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里巴巴的市值比京東高,世界500排名比京東靠後?

小甜甜影集


世界500強的排名只根據營收來,而京東的營收比阿里高,而2018年京東的營業收入超過4600億,阿里的營業收入只有3700多億,所以京東的排名比阿里高,僅此而已。

那為何京東營收會比阿里高?

我們知道京東的營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自己做為平臺的收入,一部分是自營的收入。

其中平臺的收入是指京東做為電商平臺,為第三方店鋪提供服務獲得的收入,這些商品銷售額是不算京東的收入的。

而自營的收入是指京東自己是供貨方,向客戶銷售商品,這個商品的銷售額是算京東的營收的。

對於電商平臺而言,商品的銷售額才是大頭,平臺收入相對較少,而阿里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平臺的收入,商品銷售的收入不計的。所以京東的營收會比阿里高。


為何京東營收比阿里高,而市值反而低這麼多?

目前阿里的市值約為4400億美元,京東約為440億美元,只有阿里的十分之一。

因為公司的市值不只是看營收的,會看利潤,看發展前景,看潛力等等,其中利潤是非常關鍵的評價指標。

而京東雖然營收高,但利潤並不高,2018年京東利潤僅為35億元,而阿里2018年利潤有802.34億元。

所以雖然京東營收高於阿里,但利潤遠低於阿里,所以市值遠低於阿里也遠低於阿里。


互聯網亂侃秀


阿里市值4600億美元,京東才460億美元,為什麼世界排名阿里在京東後面?這裡所說的世界排名指的是什麼排名呢?是世界500強排名,是上市公司市值排名?或者是淨利潤排名?還是品牌價值排名?



目前京東的世界500強排名確實比阿里高,因為京東的營業收入比阿里高。世界500強排名所參考的數據只有企業的營業額,而2018年京東的營業收入超過4600億,阿里的營業收入只有3700多億,也就是說京東的營業收入比阿里多出了將近900億,所以在世界500強排名比阿里巴巴高是很正常的事情。雖然京東世界500強排名比阿里高,但綜合實力阿里卻比京東強很多。


評價一個企業的實力,不應該單純地從營業收入去看待,而是要綜合企業的利潤,市值,品牌價值,社會影響力等各方面因素。阿里除了營業收入比不過京東之外,在其他方面基本上都走在京東的前面,我們來對比一下兩者的一些數據就知道。


1、淨利潤。

2019財年阿里淨利潤為人民幣934.07億元(約合139.1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而同期京東的淨利潤只有35億人民幣,只相當於阿里巴巴的一個零頭。從淨利潤就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盈利能力要比京東強很多,京東大部分營收主要來源於自營,所以淨利率比較低,而阿里巴巴的利潤來源主要靠的是平臺的一些服務費,所以利潤率是比較高。

2、市值

截止目前阿里巴巴的市值超過4600億美元,是當前我國市值最高的一個企業;目前京東的市值只有45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阿里巴巴的市值是京東的10倍以上。


3、品牌價值

前段時間世界品牌實驗室發佈了2019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該榜單主要基於品牌的財務數據、品牌強度和消費者行為分析等方面進行評價,跟據這份榜單排名,阿里巴巴以2865元的品牌價值排在第11名,而京東以1062億元的品牌價值排在第45名,雖然這個排名跟大家的認知有一點出入,但至少說明阿里巴巴的品牌價值要比京東高出不少。

4、納稅

納稅雖然不能完全體現一個企業的實力,但至少可以體現出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雖然有一些企業的營業收入很高,但納稅卻很少,京東就是其中的一個,過去幾年京東的納稅其實是很少的,有關京東的納稅一直是個謎,但是阿里巴巴每年的納稅額都是挺多的,比如2018年,阿里巴巴整個系統的納稅總額就達到516億,這個納稅額度同樣也比京東多出很多。


5、社會影響力。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阿里巴巴還是京東對社會的影響都是挺大的,但是到底是阿里巴巴更有影響力,還是京東更有影響力,我相信大家都看得很明白。

綜上所述,從整體來說,京東除了營業收入比阿里巴巴高之外,在其他方面其實都跟阿里巴巴有相當大的差距。


看物流


因為世界五百強的排名是根據企業的營業收入裡計算的,阿里巴巴主要做的是平臺,通過收取平臺服務費來實現企業利潤,這跟世界五百強的排名不一樣,但是京東大部分都是自營店,因此營業收入超過阿里巴巴也是可以理解的。

沒有最好的指標,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指標。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我目前認為最適合出手的:

主圖是《底部引爆指標》:“底部”信號就是買入信號,出現了底部信號的股票,說明有起漲的趨勢,可以大膽介入,在起漲過程中出現了“引爆”的信號提示,說明此股這個點位可以加倉!

股市中有句話,會買是徒弟,會賣是師傅,賣點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言了,有了買入和加倉的提示,怎麼會沒有賣點提示呢?

“高位”信號就是賣出的信號,在此信號的提示下,所選股票就要準備出手了,後期可能會有一波下跌,謹防被套!

在副圖上可以看到買賣都有多重指標的提示,出現的信號之多,說明漲或者跌的概率越高,在操作的時候可以作為一個明確的參考。

在股市中,孤軍奮鬥可能會使自己陷入絕境,這也是主副圖同時使用的初衷,在主圖和副圖同時使用的情況下,效果會大大提升!

最後還是要提醒下各位朋友,指標只是一個選股的參考,畢竟在選股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實時消息,時事政策,消息加指標的結合使用,你得到的可能更好!喜歡的朋友可以點主頁關注私信領取轉發


我是一顆小虎牙


原因很簡單,一共三點。

1、世界500強市按照前一年企業營收進行排名的。京東起初就是自營,之後雖然也像淘寶一樣變成商戶模式,但自己的業務依舊保留。

所以淘寶總成交量再大,營收也是個體商戶的,不算在阿里頭上。而京東的自營營收都是算在企業營收當中的。此外京東物流、京東快遞等營收也都納入其中。

2、500強排名只計算營收,不計算利潤。哪怕年收入上萬億,利潤是負的,那這企業也是名列前茅的。如果利潤幾十億,但營收不足百億,那連門檻都挨不著。所以淘寶是在利潤值遠高於京東的情況下,卻排在了京東之後。

3、阿里如今已經成為一家投資型企業,不僅僅是擁有淘寶和支付寶這麼簡單。阿里旗下還有中通、匯通、申通、餓了麼、考拉海購、優酷等控股公司,同時還是蘇寧易購和新浪微博的第二大股東,然而這些不是阿里集團旗下的,因此營收也不會算在阿里頭上。但利潤確實實打實的裝進了口袋。


城市發展報告


世界500強是美國財富雜誌每年評選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

題主的問題應該和世界500強的評選標準有關。

世界500強的評選標準:

第一是銷售收入。《財富》除將利潤、資產、股東權益、僱傭人數等作為參考指標外,最通用、最主要的標準就是企業的銷售收入。即:如果按銷售收入排序,企業的位次如果在 500名以外,即使是知名公司也不能上榜。如早在2002年,青島啤酒就已經是一家為許多美國人所知道的中國公司,但由於該公司銷售收入不足100億美元,所以未能進入當年的世界500強排行榜。

第二是企業統計數據必須具有較高的透明度。《財富》要求所有參選企業的數據必須公開,《財富》認為,只有外界瞭解你公司的資產狀況,《財富》才有可能將你排進500強,這也是許多一流企業不能入主世界500強的原因之一。

第三是獨立的公司治理。就其特徵而言,獨立而健全的公司治理是重要指標,這種獨立包括既獨立於控股的國家,也獨立於控股的家族。

第四是統一按美元進行排序。《財富》一直採用當地貨幣與美元的全年平均匯率,將企業的銷售收入統一換算為美元再進行最終排序。這與《福布斯》不同,《福布斯》採用的是統計截止時刻企業所在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進行換算。

第五是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申報相關資料。《財富》要求欲參加排名的企業要按照相關要求,事先提出申請,並提供財務報表等有關資料。

對中國企業而言,《財富》主要通過三個渠道獲取相關數據和資料。一是從中國政府或行業統計部門獲取相關統計數據。二是從中國研究機構發表的資料中提取相關資料,如中國上市公司公佈的財務報表等。三是通過在香港分部設立的中國公司的數據庫核實相關數據。而且《財富》一般不與被統計的公司聯繫,特別是對第一次上榜的公司。

按慣例,《財富》世界500強的統計、評估和排序工作始於每年5月,截止於6月的最末一天,公佈於7月。因此,《財富》要求企業必須在每年5月前完成申報。

根據以上標準,阿里和京東排名才會有了題主說的結果。


安康財智匯


世界500強排名是指的公司的銷售額排名的,阿里巴巴的營收是指公司實際收入,京東營收是指商品銷售額,打個比方京東自營一天銷售額10億,實際利潤1億,阿里巴巴的營收不是商品銷售額,實際收入5億利潤就是5億,計算方法不一樣,世界排名就不一樣


聲美購物


世界五百強的排名方式不同。

有一種排名,也就是常說的世界五百強,是按照企業銷售收入,而阿里並不是實業,沒有直接銷售產品。京東主要是自營,自己採購和銷售。因而阿里排名靠後。


萬能擼Sir


先說答案:京東的排名在阿里前面,主要是因為採用的排名指標不同而已。

在去年7月的《財富》雜誌評選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京東從181名上升到139名,阿里從300名上升到182名,騰訊從331名上升到237名。從名次排列上看,京東已連續多年力壓阿里和騰訊,一直排在前面。

截止2019年9月14日,阿里巴巴的市值為4664.82億美元,而同期京東的市值僅為455.61億美元,阿里巴巴的市值是京東的十倍以上,但是目前的世界五百強排名,京東卻在阿里巴巴之前,這是為什麼呢?

世界500強的排名依據

目前的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依據系根據企業的營業收入進行排名的,京東的主營業務模式為自營,也就是說京東類似於一個大超市,我們向它買東西,它賣給我們,我們購買的每一件產品的金額都是算入京東的營業收入;阿里巴巴則主要做的是平臺,即提供平臺給予其他企業入駐,我們購買的產品是向第三方企業購買,我們的購買額並不算阿里的營業收入,阿里巴巴更像是一個綜合體,把店面出租給第三方,然後進行收租,所以阿里巴巴的收入就沒有京東的高。

當然京東也就只是在營收方面領先阿里巴巴,其餘各個方面,無論是在市值還是利潤亦或者納稅等等,京東與阿里巴巴都沒有辦法相比較。以淨利潤來說,2018年阿里巴巴的淨利潤為131億美元,而同期京東集團的淨利潤為-3.77億美元(京東商城已經盈利,但是京東其他板塊,如物流、金融等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帶動了整個集團利潤為負數)。

由於京東與阿里運營模式不同,劉強東一直在走重資產運營的道路,物流都堅持自建,物流倉儲全部自營,正是這種自營模式使得京東的人力財力等投入相當巨大,因此就出現了營業收入高但淨利潤低的局面。而阿里巴巴則是一個提供“收租”的平臺,本身並不參與經營,以科技的手段從商業生態系統及產業鏈中賺錢,就跟萬達廣場一樣,建起來收租。

總結

綜上所述,你所說的京東排名高於阿里只不過是在營收方面而已,不同方面的指標排名往往出入都很大,所以京東集團在某方面高於阿里並不足為奇,只要在各個方面全面超越,才是真的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