用的八百里加急,杭州到北京的距離差不多是1300公里,2600裡地。這樣一算,雖說是八百里加急,實際上一天頂多跑五百里,這也是大明朝能達到的最快速度了。

僅僅十多天時間,這些太監就被熬不住了,一個勁地抱怨,尤其是胖太監,還打算嚇唬楊金水,結果貼身太監發飆:

“閉上你的鳥嘴,沒良心的東西!”

其他太監也嚷嚷開了:

“師兄,我們再折磨下去就熬垮了,我們垮了誰還來伺候他呀?”

胖太監也贊同,衝楊金水的跟班太監抱怨:

“就是!”

貼身太監一聽眾怒了,也只得勸解:

“趙中丞十天前就上疏了,就在這一兩天旨意就會到!”

嚴重懷疑,這個貼身太監已經識破了楊金水是裝瘋。或者說,楊金水裝瘋這件事,貼身太監是知情的,畢竟有些事還需要他做,所以,他知道嘉靖帝必然會下旨意,旨意一到,大家都解脫。

二、

果然,貼身太監一說聖旨,楊金水就蹦了起來,催促大家趕緊去接旨,這段貌似瘋言瘋語的表現,在我看來,正是他內心的真實表現。

胖太監被逼無奈,只得不耐煩的出門去看,到底聖旨有沒有到。

胖太監驚訝的表情,配合一段音樂: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童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我寧願永遠都笨又傻……”

我覺得歌詞也挺配,這個胖太監估計沒有什麼心機,也沒有人家黃錦忠誠。又學不來陳洪,陳洪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最起碼面兒上過得去!

這個寧願永遠都笨又傻的胖太監,急忙把趙貞吉等人迎了進來,猶如迎來了春天……

楊金水被架出來之後,瞬間淚奔:

“老祖宗啊,你可來了,老祖宗,杭州全是奸臣,死了的,沒死的都在算計兒子!”

其實解讀劇集,最好是看一集解一集,就像追劇一樣,如果都看完了,再回過頭來解讀。就無法體會當初的情感了,畢竟開了作弊嘛,都知道他是在裝瘋,所以一切表現變得異常滑稽。

隨後便是趙貞吉宣讀聖旨了:

“朕四季常服不過八套,換乾洗溼……沈一石何許人也……何以將織造局之作坊、桑田,盡歸於此人名下?”

“若不一絲一縷從口中吐出,朕欲容之,彼蒼者天,其能容乎?著即將楊金水押送京師,待朕細細盤問……”

三、

我們仔細來研究一下這份聖旨,這份聖旨是由呂芳擬的,當時擬旨的時候,他說了兩件安排:

一件是把楊金水押解進京,不再護短,要查一下內廷的人。第二件則是讓趙貞吉接管江南織造局,全力助胡宗憲抗倭。

聖旨的後一段話,正是呂芳揣測的聖意,做的安排,唯一的區別是增加了譚倫,讓譚倫過來協助趙貞吉辦案。而前面一段話,應該是嘉靖帝自己加上去的,呂芳雖然有權力擬旨,但發之前,還是得讓嘉靖帝再看一遍的。

而前一段話,這裡面的學問可大了:

嘉靖帝先是抨擊了一下浙江官場的腐敗,隨後馬上舉自己的例子。自己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只有兩套衣服,輪流換著穿,總共才八套衣服:

“無時不念國步之艱,民生之難!”

嘉靖帝首先給自己洗白,等於是宣佈,浙江官場腐敗案,跟自己是無關的,自己是清白的。這種表態在知道沈一石賬冊的人看來,是相當搞笑的,畢竟沈一石鉅額財產有相當一部分進了內廷。而且,沒有錢,哪裡撐得住嘉靖帝這樣修仙?

其次,嘉靖帝又提到沈一石:

“二十年前織造局當差一書吏爾……”

前面解讀把沈一石的家產收歸織造局,而不是充公,很多人不理解,認為這僅僅是楊金水的主意,最多是呂芳的,絕不是嘉靖帝授意的。

實際上,聖旨中的這句話就是證據,把沈一石的家產收歸織造局,還有比這財產,包括沈一石他本人都是織造局的說法更有說服力嗎?

四、

聖旨中還提到了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貪墨的錢財全部一絲一縷吐出來。如果不吐出來,就算是朕想容你,蒼天也不會容你的,既然蒼天不容你,你還是吐出來吧!

這個嘉靖帝,自己就是大明朝最大的貪官,自己不節儉,希望別人節儉,自己不吐出來,卻讓別人吐出來,也真是夠夠的了。

此時的楊金水突然踏實起來,嘉靖帝把自己招進京,要細細盤問,還能盤問什麼?

所有的賬都在沈一石的賬冊上呢,嘉靖帝盤問的無外乎,還有誰知道咱們的黑賬啊?你有沒有透露出去?

只不過嘉靖帝的這份旨意,讓趙貞吉著實為了難,當初自己這樣上疏,目的就是試探嘉靖帝的態度。可惜,這封聖旨,還是沒有啥態度,貌似是要嚴查嚴黨,可是又讓全力供應胡宗憲軍需。

趙貞吉糊塗,他根本就沒看出嘉靖帝為難的地方:

嘉靖帝要倒嚴的原因是,嚴黨給他弄不來錢了,而且抽成太多,他要換個人給自己撈錢。可是,這個節骨眼上,他又不能倒嚴,因為東南的倭寇還沒剿除乾淨呢,還指望胡宗憲頂著。浙江的案子又不能不審,所以,嘉靖帝更希望的是,案子滿滿審著,倒嚴慢慢倒著,錢嘛,慢慢撈著……

至於什麼時候為止呢?

要麼胡宗憲剿倭寇成功,成功之日,就是倒嚴之時;要麼嚴黨突然發憤圖強,展現了自己超強的實力,給弄來更多的錢;要麼就是鄭泌昌、何茂才等嚴黨骨幹,良心發現,把自己的家產全部吐出來。

當然,還有另一種嘉靖帝不希望看到的結局,那就是海瑞等人,一心把那些骯髒事挖出來。一路查到宮裡,查到皇帝身上,逼著嘉靖帝表態,而事實上,事情的發展也確實向著這種結局方向。

連錦衣衛們都知道事情變得異常複雜了:

“你們記住我的話,一切事不能往宮裡扯,更不能往皇上身上扯,主意讓姓趙的他們拿!”

錦衣衛們也是老油子,在情況不夠明朗之前,還是明哲保身好,不表態,不動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靜待事情發展……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