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唱戲運氣,有三個關鍵點,記住了你會越唱越好聽

我們演唱京劇,是離不開對氣息的運用的。常常有演唱的票友說唱戲氣不夠用,一位東北大姐就和我說:“哎呀媽呀,怎麼唱個長腔老是拖不完就沒氣了,這可咋整啊”,我說:“您那是氣運用的不好,沒鼓搗好當然不夠使喚了”。

氣力的結合是為了更好的發聲,戲曲的演唱,對氣息的要求,說難也難,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大家只要注意三個關鍵點的協調配合,就能運用好氣息來支持演唱。

談唱戲運氣,有三個關鍵點,記住了你會越唱越好聽

程派傳人張火丁在清唱

那麼是哪三個點呢?那就是,第一點:吸氣(口、鼻)第二點:存氣(胸、腹),第三點:運氣(丹田、腰腹、胸腔、口腔)

第一點:吸氣(口、鼻)

有人說:吸氣誰不會,不吸氣人能活嗎?沒錯,但是請注意,唱戲時候的吸氣吐納,和平時的吸氣呼氣是不一樣的。而往往業餘的很多愛好者,唱的時候和平時呼吸沒什麼區別,這才是重點。

談唱戲運氣,有三個關鍵點,記住了你會越唱越好聽

戲曲演員在歌舞演唱

這就是人家有經驗有訓練的演唱者,唱的有力度,音色靚麗、共鳴厚實,而你就和豆芽一樣的軟而無力,音薄而弱並且不能打遠,胡琴一響就看你那嘴在“嘎巴”,根本聽不見你唱的是什麼玩意兒。這個也是業餘演唱者普遍的問題,其原因,就是不會用氣息,頭一步吸氣就沒做好。

那麼怎麼樣吸氣才算合格呢?大家知道,吸氣靠口鼻,怎麼樣吸氣,也大有講究。老生吸氣因為有髯口擋著,可以採取口鼻互相協調的吸氣方法,嘴型稍微大一些也沒有什麼關係,不會嚴重的影響面部美觀。那麼旦角因為沒有什麼遮蓋物,表演的時候臉部表情一覽無餘,所以,就得采取輕易不張大嘴,以鼻吸氣的方法,就像人們常說的“像聞花一樣”的那種姿勢形態,表演的時候神態要優美,吸氣時候,那種女子含羞嫵媚的姿態,更能使唱腔具有感染力。

談唱戲運氣,有三個關鍵點,記住了你會越唱越好聽

像聞花一樣的吸氣

第二點:存氣(胸、腹)

吸進身體裡的氣息,該怎麼辦呢?那就得談談存氣了。怎麼存氣,也有講究,一般的人無論唱歌,唱戲,如果沒有經過訓練,那麼他們就會不知道怎麼存氣怎麼運氣,人平時維持生命的呼吸和唱歌唱戲的呼吸,那是有很大不同的,用鼻吸氣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打開肺葉,使氣息能夠更加的深沉,以能夠最大限度的支持演唱。

氣息通過口鼻吸入身體,然後不會長久集中在肺部,因為氣息你不運用它,就會通過呼吸再次被呼出身體,因此怎麼樣調整運用吸進身體的氣息,就非常有說道了。

談唱戲運氣,有三個關鍵點,記住了你會越唱越好聽

意大利美聲唱法對氣息的要求非常高

一般情況,氣吸進來之後,想要最大限度的使肺葉打開,多存些氣,就得使橫膈膜下沉,那麼這時候就得運動腹部,讓它儘量的放鬆,這樣橫膈膜自然就會下沉。那麼氣也不可能無限制的總是吸入身體,他也有滿的時候,當人感覺到已經可以了,吸足了,那麼就得用意識控住腰腹,這一些列活動,我們的祖先給它起了一個響亮的,直到今天還在用的名詞叫做:“氣沉丹田”!

第三點:運氣(丹田、腰腹、胸腔、口腔)

那麼說起“氣沉丹田”,那個“丹田”到底在什麼地方呢?它在身體的肚臍下三寸,這就是中國古代修煉丹道說的丹田的位置,那麼說是氣沉丹田,小腹也不是呼吸器官,氣怎麼能沉到丹田裡呢?這是比喻,隨著橫膈膜的下沉,小腹的放鬆,那麼就彷彿是吸入肺中的氣,被沉到了小腹部位了,這個比喻感覺是非常形象到位的。

談唱戲運氣,有三個關鍵點,記住了你會越唱越好聽

人體丹田的大致位置

再說腰腹部位的作用,剛才講了,隨著橫膈膜下沉小腹放鬆,那麼放鬆也不能無緣無故;沒完沒了,隨著吸氣的飽滿,小腹的放鬆就得停止,停止以後,不能鬆懈,要用勁控住,這時候腰腹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實際胸肺和腰腹是一個協調配合的關係,藝人整個的演唱過程裡,對氣息的合理良好的運用,就是身體各器官,良好配合的這麼個過程,配合得越默契嫻熟,那麼對演唱中氣息的支持就越好。

剛才談了演唱中,個器官的吸氣存氣,呼吸吐納與演唱的關係和過程,那麼在演唱的時候,小腹的運動也尤其重要,特別是演唱高音的時候,如果不懂得腰腹的作用,那麼高音的演唱質量別說達到那種驚心動魄的輝煌了,連能否延續和發完整,可以說都難以保證。有一個票友就和我說:“我唱高音的時候褲帶都快鬆了”大家可想而知,一個訓練有素的歌唱者,腰部和腹部的力量控制氣息該有多麼強烈和有力量啊,這種情況,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在他的文獻裡,談到氣息運用的時候,也說過類似的話。

談唱戲運氣,有三個關鍵點,記住了你會越唱越好聽

梅蘭芳文集

那麼過去講“氣沉丹田;聲灌於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越唱高音氣越要沉下去,以用來更好的支持保證完美的演唱。

通過腰腹胸腔對氣息的運用和協調配合,那麼有了強烈充足的氣息支持,藝人的演唱,最起碼音色力度的質量,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證。

最後還得說說,氣息到了嘴這裡該是什麼情況。

一般情況下,無論氣息吸得再多,身體各器官協調的再好,最終的目的還是要發出去,這些都是為了完美的演唱服務的。那麼最後一道關口,嘴的重要性就尤其值得特別強調一下了, 因為,聲音是通過嘴發出去的。

京劇演唱,講究五音四呼,那麼什麼又是五音四呼呢?五音指的是:“唇、齒、牙、喉、舌”這五種臉部與發聲有關的人體器官,那麼四呼是“開口呼、齊齒呼、撮口呼、合口呼”。那麼聲音發到嘴這裡,通過“五音四呼”的各種形態、各種位置,使氣息形成完美準確的字音,讓藝人的歌唱能夠高質量的呈現給受眾,發聲的全部過程,到這裡才算是整個的走了一遍。

談唱戲運氣,有三個關鍵點,記住了你會越唱越好聽

戲曲演員的演唱嘴型是非常講究的

特別強調一點,嘴這裡對氣息的處理還得需要有力度,有個名詞叫做“音阻”。演唱的時候,不能鬆鬆垮垮,含含糊糊。常常聽到有人說:你的嘴太鬆!其實就是口腔這裡的勁頭、力度、控音的能力還不夠紮實,這樣就會使藝人演唱的質量大打折扣。這裡運用共鳴也是一項很高超的技術,一些方法都是為最終完成高質量的演唱而服務的,那麼只有不斷的刻苦打磨、領悟、訓練、協調,使身體的各個器官,通過不斷的訓練和領悟,對氣息運用的各種技術逐漸成熟和運用自如,才能夠把優美的唱腔呈現給觀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