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二十四史總共3229卷,約有4700萬字。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二十四史是我國最詳細、最權威的一部歷史鉅著。毛主席一生酷愛讀史,尤其青睞二十四史。毛主席在日理萬機之餘,用頑強的毅力通讀了這部歷史長卷,並且還做了點評。毛主席對二十四史的點評,可謂句句精闢。毛主席當時讀二十四史時的心境,雖然今天非我們所能描摹,但是細細體會書中的每一句,或許能受益一生。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常言道: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下面這50句話,取自《二十四史》,字字句句發人深省。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淮陰侯列傳》

聰明人考慮千次,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者考慮千次,總會有一次收穫。

任何事情,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2、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晉書周豈頁》

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有時候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剛柔相濟,容人之短。

3、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

——《隋書文帝紀》

在社會上立足,需要完善的修養和品行,但誠與孝是最重要的。

沒有誠信的能力,會大打折扣;而孝心,更是人之為人的根本。

4、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後漢書楊震傳》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人生在世,要有所敬畏,懂得慎獨。任何時候,都不應做有悖道德和原則的事。

5、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

——《漢書揚雄傳》

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去除束縛心靈的功利慾望,你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安寧和自在、灑脫。

6、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後漢書劉般傳》

渾濁源頭流出清澈泉水,扭曲形體有筆直影子,都是不可能的。

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選擇融入什麼樣的朋友圈,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7、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要敬畏自己所處的位置,像臨著深淵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樣提心吊膽。

學識越高越應謙恭卑下,名氣越大越應謹小慎微,俸祿越多越不該索取分外之物,唯此才能功成天下。

8、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魏徵傳》

以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9、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

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裡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

夢想再美好,不付諸行動,也只是空想。

10、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後漢書宋弘傳》

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幫你度過難關,這樣的朋友值得信賴,不能忘記。

和你攜手共過患難,經過風風雨雨磨難的妻子是最為珍貴的,不能拋棄。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11、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貨殖列傳》

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

正所謂,親戚不共財,共財斷往來。一旦觸及真正的利益,人的本質就會顯露無遺。

12、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

——《南史徐勉傳》

一個家庭的家風,承載著過去,更預示著未來。

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後代子孫,不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13、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

——《晉書帝紀第一章》

一杯清水滴入一滴汙水會變汙濁,一杯汙水卻不會因一滴清水而變清澈。

長久積善,知者甚少;做了一次壞事,四面八方都會知道。所以說,謹言慎行。

14、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後漢書列女傳》

有遠大志向的人不喝盜泉裡的之,正直廉潔的人不接受嗟來之食。

守住氣節,挺直脊樑,做一股"清流"。

15、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傳》

身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要防止它溢出來。

天道忌盈,人事懼滿,月盈則虧,花開則謝,萬事切忌一個"滿"字。

16、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

——《後漢書王符傳》

聰明人捨棄短處,發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人生需懂得藏拙,發現自己的優勢,做最好的自己。

17、義感君子,利動小人。

——《晉書符登傳》

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這裡的"小人",並非是見利忘義的小人,這句話是強調與不同的人相處,需採取不同策略。

18、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

——《明史湯和傳》

人的眼界一旦被侷限住,就無法做成大事。有長遠眼光的人不應為眼前的困難而抱怨,做大事不必顧及方方面面的細微瑣事。用長遠的眼光,去擁抱未來。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1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漢書成帝紀》

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試問人生在世,誰能無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20、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漢書項籍傳》

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後應戰只會被控制。

誰能很快地掌握主動權,誰就能夠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

21、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國志魏書二十七王昶傳》

一個人若只知道前進卻不知道後退,只知道索取卻不知道滿足,那必然會有困窘發生,會有災禍降臨。知足常樂,知足免災。

22、奢侈之費,甚於天災。

——《晉書傅玄傳》

奢侈所浪費的財務,要比天災還要嚴重。

人一生的福報是有限的,透支了,早晚要還回去。惜食惜衣皆惜福,修孫修子在修身。

23、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史記淮陰侯列傳》

坐別人的車,就要承擔他的禍患;穿別人的衣,就要考慮人家的憂愁;吃人家的飯,就要為他的效命。俗話說,拿別人手短,吃別人嘴軟,人活著,還是要學會自食其力。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24、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

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禍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覺察—。而要想變的明智、充滿智慧,就需要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的修煉。

25、不以人所短棄其所長。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

不因為人的短處而棄去人的長處。

人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有的人短處多一些,有的人短處少一些。若看人、用人只取人的短處,而看不到人的長處,就會把人看得一無所是,而埋沒了人的長處。

26、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三國志·魏書·華佗傳》。

人的身體需要得到活動,只是不應當過分勞累罷了。生命在於運動。人必須經常活動鍛鍊,才能使食物消化,血脈流通,保持健康。

古人認為人運動不宜過度,過度就會產生疲倦,神思不振,甚而使部分器官受損,反而有害於健康。可用於說明身體應該適度活動,以利養生。

27、不以人之壞自成,不以人之卑自高。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不因為別人的衰敗而自以為成功,不因為別人的卑微而自以為高大。

驕傲自滿的人往往用別人的弱點來抬高自己,處處感到別人不行,而自以為高明。這樣的人必然閉目塞聽,自滿自足,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告誡人們要有自知之明,可引用作為鑑戒。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28、君子,利動小人。

——《晉書·符登傳》

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君子和小人的性格品質不同,所關注的焦點也不一樣。《論語》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關心的是道義,小人關心的是利益。這就告訴我們,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如果對方是一個君子,那就應該用道義感動他。而如果對方是個小人,那就只能以利益誘惑他們了。

29、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晉書·周豈頁》

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朋友。

陰陽相濟,一張一弛才是我們做人做事應該有的品質和節奏。

30、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後漢書·劉般傳》

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都是不可能的。

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分清楚本末源流。本和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們應該擺在首位的。本末倒置,源流不分的人是不會抓住問題的關鍵的。

31、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後漢書·楊震傳》

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楊震是漢代有名的清官。有人給楊震送禮想打通關節謀取不當利益,楊震拒絕了,對方說暗夜無人知,楊震對他說了這幾句,意為: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人知道?

3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

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裡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看到別人的好,大多是羨慕,欣賞。卻很少有人去行動的。

33、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應該像面臨著深淵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樣提心吊膽,害怕得發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謹慎。

《易經》和《道德經》《論語》裡關於謹慎的論述非常之多,謹慎的確是我們做事不可或缺的品質。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3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淮陰侯列傳》

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這就是告訴我們,遇到問題,應該多靜下心來思考,考慮的越周全,紕漏就會越少,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3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史記·滑稽列傳》

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36、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貨殖列傳》

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為利而往。

37、順德者昌,逆德者亡。

——《漢書·高帝紀上》

順應道德的人才會昌盛,不遵從道德的人必然滅亡。

38、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

——《漢書·食貨志》

在寒冷的天氣,人們不會去等待狐裘或絲綿做的輕暖的冬衣(寒不擇衣);人在飢餓的時候,不會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飢不擇食);人在飢寒交迫之時,也就不會考慮到廉恥之心了。

39、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

——《南史·徐勉傳》

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後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

多數人都會覺得把有形的財富留給子孫才好,其實我們更應該留給子孫的是無形的優秀品質。有形財富總有用完之時,而無形品質卻不可限量。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40、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

——《明史·湯和傳》

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應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微瑣事。

41、聚如丘山,散如風雨,迅如雷電,捷如鷹鶻。

——《元史·郝經傳》

用兵之道在出奇制勝: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如同山丘一樣不可震撼,分散的時候又如風雨一樣無處不在,行動可以像閃電一樣迅速,動作可以像鷹鶻一樣兇猛。

42、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漢書·項籍傳》

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後應戰只會被控制

43、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

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禍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44.負薪救火,揚湯止沸,以暴易暴,與亂同道。

——《舊唐書·魏徵傳》

揹著木柴去救火,揚起沸水來止沸,用殘暴來代替殘暴,與原來的混亂同出一轍。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45、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國志·魏書二十七·王昶傳》

擔心的是人們知道前進卻不知道後退,知道索取卻不知道滿足,所以才會有受困窘侮辱的過錯,才會有產生悔恨的過失。

46、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

——《後漢書·王符傳》

聰明人捨棄短處,發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47、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

——《隋書·文帝紀》

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儘管需要修養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誠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48、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魏徵傳》

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哭得很傷心,他說:我有三面鏡子(以前都是銅鏡),"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為鏡",用歷史來觀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興替",怎麼做才可以讓朝代興,怎麼做會讓朝代敗,他可以從歷史觀照的到;"以人為鏡",用到一個賢良的大臣來勸誡他,"可以明得失",可以瞭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進而去修正。

49、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傳》

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出來。

5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後言,古人之所誡也。

——《三國志》

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樣;古人所警惕的是那些當面聽從,而背後又反對的人。

毛主席一生青睞的《二十四史》,50句名言句句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學習國學智慧,縱橫人生,成為人生贏家。專門為管理者打造的30期國學精品課程和150個管理問題解讀,包括管理智慧、領導力、組織生態與基業長青、經營謀略等等。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對管理有啟發,對人生有啟迪。如果您感興趣,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鏈接,開啟您的發展進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