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丫
首先,张庆和那些纯粹意义上的匪徒不同,他开始只是作为一个农民起义军去揭竿而起。据《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研究》记录:民国建立后,由于政治腐败、军阀混战、阶级压迫、天灾频仍等原因,社会秩序失控、动荡不安,广大贫苦农民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聚众为匪。而张庆就是其中的一个。
1922年到1924年,由张庆领导的起义,又称老洋人起义大规模爆发,老洋人这个称谓是因为张庆拥有类似于外国人的身材和相貌,所以人们给他起了这个绰号。而农民起义的原因都极其的相似,张庆年幼的时候,就帮家里干些农活,拾柴度日。春荒时节,沿街乞讨,不饱不暖,朝不保夕,有些时候还要流浪生活。当农民们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抗争,早在张庆起义之前,就有著名的起义军首领白朗率先起事,生活艰难的张庆也加入了造反的行列。起义失败后,张庆回到了家乡,虽然兜转了一圈还是一事无成,但曾经的沿街乞讨生活和后来的造反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和起义经验。
冯玉祥获胜接任河南督军以后,屁股还没坐热,就收到从四面八方发来的电报,全省饥民造反,在这种态势下,张庆抓住了大好的机会,将散沙一般的各地起义力量,集中到一起,加上自有的300人,很快就在家乡收拢了千余人,不但如此,随着投奔者日益增多,起义尚未开始,张庆麾下就聚集了将近5000人,自称河南自治军。
老洋人的活动,使直系军阀首领、直鲁豫巡阅副使吴佩孚和河南督军冯玉祥大为不安。他们制定了三路合剿的计划,企图在豫西将老洋人股匪一举歼灭。但老洋人撕开重围,于10 月23 日向东逃窜,在官军的围追堵截中,10 天之内,横贯河南省,从豫西一直打到皖西。其间,数千名匪徒高举着“河南建国军”的大旗,呼喊着“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以历史上农民起义口号作幌子),沿途经过鲁山、方城、叶县、舞阳、郾城各县境,在京汉线上打垮了靳云鹗陆军第十四师的狙击,进入豫东。豫东各县驻军根本未曾料到匪队来势如此迅速,措手不及,以至上蔡、项城、沈丘、新蔡诸县城,相继被老洋人攻占。
在一系列的损兵折将后,吴佩孚授意对起义军实行招抚政策,希望能把张庆变为正规军,当时的张庆已经被团团包围,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由于整体的凝聚力不高,临阵脱逃的也不在少数,战事稍有不利,恐怕就有更多的人会弃械而逃,所以,张庆综合考虑之下,决定答应军阀提出的条件,并将抓获的外国人全部释放。他的部队被改编为河南游击支队。而在被招安后,军方只给了他勉强够吃的粮食,对军饷只字不提,最后吴佩孚还命令老洋人所部开到四川去,帮助站在直系一边的军阀杨森打仗,想借此削弱甚至消灭这支招安队伍。
张庆看透了吴佩孚的打算,于是借口饷械缺乏、部下蛮横,公然拒绝了吴大帅的命令。而吴佩孚自临城劫车案发生以来,就一直主张对土匪不能妥协、招抚,非痛剿全歼不可。此时,他不仅深悔当初招安老洋人,而且也获知,奉系已通过赵杰秘密联络老洋人,策动其倒戈。因此,他决心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他一面对老洋人好言劝慰,一面暗中下令苏、鲁、皖、豫、陕五省调集4万军队围歼。
张庆所部历尽艰苦战斗后,最后终于返回豫西,却己成强弩之末。土匪从1923 年11 月初南下开始,至此时已经两个多月,其间奔窜豫、鄂、陕三省3000 余里,昼夜行军,连续作战,实已疲惫不堪。尤其是返回豫省之后,所到各地,商民畏之如虎,坚壁清野,逃亡一空,匪徒人数庞大,无从就食,人心浮动,怨声渐起。1924 年1 月上旬,众匪被官军围困在郏县西北山中的老爷顶,穷困日蹙。老洋人脾气变得极为暴躁,动辄发怒。1月12日这天,老洋人召集各杆匪首议事,在会上,老洋人指责手下李二黑背叛队伍想除掉他,结果被另一名部下丁宝成趁其不备,直接开枪打死。丁宝成最后率部投降,至此横行一时的巨匪张庆,终于被官军彻底围剿掉。
汉时明月
河南巨匪张庆,临汝县人,因为长得人高马大,黄头发高鼻梁,有点像洋人,估计有点穆斯林血统,所以人送外号“老洋人”,1886年出生,10岁那年父母病死,跟哥哥张林相依为命,辛亥革命时一起投奔当地的白郎义军,这个白郎也是一号人物,当年他率领部队公然反抗袁世凯,袁派出的部队悉数被灭,大怒之下让段祺瑞率20万重兵围剿白郎,最后才兵败被杀,哥哥张林也被打死,张庆转投河南督军赵倜帐下,混了个连长。
1922年直奉战争时,赵倜被冯玉祥打败,残兵有的被吴佩孚收编,有的则落草为寇当起了土匪,张庆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张庆带着300多人在中牟县拉杆起事,本想带着弟兄们发财,可是所到之处都被战火摧残,遍地贫瘠,沿途都是逃命乞讨的农民,张庆在痛恨军阀混战之余陆续将流民收编,打算走西口,还提出口号“所到之处,不要银钱,不拉票”,此举获得很多人响应,到了陕州时,队伍已达千人,当时陕州守备宁保成和张庆是老相识,所以立刻就和张庆合成一伙,打到潼关时遭到了陕西督军刘镇华的强烈还击,张庆放弃进攻潼关,在灵宝县周围盘踞下来,一边打劫过往走西口的商贩,一边收编贫苦农民扩充人数。
很快,张庆的势力越来越大,还联络了周边的大小土匪搞起了联盟,张庆自任大首领,手下喽啰上万人,这时河南督军冯玉祥深感不安,率大军来歼灭这股土匪,张庆提前得到消息率领部众向东转移,不仅连下项城、沈丘、新蔡等城,还打下了阜阳城,洗劫了当时安徽督军倪嗣冲的府邸,抢了他的商号、当铺,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倪嗣冲藏在老家的军火库,张庆一下子武装了5000多枝步枪,300万发子弹,还有机枪、大炮,人数扩张到数万人,实力大增,撤出阜阳城时,还绑架了一批值钱的肉票,其中就有几个天主教堂的洋人。
坏就坏在绑架的这几个洋人,让此事件从烧杀抢掠的土匪变成了影响极坏的国际事件,本来各地剿匪都力不从心,但这次列强给了压力,情况不一样了,曹锟和吴佩孚都亲下命令河南和周围省各地驻军围剿窜匪张庆,于是张庆成了众矢之的,14师长靳云鹗、河南督军张福来、湖北督军萧耀南均出兵围剿,各张贴告示,击毙张庆的赏大洋1万块,救出洋人的加官进爵,眼看不妙的张庆先让部队分散到山里打游击,但围剿的北洋军并未罢休,于是张庆决定谈判招抚。
几经谈判后张庆被招抚改编,1923年张庆编为豫边游击司令,移防商丘,问题是当时正发生着震惊国内外的临城劫车案,吴佩孚根本不相信张庆真正投降,不给他粮饷,于是张庆纵容部下打家劫舍,开始重操旧业,为了让这支土匪军自生自灭,吴佩孚令张庆将部队开往四川支援杨森,张庆心知肚明吴佩孚的歹心,拒绝军令,一怒之下的吴佩孚令苏、鲁、皖、豫、陕五省调集重兵围剿张庆,这次是动真格的,拒绝讲和,拒绝任何妥协,张庆眼看打不过,窜逃湖北勋西、陕西商洛,在湖北枣阳大部被歼灭,张庆率领着残余土匪潜回豫西,此时土匪内部怨声四起,人心躁动,不久内讧,张庆被土匪李二黑放冷枪打死,剩下的作鸟兽散。
图文绘历史
题主自己也说了,张庆是巨匪,但凡是匪,大多只是因为利益临时组合在一起,顺利时人多,一旦遇到事情就散了,自然难以和官军抗衡。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各路大帅为了维持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扩充实力,都是刮地三尺,疯狂搜刮民脂民膏。加上战乱不断,各地民众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落草为匪的很多。张庆河南临汝人,外号老洋人,就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土匪之一。
张庆出身贫寒,后来也是为生活所迫,在白朗起义时曾经参加过起义军,算是有了一点军事经历。白朗起义失败以后,张庆回到家乡,在河南督军赵倜的宏威军中谋了个差事。
第一次直奉大战期间,赵倜暗通奉系,想偷袭曹锟后路。但是被亲曹锟的陕西督军冯玉祥打败,手下部队大多溃散。宏威军训练、军纪本来就差,这些溃军很多就落草为寇。张庆此时在宏威军中已经混到了连长,他就带了散兵300多人落草了。
张庆不敢和冯玉祥叫板,所以带着部队辗转来到豫西。豫西多山,地瘠民贫,历来就是趟将出没的地方。张庆所部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毕竟是正规军出身,枪械齐全,因此一路上有些小股的趟将主动投靠。等到陕州时,张庆部下已经有了几千人马,而陕州守备丁保成原本就和张庆认识,也率部归顺,一时间张庆也是声威大震。
张庆原本打算杀进陕西,不过在潼关被陕西督军刘镇华派兵拦住,于是流窜回豫西,继续招纳其他土匪,越闹越大。这就引起了坐镇河南的吴佩孚和新任河南督军冯玉祥的注意,两人派兵进剿。
但是此时吴佩孚看中了河南地盘,一心排挤冯玉祥,两人之间矛盾很大,双方缺乏配合。所以张庆得以逃出重围,经豫东杀到皖西,攻克阜阳,又转头杀回河南,夺取了息县等地。一路上张庆所部绑架了大量肉票,其中还有几个洋人。张庆以此为依仗,一旦遇到官兵就架着洋人往前冲,官兵怕打伤洋人所以不敢开枪,被张庆屡屡得手。
民国时期涉及洋人都是大事,在列强外交压力下,把冯玉祥挤走的吴佩孚无法推脱,于是抽调自己的嫡系部队第3师、第14师、第24师等部队大举进剿,还抽调湖北军队协助,终于把张庆围堵在了豫鄂边境。不过张庆手中有洋人肉票,吴佩孚不敢大举进攻,提出了招抚方案,张庆最终同意释放手里的人质,接受招安。
张庆被收编后,吴佩孚将他调到豫东驻扎,以让他离开豫西老巢。不过张庆一到豫东,就秘密联络周边的各路土匪,并为他们提供保护。吴佩孚得知以后,决定把张庆调到四川打仗,借此削弱张庆。然而张庆却公开抗命,并很快带着部队再次造反,重返豫西。
张庆重返豫西以后攻城略地,豫陕鄂等地的小股土匪纷纷前来投奔,鼎盛时,他手下足有3万多人。不过这些人里很多都是想借着他的风头捞一把,并不是真心投靠。所以在吴佩孚再次抽调大军围攻时,这些土匪们大多四散而去,张庆身边很快只剩下了3000多人。
而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张庆的心腹丁保成等人也不愿意继续打下去,一心招安,最后和张庆发生了冲突,张庆死在火并之中,丁保成率部向吴佩孚投降。
所以张庆虽然最强大时号称有3万多人,但是其实不过是乌合之众,毫无组织性可言,其核心力量不过3000多人,打胜仗时还还,真遇上事情,根本不顶用,被吴佩孚的优势兵力剿灭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经远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顿不堪,许多人为了生计落草为寇。再加上军阀为了保存势力,不愿意围剿土匪,所以匪患极为猖獗。以至有的土匪势力做大,匪众竟达数万人之多,成为地方一害。
(张庆剧照)
河南巨匪张庆就是其中之一。
一、拖枪为匪。
张庆家境贫寒,从小勇武好斗,又颇为狡诈,不过他倒是很讲江湖义气,因此鸡鸣狗盗之徒多喜与他交往。
张庆的父母早死,他一直和哥哥相依为命,生活异常艰难。
清朝皇帝宣告退位前一年,河南因天灾颗粒无收,百姓饥饿难耐。但官府却依然横征暴敛。为了活命,张庆跟着哥哥投奔了白朗组织的农民军起义,四处征战。
次年,清朝皇帝宣布退位,北洋政府成了国家的掌舵手。
很快,北洋军镇压了白朗领导的起义军,张庆的哥哥也在战乱中丢掉了性命。
起义失败后,张庆回到河南临汝老家,改投到河南督军赵倜的麾下当兵。
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后,由于赵倜积极响应奉军反吴,结果遭到冯玉祥的攻击。兵败后,赵倜被吴佩孚勒令就地解散。张庆此时已经混成了连长,突然部队解散了,心有不甘的他,索性率领一帮散兵游勇拖枪做了土匪。
二、壮大势力。
张庆不像别的土匪搞什么占山为王的套路,他带着匪众一路向豫西挺进。所过之处地瘠人贫,一些贫苦百姓本就无以为生,在匪众的怂恿下,纷纷加入,因此仅2月有余,人数竟达上千人之多。
随后,张庆带着匪众准备攻打陕州城。
谁知守城的守备听说是张庆,竟主动献城投降,原来这个守备以前做过张庆的副官,与他关系非常亲密。
不费一枪一卒便夺下一城,队伍扩充至七八千人,一时之间,张庆声名大噪。一些不成规模的匪首也闻之而来,纷纷投靠他。
张庆的老领导赵倜得知后,为了报复让他下台的吴佩孚和冯玉祥,暗中和张庆往来,并助以武器弹药,让他四处烧杀抢掠,制造民怨。
吴佩孚和冯玉祥见张庆势头做大,唯恐对他们构成威胁,于是率领官军围剿张庆的匪军。
面对兵强马壮的官军,张庆把匪军化整为零,分别突围。再加上他一直打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所过之处,竟使百姓蒙蔽。百姓不仅为他们出逃提供便利,有甚者还踊跃投奔,加入他的队伍。
(民国土匪旧照)
三、绑架洋人。
张庆突围后,很快和匪众聚合向豫东挺进,攻占项城、上蔡等地。
随后,张庆将眼光瞄向了阜阳县城。
当时的阜阳县城是皖系军阀的地盘,安徽督军兼省长倪嗣冲长年居住于此。城中不光驻扎着一个团的官军,还有一个地方保安团。
为了攻下阜阳,张庆先挑了几十个精明强干的匪军,让他们扮作商贩挑夫等,混进城中探摸情况。
张庆趁地方保安团团长倪道煦开花会,城防空虚时,和已经潜伏在城中的匪军里应外合,很快就攻进了城中。
随后,张庆一路由南向北,砸店烧屋,大肆抢掠。不光将钱财货物抢掠一空,还从倪嗣冲的府中搜出3000多支步枪、13挺机枪、200多万发子弹和几门大炮。
张庆得了这么多武器装备,大喜过望。临走时,还不忘把县政府的官员及几名外国神父作为肉票带走。
官军得到命令后,立刻对张庆的队伍进行围追堵截。但张庆每逢危险时便将外国神父置于最前,官军害怕伤及外国神父,不免畏缩不前。最终,张庆等人载着抢得的财物和武器,扬长而去。
张庆尝到了绑架洋人的甜头,因此愈发嚣张,带着队伍穿城过境。每到一处见洋人就绑,一遇到官军围剿,就把洋人推到队伍最前做挡箭牌,挟迫官军放行。
政府害怕伤及洋人,引起不必要的国际纠纷,只得任由张庆飞扬跋扈。他的势力因此越来越大。
四、接受招安。
洋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引得外国使馆不断与北京政府交涉。
在重重压力下,北京政府任命驻扎在河南的陆军14师师长靳云鄂为剿匪总司令,命他调度河南所有军事力量,围剿张庆。
靳云鄂兵分三路,对张庆的队伍围追堵截,以期采用“瓮中捉鳖”的战术将之一网打尽,同时他还四处悬赏,通缉张庆等匪众。
如此一来,张庆的队伍很快陷入重围,武器和人数也在双方苦战中损失惨重。眼看着多年心血就要化为乌有,张庆于是又把绑架的洋人拿出来做挡箭牌。并扬言,靳云鄂要是让他没有活路,这些洋人统统就都要为他殉葬。
靳云鄂无奈,只得招抚张庆。
经过多次协商后,张庆最终同意释放洋人,而他的队伍也被政府收编,成了有编制的官军。
(靳云鄂旧照)
五、遭遇围剿。
张庆打着剿匪的旗号,不光四收收缴枪械,还趁机扩大势力。
除此外,白天他纵容部下四处征粮派款,夜里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地方上的乡绅地主无不是他洗劫的对象,百姓也常常遭殃。
于是在大家的联名下,政府命张庆移防豫东一带。
张庆到了豫东后,不仅横征暴敛,还被当地众路匪众推为“总司令”。
当时军阀混战,身为直系军阀的吴佩孚,一直对诡计多端的张庆不信任,害怕他与奉军和皖军勾结。所以,他决定把张庆丢到四川去,让他带着他的队伍去打仗,以借此削弱他的势力。
张庆对军阀混战一毛钱的兴趣都没有。再说吴佩孚的算盘他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表示一没有枪械,二没有粮草,部下也使唤不动,最终拒绝听从吴佩孚的调遣。
不光如此,张庆还和赵倜勾结,打算待时机成熟,联系各股土匪一起举事,攻打吴佩孚。
吴佩孚得到消息后,立刻调遣4万官军围剿张庆,可惜由于张庆信息灵通,竟让他脱逃成功。
六、匪势激增。
张庆在突围中损失惨重,但是他通过许以金银钱财等方式,很快就换取了大批武器。由于他名声响亮,一些匪众也慕名来投,所以势力很快扩充至上万人之多。
由于军阀混战,奉军和皖军都对张庆一行匪众袖手旁观。另外,对他进行围追堵截的直系官军,见他有出省之意,竟不紧不慢跟随其后,打算将他送出省了事。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庆率领匪军穿乡过镇。所过之处房屋皆毁,弃尸遍地。据地方文献记载,在张庆过李官桥镇时,由于水流湍急,无法过河,他竟指使匪军对百姓大行屠戮,并把尸体丢在江中,打算叠成人桥渡河。被杀人数多达4千余人,烧屋更是不计其数,其恶行凶残到令人发指。
待张庆率匪军抵达湖北郧西后,他手下的匪众竟多达3万余人,光是来复枪就有5000多把,大炮、机枪亦数量不少。
(吴佩孚旧照)
七、内讧而死。
张庆俨然是祸害,到了谁的地盘,谁都紧张,再加上他一路从河南突围到湖北后,匪众达3万余人,这也让各路军阀大为震惊。毕竟各军阀地盘上都有着大大小小不少匪患,万一他们联合起来举事,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各省军阀都纷纷加派驻军,架设电话,互通消息。
由于官军通力合作,张庆的队伍一下子陷入寸步难行的局面。他率领队伍往回撤,打算返回豫西老巢。
张庆的队伍每经过一地,百姓无不惊骇,坚壁清野,向外逃亡。
沿途的洋人也纷纷避祸上船,躲在汉江中央,以免遭受绑架。
由于张庆的队伍太过浩荡,地方上的官军也只敢远远追随,不敢贸然行事。
最后,在各地官军的护送下,张庆带着匪军回到了豫西。
然而,这一路上不断作战,再加上日夜行军,缺粮少食,武器也匮乏不堪,因此,一些土匪眼见无望,纷纷离去。
张庆抵达豫西后,势力已经衰减不少。更为可怕的是士气低迷,大家暗地里都希望能向官军投诚。
这天,有人向张庆密报,称他的手下李二黑私通官军。
张庆本就因势力受挫,性情暴躁。听闻后立刻召集匪军,并当场要枪毙李二黑。尽管他的几个心腹一再替李二黑求情,但他为了稳定军心,还是一意孤行。
众人见张庆不肯就范,争执中,有人向张庆开了致命的一枪,结束了他的生命。
随后,张庆的尸体被投诚的匪军献给官军。由于张庆罪大恶极,在政府的同意下,官军将张庆尸体枭首示众。百姓闻之,无不争相前来观看,并拍手称快。
(参考文献:《豫西土匪》《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研究》)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一、人物介绍
张庆,出生于河南汝州的一个贫苦农家。此人身形高大,发质偏黄,目光深邃,鼻梁高挺,有点像洋人,另据说张庆听到别人议论说洋人如何厉害,他不屑地说:“我比洋人更厉害,我是洋人的老子”!所以人送外号“老洋人”。
张庆幼年,父母相继离世,他跟着哥哥张林东奔西跑,艰难度日。
二、参加起义
时值豫西一带连遭天灾,官府征收赋税,百姓食不果腹,各路军阀势利割据混战,因此有了“天下之民苦,孰如豫民之苦,天下之坏事,孰如豫事之坏。”张林、张庆兄弟二人投靠了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军。1914年白朗部被北洋政府所剿灭,张林战死。张庆改名张廷献,投靠河南督军赵倜胞弟赵杰率领的宏威军麾下。
三、拉杆为匪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宏威军被冯玉祥部打败,后被吴佩孚下令解散。溃退途中,身为连长的张庆率部下举枪为匪,直达陕州,当年七月,其人数已达数千人,河南几个县城相继被张庆所占领。
兵强马壮后张庆率部攻占安徽阜阳,抢夺了皖系军阀、原安徽省督军兼省长倪嗣冲的军火库,缴获众多枪支弹药。张庆部下在阜阳城大肆搜刮,绑架肉票,抢夺商铺,无恶不作。后官兵来剿,自知寡不敌众,张庆下令纵火焚烧阜阳城,百姓苦不堪言。返回河南途中,匪部劫走外国基督牧师。
四、接受招安
张庆劫持美英传教士让两国大为光火,北洋政府迫于淫威,下令驻河南部队前去剿匪。一番激战,张庆部寡不敌众被官军合围,官府派人磋商,而后达成协议,张庆释放洋人,匪部被改编。
五、反水起事
匪终归为匪,难改其本性,张庆部依然抢夺扰民。因张庆颇有心计、懂得战术,直系吴佩孚担心张庆会被皖系、奉系或其他军阀所收买利用,命张庆部开拔四川,帮助直系军阀杨森打仗,以此来消耗这支招安部队。
张庆深知吴佩孚的心思,借缺乏粮饷枪械、部下蛮横鲁莽为名,故不执行吴佩孚命令。吴佩孚自临城劫车案发生以来,主张对付土匪之流非痛剿全歼不可,集结部队围剿张庆部。
两军交战期间,张庆部所经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百姓深恶痛绝。
六、内部火并
几番恶战,张庆部返回豫西,早已是强弩之末。1924年,被官军围困在郏县,张庆大骂部下私通官军,欲杀一儆百,又怎料想他早无当年威望,最终被另一匪首丁保成及其他部下击毙。
小结
张庆所领导的匪患是民国时期的悍匪之一,其人数众多、规模之大、杀人之多、范围之广,实属令人惊讶。所谓自作孽不可活。
历史的发生
先介绍一下张庆,外号“老洋人”。为什么叫老洋人呢?并非他是个洋人,而是因为此人长相身材高大,黄发深目高鼻,颇似洋人。
3万多土匪怎么来的?
张庆本就是当兵出身,曾经在吴佩孚的部队中当过连长,但是后来吴佩孚被张作霖打败,张庆的部队被打散,索性就带着300多人的队伍上了山当了土匪,过起了逍遥自在的土匪生活。
张庆带着队伍从豫西一路北上走到了陕州(今陕县)。众所周知,民国时期这一带都十分落后,当地百姓贫穷不堪。所以一路上张庆的队伍收拢了不少贫民,等到了陕县的时候,队伍壮大到了几千人。
此后,张庆打着:河南建国军的旗号,曾经攻占了河南数个县城,影响力达到巅峰,部下的土匪最高达3万多人,当地的官军根本就不暇顾及张庆,打也是做做样子,都是为保存实力。
老洋人的覆灭
张庆惹了不该惹的人,他曾绑架三个传教士,结果引起了国际舆论,当时的北洋政府总理要求彻查此事,张庆遭到了北洋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的围剿。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张庆的那帮乌合之众哪里招架得住,一战下来就剩下三千来人。
这样的境地让张庆十分恼怒,但是他并没有死在官军的手中,而是死于内讧。手下几个主张向官军投诚的头目因与张庆意见不合,于是决定将张庆杀掉,然后接受招安。1924年1月,张庆被杀,部分土匪投降官军,还有部分不愿意投降,分散在各个山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剿灭。
历史评说
河南的土匪头子张庆,成也因为洋人,败也因为洋人,为何这样说?
相信看完了他的故事,你也就能够理解了。
出生于临汝县的张庆,一出生就像个混血儿,越长大他的特征也越明显,自然也就有了“老洋人”的外号。1896年父母双亡,陪着哥哥一起风餐露宿,兄弟二人相依为命,为了生计他和哥哥张林被迫加入当地义军。
当时义军的老大名叫白郎甚是嚣张,挑衅了当时的袁世凯,最终这场毫无悬念的围剿虐杀,也让张庆的哥哥张林与殒命其中。
哥哥身死的打击,也让幸存下来的张庆决心提高自身实力,他要像真洋人那样,让别人见了闻风丧胆,所以他再一次参军。但这次是正规军队,不料双方实力差距悬殊,张庆和他的战友们,也已经被打散了,当时的张庆深刻认识到,为别人效命终究是被动的。
他就借着他的一张洋人脸拉起同伙来,一路上收编了300多号兄弟,单纯的他就想带着兄弟们发点小财安稳的过日子,但是战争的残酷让他明白现实,因为战乱土地颗粒无收,农民也外出逃亡讨生活,出于同情,将路上的流民,也收编至队伍当中,随着队伍的进一步扩大,他也提出了这样的口号。
“所到之处,不要银钱”简直成了他拉拢人心的利器。
数百人的队伍也已经突破千人大关,后来又遇上自己的老朋友宁保成,两人本着合作共赢的目的搭伙。就在潼关的遭遇战中,他们才算真正遇上劲敌,久攻未果的张庆,果断放弃了对于潼关的进攻,所以就暂时盘踞在灵宝县一带。
但是,为了不让上千号人饿肚子,他们也是不是干点打家劫舍的买卖,唯一的目标和原则就是有钱的商贩。但同时还不忘记扩充兵力。
张庆实力的骤增,也是从他联合大大小小的土匪开始,张庆也被尊称为大首领,底下大大小小接近上万人,随着他们土匪联盟规模越来越大,也逐渐被当地军阀盯上了。
当时河南地区的督军是冯玉祥,他就对这股势力的崛起有种不祥的预感,所以就防患于未然,提前派兵抓捕张庆,张庆自知实力不济,自然也提前偷偷转移大部队,顺便还在一路上攻城略地,得到了不少的宝贝。
安徽督军名叫倪嗣春,当时对于张庆的作用至关重要。
由于他手下不仅财产众多,而且有自己的军火库,极大的提升了张庆军队整体的作战能力,这一下子声名大噪,间接为他带来了数万的人气。
在阜阳城中,张庆还俘虏了一批人质,由于此前别人叫他假洋人,他深深表示不服,他认为他比洋人要厉害,所以为了证明自己,他把当地天主教的教徒俘虏带走了,这一下可捅了大篓子!
张庆为了证明自己这个假洋人比真洋人要厉害,绑架洋人的行径,直接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国际影响,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那个仅仅烧杀掠夺土匪头子,却引起了当时各大军阀的注意,枪口也一致指向张庆。
张庆当时所在地周边的督军,纷纷悬赏击毙张庆,事态的严重性远不是张庆所能控制的,当然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接受招抚安排的张庆,却再次遭到了军阀吴佩孚的怀疑,故意刁难张庆,就是想将其扼杀。
不堪这般屈辱的张庆最终奋起反抗,带领手下的部队干起了打家劫舍的事,重新当起了土匪,张庆也明知吴佩孚的狠心,就公然和吴佩孚对着干。
这次他没有妥协,勃然大怒的吴佩孚,正式调集五省兵力围剿张庆,面对这样的高压强权,张庆最终不堪重负,逃亡路上倒在黑枪之下。
大国布衣
河南的土匪头子张庆,可是民国初年一个风云人物,他在民国初年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一度聚集了数万士匪,可惜最终还是被北洋军所剿灭。
说起他的经历,他10岁的时候就父母双亡,只能和哥哥张林一起相依为命。辛亥革命的时候,河南土匪头子白朗聚集起了很大一股兵力,还击败了袁世凯的军队。当时张庆和哥哥张林一起投奔了白朗,成为了白朗土匪军中的一员。不过后来袁世凯派来了更多的军队,白朗的军队最后被袁世凯所剿灭,哥哥张林死于乱军之中,张庆逃入深山。
后来张庆在事情平息之后又出来当兵,并且还当上了连长,只不过在乱世中谁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张庆后来又成了土匪。虽然是土匪,但是张庆是盗亦有道,他专门抢劫富人,而周济穷人,在他的号召下,他的部下聚集了数万大军,在整个河南中原地带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当时整个中国是一个大乱世,各地都有土匪,所以张庆这个土匪还显得不是太引人注目。但是他所做的一件事却是他最终走向末路,他有一次抢劫的时候,抓了几个外国人,使得他这个土匪一下子成了国际性的事件。由于外国政府为此事而找北洋政府的麻烦,所以北洋政府督促各路兵马围剿张庆。
最终张庆被吴佩孚率领的大军给剿灭,张庆在逃亡的途中,被自己的部下打黑枪给杀害了。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张庆是个背锅较多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两次起义都是短短几个月攒起来的农民武装,没有纪律性可言,所以骂名也不能全让张庆担负,他是搞过摊派,但是摊派的都是官绅富户,吴佩孚给张庆权利就近收取钱粮,张庆根本不收老百姓的钱,直接怼吴佩孚:百姓水深火热之中,你怎么能在给他们增加负担呢。至于那些目无军纪的抢掠士兵,还不是吴佩孚逼的,估计吴佩孚肯定看过《水浒》,朝廷折腾宋江那套耍得666。
这支部队的构成是怎样的呢?
破产者、失业者和惨遭压迫的饥民,二次起义还加入了大量被强行释放的囚徒。
他们拥有起义基础,但是缺乏统一的思想,更谈不上精神武装,往往就是吃不上饭了,就造反,短期看不到好处或者遇到强力的绞杀,则一哄而散。
张庆虽然以不奸不杀的宗旨,但是他却无法有效的控制部队,一群投机者哪会有什么纪律性,更别提什么约束和执行,所谓的规矩自然变为一纸空文。
就是因为如上原因,所以造成在起义过程中,张庆无奈之中不得不接受招抚。后再次起义,而吴佩孚的耐心是有限的,降而复叛这种事儿,不会无休止的循环下去。
1922年到1924年,由张庆领导的起义,又称老洋人起义大规模爆发,老洋人这个称谓是因为张庆拥有类似于外国人的身材和相貌,所以人们给他起了这个绰号。而农民起义的原因都极其的相似,张庆年幼的时候,就帮家里干些农活,拾柴度日。春荒时节,沿街乞讨,不饱不暖,朝不保夕,有些时候还要流浪生活。
当农民们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抗争,早在张庆起义之前,就有著名的起义军首领白朗率先起事,生活艰难的张庆也加入了造反的行列。起义失败后,张庆回到了家乡,虽然兜转了一圈还是一事无成,但曾经的沿街乞讨生活和后来的造反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和起义经验。
刚回到家乡的张庆,作为被通缉对象,他的成功得益于冯玉祥无意之中为他提供的一次机会,冯玉祥正在与河南督军交战,当时的张庆在巡缉队任职,趁乱收集了巡缉队,收拢了300多人枪。
即便没有张庆的揭竿而起,当时的河南也是造反者甚众,历史惊人的相似,无非是天灾接踵而来,加上官绅无耻的盘剥,军阀的乱战,造成普通农民即便有房有地,也根本无法生存,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纷纷造反,说是造反,其实就是自谋生路,没人以打倒军阀、地主为己任,目标无非就是有吃有穿,晚死些时日,仅此而已。
冯玉祥获胜接任河南督军以后,屁股还没坐热,就收到从四面八方发来的电报,全省饥民造反,在这种态势下,张庆抓住了大好的机会,将散沙一般的各地起义力量,集中到一起,加上自有的300人,很快就在家乡收拢了千余人,不但如此,随着投奔者日益增多,起义尚未开始,张庆麾下就聚集了将近5000人,自称河南自治军。
对于这些,军阀们并没在意,河南造反的人多了,谁知道张庆是哪一号,直到张庆逼近潼关的时候,才引起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注意,于是派了一个团的兵力清缴,起初张庆还想与正规军血拼到底,接火后才知实力上的差距太大,所以避其锋芒转入西南。
吴佩孚并没打算放过张庆的意思,又亲自制定了三路会剿计划。这次张庆不再与军阀势力纠缠,专攻军力薄弱地区,最终占领皖北重镇阜阳城,在这里,他的枪支弹药,军备物资,粮食银钱都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加上能够深入群众,拉拢人心,起义军队伍到阜阳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了2万人的规模。
张庆真正把军阀们逼上房的行为是----在这些军事行动中抓获了不少外国人,这引起了各国使节的极大愤慨,一起跑到外交部,向外长陈情问责,并扬言如果吴佩孚没有能力剿灭匪患,那么他们将自行调动部队,深入河南剿匪解救人质。
吴佩孚火速商定计划,再次不遗余力的清剿张庆部队,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张庆这次没有采取一贯的躲避策略,他在鲁山战役中,将敌方一个团的兵力全部消灭,包括团长马凌云也重伤而死。
吴佩孚担心两点:
付出代价过大,得不偿失;
外国使节给出一周的时间太短,大规模的“匪患”不可能那么快清剿干净,并且张庆部还有外国人在手中,投鼠忌器。
所以,吴佩孚授意对起义军实行招抚政策,希望能把张庆变为正规军,当时的张庆已经被团团包围,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由于整体的凝聚力不高,临阵脱逃的也不在少数,战事稍有不利,恐怕就有更多的人会弃械而逃,所以,张庆综合考虑之下,决定答应军阀提出的条件,并将抓获的外国人全部释放。他的部队被改编为河南游击支队。
张庆被招抚以后,得到了什么待遇呢?
这也是他第二次起义的原因。军方只给了他勉强够吃的粮食,而军饷只字不提,更别提发放,吴佩孚只知道将收编人员当枪使,东征西讨,送死送命排到第一。
而张庆的部下,都认为是张庆贪污了这笔军饷,所以内部矛盾越来越大,本来就是一群出来找机会讨生活的饥民,不满情绪高涨之下,以前所规定的所谓纪律,也都成了一纸空文,他们开始以抢劫为生,不问穷富,这也是张庆军后来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张庆察觉到事态渐渐失去控制,而吴佩孚对自己也并非真心,自己的势力早晚会在东征西讨中被消耗殆尽,二次起义迫在眉睫,为了防止地方军阀的再次围剿,找借口将附近各地区的团防枪械收归己用,并向官绅和地主索要钱粮,以备起义中使用。
张庆再次揭竿而起,这次的起义军的规模远比第一次更加壮大。
吴佩孚的应对措施:
调遣张庆援助四川,让其部队在混战中被消灭。
集结了4万兵力,一旦张庆不服从调遣,则随时准备对张庆展开清剿。
察觉不妙的张庆提前起义,分为两支部队同时突围,异地汇合,吴佩孚的围歼计划,宣告失败!
虽然张庆的起义军,获胜连连,但同时也消耗极大,天天打仗,无利可图,大多数人都做了逃兵,短短几个月时间,张庆麾下只剩下3000人枪,最终被敌人团团包围。
张庆誓死不降,与军阀部队力战三天三夜,弹尽粮绝,部队只剩几十人,其部下参谋长丁宝成趁张庆不备,将其杀害,率部投降。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虽然曾经人多势众,但是张庆本人缺乏领导才干,向心力太弱,人员构成成分也过于复杂,部队整体缺乏战斗动力,至于军纪,即便他有心实施也没有办法贯彻下去,更何况属下们都误认为他把军饷都贪污了,对其更加不满,胜仗连连,士兵们却差点跑光,这也就不奇怪了,最后战斗中的3000人才是铁杆,可惜已无法力挽狂澜。
古今通史
说起大土匪,大家自然会想到湘西和东北,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有名的土匪窝,尤其在民国时期,那可是土匪横行。
但其实,很多人却不知道,在中华文明发源之地的中原河南,曾经也出过一个声名显赫的土匪,不亚于东北座山雕和湘西张平,他叫做张庆,绰号“老洋人”。
张庆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但却长了一头黄头发,且皮肤比一般人白许多,给人感觉更像个洋人,因此被当地人戏称为“老洋人”。虽然长得像洋人,但张庆的生活待遇却完全赶不上洋人,他家世代务农,可到他这一代,连可耕种的田都已没有,只好靠沿街乞讨为生。
在当时的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各地民不聊生,河南地处四战之地,更是成为军阀们的战场,加上黄河水灾和蝗灾不断,河南百姓生活在一片水生火热之中。
对此,史书上都这样评价:天下之民苦,孰如豫民之苦,天下之事坏,孰如豫事之坏。由此可见河南百姓之悲惨。
在这种背景下,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就只能聚在一起造反,抢有钱人的粮食和财富,于是在当时的河南各地,陆续出现大量的农民起义。当然,因为这些农民起义都是失败者,所以他们在史书上都被冠以“土匪”之称,就如同我朝刚开始也是被国民党政府冠以这种称呼。
据统计,在二三十年代,河南省境内有大小土匪400多股,总人数超过10万余人,可谓声势浩大。在这个过程中,生活艰难的张庆也加入到造反的行列,但他的这次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张庆本人也只好偷偷溜回家乡躲避。
恰好当时,冯玉祥正在与河南督军交战,张庆便又趁机聚集了一支300人的队伍,并以此为根基不断扩充队伍,还收拢从战场上逃回来散兵游击。等到冯玉祥击败河南督军后,张庆的队伍已经发展到5000多人,他自称是河南自治军。
当然,对于各路军阀来说,当时河南造反的农民队伍太多,张庆只是其中一个而已,所以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张庆这号人物。但是,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张庆便让几乎所有的军阀都知道了他的大名,并且还逼得吴佩孚这种军阀大佬亲自来对他招安,由此可见张庆之牛逼。
那么,张庆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其实,张庆的做法并不难,对于当时绝大多数土匪来说,他们都喜欢盘踞一方,然而建立自己的窝点,大块喝酒大块吃肉,就像王伦和晁盖时期的梁山泊,总而言之,没有太太的进取之心,只想着当个山大王逍遥自在。
但张庆却不同,他就如同《水浒传》中的宋江一样,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野心家,他没有像大多数农民起义军那样小富即安,而是采取流窜战术,从豫西到豫东再到豫南,甚至还跑到陕西、安徽等地,就如同历史上的黄巢、李自成一样。
在这个流窜的过程中,张庆也是号召大家打土豪分田地,于是他的起义军规模也是越来越大,部众达三万余人。尤其是在1922年,张庆攻下安徽省西部的阜阳,当时,阜阳城内有一座军火库。张庆缴获近3000多把步枪、200多万发子弹,甚至还有几门迫击炮,由此他的实力迅速提高,一般的官军已经很难再围剿他。
当然,需要说的是,虽然张庆的队伍大都是穷苦人出身,而张庆也是将不奸不杀作为他们军队的宗旨,但因为他们军队的成分太复杂,又缺乏统一的思想,更谈不上精神武装,其处于上层的领导人物也都是些没什么文化的穷苦百姓,所以导致其军队的纪律性也非常差,所谓的规矩也自然变为一纸空文。
因此,张庆队伍的所过之处,往往也会造成大量无辜百姓被杀,据记载,张庆在淅川县共杀害4000多无辜百姓,烧毁民房几万间,抢走的粮食、财物、牲畜不计其数,所到之处堪称“沿途暴尸累累”。
后来,张庆的规模越闹越大,已经严重威胁到吴佩孚的统治根基,再加上张庆在一次行动中,绑架了不少外国的传教士、工程师和修女们,这引起外国使节的极大愤慨,他们直接跑到外交部,向外长陈情问责,并扬言如果吴佩孚没有能力剿灭匪患,那么他们将自行调动部队,深入河南剿匪解救人质。
在这种背景下,吴佩孚只好亲自出马,指挥军队对张庆展开大规模围剿。当时的张庆,一方面是过高估算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想着尽快击败吴佩孚,所以他这次没有采取以往的流窜战略,而是主动与吴佩孚正面交锋,于是吴佩孚与张庆之间的鲁山战役爆发。
最终,张庆成功击退吴佩孚的第一次围剿,还将吴佩孚一个团的兵力全部消灭,包括团长马凌云也重伤而死。但是,张庆也是损失非常惨重,3万人的队伍只剩下几千人,可谓是惨胜。
战后,吴佩孚和张庆内部都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吴佩孚集团内部,很多人建议一鼓作气将张庆集团全部歼灭,但吴佩孚却认为代价过大,得不偿失,更何况即便剿灭张庆的匪患,也还会有其他人,所以不如对起义军实行招抚政策,将他们变成替自己效力的正规军。
与此同时,在张庆集团内部,土匪首领们也发生了矛盾,这场战争让很多土匪首领成了惊弓之鸟,再加上他们只剩下几千人,军队凝聚力又不高,接下来一旦战事稍有不利,恐怕就有更多的人会弃械而逃。所以,他们希望答应吴佩孚提出招抚条件,将部队改编为吴佩孚旗下的河南游击支队。
但是,张庆却坚决不同意投降,还准备开枪打死那些准备投降的土匪。结果,土匪内部发生内讧。张庆在混乱中被乱枪打死,剩余的土匪则率众向军官投降,张庆的尸体也被一并交给官军。
据说,当时的带队军官为了抢功,都争先恐后向吴佩孚报告是自己部队击毙张庆,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