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这件事上,让人叹为观止!音译、意译、一词多意,有些取名背后的缘由,你可能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美食这条路上,从名到实,有些坑,只有“吃”过才知道有多深!盘点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来吧,上菜!

肉骨茶里没有茶?

有多少人以为肉骨茶是加了茶叶炖的猪骨汤?

肉骨茶,其实是道舶来菜,这个名字也是音译过来的。在马来西亚这道菜叫做“bak kut teh”。这个名字源自马来西亚沙巴地区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战后在沙巴地区贩卖自己熬制的家乡炖骨肉,时间久了顾客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肉骨弟”。闽南话中“弟”的发音和“茶”字发音相似,所以当地人便把这道菜称呼为“Bak-Kut-Teh”。翻译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实跟茶没啥关系,它实际上是一道由猪肋骨和药材炖的汤。汤料中有传统中药和一些香料,例如当归、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猪骨和这些药材熬煮多小时才能成就这道美味。

北极贝不是来自北极?

吃日式料理,北极贝是经常出现的食材,而且一般归类在刺身里。把北极贝理所当然想象成北极附近海域产出的一种贝类,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数。

实际上北极贝跟北极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不仅如此,它还不是生的,是熟的。来吧,一起来了解这个让人震惊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北极贝学名叫做:库页岛马珂蛤,是双壳纲马珂蛤科的一种贝类。主要来自于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鲜半岛东部的冷水水域,也有来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极没关系。

为啥叫北极贝?因为在日本,这种贝类被称为“北寄贝”,是根据日语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语的“ポキセイ”一词音译而来。到了中国又变成“北极贝”,跟商家费力拉高产品形象不无关系。

北极贝颜色妖艳,“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实这是因为北极贝根本不是生的。国内吃到的北极贝一般都是在捕捞之后,为了保证鲜度,快速加工烫熟并急冻,最后全程冷链运输来的产品。

螺蛳粉里没有螺蛳?

原谅一个非柳州人对螺狮粉的想象是这样的: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但实际上当你在店里吃或买到的袋装粉做出来的样子是这样的: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螺蛳粉里确实没有螺蛳,但原因倒是情有可原:之所以叫螺蛳粉,是因为精髓全在那一锅螺蛳熬制的汤底里。洗净后的螺蛳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葱、蒜、姜以及各种香料小火慢炖,螺蛳肉的美味全部融进了汤里。

虽然没有螺蛳,但一碗正宗的螺蛳粉端上来:白粉红油,上面铺满了赤红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鲜绿的蔬菜、金灿灿的腐竹、还有销魂的酸笋……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谅。

肉桂≠桂皮?

肉桂是啥?吃货的脑海里会立马跳出妈妈每次炖肉时都掰几片放在锅里的“神奇树皮”,能让炖出来的肉香气扑鼻,妈妈说,它叫“桂皮”。以至于后来吃到肉桂卷、苹果肉桂派这些西点时,还一直以为此肉桂就是桂皮……

实际上,用在西点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锡兰肉桂(Ceylon Cinnamon)。它的颜色浅黄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带甜香。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中餐中的桂皮又被称为中国肉桂(Cassia Cinnamon),相比锡兰肉桂,它的颜色较深,又硬又厚,味道比较热辣、辛香。但在炖肉、卤菜时加入它,有去腥提香的作用。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绿茶粉?

抹茶,以它那浓烈的绿以及独特的口味吸引了一批死忠粉。不太了解茶的人可能会将抹茶简单地理解为绿茶粉,但实际并非如此。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也叫碾茶,是蒸青绿茶的一种。据资料记载,绿茶的蒸青制法,是从中国传至日本的。但碾茶和传统的蒸青绿茶在种植和工艺上又有区别。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日本对碾茶的生产标准相当严谨。首先制作碾茶的原料要在采摘前20天进行覆盖遮光。其次采摘下的新鲜茶叶要当天杀青干燥,采用的是蒸汽杀青法,然后不经揉捻进行干燥。最后用磨碾磨成细微粉末。若没有这些种植和工艺要求,制作出来的茶粉,只能是绿茶粉,而不能称之为抹茶

海胆吃的不是胆?

海胆,张扬的外表下包裹着黄澄澄的“宝藏”。不管是原粒鲜吃还是海胆蒸蛋,那丰腴的口感和带着海水味的鲜甜能让爱的人无法自拔。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但好吃的同时也有一丝疑惑:这吃的是……胆吗?这误会大了。海胆的食用部位即黄橙橙的部分其实属于生殖腺,听到这个名词你可能觉得没食欲,但它吃起来却鲜美无比。这种鲜美来源于高含量的甘氨酸、谷氨酸和超过20%的脂肪含量。

另外告诉你一个惊悚的事实:海胆、蟹黄、白子、雪蛤,好吃的都是生殖腺……

黄喉不是喉,毛肚不是肚?

火锅食材也是见证“中国人什么都吃”的有利证据,看看菜单里都有啥:黄喉、毛肚、百叶、脑花、郡肝……简直能脑补出一幅活灵活现的动物肢解图。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是荤类,都来自动物的某一部位,但再具体点可能就卡壳了。毛肚应该是肚,黄喉……是喉?错!毛肚、牛肚、千层肚、百叶都是指牛的胃黄喉也不是喉咙,它来自于猪、牛等家畜的大血管,一般为主动脉,又称心管。脑花和郡肝倒比较好理解,就是你认为的猪脑、鸡胗、鸭胗。

松露巧克力不含松露?

你可能吃过松露巧克力,这种外表粘满可可粉的甜点入口即化,细腻香醇,非常美味。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你也可能知道松露,它是“蕈类贵族”,因产量稀缺又受热捧,身价非常高。

美食界的八大“误会”!有些坑,“吃”过才知道有多深

但你知道松露巧克力与松露有啥关系吗?答案是没有关系。

松露巧克力的制作原料有巧克力、奶油、黄油、朗姆酒等,就是没有松露。唯一能跟松露扯上关系的是它的外形,跟黑黢黢的松露有些像

,撒点可可粉据说是模拟松露才出土的样子……

看完这些误会,是不是涨了不少知识?当然“误会”这件事就像雾里看花、水中看月,有时候看不明白也是一种美与幸福,对于吃货来说,好吃才是王道,管他叫啥名是啥部位呢!吃货的人生不一定要明白,但一定要够!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