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小學生家長,每晚都在忙著陪孩子寫作業,這種教育方式會不會害了孩子?

手機用戶51889792564


在我看來,家長這種陪孩子寫作業的方式,弊大於利!

現在,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不知道是整個教育系統的督導導致,還是老師誘導所為,更或者是家長主動將自己引導到陪作業這個角色中來的。反正,現在的教育現象是:孩子放學,家長先收到作業;孩子做完作業,家長批改簽字;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回家反思去!

那麼這個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從正面來說,家長普遍文化程度提高,重視孩子受教育程度的覺悟提高,家長願意主動參與到陪伴孩子在學業上有所成,這是好事,說明國民的文化素養普遍提高。

從反面來說,家長文化程度再高,依然沒有幾個家長參加過正規的教育孩子的培訓課程,沒有幾個家長是真正懂得教育孩子讀書和寫作業的正確方法。這樣就導致家長在輔導幼小班孩子寫作業時,容易夾雜個人情緒。孩子沒有速度掌握家長講的知識,家長就忍不住發火、罵孩子“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你都不會,是不是我親生的。”甚至動手打孩子。

家長的這種行為,正在扼殺一個初起階段孩子對學習的好奇心的培養時機,家長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或許會毀了孩子對整個學習的好感,導致孩子從一開始就厭學,或放棄興趣。

當然也不能全怪家長,因為家長不懂得正確引導孩子的方式方法,就覺得陪孩子寫作業就是要教孩子正確的、改掉錯誤的。殊不知,最初階段培養孩子對學習的求知慾、興趣,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是最關鍵的。

有些孩子從一開就厭學、叛逆,事實上原因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哪怕看似簡單的一個陪作業現象,也讓被陪著的孩子在學習的最初時期就抹殺了他們對學業求知慾的萌芽之心。

通過分析,我認為弊大於利,這個問題最好儘快能引起有關各方的足夠重視,儘快取消家長陪作業的教學模式,還孩子一個正常的童年和對學習最初的熱愛!

家長,就應當學會陪孩子玩和守規矩,也就是情商的培養;至於學習,也就是智商的事,最好讓更專業的學校教師來完成,這樣對誰都好。不是嗎?


玲瓏科目


你只要給她養成好習慣,她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動寫作業,寫不完不出去,而且寫的字也漂亮用心,我就是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女兒從大班開始我就給她養成好習慣了。現在剛上小學一年級,包括週末回來作業都是星期五下午寫完的,而且寫完作業還會寫我給她佈置的任務,速度特別快,我回家不陪她寫作業,因為到家她作業都寫完了我負責檢查作業有沒有錯誤,字有沒有寫錯,工整不工整,錯字會讓她改正,不工整撕了重新寫,她現在知道了,沒撕過作業,很省心,挺好的,我覺得習慣最重要,至於陪不陪你得看時間我想陪,但是我沒時間,如果等我回家吃了飯寫,都八點以後了,哪裡都去不了,她還得練習舞蹈基本功,久而久之作業越來越多,寫的越來越晚她會厭惡,這樣挺好的,都沒煩惱……



諸葛筱蝶


陪小學生做作業也是有技巧的:一二三年級要陪好,四五六年級要陪少。所以,所謂的陪孩子做作業並不是要坐在孩子旁邊,一刻不停地守著孩子做,而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否則,很容易讓孩子反感。

為什麼說一二三年級要陪好呢?因為這個時期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而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覺性、自律性和專注力都還有所欠缺,這就需要家長的監督要到位。陪好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輔導孩子,而是要監督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書寫是否工整,計算是否認真,時間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另外,我並不主家長對孩子上課沒聽懂的內容進行輔導,恰恰相反,如果我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我會讓她第二天自己去找老師問明白。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習,每節課的知識點並不多,只要孩子上課認真聽了,聽懂了,不會有作業不會做的情況。這種時候,家長關注的重點就不應該是孩子沒聽懂趕緊輔導,而是孩子上課為什麼沒有專心聽講?畢竟大班制教學,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孩子到底懂沒懂,家長通過陪孩子做作業完全可以弄清楚,從而瞭解到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促進孩子上課專心。上課會專心聽講的孩子,成績一般都不會差!

而到了四五六年級,孩子獨立性增強,學習習慣好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基本可以做到上課專心聽講,課後獨立完成作業了!而家長陪的時間自然就逐漸減少!這個階段,家長千萬不要要過多地介入孩子的作業,按老師的要求籤字,監督是否完成就行!如果孩子到這個階段還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就會越來越吃力,陪作業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多!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耐心,靜下心來,一點一點地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說實話,如果真到了這一步,家長和孩子都會很痛苦!


樾人歌兮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可以陪,但也要注意方式,”“小學四年級後,最好別再陪。”為什麼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要注意方式地陪孩子寫作業?因為孩子剛入讀小學時,是不懂怎麼學習的,這個時候的陪伴僅是為了今後的無需陪伴。那要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一、 家長放棄監督式陪做作業

監督式陪做作業,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懶於思考和探索。每到作業時間,家長坐在孩子身邊,事無鉅細緊盯著孩子每一字,每一題,一有小問題就馬上指出來。於是,孩子就認為學習是自己和家長共同的事情,稍微難點的題就不肯思考,等著家長講解和引導解答,這樣既可以避免家長髮現錯誤指責自己,又可以省腦力,這樣的狀態長久持續,孩子徹底放棄思考和探索。


二、最好在客廳做作業或學習

可以把書桌放在客廳,孩子在客廳的書桌前學習,而家長則可以在客廳沙發之類的地方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用手提電腦工作或看看書之類,這樣既不會帶給孩子壓迫感,也能讓孩子知道,作業是他自己的事,他有責任要完成,家長也有自己的任務要完成。同在客廳,孩子會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而遇到不懂的問題,家長也能及時輔導。


三、做作業前,與孩子做個時間約定

很多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不懂安排自己的時間,對時間無概念,三心二意,做著作業,想著玩,玩著的時候又被父母催著學習,學習和生活一團糟。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做作業前,與孩子做個時間約定,並堅持執行,讓孩子品嚐到好習慣帶來的甜頭,從而樂意去堅持。


總之,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完成作業,而是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當孩子可以獨立解決遇到的學習難題,他們體驗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他們肯定會熱愛學習,更不會逃避作業。


陸北老師


學生為什麼要做作業,做作業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都知道,就是鞏固已學的知識,預習新的知識,同時發現孩子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假如帶著這樣的目的去陪伴孩子做作業,那陪伴的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現實中從老師佈置作業,到學生做作業,到家長陪做作業,很多時候好像就是為了完成任務,老師是為了讓學生放學後有事幹,學生是為了儘快把作業寫出標準答案,家長是為了督促孩子儘快完成作業、不出錯。這樣做作業,老師達不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發現學生學習問題,從而提升教學水平的目的;學生也達不到掌握知識,培養好的學習習慣的目的;家長更是費力不討好,常常為孩子做作業的事著急上火,弄得家裡雞飛狗跳,這樣的作業陪伴對孩子肯定是有害的。

那麼,該怎樣陪伴孩子做作業呢?

首先,要端正陪孩子做作業的目的。不能一味地注重每次作業結果的正確率,更多地要關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關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現象,並主動跟老師溝通、反映,共同幫助孩子進步。

其次,陪孩子做作業應該是一個逐步放手,鼓勵孩子獨立完成的過程。低年級的孩子自覺性不夠,可能需要多陪陪,中高年級的孩子應該就要獨立完成了。

另外,陪伴孩子做作業不是為了保證孩子作業都做對,我們不需要每次作業都幫孩子檢查並糾正錯誤。事實上孩子最真實的作業情況更有利於老師瞭解班級學習狀況,也有利於孩子培養獨立性,克服依賴心理。我女兒的作業從三年級開始我就不檢查了,剛開始的時候錯誤率會比較高,但是當孩子知道我們不會幫忙檢查作業後,做作業更認真、更細心了,後來就完全可以獨立完成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謝謝😜


一個學爸


不請自來。陪孩子寫作業真的是個技術活,網上看到很多脾氣本來很好的父母,只要陪伴孩子做作業就會忍不住想發火,確定也是這樣。孩子年紀小了,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是磨皮擦癢,就是寫的錯誤百出,或是字東倒西歪,倒筆劃,算術常算錯……等等,讓家長看著十分上火。

所以建議孩子做完作業再檢查。回家看到已完成作業要先表揚,再指導錯的地方。最後讓他自己檢查,錯了給點小小懲戒,家長只負責簽字。耐心一點,注意語氣。

一二年級的孩子注重好的學習習慣的陪養,三四年級後就可以慢慢放手了。孩子做作業,不用時刻陪在身邊,而是關注他的坐姿,注意監督,不太識字時讀下題目。還是要以他為主,儘量讓他自己完成。實在不會做的,再看下教方法。

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指正點評,謝謝。





穆瓣草籽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這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事,如果方法不當不但對孩子無益還會害了孩子。下面我來談談幾個不當的陪讀方式。

一、求全責備監工型。

有的家長陪孩下寫作業總是坐在孩子旁邊,就像監工一樣,一看到孩子開小差或出現問題,不是罵就是打,弄的孩子思想高度緊張,一寫作業就害怕。

還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不允許孩子出現一點錯誤,要求寫整齊、寫漂亮,稍不滿意就要求重來,弄的孩子每次作業都要做三四個小時,效率極低。其實孩子剛才開始上學,要求寫好沒有錯,但還需慢慢的來,切不可操之過急。


二、孩子一問就講型。

由於小學知識簡單大多數家長都能輔導,遇到孩子有問題,一問便給孩子講,但這樣做並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其實有些問題只是孩子沒有認真讀題,馬虎造成的。一問就講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遇到問題不能獨立思考,獨立性越來越差。實際上孩子有問題家長不要急於回答,先讓他繼續審題,分析,然後再通過適當的引導來培養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只顧自己玩樂放羊型。

有些家長名義上陪孩子寫作,自己卻坐在孩子身邊玩手機,看電視,這是在陪孩子嗎?你這樣做也會弄的孩子心猿意馬無心做題的。

四、和孩子死磕型。

孩子課文背不下,有些家長喜歡和孩子死磕。背不下不讓吃飯,不讓睡覺,結果弄的孩子吃不好,睡不好,頭昏腦脹,精神疲憊,但收效甚微。其實用分段重複記憶法效果更好,即將原先花兩個小時背課文的時間分割成早上10分鐘,中午10分鐘,下午10分鐘,晚上10分鐘,通過不斷重複來記憶,這樣花40分鐘便可得到120分鐘的效果。


五、急功近利型。

有的家長為了孩子成績好,買了很多資料,讓孩子不斷重複刷題,把一個小學生弄的跟高中生一樣,三更燈火五更雞,既弄壞了孩子的身體,也抹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怎樣陪伴孩子寫作業效果最好?

抓住初期,培養習慣,逐漸方手。孩子剛上一年級時多陪陪孩子,主要糾正孩子的坐姿,握筆姿勢,書寫規範等學習習慣,並讓該子自己檢查作業和試卷,然後慢慢放手。不用老盯著孩子,自己可以幹自己的事,當孩子有問題時再去指導,逐漸陪養孩子的自覺性和獨立性。


教育黃金眼


現在很多的教育專家或是相關育兒書籍,都在提倡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以便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作為一年級孩子的家長,我也非常希望孩子,能夠愉快並獨立地完成作業。但現實情況是,一到寫作業時,我就不自覺地開始咆哮了。有時候自己也覺得不能這樣,但讓孩子積極有效地完成自己的作業,感覺比登天還難!有時真恨不得自己就幫他把作業寫了。其中的艱辛,真的只有要輔導孩子完成作業的父母,才能有深刻的體會。

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我看過不少關於怎樣培養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方面的書藉。我總結了一下,有這樣幾個辦法:(1)把當天需要完成的作業告訴孩子,讓他自己獨立完成。如果沒有及時完成,等第二天去學校時,因為沒有完成作業而受到老師嚴厲的批評,下次寫作業時,自己就知道要寫了。(2)父母陪著孩子寫一段時間,等過一段時間後再讓他獨立完成。孩子寫作業時,大人可以在旁邊拿一本書看。這樣,孩子也會養成學習的習慣。(3)許諾孩子等寫完作業後,可以看動畫片。

先來說說第一個辦法,我的孩子讀的是公立小學,如果孩子當天沒有寫完老師佈置的作業,第二天,老師就會在班級群裡發沒有完成作業的小朋友的名字。意思是大人沒有起到督促的作用,等下次佈置作業時,大人再忙也會督促孩子把作業先完成。以免給老師留下,家長不配合老師教育孩子的不良印象。

至於第二個辦法,本人也親自試驗過。等孩子寫作業時,我就拿本書在旁邊看。但等我已經看了好幾頁時,發現孩子都沒有寫幾個字,態度也是敷衍的。我立馬脾氣就上來了,心想還不如打一頓來得快。

最後一個辦法可能剛開始實施時,效果還不錯。但過了一個星期後,你會發現孩子寫作業時,只講速度,不講質量。等他好不容易寫完了,讓他再檢查一遍時,怎麼都不幹了!明顯心思都已經不在學習上了。

以上是我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可以說是並不愉快的經歷。我也一直在尋找用怎樣的方法方式,能夠幫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每天讓孩子在吼聲中完成作業。這樣,對孩子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從而讓他越來越越不願意學習,甚至厭惡學習。

孩子沒上一年級前,每當在新聞中看到,有人因為輔導作業而氣急生病時,總認為沒有必要這樣。但真的等到了自己的孩子寫作業時,才嚐到箇中的滋味。脾氣比較急的人真的不適合輔導孩子的作業,這絕對需要拿出無比的耐心才能勝任這份工作!



tongruiying


在小學教育界有句諺語“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相信很多家長應該也聽過這樣的話,所以在面對陪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也應該分階段應對,運用不同的方式。

一二年級小學初級階段。

對於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而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小學生在一二年級打好基礎,那在以後的學中就會更加輕鬆愉快。但是,這個階段小學生的注意力、自覺性、自律性還都有所欠缺,這就需要家長的及時監督,要讓小孩子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寫作業前認真準備的習慣;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與作業順序;先寫作業再玩的習慣;生活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把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三四年級中級階段

在一二年級,學生的成績差別不是很大,而到了三四年級就會出現“分化”的情況下。這是因為低年級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到了中高年級就變成了以“邏輯思維”為主,這中間的轉變會讓有些孩子不適應。這個時候家長陪著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就應該注重說教的方式,應該不單單是僅是簡單的告訴孩子答案是什麼,而是要說明為什麼。而且,家長在陪伴的時候注意“學習知識貪牢不貪多”,不要想著讓孩子掌握所有的,一定要打好基礎,一步一步的進步。

五六年級小學高級階段

對於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很多學習習慣已經基本養成,家長所能做的就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做到“錦上添花”。所以,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應該儘量減少陪著孩子寫作業的時間,要給他獨立空間,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家長只需要在孩子面對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給予及時的幫助即可,完成基本的家長監督和簽字。相反,小學高年級的知識已經有些難度了,如果家長貿然介入,跟學校老師所講差別很大的話,又會增加孩子的負擔。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理想,想多為孩子做一些,這是沒錯的。但是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知道孩子前方的路還非常漫長,一定要讓孩子跑的穩,跑的穩才能跑得遠!


學趣樂園


現在有些小學生家長,每晚都在忙著陪孩子寫作業,這種教育方式會不會害了孩子?我認為不會!

首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正是需要陪伴的時候,許多的好習慣還未養成。家有大童的寶爸寶媽可以感受到,十二歲前的孩子溝通起來沒有壓力,甚至不等你問,就能嘰嘰喳喳得說個不停,讓你很輕易地就瞭解了孩子白天在校所發生的事情。可是過了十二歲,孩子好像突然變了樣,回家不怎麼說學校的事了,也不愛和家人交流了,甚至過個生日還想和同學朋友一起,連家都不想在的。如果在十二歲前能多陪伴孩子,建立一個好的親子關係,等青春期的時候就算是有衝突,也能很快化解,否則真的是讓你心力交瘁。


其次,陪孩子寫作業也是陪伴的一種,在陪寫的過程中孩子能覺察到父母的重視,可以避免很多壞習慣的出現。比如,字跡潦草、磨磨蹭蹭等。並且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知識薄弱點在哪裡,有的放矢地查漏補缺。

那麼,怎樣才能夠做到有效的陪寫作業呢?

一、端正自己的心態。自己的孩子只是個普通的孩子,會有普通孩子的優缺點,作業過程中會有不會的知識點,會聽不懂,會磨蹭,會哭,會不情願。可以這樣說,我們小時候所有的缺點他也都會有。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孩子一點就透,那樣我們只會更焦慮、急躁,輔導作業也就不是我們陪孩子的初衷了。所以,端正心態,允許孩子犯錯。不厭其煩地引導,孩子實在不會就放置不管,給老師溝通,讓老師知道孩子的薄弱點在哪裡。有時自己會做和讓孩子明白怎麼做是兩回事。



二、找出孩子不會做作業的原因,是專注力不夠還是根本不會,要對症下藥。事實上,只要是正常的孩子,如果從小就陪寫作業的話,他的壞習慣相對來說會少的多。

三、陪伴孩子做作業不只是陪寫,更是培養習慣。如果從一年級正確地陪伴孩子寫作業,你會發現到四年級時,孩子就不會再需要你陪了,並且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成了下意識的堅持,就像慣性一樣會延續,到那時我們就可以慢慢放手了。


綜上所述,陪寫作業不是害了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方法要得當,要是咆哮式的陪寫,不要也罷,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情緒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