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在絕望之際寫下“陋室銘”,傳承千年,年年入選中學教材

一篇《陋室銘》,無數次的出現在我們的課本和試卷裡,短短几十個字,對很多人來說都記憶猶新。這篇銘文其中所表達的意思,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永遠銘記其中的思想。

安貧樂道,不願與腌臢之輩同流合汙。而寫出這篇《陋室銘》的劉禹錫,也一生都在堅持這個思想,三起三落也未曾放棄過自己的初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劉禹錫的一生,是什麼樣的處境下,他才寫出了這首千古名作?

劉禹錫在絕望之際寫下“陋室銘”,傳承千年,年年入選中學教材

劉禹錫出生於官僚世家,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官吏,雖然官職不高,但劉禹錫從小便接受著長輩的薰陶,使得他在以後的官場生涯中,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思想。

劉禹錫的父親曾在南方做官,所以劉禹錫自幼在南方長大,在這裡他學習了儒家思想和詩詞歌賦。劉禹錫自幼在寫詩這一方面就頗有天賦,也曾得到過侍僧皎然、靈澈的指點,有著非常大的提升。也正是因為這兩位佛家詩人的傳授,讓劉禹錫的詩詞非常灑脫、豪邁,不拘一格的詩風也被人稱為詩豪。

劉禹錫在絕望之際寫下“陋室銘”,傳承千年,年年入選中學教材

公元793年,二十一歲的劉禹錫和柳宗元一同考上了進士,被錄入了博學鴻詞科,也算是有了一份正經工作。在劉禹錫考上進士的時候,曾寫了一首《華山歌》,而他的思想在此時就已經定型,並且一生都在堅持這種思想,即使腳下滿是荊棘,眼前一片黑暗,劉禹錫也未曾放棄過、改變過自己的思想。

《華山歌》的最後一句是:“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大丈夫身而為人,如果沒有一個高尚的品德,即便是擁有再多的富貴,這一生不過是庸碌之輩而已。我們要記住這句詩,用這句詩便可以知曉很多時候劉禹錫為何會那樣選擇。

劉禹錫三十三歲之前,仕途雖然不算是平步青雲,但也一直在不斷地上升,從博學鴻詞科到吏部取士科,之後劉禹錫成為淮南節度使的掌書記,再到京兆府渭南縣主簿,又任職監察御史。

劉禹錫在絕望之際寫下“陋室銘”,傳承千年,年年入選中學教材

這近十年的時間,官職上升速度並不快,但勝在穩固,這也能證明劉禹錫的確有足夠的才能,能夠一步步穩紮穩打的進行升級。等到劉禹錫進入御史臺之後,遇到了韓愈和當初一起同中進士的柳宗元,三個人脾氣性格相投,便相互結識成了好友,相互之間交往非常密切。

一切的變化從公元805年開始,劉禹錫和王叔文兩個人的關係不錯,而王叔文也非常器重他,於是便和劉禹錫一同商討國家改革等事宜,而劉禹錫也非常願意參加進去。

於是在一群人的組織下,“永貞革新”就這麼開始了。因為改革必然會觸動其他人的利益,最終這次改革失敗,皇帝也被迫讓位,王叔文被直接賜死,王丕被貶,包括劉禹錫在內的其他八人也相繼被貶成了遠州司馬,也就是歷史上的“八司馬”事件。

劉禹錫在絕望之際寫下“陋室銘”,傳承千年,年年入選中學教材

在這之後,劉禹錫便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歌賦,表達了自己對於某些人的不滿和自己永不放棄的決心。而這一段時間,劉禹錫也對自己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不單自己的詩歌有了極大的提升,在哲學方面又有了更深層次的心得。

十年之後,公元815年,劉禹錫奉召回京城,雖然十年的時間京城已經物是人非,但是無論什麼時候永遠少不了那些攀炎附勢的小人,劉禹錫對這種行為很是厭煩,於是就在遊玄都觀的時候寫下了一首詩,其中一句“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更是對現在的新貴進行了諷刺。

而這首詩也激起了新貴們的怒火,於是劉禹錫第二次被貶。不過劉禹錫儘管落得如此下場,但是自己卻並不後悔,反而還非常高興的前去赴任。

劉禹錫在絕望之際寫下“陋室銘”,傳承千年,年年入選中學教材

得罪了新貴的劉禹錫自然沒有好果子吃,最終他來到了廣東連州,沒多久的時間又到了四川夔州,這個地方非常的窮,窮到什麼概念呢?

劉禹錫曾在此寫過一首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巴山楚水淒涼地”,正是形容這個地方的。一直到公元824年,劉禹錫才離開這塊“淒涼地”,到了相對來說稍好一些的安徽和州擔任刺史。

在這裡有一個知縣,雖然官職還沒有劉禹錫大,但是手中卻有實權,在面對劉禹錫的時候,這位知縣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客氣。

按照律例來說,刺史應該住在衙門裡的標間中,標間都是統一建造的,有“三間三廈”的規模,但是知縣卻以沒有住處為由,將劉禹錫安置在城南處,這個地方非常的偏僻,距離衙門有一段很遠的距離,而且附近幾乎是沒有什麼人煙,唯一有的就是門口的一條江水。

劉禹錫在絕望之際寫下“陋室銘”,傳承千年,年年入選中學教材

劉禹錫倒也不在意,反而在自己門口寫了兩句詩:“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在這個地方,能夠賞著江水觀看來來往往的船隻,哪裡能找到比這更適合思考的地方?

知縣聽到之後,心中非常的不高興,怎麼滴,我給你下馬威還便宜你了?於是又將劉禹錫從城南安排到了城北,這個地方比之前的城南更差,不僅房間要小了很多,原本的江水也沒有了,只剩下了不遠處的一條小河。

劉禹錫在絕望之際寫下“陋室銘”,傳承千年,年年入選中學教材

不過劉禹錫也不生氣,反而趁著春天到了,河邊柳樹青翠欲滴的景色,寫下了:“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經心在京。”

知縣的肺都要氣炸了,就這條件你還覺得好呢?於是在知縣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找到了一處更差的房子,這個房子小的可憐,只能放下去一張床、一把椅子和一個書桌。

劉禹錫回頭看了眼知縣氣急敗壞的樣子,然後寫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不就是我們學過的千古絕唱《陋室銘》嗎!

劉禹錫在絕望之際寫下“陋室銘”,傳承千年,年年入選中學教材

劉禹錫顛沛流離的一生,仕途極其坎坷,雖然一生之中自己的抱負從未真正的施展,但是在萬般磨難之下,劉禹錫都沒有放棄心中的堅持。

若是劉禹錫稍稍圓滑一些,憑藉著劉禹錫的才華和廣泛的人脈,足以在朝堂之上佔據非常高的地位,但他所堅持的正如那句詩一般:“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