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工貿園區建設的“園中園”模式

當前,雲南產業園區發展勢頭明顯加快,但也面臨同質化競爭、特色不明顯、單打獨鬥,以及縣級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市場服務、產業服務配套不足等問題。近年來,保山市通過探索“園中園”模式,闖出了一條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路子,2016—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和GDP年均增速分別達13.43%和10.53%。

保山市“園中園”模式的特點

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創造性地提出在保山工業園區中設縣(市、區)園區,由各縣(市、區)與保山工貿園區共建共享“園中園”,高標準規劃“一區五園六大產業”:保山工貿園區規劃大數據和輕紡產業,隆陽園規劃電子信息產業,龍陵園規劃硅精深加工產業,施甸園規劃裝備製造產業,昌寧園規劃生物資源加工產業,騰衝園規劃機電產業。聚合市級、5縣(市、區)、園區力量解決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市場服務、產業服務等配套不足問題,降低配套成本、提高承載能力、延伸產業鏈條。解決縣級園區同質化問題,形成錯位發展、合作共建共享、聚集發展,產生了“1+5>6”的聚集效應。

政策保障。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明確合作模式、效益分配、招商引資、項目審批、安全管理、資金保障等“園中園”建設發展所涉及的各種政策。一是實施期限。各縣(市、區)對“園中園”的管理權屬50年不變。二是用地合作模式。“園中園”建設堅持“統一徵地、統一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統一入園標準”,所涉及的項目建設用地、佔補平衡指標由各縣(市、區)自行解決。土地徵收、房屋拆遷的補償標準按隆陽區相關規定執行,徵地拆遷費和徵轉報批經費由各縣(市、區)承擔。三是基礎共建。“園中園”外圍基礎設施建設由保山工貿園區承擔,內部基礎設施建設由縣(市、區)政府自行承擔。四是效益分配。入駐“園中園”的企業所產生的稅費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教育費附加、排汙費、汙水處理費除外)歸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市、區)招商引資企業如因一個園一個主導產業的規劃限制需入駐別的“園中園”時,招商方和接收方按5∶5分享其稅收所得。五是統計模式。“園中園”的產值、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指標由各縣(市、區)分別統計。六是資金保障。為支持“園中園”儘快啟動建設,保山市從市級產業發展基金中給每個“園中園”安排2億元資本金進行融資貸款。市級重點產業發展基金優先安排“園中園”項目使用。鼓勵各縣(市、區)政府積極採取項目融資、風險投資、信用擔保、PPP、EPC、BOT、發行債券和商業信貸合作等融資形式,引導園區多元化投入,加速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六項招商政策。實施“51+49”混合所有制股權方式和“10+3”PPP融資方式,逐步提升投融資能力;對單項總投資在5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好項目,承接地因規劃、資金等因素難以承接的,以市級為平臺,由5縣(市、區)及園區採取“1+5”共建共享發展機制建設,破解單項總投資5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難的問題;實施“5+8”標準廠房租購政策;實施“30+37”電價優惠,新材料產業按照0.30元/千瓦時、信息產業按照0.33元/千瓦時、輕紡產業按照0.37元/千瓦時實行電價優惠,用電量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可以單獨定價。實施“5+5”購房扶持等優惠政策。

構建“一線兩園”的內外發展平臺。發揮保山和緬甸曼德勒、密支那在中緬經濟走廊、面向南亞東南亞陸上經濟帶兩大重要節點的作用,謀劃構建保山到緬甸曼德勒、密支那之間的“一線兩園”。把保山工貿園區“園中園”、騰衝邊合區“園中園”作為境內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把曼德勒繆達經貿合作區、密支那經濟開發區作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點。通過境內、境外兩個園區建設,形成“兩園聯動”的良好局面。

保山市探索“園中園”模式取得的經驗

改革創新增活力。保山市推進落實全面深化改革,跳出條條框框的限制,打破縣縣建園區的常規思維定式,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創造性地提出“園中園”模式,高標準規劃,探索園區的差異化競爭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共建共享、聚集發展,深化財稅、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高位推動是前提。中共保山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市委書記和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隆陽區委書記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園中園”共建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擔任“園中園”建設督導人,高位推動“園中園”建設。保山工貿園區和5個縣(市、區)分別成立“園中園”建設領導機構,縣(市、區)黨政“一把手”高度重視,主抓“園中園”各項建設工作。

營商環境作保障。保山市把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突破口,堅持以上率下,圍繞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的服務,由市領導掛鉤負責“4個重大發展項目”,制定和實施對縣級“園中園”考核評價辦法,按周、月、季度進行督促落實。市委主要領導掛鉤和政協主席負責督查“園中園”建設,各縣級“園中園”建設排名的動態變化由有關媒體公開。把專項整治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抓手,紀檢部門加強日常監督,每年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治,促進全市黨員幹部將更多的精力用於謀改革優服務促跨越,激發出“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精氣神。抓“放管服”改革,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從286項壓縮至116項,制定和實施《保山市開展為民辦事“一次辦結”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保山市“多證合一”改革方案》等提升行政效率措施,開通“12310”“放管服”改革專線投訴電話,公佈“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企業、群眾辦事實施“最多跑一次”和“一次辦結”。目前,75個市級事項、100個縣級事項“一次辦結”率都達了100%。2017-2018年,保山市連續兩年在全省營商環境評估中綜合得分排名第一。

保山市“園中園”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亟須政策扶持。中共雲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做好當前經濟工作,要推動以製造業為重點的產業集群發展,堅持“兩型三化”產業發展方向,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八大重點產業發展,深化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內涵。保山的低電價和硅礦使其在硅產業發展方面具備資源和產業鏈優勢,硅基產業已形成規模效應,亟須政策扶持,將保山“園中園”打造成為全省水電硅材一體化示範區之一。目前,省級已相繼出臺了《實施優價滿發推動水電鋁材一體化發展專項用電方案》等專項政策,但尚未出臺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專項用電方案。同時,保山積極招商引入隆基股份11GW單晶硅棒項目,並給予該企業0.25元/度的電價優惠政策,對優惠電價的補貼壓力越來越大。

項目審批權限較小,程序複雜。雖然園區已獲得一定的審批權限授權,但園區在雲南投資項目審批監管系統中沒有平臺,無法通過本級監管平臺進行項目審批及事中事後監管,一些簡單事項園區管委會都無權限辦理。

部分稅收扶持政策到期後不再執行,進一步加劇了園區建設的資金困難。根據有關政策“自2012年起,5年內省級工業園區內新增稅收,依照現行財政體制規定應上繳省級財政部分,留給工業園區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定,2017年開始不再執行,稅收返還減少,進一步加劇了園區建設的資金困難,而目前保山“園中園”基礎設施投入大、融資難。

現有用地指標難以滿足建設需求。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入園項目,園區開發建設都需要大量的建設用地,受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建設用地指標較少等因素的影響,一些項目建設未能按期推進。

幾點建議

保山“園中園”的做法值得在全省園區建設中大力推廣。保山深入貫徹落實雲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兩型三化”的產業發展方向,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八大重點產業發展,深化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內涵,園區建設摒棄縣縣建園區、配套不足的老路,高標準規劃“園中園”,聚合市、縣、園區力量提升配套能力、強化招商引資,為基礎薄弱地區推動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出了示範。

支持“一線兩園”建設。建議國家和省級層面加大對“一線兩園”建設的支持力度,把握中緬兩國政府簽署《關於共建中緬經濟走廊的諒解備忘錄》的歷史機遇。作為省內第一個在緬甸建設園區的州(市),保山要加強向省委、省政府彙報、與緬方溝通交流,積極爭取中緬經濟走廊聯合委員會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全面提升“五通”水平,力爭早日建設猴橋—密支那—曼德勒的高速公路和鐵路,有序推進曼德勒繆達經貿合作區、密支那經濟開發區園區基礎設施、標準廠房、配套設施等建設,為企業入園創造良好條件。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將保山“園中園”打造成為全省水電硅材一體化示範區之一。加快建設硅工業研究中心等技術研發平臺,支持保山市相關企業在硅材冶煉、精深加工等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建議省級儘快出臺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專項用電方案,在電價方面與水電鋁享受相同政策;對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單獨制定出臺電價優惠政策。

精減審批程序。建議省級給予保山“園中園”更大的項目審批權限,進一步加快園區在線審批平臺建設,力爭實現園區投資項目線上運行。全面落實“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規章制度,對企業入園、項目落地、要件報批等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切實為投資者提供零距離、零障礙服務,最大限度地減少項目建設成本。

對建設用地指標進行單列。2018年,保山工貿園區已被列為全省重點打造的10個千億級園區之一,同時,保山“園中園”正努力打造全省招商引資示範區,園區基礎設施及入園項目用地需求較大,建議在省級範圍對包括保山工貿園區、“園中園”在內的省級重點園區建設用地指標進行單列。

作者 趙曉華 中共雲南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申 珅 中共雲南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師

原載2019年《社會主義論壇》第10期“專題調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