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创新“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助力精准扶贫(上篇)

“专家的帮助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从中获益良多,专家团队先后来我们县多次,实地帮助解决了脱毒苗、地瓜富硒及地瓜副产物利用等多个问题,还和我们讨论了地瓜生产中废气、废水的处理问题,这些都是一直以来制约我县地瓜产业发展最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龙岩市连城县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主任张华柱感慨道。地瓜产业作为连城县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遇到不少技术难题,制约了产业进一步更好发展,但如今一个个难点问题都在专家这边得到了解决方案,这都得益于龙岩市“师带徒”精准帮扶。

今年5月,21名省引才“百人计划”专家和创投企业于赴龙岩市连城县开展为期三天的精准帮扶活动;7月,2019年福建省“师带徒”引凤还巢计划启动仪式在龙岩市武平县举行,16位省引才“百人计划”专家、26位产业专家及闽籍百名学子来岩进行技术指导和项目对接。这些都是近年来龙岩市人社局“师带徒”精准扶贫工作的几个缩影。自2018年正式启动“师带徒”计划以来,龙岩市已经先后开展了10余次帮扶对接活动,创新“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来自广大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赞许,经验做法更是得到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人才杂志等多家中央媒体关注和报道。

福建省龙岩市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地处福建西部山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众多,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由于地域差异和山区的综合环境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引才难、留才难仍然是山区地市的老大难问题。为此,近年来,龙岩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福建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的部署和指导下,围绕源于中国传承技艺的“师带徒”教育方式,持续开展“师带徒”帮扶计划,实现“引才、育才、扶贫”三位一体,从最初的医疗领域,拓展至目前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加工、网络科技等多方位产业领域,将国家高层次人才和省引才“百人计划”“特支计划”等省内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产业项目“嫁接”给致力于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扶贫户、退伍军人、待就业青年等,通过专家领办、协办、合办等形式,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型人才,充分发挥人事人才扶贫的“输血”“造血”功能作用,探索出了一条真扶贫、扶真贫的脱贫攻坚新经验。

一、政策配套,集聚资源强投入

一是政策倾斜。将柔性引进或到我市开展“师带徒”的医疗专家列入《龙岩市委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重点计划,按照国家级、省级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补助,并明确在“传帮带”方面职责。出台《龙岩市专家服务乡村、服务产业实施意见》《龙岩市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办法》等文件,分类分级建立国家级、省级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等帮带“师傅”库,在资金补助、职称评聘、培训教育、推荐选拔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供需对接。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部门审核的方式遴选一批学徒,每年初面向基层征集服务需求,形成服务需求清单。同时,对接北京等地知名医院集聚、名医众多的医疗资源,以及本地农林水等部门专家资源,梳理形成专家服务供给清单。通过咨询、互访、考察、跟班学习等渠道与专家对接,以“师带徒”的形式建立长期帮扶和协作机制。三是考核评价。出台考核办法,督促师傅和学员落实“师带徒”相关文件规定,对服务成果获得专利或经市级以上部门鉴定的科技攻关项目主要负责人,视同完成当年的继续教育学时,服务期限视为基层工作经历。(通讯员 邱小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