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你们最近正在读或者刚刚读完的书是什么?

Gyp郭小帅


在看《诗词格律》,学到了不少知识

列举其中一项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是隋唐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最初主要用于在歌席酒宴上配乐演唱,所以始终与音乐关系密切。每首词都有固定的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句数、字数、押韵,乃至每一个字的平仄。由此可见,词的格律比诗更为严格。


词自产生以后,经过了前期的缓慢发展,到晚唐五代时,花间派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开始大量进行词的创作,并产生了第一部文人词的合集——《花间集》。


而以南唐君臣李璟、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群,进一步把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词在宋代的兴盛准备了条件。尤其是南唐后主李煜,其亡国以后的词作多写亡国之痛和家国之感,读来字字泣血,感人至深。


进入宋代,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今人编辑整理的《全宋词》,共收录1300多位词人的词作近2万首,从这些数字可见当时的创作盛况。


宋代著名的词人有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周邦彦、吴文英等。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词作奔放旷达,被称为豪放派的代表;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人的词作情感细腻,风格清婉,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


宋代以后,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继续向前发展,并在清代迎来了又一个创作鼎盛期。但总的来看,清词的成就和影响力已经不能和宋词相提并论了。


诡语娜娜


我刚读完一本书是《易经》。

我说说我阅读理解《易经》的心得是:天地万物相互化生,生克平衡,相互转化平衡平行的规律。

《易经》阴阳分合化生万物。万物之祖宗就是《易经》。

阳为天,为父,为形。阴为地,为母,为实。亦是阴阳分合化生万物,亦是形实化生万物。地升华为天,聚沉为地。地万物阴阳化生,生克平衡升华,形分合化生转化平衡。亦是阴阳化生平衡平行,亦是形实化生平衡平行。

《易经》是平衡平行,失衡才出易象。人合形出吉凶预示,亦是先知也,卦象也。亦是阴阳合一的能力,亦是形实合一的能力,就是祖宗的能力的规律。

故我阅读理解《易经》的心得就是:天地万物互相化生,生克平衡,互相转化,分合平衡平行的规律。

我的阅读理解《易经》也许有误,盼老师们评论总结完美!谢谢!

网友们,你们读完《易经》的书是什么心得?说说好吗?





真王山


最近正在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太宰治被称之为“无赖派文学大师”,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人间失格》是其最具有代表作的著作之一。

01 病态的太宰治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太宰治的短文,一开始是他的传奇人生吸引了我,我无法想象一个五度自杀的人如何能创作出如此佳作,我也无法想象在他一次次的自杀后又是如何能恢复创作。

太宰治出身优越,从小生活无忧,这给了他一种不同于他人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也间接的造就了他的英雄主义,以致于当他遭遇失败的时候,引发了他对人性的绝望。

太宰治是一个追求两个极端的人,要么是完美无缺,要么是彻底毁灭,他无法让自己的中间存活,所以一旦完美不再,他就追求毁灭。

上帝始终是公平的,给你关了一扇窗,也给你开了一扇窗。太宰治是一个文学天才,上帝给了他性格及情感的缺陷,也给了他创作的天分。

太宰治的文学成就恰恰就是在他的性格及情感缺陷上造就的。

02 《人间失格》的意义

《人间失格》是一部灵魂的自白,主人公叶藏生性懦弱,对社会充满恐惧与不安,他成为了一个“异类”,可是他也用生命做赌注,揭示人类的困惑与迷失。

从语言风格上,我并不喜欢这部作品。这部作品的开头给我们展示的是三张照片,一张是幼年时代的照片;一张是学生打扮的照片,一张是头上已生华发的照片,作者对这三张照片的描述奇怪又渗人。这部作品一开始就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又让人好奇三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但这部作品恰恰表达了人性中最脆弱的一部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柔弱、孤独又苛求爱的荒地,我们从不轻易展示在人前,即使这块荒地从没消失过。

我们之所以对这部作品又爱又恨,一是因为它的基调太沉重,而是它集中了我们内心最柔弱的部分。所以当太宰治将它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既害怕也好奇。

03 结语

这部《人间失格》依然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虽然太宰治的文字带有病态,但却也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一种状态。因为这种柔弱、孤独一旦成为一种病态,也容易走向一种极端。


何来right


和学生一起重读《呼兰河传》。 对这位家乡的女作家有了重新的认识。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千里之外回望故乡的作品”(李玲.《呼兰河传》: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故园之思)。虽然是长篇小说,但其实是作者的近纪传体散文集,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记事。作品文笔优美,写作方法独特,其单独人物故事的描写和儿童视角的运用增添了作品的“史料”性。在《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国民团体盲目、愚昧、麻木、残忍等劣根性的批判虽没有直言,但字里行间展现无遗,初读时只觉得这些人的可恨,再读确有了怜悯之情,或许是自己变老了。作品还饱含着萧红对于呼兰河小城的眷恋以及对童年温情时光的怀念,而我的经历又和作者有几分相似,于是更心有戚戚然的感觉。或许,这便是重读的收获吧。


塞北平生


很高兴能够回答楼主的问题,本人刚拜读完黑塞的《荒原狼》,个人非常推荐这部著作,这是一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讲的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苟活于世而又偏偏格格不入的活在世上的一名“荒原狼”的所感所想,我相信,在文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现在正在拜读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个人比较喜欢阅读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尤其是哲学、社科、心理、文学、艺术、病理学,不太喜欢一些畅销书,也不太推荐畅销书。因为现在很多畅销书的内容像极了硬凑剧情的电影,讲的无非是前人之所讲,反复咀嚼,更况且讨论的也不够深刻。建议大家从经典的阅读入手,与其花一样的时间,何不在各个领域先品尝一番珍馐呢,如果想吃“快餐”了,到时再去选择也为时不晚。稍后我会给大家上传一些,一位董卿和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作者整理出的一些作品。纯粹个人建议,望能够帮助到您。


史可有颗小虎牙


最近在读蒙曼的《品·最美唐诗》。很多年前央视《百家讲坛》,听蒙曼讲述《太平公主》、《武则天》、《大隋风云》,一晃都过去这么长时间。这几年的《中国诗词大会》非常火爆,蒙曼担任《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探幽入微、幽默风趣的点评得到观众的喜爱。

蒙曼书中说:“人有五味,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诗是人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的一生,从从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四季是什么?春夏秋冬,对应着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情是什么?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蒙曼精选了35首唐诗分为喜、怒、哀、乐、怨五大单元板块,一一点评。

喜:一共分享了9首诗。“喜”有好几种:金榜题名、新婚大喜、亲人重逢、友人来访、闲居访友、仕途得意等等。其中孟浩然《过故人庄》说的是“闲居访友”。这首诗很熟悉、很喜欢,也有这种访友情形,感同身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画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就是拜访的意思,过故人庄,也就是拜访老朋友的田庄。这首诗画面感极强,读着读着,一种属于中国的田园风味扑面而来。也让我想起一起去终南山拜访同事老友的场面。同事退休回到秦岭终南山翠华山老家闲居,喜欢字画。夏天的时候邀我们去夏凉,于是一行人带着笔墨就去了,山里真是凉快。“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迎客的酒席在屋里,窗户打开,意境也一下开阔了,让人心旷神怡,菜园子里黄瓜豆角辣椒长的不错 ,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品茶、喝酒、画画、写字,也是人生之喜吧。





墨香一毛


我正在读周瘦娟著写的《花木从中》。

周瘦娟是位著名的作家和园艺家。在苏州建营“紫罗兰庵”,广蓄古今书画文玩,亲手培植花木水石盆景,并赋诗提意,中年陶醉期中。书中以景入诗,诗词散文随心而就,有三四百篇之多。

这本书是我一位朋友在二手市场买的。曾经藏书的主人名叫李诚。看得出他是位非常热爱阅读的学士,书中许多菲叶的重点都用笔做了标记。如果有幸,友友们有认识李诚的原藏书人,一定要告知他,书在我这里,保存的很好。








甦醒的春天


沈石溪的《狼王梦》!讲述了母狼紫岚的终极梦想,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狼王,但是残酷的现实将她的梦想打碎,四只小公狼相继去世,她的梦想只有依靠她的狼孙去实践了!为了保护孩子们安全她与金雕同归于尽,用她的行动,她的思想,诠释了母爱的深厚的!

值得一看,非常精彩,把动物人类化,非常生动真情!


yifan612620


刚看完小说《深圳没有勇气再说爱》第一部,这部小说是我第三次看,非常好看,幽默中不失智慧,很多句子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看得直呼过瘾。由于这是部都市爱情小说,故此又是那般的接地气,书中人物就好像是我们自己,一个湖南人到深圳打拼,机缘巧合下遇到佳人.........反正贼好看,建议大家看的时候先百度下这边小说,这部小说曾在网络上非常火,火得一塌糊涂,于是有了第二部,但第二部没有第一部写得那么精彩。


剑氣書香


史更几兴废,物华常流传—马面裙的始末、解构与重组,梳理了"裙"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流变:自汉唐时期的流行围系之裙、到宋代出现有门襟的旋裙,再到明代形成固定马面褶的马面裙,清代又出现了褶裥独具特色的百褶裙、鱼鳞裙、阑干裙、月华裙、凤尾裙等名目的马面裙。

想做一个能把史料汉服和现在汉服接洽的小编,正在努力学习中,以前就知道买买买,大概的形制都知道,学术性的还是看的比较少,现在正在补习,主要还是兴趣吧,也不求自己能做多好,起码能让看我文的人不跑偏买的汉服比较值(虽然没多少人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