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雍也》:有時候迴避並非是因為怯懦

在上期推送中,我們和大家分享了《論語·雍也》的中第八小節內容,今天我們繼續和大家分享《論語·雍也》中第九小節的內容。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季氏派人通知閔子騫做費城的長官。閔子騫說:“你好好地替我推辭了吧,如果有人再來找我,我一定已經逃到汶水去了。”

這裡的閔子騫也是孔子的一個弟子,並且還是十哲之一,他為人特別孝順,二十四孝中“蘆衣順母”就是閔子騫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閔子騫很小的時候他母親就去世了,他父親娶的後母對閔子騫很不好,冬天給他穿的衣服裡面填的是蘆花,而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填的是棉花。閔子騫有一次和父親出門,凍得直髮抖,他父親看了很生氣,就用鞭子抽打他,閔子騫的衣服綻開露出了裡面的蘆花,他父親才知道原來他後母竟然如此待他。他父親想要回家休了後母被閔子騫攔下了,閔子騫說不休後母只有他自己受苦,休了後母他和弟弟們就都要受苦了。後來他後母知道了這件事非常感動,對閔子騫也變好了起來。

閔子騫在德行方面不亞於顏回,也是孔子非常得意的弟子之一,這裡季氏希望他能夠來做自己的宰臣。為什麼是季氏的宰臣呢?因為周朝的時候,像季氏這樣的卿大夫是有自己的采邑的,相當於一個小的國王,所以他們也是需要自己去找一些人來管理自己手裡的土地和人民的。季氏就是想讓閔子騫來管理費城這個地方。但是沒想到閔子騫拒絕了他,不僅拒絕了一次,而且還說你別再來找我了,我就是逃跑我也不會去給你做官的。汶水實際上是在齊地不在魯國,這裡就是說你再來找我我就不在魯國呆了,說明他已經下定了決心。

做官有什麼不好的呢,閔子騫的老師孔子一輩子都希望能夠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實際上我們前面說了,在季氏的采邑做官就相當於老闆是季氏,而不是魯國的國君。孔子的理念和季氏的理念可以說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孔子覺得季氏嚴重僭越,所以對於季氏的行為不能夠認同,比如說孔子的另外一個學生冉有,前面給大家介紹過,他幫助季氏進行了田賦改革,而且在季氏準備攻打小國顓臾的時候,冉有沒有進行阻止,對於季氏的一些言行,冉有也沒有進行規勸,孔子對此非常生氣。其實孔子自己也不是很想讓弟子去季氏的手下做官,包括前一個章節,季氏專門來問孔子,孔子的態度也很冷淡,沒有說特別熱情地去推薦自己的弟子。因為亂世很難出賢臣,尤其是在季氏的手下做事,孔子怎麼說冉有的呢?他說“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是你沒有那個精鋼鑽就別攬瓷器活,你既然做不到勸阻季氏行臣子的職責,那麼你就別去季氏的手下做官。閔子騫顯然就是守住了自己的底線,保持了潔身自愛,沒有被官位和俸祿所誘惑。

越是在亂世,人性的下限將被一再挑戰,對於仁者來說,無論是什麼情況,都不會丟掉自己的本心,都能夠守住自己的底線,但是一些意志力不夠堅定的人,可能就會隨波逐流了。事實上,越是能夠潔身自愛的人,他越能夠遠離危險的漩渦,而妄想從亂世裡分一杯羹的人,最後可能把自己的命都丟了進去。閔子騫對於自己的認識就很清晰,堅決不去趟季氏的渾水,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那個本事去改變季氏,更無法去改變亂世的現狀,所以他選擇不和季氏同流合汙,這已經是當時閔子騫所能夠做出的最聰明的辦法了,可以看出閔子騫的頭腦還是十分清醒的。

這也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生的智慧,比如說你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看到了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你要先衡量一下自己有沒有改變的能力,如果暫時沒有能力去改變,至少先做到明哲保身,不要參與進去,這樣也不至於給自己招來禍端,等到你有能力的時候或者環境允許的時候再出手,這樣成功的幾率才能夠大大增加。

《論語》中一共分為20個章節,接下來我們還將陸續分享《論語》的其他內容,請大家關注我們的圖文推送。


悅讀 |《論語·雍也》:有時候迴避並非是因為怯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